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云南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 《倫理學原理》入學考試大綱 本大綱適用于碩士研究生 《倫理學原理》 科目的入學考試,考試方式為閉卷 筆試,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考試參考書目為:羅國杰主編,《倫理學》,中國人民 大學出版社,1989 年 1 月。 “倫理學”是倫理學專業研究生必須掌握的專業基礎課。因此,《倫理學》的考 試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倫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運用 倫理學理論分析和解決現實社會中道德問題的能力,由此來達到判斷考生是否具有 進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質和培養潛力。 第一章 倫理學的對象、方法與任務 一般來說,倫理學是一門關于道德的科學,或者說,倫理學是以道德作為自己 的研究對象的科學。人類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為了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完 善自身,完善他人和完善社會,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在人和人之間逐漸形成的習 俗、規范的基礎上,產生了對人的這些關系的思考,從而形成了道德觀念和道德認 識,并發展為較系統的倫理思想.進而產生了倫理學。 一、學習要求 本章是《倫理學》課程的緒論部分,包含了倫理學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礎理 論,因此,要求考生從倫理學的對象、方法和任務來把握有關倫理學的基本概念和 理論。 二、考核知識點 (一)倫理學的對象 1、倫理 2、道德 3、倫理與道德的關系 4、倫理學的對象 5、道德現象及其內容 6、道德關系中的矛盾及其特殊性 7、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8、道德調節的特點 9、道德關系的矛盾特殊性 (二)倫理學的研究方法和任務 1、倫理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2、倫理學研究的社會科學方法 3、倫理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4、倫理學的任務 2 第二章 道德的起源與本質 道德的起源與本質是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問題。對道德起源與本質問題的解決, 決定著對道德的結構和功能、道德的發展與演變等等問題的回答,關系著某種倫理 學體系的性質及其內容的基本傾向。因此,倫理學不僅要一般地把道德規定為自己 的研究對象,而且要進一步研究道德的起源和本質。 一、學習要求 本章主要圍繞道德的起源和本質來說明道德與人類社會生活的關系,因此,本 章要求考生在把握道德與社會的關系的基礎上,理解道德的起源和本質。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起源的歷史前提 1、勞動在人類道德起源中的作用 2、社會關系的發展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 3、社會意識在道德起源中的作用 4、意識與社會意識和道德意識 5、人類道德的起源的理解和認識 (二)道德的本質 1、道德的本質 2、社會經濟關系對道德的決定作用 3、道德與其它社會意識的根本區別 4、道德作為實踐精神把握世界的特殊表現 第三章 道德的結構、功能和運行機制 馬克思主義世界現和歷史觀的一個重要方法論思想,是將研究的對象看作有著 廣泛聯系的、互相依存的有機整體。因此,倫理學也從世界觀的高度對道德進行宏 觀的研究,并探討其作為有機整體的內部結構、社會功能和運行機制。 一、學習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運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把握道德的結構、功能和運行機制。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的結構 1、道德的社會結構 2、道德的關系結構、現象結構和水準結構 3、道德的個體結構 4、個體道德的心理結構、行為結構和境界結構 5、社會道德與個體道德的辯證關系 (二)道德的社會功能 1、道德的功能 2、道德的社會功能 3、道德的認識功能及特點 4、道德的調節功能及特點 3 (三)道德的運行機制 1、道德運行機制 2、道德運行目標 3、道德運行的外部機制及其表現 4、道德運行的內部機制及其表現 第四章 道德的歷史發展及其規律性 人類社會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包含著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復雜結構和自我 調節,自我更新的從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不斷發展。道德作為社會有機體的一個 重要組成部分,既受到社會經濟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又同時滲透到社會 生活的各個領域,對社會生活進行獨特的調控,并隨著人類歷史的進步有規律地向 前發展。認真研究道德發展的歷史類型及其各種道德類型相互更替的規律,對于理 解倫理學的實質、理論體系及范疇的邏輯聯系,對于科學地理解道德的本質、功能 及內在運動變化的規律,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 一、學習要求 本章在于要求考生認識道德的歷史類型,理解道德的發展規律和影響道德發展 的因素,從而理解和評價社會傳統倫理道德的發展。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的歷史類型 1、原始社會道德的兩重性 2、奴隸社會道德的主要特征 3、封建社會道德的主要特征 4、資本主義道德的主要特征 (二)道德發展的規律性 1、道德發展的經濟規律 2、道德發展的階級規律 3、道德文化及其歷史特點 (三)中國傳統倫理的基本特點 1、中國傳統倫理的積極性表現 2、中國傳統倫理的消極性表現 3、對待中國傳統倫理的不同態度 第五章 道德原則 一般說來,在倫理學的基本理論中,道德原則的核心議題是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問題。這是道德領城內一個具有至大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的研究課題。這個問題的 解決方式及解決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倫理學的前途和命運。 一、學習要求 本章在于要求考生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握道德原則的出發點,理解在社 會存在中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對道德原則的理解,并對其作出合理的認識。 