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刑法總論(湘潭大學考研大綱) 第一章 刑法概說 一、刑法的概念與性質:法律性質與階級性質 二、刑法的創制與完善 三、刑法的根據:法律根據與實踐根據 四、刑法任務的內容 五、刑法體系的概念 六、刑法的解釋:相關概念內涵與辨析 (一)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與學理解釋 (二)文理解釋與論理解釋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歷史沿革及含義 二、罪刑法定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體現與司法適用 三、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則的含義與具體體現 四、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與立法體現及司法適用 第三章 刑法效力范圍 一、刑法空間效力的概念和一般原則:屬地原則、屬人原則、保護原則與普遍原則的概 念 二、我國刑法中有關空間效力的規定 (一)對地域的管轄范圍 (二)對人的管轄范圍 (三)保護管轄權 (四)普遍管轄權 三、刑法的生效時間與失效時間的概念與方式 四、刑法的溯及力概念以及我國刑法關于溯及力的規定 第四章 犯罪概念與構成 一、犯罪的形式概念與實質概念、混合概念的內涵與基本內容 二、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的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與應受刑罰懲罰性 三、犯罪構成的歷史沿革 四、犯罪構成的概念及特征、犯罪構成的一般要件 第五章 犯罪客體 一、犯罪客體的概念及內涵 二、我國刑法對犯罪客體的規定方式 三、犯罪客體的分類:一般客體、同類客體與直接客體的概念與內容 四、犯罪對象的概念與基本含義 五、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的聯系與區別 第六章 犯罪客觀方面 一、犯罪客觀方面的概念、特征、要件與意義 二、危害行為的概念與特征、在構成要件中的地位 三、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 (一)作為的概念與實施方式 (二)不作為的概念、表現形式與義務來源、類型 (三)持有的概念與內涵 四、危害結果的概念與特征:客觀性、因果性、侵害性、多樣性,在構成要件中的地位 五、危害結果的種類: (一)直接結果與間接結果 (二)構成結果與非構成結果 (三)物質性結果與非物質性結果 六、刑法上因果關系的概念與特征 七、不作為犯罪的因果關系、以及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的關系 八、危害行為的時間、地點與方法對定罪量刑的意義 第七章 犯 罪 主 體 一、犯罪主體的概念與意義 二、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與內容 三、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即類型) 四、刑事責任年齡的內涵與階段劃分 五、精神障礙的概念與類型 六、生理功能喪失、生理醉酒與刑事責任 七、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的概念、類型以及對定罪量刑的意義 八、未成年人、老年人、孕婦犯罪的刑事處遇 九、單位犯罪的概念與特征、處罰原則 第八章 犯罪主觀方面 一、犯罪主觀方面的概念與意義 二、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構成要素:認識因素的內容與意志因素及其相互關系 三、犯罪故意的類型: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概念、情形以及相互關系 四、犯罪過失的概念與類型:疏忽大意的過失與過于自信的過失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五、意外事件、不可抗力的概念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六、期待可能性與嚴格責任的概念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七、犯罪目的、犯罪動機的概念以及二者的關系、對定罪量刑的意義 八、法律認識錯誤的概念與類型 九、事實認識錯誤的概念與類型:客體錯誤、對象錯誤、行為性質錯誤、工具錯誤、因 果關系錯誤的概念與處理原則 第九章 正當行為 一、正當行為的概念、種類與意義 二、正當防衛的概念與意義 二、正當防衛的條件以及相關概念的界分 三、防衛過當的概念、罪過形式與處理原則 四、緊急避險的概念與意義 五、緊急避險的條件以及相關概念的界分 六、避險過當的概念、罪過形式與處理原則 七、緊急避險和正當防衛的異同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態的概念與特征、意義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態存在的范圍以及未完成形態負刑事責任的根據 三、犯罪既遂的概念與特征、處理原則 