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共 34 頁 2018 年寧波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代碼、名稱: 750 臨床醫學綜合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包括以下三個部分 《內科學》考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二)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1、掌握常見的癥狀與體征;2、掌握基本的實驗室檢查及心電圖的 判讀;3、掌握內科系統常見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要點、鑒別診斷、治療原則; 4、了解學科發展的熱點方向。 (三)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 2.簡答題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內科學》《實用內科學》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實用內科學》: 上冊 第一篇 緒論 第二篇 分子生物學基礎與臨床 第一章 現代分子生物學關鍵技術 第一節 重組 DNA 技術 第二節 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 第三節 幾種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 第四節 RNA 干擾技術 第 2 頁,共 34 頁 第二章 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臨床醫學的關系 第三章 表觀遺傳學與臨床 第三篇 醫學遺傳學概論 第一章 遺傳性疾病的分子基礎 第二章 遺傳性疾病的診斷 第三章 基因治療 第四章 遺傳類型與相關疾病 第五章 臨床染色體異常 第六章 遺傳咨詢 第四篇 疾病的免疫學基礎 第一章 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系統 第一節 免疫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第二節 固有免疫系統 第三節 適應性免疫系統 第二章 免疫損傷與疾病 第三章 移植免疫 第四章 常用免疫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第五章 疾病的免疫治療基礎 第五篇 臨床微生物學概論 第一章 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類 第二章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檢查 第三章 與抗菌藥物治療有關的實驗室檢查 第四章 細菌耐藥機制和耐藥性變遷 第五章 臨床微生物實驗室的質量控制 第六篇 臨床藥理學概論 第一章 臨床藥理學的發展概況和任務 第二章 臨床藥代動力學 第三章 治療藥物監測 第四章 藥物不良反應及上市后監測 第 3 頁,共 34 頁 第七篇 循證醫學概論 第一章 循證醫學的任務和發展簡史 第二章 臨床研究證據的來源和分級 第三章 循證診斷 第四章 循證治療 第五章 臨床研究證據的嚴格評價 第八篇 腫瘤學概論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抗腫瘤化療藥物的臨床應用 第九篇 老年醫學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老年人各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增齡改變 第三章 老年病的特點和老年人主要的內科疾病譜 第四章 老年病的診斷 第五章 老年患者的治療 第十篇 危重病與危重患者監護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第十二篇 化學、物理因素所致疾病 第十三篇 營養性疾病 第十四篇 代謝性疾病 第十五篇 內分泌系統疾病 下冊 第十六篇 循環系統疾病 第十七篇 呼吸系統疾病 第十八篇 消化系統疾病 第十九篇 泌尿系統疾病 第二十篇 造血系統疾病 第二十一篇 免疫性疾病 第二十二篇 風濕性疾病 第 4 頁,共 34 頁 第二十三篇 神經系統疾病 第二十四篇 精神障礙 《內科學》: 第一篇呼吸系統疾病 第一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第三章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四章 支氣管哮喘 第五章 支氣管擴張癥 第六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七章 肺結核 第八章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第九章 間質性肺疾病 第十章 肺血栓栓塞癥 第十一章 肺動脈高壓與肺源性心臟病 第十二章 胸膜疾病 第十三章 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 第十四章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與呼吸支持技術 第十六章 煙草病學概要 第三篇 循環系統疾病 第一章心力衰竭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第四章 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第五章 高血壓 第六章 心肌疾病 