二、考核知識點 4 (一)個人和集體的概念 1、個人 2、集體 3、個人與集體的相互關系 (二)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 1、集體利益 2、個人利益 3、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辯證關系 4、集體主義原則及其確立的依據 5、自我犧牲的必要性 6、如何理解自我犧牲精神 (三)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或利己主義、利他主義 1、功利主義及其原則 2、功利主義的階級區別 3、個人主義 4、利己主義 5、個人主義與利己主義的區別與聯系 6、利他主義 7、利他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根本區別 第六章 道德規范 在現實社會中,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除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法律關 系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和人之間的道德關系。道德關系也相當復雜。有個人和階 級、個人和國家、個人和民族、個人和社會及個人和個人的關系。這些關系對人們 提出了各種各樣“應該怎樣行動”的道德要求。這些道德要求通過道德原則和各種 各樣的規范表現出來,并構成了一個統一的完整的道德規范體系。研究道德規范問 題,是加強倫理學理論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一般說來,可以從兩條途徑來研究道 德規范問,一是研究道德規范一般,即從哲學上研究道德規范的一般特性、本質特 征及其基本功能等等;二是研究道德規范特殊性,即分門別類地研究各個具體的道 德規范。 一、學習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認識和理解道德規范的特點和形式,并把握道德規范的含義和內 在性質。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規范概說 1、規范 2、道德規范及其特點 3、道德規范的表現形式 (二)道德規范的他律性 1、道德他律 2、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對道德他律的理解 5 3、道德規范的約束性 4、實然性與應然性 5、責任 6、義務 7、道德義務的他律與自律 8、道德義務與權利的關系 (三)道德規范的自律性 1、道德主體的意志約束 2、良心 3、良心的特征及作用 第七章 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及道德要求的層次性 道德就其實質來說,是社會生活對人們的一種要求。任何一個社會對人們都有 一定的道德要求。社會性質不同,人們的社會生活方式不同,對人們的道德要求也 就不同。這些道德要求通過道德原則和各種各樣的規范表現出來,從而構成了一個 統一的完整的階級社會道德規范體系。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就具有自身社會形態的 道德規范。 一、學習要求 本章要求考生從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特征,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征,從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特征來認識、理解和分析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規范體系。 二、考核知識點 (一)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及其層次性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同道德規范的差異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道德規范的結構層次 (二)社會主義公共生活中的一般道德要求 1、社會主義的一般道德原則 2、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基本要求 (三)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 1、“八榮八恥”道德規范的內容 2、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 3、社會主義道德與共產主義道德的聯系與區別 第八章 職業道德 在社會實際生活中,職業生活(以及家庭生活)是道德調節的特殊領域。與杜會 一般道德要求相比,職業道德是社會一般道德要求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更直 接地反映著社會道德的要求和道德面貌。職業道德也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組成部 分。研究職業道德現象和職業道德關系,揭示職業道德的一般特征及其歷史發展, 特別是揭示社會主義社會的各種職業道德的特征和要求,對于發展倫理學和在各個 領域實施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習要求 6 本章在于從職業的性質來理解職業道德。要求在認識職業的含義基礎上理解職 業道德、職業道德的一般特征和基本要素,以及職業道德的不同歷史類型和社會主 義職業道德的建設要求。 二、考核知識點 (一)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1、職業 2、職業實踐對道德心理的影響 3、職業道德 4、不同歷史類型的職業道德特點 5、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形成 (二)職業道德的特征、要素和模式 1、職業道德的一般特征 2、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征 3、職業道德的基本要素 4、職業道德的模式 5、職業道德的形成和發展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職業道德建設 1、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2、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產業內涵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職業道德建設 第九章 愛情、婚姻和家庭道德 愛情、婚姻和家庭道德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的,具有各自的 特殊內容和形式,并從不同方面深刻地影響著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在社會 主義社會,愛情、婚姻和家庭道德則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具體表現,同時又對社會主 義道德發展產生重大的作用,并將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在同封建主義、 資本主義道德影響的斗爭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因此,研究愛情、婚姻和 家庭道德,便成為倫理學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一、學習要求 本章是在道德的一般意義下對特殊社會層次的道德關系所作的認識和理解,并 在婚姻家庭的層次上對婚姻家庭的道德進行理解和認識。