四、犯罪既遂的類型:舉動犯、行為犯、危險犯、結果犯的概念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五、犯罪預備的概念與特征、處罰原則 六、犯罪預備的類型及其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七、犯罪未遂的概念與特征、處罰原則 八、犯罪未遂的類型及其與相關概念的界分:實行終了的未遂和未實行終了的未遂;能 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九、犯罪中止的概念與特征、處罰原則 十、自動放棄重復侵害行為的性質 十一、犯罪中止的類型及其與相關概念的界分:預備中止和實行未終了的中止、實行終 了的中止;消極中止與積極中止 第十一章 共 同 犯 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與成立條件 二、共同犯罪的認定:不屬于共同犯罪的情形與片面共犯 三、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不同類型的概念與構成要件 (一)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二)事前有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 (三)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 (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別的共同犯罪 四、共同犯罪人的分類標準 五、主犯的概念、類型及其刑事責任 六、從犯的概念、類型及其刑事責任 七、脅從犯的概念、類型及其刑事責任 八、教唆犯的概念、構成要件及其刑事責任 第十二章 罪數形態 一、罪數形態的概念與研究意義 二、罪數判斷標準的學說與罪數類型 三、繼續犯的概念與要件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四、想像競合犯的概念與要件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五、結果加重犯的概念與要件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六、結合犯的概念與要件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七、集合犯的概念與要件、種類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八、連續犯的概念與要件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九、牽連犯的概念與要件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十、吸收犯的概念與要件以及與相關概念的界分 十一、實質數罪與想象數罪、異種數罪與同種數罪、并罰數罪與非并罰數罪的概念與界 分 第十三章 刑事責任 一、刑事責任的概念與特征 二、刑事責任的地位與功能 三、刑事責任根據的含義與有關學說、哲學與法學根據 四、刑事責任的發展階段與具體的解決方式 第十四章 刑罰概述 一、刑罰的概念與特征 二、刑罰與犯罪的關系 三、刑罰與其他法律制裁的區別 四、刑罰功能的概念與特征以及具體內容 五、刑罰目的的概念與內容 六、特殊預防的概念、方式與實現 七、一般預防的概念、方式與實現 八、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的關系 第十五章 刑罰的體系與種類 一、刑罰體系的概念與我國刑罰體系的特點 二、刑罰體系的功能 三、管制的概念、特點與內容 四、拘役的概念與特點 五、有期徒刑的概念與特點 六、無期徒刑的概念與特點 七、死刑的概念、特點與限制性規定 八、罰金的概念、適用方式、罰金數額的立法規定與司法確定、罰金的繳納方式 九、剝奪政治權利的概念、內容、適用對象、適用方式與期限及其計算 十、沒收財產的概念、適用方式、范圍與償還債務的關系 十一、驅逐出境的概念與適用 十二、非刑罰處理方法的概念與種類、適用條件 第十六章 刑罰裁量 一、刑罰裁量的概念、特征、任務與意義 二、量刑原則的概念與內容 三、刑罰裁量情節的概念與特征 四、量刑情節的分類 (一)法定情節、司法解釋規定的情節與酌定情節 (二)從嚴情節與從寬情節 (三)應當情節與可以情節 (四)體現社會危害性的情節與體現人身危險性的情節 (五)罪中情節、罪前情節、罪后情節 (六)功能確定情節與功能選擇性情節 五、法定情節、司法解釋規定的情節、酌定情節的具體內容 六、累犯的概念、意義、種類及其構成條件、刑事責任 七、自首的概念、意義、種類及其構成條件、不同情形的認定、與坦白的關系、刑事責 任 八、立功的概念、意義、種類及其構成條件、不同情形的認定、刑事責任 九、數罪并罰的概念、意義、原則、不同情況下數罪并罰原則的具體適用 十、緩刑的概念、種類與意義 十一、一般緩刑的共通條件、緩刑宣告、宣告的內容、緩刑考驗期、考驗的內容與法律 后果 十二、戰時緩刑的適用條件以及與一般緩刑的區分 第十九七章 刑罰執行制度 一、減刑的概念及與相關概念的區分 二、減刑的條件、時間、幅度與刑期計算 三、假釋的概念及與相關概念的區分 四、假釋的條件、考驗期及其考察、法律后果與程序 第二十章 刑罰消滅 一、刑罰消滅的概念與特征 二、刑罰消滅的法定原因 三、時效的概念和種類 四、追訴時效的期限與計算、具體適用 五、赦免的概念和種類、我國的特赦及其特點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