第七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 第八章 心臟瓣膜病 第九章 心包疾病 第 5 頁,共 34 頁 第十章 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十一章 心臟驟停與心臟性猝死 第十二章 主動脈與周圍血管病 第十三章 心血管神經病 第四篇 消化系統疾病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第三章 食管癌 第四章 胃炎 第五章 消化性潰瘍 第六章 胃癌 第七章 腸結核和結核性腹膜炎 第八章 炎癥性腸病 第九章 結直腸癌 第十章 功能性胃腸病 第十一章 慢性腹瀉和便秘 第十二章 脂肪性肝病 第十三章 自身免疫性肝病 第十四章 藥物性肝病 第十五章 肝硬化 第十六章 原發性肝癌 第十七章 感性腦病 第十八章 胰腺癌 第十九章 胰腺癌 第二十章 消化道出血 第五篇 泌尿性系統疾病 第一章 腎小球疾病概述 第三章 腎小球腎炎 第四章 腎病綜合征 第 6 頁,共 34 頁 第五章 iga 腎病 第六章 繼發性腎病 第七章 間質性腎炎 第八章 尿路感染 第九章 腎小管疾病 第十章 腎血管疾病 第十一章 遺傳性腎臟疾病 第十二章 急性腎損傷 第十三章 慢性腎衰竭 第十四章 腎臟替代治療 第六篇 血液系統疾病 第一章 貧血概述 第三章 缺鐵性貧血 第四章 巨幼細胞貧血 第五章 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六章 溶血性貧血 第七章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 第八章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癥 第九章 白血病 第十章 淋巴瘤 第十一章 漿細胞病 第十二章 骨髓增生性疾病 第十三章 脾功能亢進 第十四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 第十五章 紫癜性疾病 第十六章 凝血障礙性疾病 第十七章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十八章 血酸性疾病 第 7 頁,共 34 頁 第十九章 輸血和輸血反應 第二十章 造血干細胞移植 第七篇 內分泌系統和營養代謝性疾病 第一章 垂體瘤 第三章 巨人癥和肢端肥大癥 第四章 腺垂體功能減退癥 第五章 生長激素缺乏性侏儒癥 第六章 尿崩癥 第七章 抗擊鳥激素分泌失調綜合癥 第八章 甲狀腺腫 第九章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第十章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第十一章 甲狀腺炎 第十二章 甲狀腺結節與分化型甲狀腺癌 第十三章 庫欣綜合征 第十四章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 第十五章 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 第十六章 嗜鉻細胞瘤 第十七章 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 第十八章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 第十九章 多發性內分泌腺瘤病 第二十章 伴瘤內分泌綜合征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 第二十二章 低血糖癥 第二十三章 血脂異常和脂蛋白異常血癥 第二十四章 肥胖癥 第二十五章 水、電解質代謝和酸堿平衡失常 第二十六章 高尿酸血癥 第八篇 風濕性疾病 第 8 頁,共 34 頁 第一章 風濕熱 第三章 類風濕關節炎 第四章 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五章 脊柱關節炎 第六章 干燥綜合征 第七章 原發性血管炎 第八章 特發性炎癥性肌病 第九章 系統性硬化病 第十章 雷諾現象與雷諾病 第十一章 骨關節炎 第十二章 痛風 第十三章 骨質疏松癥 第十四章 纖維肌痛綜合癥 第九篇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章 中毒 第三章 中暑 第四章 凍僵 第五章 高原病 第六章 淹溺 第七章 電擊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實用內科學》(上、下冊)陳顥珠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版 《內科學》葛均波,徐永健主編,第八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版 《外科學》考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第 9 頁,共 34 頁 (一)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二)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掌握包括外科基礎、外科常見疾病和外科手術學等方面的內容。其中 外科基礎論述需要掌握外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見疾病掌握其原因、發展規律、 病理、臨床表現、系統檢查、診斷要點、鑒別診斷、預防和治療原則、手術適應癥等。手術 學掌握基本手術操作的知識體系和技能。 (三)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30 道; 2.簡答題(每題 15 分),共 2 道。 