本章要求認識愛情、婚姻 和家庭,在理解婚姻家庭的哲學基礎意義上,認識婚姻家庭的道德特征和要求。 二、考核知識點 (一)兩性關系的本質及其道德意義 1、人類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婚姻形式 2、馬克思主義的兩種生產及其生產關系 3、婚姻 4、家庭 (二)愛情的道德內涵 1、愛情 2、愛情的基本特征 7 3、戀愛及其基本道德要求 (三)婚姻的道德基礎和家庭道德建設 1、婚姻家庭的基礎和基本職能 2、愛情和義務在婚姻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3、家庭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 人生觀和人生價值 人生觀和人生價值問題,是關系人生理論和實踐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們體現著 一定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同時又是一定時代和社會的要求在個體生活中的綜合反映。 正確地闡釋人生觀和人生價值間題對于理解道德行為、道德品質、道德選擇、道德 評價以及道德理想和道德修養等個體道德間忍具有指導的意義。 一、學習要求 本章是從哲學世界觀的高度來理解道德的核心價值問題。要求在理解人生觀和 價值觀的繼承上,理解道德的價值特征、價值關系和價值目標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 (一)人生與人生觀 1、人生 2、人生觀 3、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觀的關系 4、唯心主義人生觀及其類型 5、機械唯物主義人生觀及其類型 (二)人生的價值和評價 1、道德價值的特征 2、人生價值的倫理關系及其評價 (三)人生價值的選擇和實現 1、價值目標和價值取向 2、價值目標與個人自由的關系 第十一章 道德選擇 道德選擇是人類活動中最重要的選擇形式之一。人生觀的確立、人生價值的實 現依賴于人生價值的道德選擇,。因此在論述過人生觀和人生價值之后,有必要進入 到道德選擇領域,揭示選擇的心理機制和社會機制,探討選擇的自由和責任,研究 選擇的尺度和實現,為更具體的道德活動研究提供理論的前提。 一、學習要求 本章要求在理解意志自由和社會自由的基礎上,理解道德選擇的機制和自由, 理解道德選擇的實現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選擇的機制 1、道德選擇 2、道德選擇的心理機制 8 3、道德選擇的社會機制 (二)道德選擇的自由 1、社會自由 2、意志自由 3、對道德選擇的自由含義的理解 4、批判絕對自由論者和機械論這對責任的理解 5、道德選擇的自由與責任 (三)道德選擇的實現 1、道德選擇的尺度 2、道德選擇的規定性 3、目的與動機的區別和聯系 4、道德選擇的目的與手段的關系 第十二章 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 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是個體道德的兩個基本方面。道德行為是道德品質的內容, 道德品質是道德行為的表現和積累。正確認識道德行為的結構、特征,以及道德品 質形成和發展的規律性,是正確地進行道德評價和道德選樣的基礎,也是道德教育 和道德修養的前提。 一、學習要求 本章要求在把握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的基礎上,理解道德主體及道德主體的行 為機制,理解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的關系,理解道德品質形成的內在要素及其邏輯 發展。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行為的規定和機制 1、道德主體 2、道德行為及其基本特征 3、道德行為的內在機制 (二)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1、道德品質 2、道德品質與道德行為的關系 3、道德品質的形成要素及其相互關系 4、道德品質的形成 第十三章 道德評價 道德評價是人類道德活動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人道德品質的形成,對社 會道德風尚的改善,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發展,對維護道德規范的功能,以至 于對道德從實有到應有的轉化,都具有重要作用。道德評價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 道德規范準則體系,對社會中的個體或群體的道德活動作出善或惡、正或邪、道德 或不道德的價值判斷。在道德生活中,道德評價所憑借的手段是社會輿論和內心信 念。 9 一、學習要求 本章是以道德的最高范疇為標準,對社會的道德群體和個體進行價值判斷。因 此,學習本章就要求把握善惡范疇,并在理解善惡的社會歷史性的基礎上,理解不 同的道德評價。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評價的標準 1、道德評價 2、善 3、惡 4、善與惡的相互關系 5、善惡的階級標準 6、善惡的歷史標準 7、善惡評價的利益標準問題 (二)道德評價的根據 1、動機 2、效果 3、道德評價的動機論 4、道德評價的效果論 5、動機與效果的辯證關系 (三)道德的自我評價和社會評價 1、道德的自我評價 2、道德的社會評價 3、道德自我評價與社會評價的關系 第十四章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是社會道德活動現象的兩種重要形式。提高人們的道德 素質,鑄造人們的道德人格,實現理想的道德境界,是社會文明的主要內涵。由于 這兩種道德活動形式是人類自己改造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關鍵環節,是一定社會 倫理道德體系實現其社會作用的重要橋梁,因此,倫理學作為科學的、實踐的道德 理論,把改進人類的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人作為最終目的,從而也把 道德教育理論和道德修養理論作為其整個道德理論體系的歸宿。 一、學習要求 本章要求在理解人格的基礎上,理解道德人格的形成基礎和內在結構,理解道 德教育的特征,理解道德修養的實質和矛盾,理解道德境界問題,深刻把握道德人 格形成的內在邏輯性。 二、考核知識點 (一)道德人格 1、人格 2、道德人格 3、道德人格的人性基礎和道德基礎 4、道德人格的結構 10 5、道德理想 (二)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 2、道德教育及其特征 3、道德教育的社會制約性 (三)道德修養 1、道德修養 2、道德修養的實質及其基本矛盾 3、道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四)道德境界 1、道德境界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道德境界 注:思考題可參考《倫理學》教材的“復習思考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