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湘潭大學 href="http://www.azycake.com/shijuan/school/802519_1575460_2633511.html" target=_blank>湘潭大學2015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湘潭大學考研大綱 科目代碼 科目名稱 湘潭大學考研大綱 文學概論 緒論 (1)文藝學的三個分支 (2)文學理論的學科發展史 (3)文學理論的研究對象 (4)文學理論的特性 第一編 文學本質論 第一章 文學本質 (一)、歷史上的本質觀 1.生活反映論文學本質觀:摹仿說、鏡子說、再現說; 2.情感欲望論文學本質觀:情感說、游戲說、欲望說; 3.語言形式論文學本質觀:形式說、結構說、符號說; (二)、文學本質的界定:生活源泉、實踐本位、審美屬性、語言活 動。 第二章 文學活動 (一)文學活動的特征: 1.形象性; 2.情感性; 3.虛擬性; 4.非功利性; (二)文學活動的系統構成:世界、作者、作品、讀者、媒介。 第三章 文學語言 (一)日常語言與文學語言的關系; (二)文學語言的特性: 1.文學語言的形象性; 2.文學語言的審美性; 3.文學語言的模糊性; 4.文學語言的暗示性; 5.文學語言的陌生化。 第四章:文學審美 文學的諸種審美價值功能: 1.認識的; 2.教育的; 3.娛樂的; 4.審美的。 第二編 文學文本論 第5章 文學文本 (1)、文學文本的概念 1.文本與文學文本; 2.文學文本的內涵; 3.文學文本與文學作品比較; (2)文學文本理論的發展 1.俄國形式主義文本理論內涵; 2.英美新批評文本理論內涵; 3.結構主義文本理論內涵; 4.解構主義文本理論內涵; 5.接受反應文本理論內涵; 6.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文本理論內涵; (3)文學文本的結構分析:文學文本的結構、語言組織。 第6章:文學體裁 (1)文學體裁的分類方法:“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 (2)文學體裁的傳統類型: 1.詩歌概念及其審美特征; 2.小說概念及其審美特征; 3.戲劇文學概念及其審美特征; 4.散文概念及其審美特征; (3)文學體裁的現代發展:影視文學、網絡文學。 第七章:文學形態 (一)文學形態概念 1.文學形態的形象性特征; 2.文學形態的情感性特征; 3.文學形態的語言性特征; (2)形象與典型 1.文學形象的概念; 2.文學典型的概念; (3)意象與意境 1.文學意象的內涵與特征; 2.文學意境的內涵與特征;。 第8章:文學潮流 (1)文學風格 1.文學風格的話語史; 2.文學風格的內涵; 3.文學風格的特點; 4.文學風格的形成; 5.文學風格的表現; (2)文學流派 1.文學流派的含義; 2.文學流派的成因; 3.文學流派的類型; (3)文學思潮:文學流派、創作方法、政治思潮、哲學思潮等與文 學思潮的關系。 第三編 文學主體論 第9章 文學創作主體 (1)創作主體界說:文學創作客體、文學創作主體、作者身份變遷; (2)創作機制 1.感覺與知覺的概念及其特征; 2.記憶與表象概念及其特征; 3.情感與想象概念及其特征; 4.靈感與思維概念及其特征; (3)創作過程:素材積累、藝術構思、語言傳達等的特征; (4)創作原則 1.現實主義內涵及其特征; 2.浪漫主義內涵及其特征; 3.現代主義內涵及其特征。 第10章:文學接受主體 (1)接受主體的概念 1.作為作品價值的實現者接受主體; 2.作為讀者和批評家接受主體; 3.接受與創作的互動; (2)接受心理機制的特征: 1.充滿聯想和想象; 2.飽含著豐富的感情; 3.滲透著理性的思考; (3)接受過程的特征 1.作品感知; 2.審美體味; 3.藝術領悟; 4.理性評析; (4)接受方式的特征 1.文學欣賞的創造性; 2.文學欣賞的差異性; 3.文學批評的理性; 4.文學批評的科學性。 第四編:文學文化論 第11章 文學的傳播視域 (1)文學媒介:文學媒介的類型、構成、優先原則及文學新媒介與 文學新形態; (2)文學傳播:文學傳播活動及其變遷、文學傳播媒介與文學體裁、 文學傳播媒介與文學類型、電子傳播媒介影響下的文學、網絡傳播與 超文本; (3)傳播與文學場:傳統視域下的文學場、傳播視域下的文學場、 新文學場的文化權力。 第12章:文學的文化研究 (1)文化研究述往:文化研究的緣起、文化主義的重點、中國的文 化研究; (2)文化研究與文學批評:文學與文化的相互關照、文化研究的批 判性議題、反思文學學科本身。 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80分鐘 2.滿分:150 分 3.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 (2)簡答題 (3)論述題 (4)賞析題 湘潭大學 href="http://www.azycake.com/shijuan/school/802519_1575460_2633511.html" target=_blank>湘潭大學 2015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湘潭大學考研大綱 科目代碼 科目名稱 考 試 大 綱 現代漢語 第一章 緒論 1. 