二、考查目標 本考試大綱適用于寧波大學臨床醫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主要考核考生對臨床 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 01 章 緒論 第 02 章 無菌術 第 03 章 外科病人的體液失調 第 04 章 輸血 第 05 章 外科休克 第 06 章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第 08 章 重癥監測治療與復蘇 第 09 章 疼痛治療 第 10 章 圍手術期處理 第 11 章 外科病人的營養代謝 第 12 章 外科感染 第 13 章 創傷 第 14 章 燒傷、冷傷、咬鰲傷 第 15 章 顯微外科 第 16 章 腫瘤 第 17 章 移植 第 10 頁,共 34 頁 第 18 章 內鏡外科 第 19 章 顱內壓增高和腦疝 第 20 章 顱腦損傷 第 21 章 顱腦和脊髓先天性畸形 第 22 章 顱內和椎管內腫瘤 第 23 章 顱內和椎管內血管性疾病 第 24 章 頸部疾病 第 25 章 乳房疾病 第 26 章 胸部損傷 第 27 章 胸壁疾病 第 28 章 膿胸 第 29 章 肺部疾病 第 30 章 食管疾病 第 31 章 原發性縱隔腫瘤 第 32 章 心臟疾病 第 33 章 胸主動脈瘤 第 34 章 腹外疝 第 35 章 腹部損傷 第 36 章 急性化膿性腹膜炎 第 37 章 胃十二指腸疾病 第 38 章 小腸疾病 第 39 章 闌尾疾病 第 40 章 結、直腸與肛管疾病 第 41 章 肝疾病 第 42 章 門靜脈高壓癥 第 43 章 膽道疾病 第 44 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鑒別 第 45 章 急腹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第 46 章 胰腺疾病 第 11 頁,共 34 頁 第 47 章 脾疾病 第 48 章 動脈瘤 第 49 章 周圍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第 50 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外科檢查和診斷 第 51 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 第 52 章 泌尿系統損傷 第 53 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感染 第 54 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結核 第 55 章 泌尿系統梗阻 第 56 章 尿石癥 第 57 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 第 58 章 泌尿、男生殖系統的其他疾病 第 59 章 腎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療 第 60 章 男性性功能障礙、不育和節育 第 61 章 骨折概論 第 62 章 上肢骨、關節損傷 第 63 章 手外傷及斷肢(指)再植 第 64 章 下肢骨、關節損傷 第 65 章 脊柱和骨盆骨折 第 66 章 周圍神經損傷 第 67 章 運動系統慢性損傷 第 68 章 腰腿痛和頸肩痛 第 69 章 骨與關節化膿性感染 第 70 章 骨與關節結核 第 71 章 非化膿性關節炎 第 72 章 運動系統畸形 第 73 章 骨腫瘤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第 12 頁,共 34 頁 《外科學》,陳孝平,汪建平,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年 10 月第 8 版。 《病理生理學》考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題方式 第 13 頁,共 34 頁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二)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病理生理學緒論,疾病概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酸堿平衡紊亂, 缺氧,發熱,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細胞增殖和凋亡異常與疾病,應激,缺血—再灌注 損傷,休克,凝血瘀抗凝血平衡紊亂,(心/肺/肝/腎/腦)功能不全等。 (三)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每題 3 分),共 15 道; 2.簡答題(每題 15 分),共 1 道。 二、考查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理解研究疾病發生的原因和條件,研究整個疾病過程中的 患病機體的機能、代謝的動態變化及其發生機理,從而揭示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 闡明疾病的本質,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病理生理學專業課程考試涵蓋疾病概論、基 本病理過程、病理生理學各論(各系統器官病理生理學)和病理生理學實驗等幾部分內容。 要求考生通過系統學習相關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原因和條件、疾病過程中機體的機能、代謝 變化以及這些變化的發生機制,較系統地掌握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認識疾病的本 質,具備運用科學的思維、邏輯推理方法舉一反三地分析、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緒 論 【考查目標】 了解病理生理學的任務、性質以及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查內容】 一、病理生理學的任務 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研究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的規律,闡明疾病本質,為疾 病的防治提供理論基礎。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病理生理學在研究疾病時側重于患病機體機能 代謝的動態變化以及這些變化的原因和機理。 第 14 頁,共 34 頁 二、病理生理學的性質 與多學科密切相關的綜合性邊緣學科,既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又是一門實驗性學科。 臨床觀察特別是動物實驗在病理生理學的研究中起重要作用。 三、病理生理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溝通基礎與臨床醫學,起承前啟后的作用。 四、病理生理學發展的歷史。 疾病概論 【考查目標】 1. 要求掌握疾病的概念,熟悉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2.了解死亡和衰老的概念;為以后各章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考查內容】 一、疾病與健康的概念 人類對疾病認識的歷史演進,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 健康、亞健康的概念及標準。 疾病的概念及本質。 二、致病因素和疾病發生條件的一般概念 病因和致病條件的概念及特點。 病因的種類。 三、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損傷與抗損傷,因果交替,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第 15 頁,共 34 頁 四、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 神經機制,體液機制,組織細胞機制和分子機制。 五、疾病的經過與轉歸 潛伏期、前驅期、臨床癥狀明顯期和轉歸期。 康復的概念與分類。 死亡的概念,死亡的時相,死亡的標志和判定標準。 七、衰老 衰老的概念與主要的學說。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考查目標】 1.掌握水和電解質代謝紊亂 ( 脫水、鉀代謝紊亂) 的一般病因發病學和機體變化的規律。 2.熟悉水中毒、水腫的一般病因發病學和機體變化。 3.了解機體對水和電解質代謝的調節機制。 【考查內容】 一、脫水 (一) 低容量性高鈉血癥(高滲性脫水) 概念、原因和機制、臨床表現特點、防治原則。 (二) 低容量性低鈉血癥(低滲性脫水) 概念、原因和機制、臨床表現特點、防治原則。 第 16 頁,共 34 頁 (三) 正常血鈉性水紊亂(等滲性脫水) 概念、原因和機制、臨床表現特點、防治原則。 二、水腫 概念、分類、基本機制、水腫的特點、水腫對機體的影響。 常見水腫類型、特點和發病機制。 三、鉀代謝紊亂 (一) 高鉀血癥:概念、原因和機制、防治原則。 (二) 低鉀血癥:概念、原因和機制、防治原則。 酸堿平衡紊亂 【考查目標】 1. 掌握單純型酸堿中毒的一般病因、發病學和機體變化規律。 2. 熟悉反映酸堿平衡的各項指標及其意義。 3.了解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病因、發病學和機體變化規律。 【考查內容】 一、反映血液酸堿平衡常用指標及其意義 :pH 值、PaCO2、SB、AB、BB、BE 和 AG。 二、四種單純型酸堿中毒 (一)代謝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機制(AG 增高型代酸、AG 正常型代酸)、機體的代償調節、機能代謝改 變、防治原則。 第 17 頁,共 34 頁 (二)呼吸性酸中毒 概念、原因和機制、機體的代償調節、對機體的影響、防治原則。 (三)代謝性堿中毒 概念、原因和機制(鹽水反應性、鹽水抵抗性)、機體的代償調節、機能代謝變化、防 治原則。 (四)呼吸性堿中毒 概念、原因和機制、代償調節、機能代謝變化、防治原則。 三、混合性酸堿紊亂 相加型、相消性。 缺 氧 【考查目標】 1. 掌握各種類型缺氧的病因及其特點。 2.熟悉缺氧時機體的機能和代謝變化及其發生機制。 3.了解常用的血氧指標及氧療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考查內容】 一、缺氧的概念。 二、常用的血氧指標 氧分壓、氧容量、氧含量、氧飽和度。 三、各類型缺氧的病因、血氧變化特點和組織缺氧的機制 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環性缺氧和組織中毒性缺氧。 第 18 頁,共 34 頁 四、機能與代謝變化、 五、影響機體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年齡、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狀態、機體代謝狀態、鍛煉適應情況。 六、氧療及氧中毒。 發 熱 【考查目標】 1.掌握發熱的概念、病因和發病機制。 2.熟悉體溫升高的分類,發熱時機體代謝與功能的改變。 3.了解發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和臨床處理原則。 【考查內容】 一、發熱的概念 區分發熱、過熱與生理性體溫升高。 