現代漢語的廣狹含義; 2. 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概念; 3. 現代漢語主要方言區; 4. 現代漢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的主要特點; 5. 現代漢語的國內國際地位; 5. 國家制定的“漢語規范化和推廣普通話”等有關的新時期 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和任務。 第二章 語音 1. 語音的三大屬性和語音四要素; 2. 音素、音位、音節和聲母、韻母、聲調等語音單位; 3. 元音、輔音、聲母、零聲母、韻母、四呼、聲調、調類、 調值、音節、音變、去聲變調和“一、不”變調、“啊”變調、語 調等概念; 4. 輔音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5. 韻母的類型及其結構; 6. 漢語拼音方案和國際音標; 7. 漢語音節結構及其特點; 8. 漢語音節拼寫規則; 9. 普通話聲韻配合規律; 10. 輕聲詞的類型及輕聲的作用; 11. 兒化的規律和作用。 第三章 文字 1. 文字、漢字、字體、筆畫、筆順、獨體字、合體字、象形、 指事、會意、形聲、偏旁、部首、部件、聲旁(聲符)、形旁(意 符)、錯別字、異讀字、異體字、正字法的概念; 2. 漢字形音義的關系; 3. 現代漢字與語言的關系; 4. 漢字形體演變規律; 5. 漢字的結構規律,包括筆畫種類及組合方式;筆順規則; 常見的漢字結構模式等; 6. 現代漢字造字法; 7. 漢字的整理和標準化規范化; 8. 運用漢字結構方式分析漢字的構造; 9. 書寫規范漢字,能識別、糾正錯別字。 第四章 詞匯 1. 詞匯、語素、詞、短語、固定短語、單純詞、合成詞、詞 義、理性義、色彩義、感情色彩、語體色彩、形象色彩、義項、基 本義、轉義、引申義、比喻義、單義詞、多義詞、同音詞、義素、 語義場、類屬義場、順序義場、關系義場、同義義場、反義義場、 同義詞、反義詞、語境、基本詞匯、文言詞、歷史詞、方言詞、外 來詞、熟語、成語、慣用語、歇后語、詞匯規范化等基本概念; 2. 語素辨認替代法; 3. 語素組合能力的類型; 4. 構詞的類型; 5. 復合式和附加式合成詞的結構類型 6. 詞義的性質和分類; 7. 義項的分類 8. 詞義引申的方式; 9. 義素分析的方法與步驟; 10. 語義場的類型; 11. 同義詞的差異與辨析; 12. 反義詞不平衡現象的分析; 13. 同音詞的作用; 14. 新詞與生造詞的區別; 15. 語境對詞義的影響; 16. 熟語的類型與表達功能; 17. 成語的特征、構造和來源; 18. 詞義的詮釋; 19. 詞匯的構成及其特點 20. 發展變化的類型; 21. 詞義的演變途徑; 22. 詞匯規范化的主要原則。 第五章 語法 1. 語法和語法體系的概念; 2. 語法的性質; 語素、詞、短語、句子等語法單位和主語、謂語等句法成分的 基本概念; 3. 詞類劃分的標準; 4. 各類實詞的語法功能; 5. 虛詞的特點及其語法意義; 6. 易混詞類的辨識與區分; 7. 短語的結構類型與功能類型; 8. 多義短語的語法分析; 9. 復雜短語的層次分析; 10. 各類句法成分的構成材料、意義類型及其區別特征; 11. 句子的語氣類型及其功能; 12. 句型與句式的特點及辨識; 13. “把”字句等幾種常用句式的含義與特點 14. 句子的成分分析與變換分析; 15. 句法結構的語義關系、語義指向、語義特征分析; 16. 常見的句法失誤分析; 17. 復句的各種類型和多重復句的分析; 18. 單句與復句的區別; 19. 復句中常見錯誤分析和修改; 20. 句群的類型和多重句群的切分。 第六章 修辭 1. 修辭的三個含義、同義句式的概念; 2. 修辭和語境的關系; 3. 修辭同語音、詞匯、語法的關系; 4. 詞語意義的錘煉; 5. 詞語色彩鮮明的具體表現; 6. 詞語聲音的錘煉; 7. 句式選擇的主要依據; 8. 長句化短的常見方法; 9. 運用被動句更為合適的類型; 10. 口語句式與書面語句式的不同表現; 11. 長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句和否 定句、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等各類修辭句式的含義與修辭功能; 12. 比喻、比擬、借代、拈連、夸張、雙關、仿詞、反語、 婉曲、設疑、對偶、排比、層遞、頂真、回環、對比、映襯、反復、 設問、反問等二十種辭格的含義、基本類型與使用規律; 13. 比擬與比喻、借代與借喻、語義雙關與借喻、設疑與省 略、設疑與反語、排比與對偶、層遞與排比、頂真與回環、對比與 對偶、襯托與對比、設問與反問等相關辭格的同異辨析; 14. 辭格的綜合運用構成的連用、兼用和套用等三種類型的 含義與特點; 15. 辭格綜合運用的修辭效果分析; 16. 修辭常見失誤的分析與修改; 17. 語體的構成及類別; 18. 公文語體、科技語體、政論語體和文藝語體的特點與功 能分析。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