二、原因和機制 發熱激活物的種類與性質 內生致熱原的細胞來源和種類、內生致熱原的作用部位(POAH 和 OVLT) 中樞發熱介質(前列腺素、環磷酸腺苷,Na+ /Ca2+ 比值) 發熱體溫上升的基本環節 發熱的時相、熱代謝特點和臨床表現 熱限及其成因、 第 19 頁,共 34 頁 三、機能代謝變化。 物質代謝的改變:糖、脂肪、蛋白質、水鹽及維生素代謝的變化。 生理功能的改變: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循環系統功能、呼吸功能及消化功能的改變。 防御功能的改變:抗感染能力的改變、對腫瘤細胞的影響、急性期反應。 四、發熱防治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治療原發病 一般性發熱的處理 必須及時解熱的病例 細胞信號轉導異常與疾病 【考查目標】 1. 熟悉細胞信號轉導的基本過程和機制。 2. 掌握細胞信號轉導異常發生的環節和機制。 3. 熟悉與信號轉導異常有關的疾病。 【考查內容】 一、細胞信號轉導系統概述 細胞信號轉導的概念。 受體介導的細胞信號轉導通路:膜受體介導的跨膜信號轉導通路(G 蛋白耦聯受體、酪 氨酸蛋白激酶型受體、絲/蘇氨基酸激酶型受體、腫瘤壞死因子家族、離子通道型受體),核 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通路。 第 20 頁,共 34 頁 細胞信號轉導通路調節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可逆磷酸化快速調節靶蛋白的活性、調 控基因表達產生較為緩慢的生物效應。 二、信號轉導異常發生的環節和機制 細胞外信號發放異常:神經體液因子分泌異常、病原體及其產物的剌激、理化因素剌激。 受體或受體后信號轉導異常:遺傳性受體病、自身免疫性受體病、繼發性受體異常、受 體后的信號轉導通路成分異常。 三、與信號轉導異常有關的疾病 胰島素抵抗性糖尿病、腫瘤、心肌肥厚和心衰的信號轉導異常的發生機制。 細胞增殖和凋亡異常與疾病 【考查目標】 1. 熟悉細胞周期調控機制。 2. 掌握細胞周期調控異常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 3. 了解細胞周期調控異常的防治。 4. 掌握細胞凋亡的概念、過程、調控機制及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細胞凋亡的發生機 制。細胞凋亡調控異常在疾病發生中的作用。 5. 了解細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義。 【考查內容】 一、細胞增殖異常與疾病 (一)細胞周期的基本概念、細胞周期調控的機制。 (二)細胞周期調控異常與疾病 細胞增殖過度:Cyclin 的異常、CDK 的增多、CDI 表達不足、檢查點功能障礙。 細胞增殖缺陷 第 21 頁,共 34 頁 (三)調控細胞周期與疾病防治 合理利用增殖相關信號 抑制 Cyclin、CDK 的表達和活性 提高 CDI 的表達和活性 修復或利用缺陷的細胞周期檢查點 二、細胞凋亡異常與疾病 (一)細胞凋亡的概念、細胞凋亡與壞死的比較、細胞凋亡的生理學意義。 (二)細胞凋亡的過程:凋亡信號的轉導、凋亡基因激活、細胞凋亡的執行和凋亡細胞的清 除。細胞凋亡的主要變化:細胞凋亡的形態學改變、細胞凋亡的生化改變(包括 DNA 片段化、 內源性核酸內切酶激活及其作用、凋亡蛋白酶的激活作用)。 (三)細胞凋亡的調控:細胞凋亡的誘導因素和抑制因素;細胞凋亡信號轉導系統的多樣性、 偶聯性、統一性和多途徑性;細胞凋亡相關基因。細胞凋亡的發生機制:氧化損傷、鈣穩態 失衡以及線粒體損傷。 (四)細胞凋亡與疾?。杭毎蛲霾蛔阋鸬募膊?;細胞凋亡過度引起的疾病;細胞凋亡不 足和過度并存引起的疾病。 (五)細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義。 應 激 【考查目標】 1.掌握應激的概念,應激反應基本表現中的神經內分泌反應和細胞體液反應。 2.熟悉應激原及其分類,全身適應綜合癥的概念和分期,應激反應中的功能代謝變化。 3.了解應激反應與疾病的關系。 【考查內容】 第 22 頁,共 34 頁 一、應激的概念 應激、應激原的概念與分類。 二、應激的全身性反應 (一)神經內分泌反應與全身適應綜合征 藍斑一交感一腎上腺髓質系統:結構基礎、主要中樞效應、主要外周效應、代償意義 與不利影響、與下丘腦—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的關系。 下丘腦—垂體一腎上腺皮質軸:結構基礎、主要中樞效應、主要外周效應、代償意義 與不利影響。 其它激素:β 一內啡肽、胰高血糖素與胰島素,抗利尿激素與醛固酮等的變化及其意 義。 全身適應綜合征的分期及主要變化:警覺期、抵抗期、衰竭期。 (二)急性期反應 急性期反應、急性期反應蛋白的概念,急性期反應蛋白的種類、來源及生物學功能。 三、細胞應激反應 熱休克蛋白的概念、分類、生物學功能及其表達調控。 五、應激時機體的功能代謝變化 代謝變化(高代謝率,糖、脂肪、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 功能變化(心血管系統變化,中樞神經系統變化,免疫系統變化,消化系統變化等)。 六、應激與疾病 應激性疾病與應激相關疾病的概念。 第 23 頁,共 34 頁 應激性潰瘍、原發性高血壓、應激相關心理精神障礙的發病機制。 缺血—再灌注損傷 【考查目標】 1.掌握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概念。 2.熟悉缺血—再灌注損傷作用的原因與影響因素。 3.掌握發病機制中自由基、鈣超載和白細胞在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4.熟悉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損傷。 5.了解腦、肺、腸、腎的缺血一再灌注損傷,了解缺血—再灌注損傷的防治原則。 【考查內容】 一、缺血—再灌注損傷概念 缺血—再灌注損傷、氧反常、鈣反常、pH 反常的概念。 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原因與條件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常見原因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影響因素(缺血時間,側支循環,器官對氧的需求程度,再灌注的 條件) 三、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機制 自由基的概念、分類、來源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 鈣超載的概念、發生機制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的作用; 在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白細胞激活的機制及其損傷作用。 四、缺血—再灌注損傷時機體的機能、代謝變化 (一)心臟缺血—再灌注損傷 第 24 頁,共 34 頁 心功能變化、心律失常、心肌能量代謝變化、心肌超微結構變化的表現及發生機制。 (二)腦、肺、腸、腎的缺血一再灌注損傷的主要表現及發生機制。 五、缺血—再灌注損傷時防治原則 消除缺血原因,盡早恢復血流 控制再灌注條件 改善缺血組織代謝 清除自由基、減輕鈣超載、抑制中性粒細胞激活 細胞保護劑的使用。 休 克 【考查目標】 1.掌握休克的概念,休克發生的起始環節,休克的分期及各期微循環障礙的發生機制和相應 臨床表現。 2.熟悉休克常見病因及常見的分類,休克的細胞代謝改變,休克時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及發 病機制。 3.了解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的特點及發生機制,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考查內容】 一、休克的概念 休克的概念 休克研究的歷史。 休克的始動環節:血容量降低,血管床容量增加,心泵功能障礙。 第 25 頁,共 34 頁 二、休克的病因和分類 根據病因分類 根據始動環節分類 根據血液動力學特點分類。 三、休克的發展過程 休克的分期,微循環變化特點及發生機制(休克早期、休克期和休克晚期)。 有關微循環障礙發生的機制:神經機制一交感一腎上腺髓質系統的作用。體液體制一兒 茶酚胺、腎素一血管緊張素系統、血管加壓素、激肽、花生四烯酸產物、氧自由基等的作用。 細胞機制。 四、休克時各器官系統功能變化 腎、肺、心、腦和肝胃腸等主要系統器官功能衰竭及其發生機制,各器官系統功能障礙 對休克過程發展的影響。 SIRS, MODS, MSOF 的概念。 五、防治原則 病因學治療 擴充血容量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藥物 糾正酸中毒 防治細胞器官損傷。 凝血瘀抗凝血平衡紊亂 第 26 頁,共 34 頁 【考查目標】 1.掌握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的基本概念、發病機制、功能代謝變化及其發生機制。 2.熟悉 DIC 的常見病因,影響 DIC 發生發展的因素,DIC 的分期。 3.了解 DIC 的分型,DIC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考查內容】 一、DIC 的基本概念 二、DIC 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激活凝血Ⅻ因子,啟動內源性凝血系統。 組織嚴重破壞使大量組織因子入血,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 血細胞受損。其它促凝物質入血。 三、影響 DIC 發生發展的因素 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受損 肝功能嚴重障礙 血液的高凝狀態 微循環障礙 不恰當使用纖溶抑制劑。 四、DIC 的分期和分型 高凝期,消耗性低凝期和繼發性纖溶亢進期的主要特點及其發生機制。 分型:按 DIC 發生快慢分型 (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按 DIC 代償情況分型 (代償 型,失代償型和過度代償型)。 第 27 頁,共 34 頁 五、DIC 的臨床表現及發生機制 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礙、貧血的主要發病機制。 六、防治原則 防治原發病 改善微循環 重建凝血和纖溶間的平衡。 心功能不全 【考查目標】 1.掌握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病因和基本發生機制、心臟和心外的代償 反應。 2.熟悉心力衰竭的誘因與分類,心力衰竭臨床表現的病理生理基礎。各重要器官功能的變化。 3.了解心力衰竭時神經 — 體液的代償反應,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 【考查內容】 一、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概念 二、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誘因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心肌舒縮功能障礙、心臟(容量、壓力)負荷過重 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誘因:感染、水電解質代謝和酸堿平衡紊亂、心律失常、妊娠和分 娩。 三、心功能不全的分類 按發生部位分類: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第 28 頁,共 34 頁 按心肌收縮與舒張功能障礙分類:收縮性心力衰竭和舒張性心力衰竭。 按心輸出量的高低分類:低排出量性心力衰竭和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 四、心功能不全時機體的代償 神經-體液調節機制的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 心臟的代償反應:心率加快、心臟緊張源性擴張、心肌收縮力增強、心室重構 心臟以外的代償:血容量增加、血流重分布、紅細胞增多、組織利用氧能力增強的發生 機制及意義。、 五、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 心肌收縮功能降低:心肌收縮相關的蛋白質改變,心肌能量代謝障礙,心肌興奮收縮- 耦聯障礙 心肌舒張功能障礙:鈣離子復位延緩,肌球-肌動蛋白復合體解離障礙,心室舒張勢能減 少。 心臟各部分舒縮活動不協調。 七、心功能不全時臨床表現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心輸出量減少:心臟泵血功能降低、器官血流量重分配的表現及發生機制。 靜脈淤血:右心衰引起的體循環淤血和左心衰竭引起的肺循環淤血的主要表現。 八、心功能不全的防治原則。 防治原發病及消除誘因 調整神經-體液系統失衡及干預心室重塑 減輕心臟前、后負荷 第 29 頁,共 34 頁 改善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 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謝。 肺功能不全 【考查目標】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病因、基本發病機制,呼吸衰竭時的機能代謝變化。肺性腦病用氧 治療時的病理生理學基礎。 2.熟悉呼吸衰竭時的血氣變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的概念、原因和發病機制。 3.了解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則。 【考查內容】 一、呼吸衰竭的概念 呼吸衰竭的概念、診斷標準和分類。 二、呼吸衰竭的原因和發病機制 (一)肺通氣功能障礙:限制性通氣不足、阻塞性通氣不足的常見病因。外周性氣道阻塞引 起呼吸衰竭的發病機制。肺泡通氣不足時的血氣變化特點。 (二)肺換氣功能障礙 彌散障礙:常見病因、血氣變化特點。 肺泡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分類、常見病因、發病機制及血氣變化特點。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病機制。 三、呼吸衰竭的機能代謝變化 酸堿平衡及電解質代謝紊亂 第 30 頁,共 34 頁 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肺性腦病的臨床表現及發病機制 呼吸功能變化 循環系統功能變化 腎功能的變化 四、防治原則。 防止與去除病因 提高 PaO2 降低 PaCO2 改善內環境及重要器官功能 肝功能不全 【考查目標】 1.熟悉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見病因和機制。 2.掌握肝性腦病的概念,掌握肝性腦病發病機制中比較公認的幾種學說。 3.熟悉肝性腦病的影響因素。 4.了解肝性腦病臨床治療的病理生理基礎。 了解肝腎綜合征的概念、分類及發病機制。 【考查內容】 一、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概念 肝功能不全的常見病因和發病機制 第 31 頁,共 34 頁 肝細胞及肝非實質細胞損害與肝功能障礙。 二、肝性腦病 (一)肝性腦病的概念、分類。 (二)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 氨中毒學說、假性神經遞質學說、氨基酸代謝失衡學說、GABA 學說的主要觀點及各學 說在肝性腦病發病機制中的地位。 (三)肝性腦病的影響因素 氮負荷增加 血腦屏障通透性增高 腦敏感性增高 (四)防治原則 防治誘因 降低血氨 左旋多巴、支鏈氨基酸的使用。 三、肝腎綜合征 肝腎綜合征的概念、分類 肝腎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腎交感神經張力增高,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激 肽系統活動異常,前列腺素、白三烯的作用,內皮素的作用,內毒素血癥。 腎功能不全 【考查目標】 第 32 頁,共 34 頁 1. 掌握急性腎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和類型。少尿型急性腎功能不全的發病經過、少尿的發 生機制和少尿期的代謝紊亂。 2.熟悉非少尿型急性腎功能不全。 3.了解急性腎功能不全時腎組織損傷及其機制,急性腎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4.掌握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發病機制和對機體的影響。 5.熟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發病過程;尿毒癥的概念。 6.了解尿毒癥的功能代謝變化、發病機制及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考查內容】 一、腎功能不全的基本發病環節: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變化;腎小管功能障礙。 二、急性腎功能衰竭 (一)急性腎功能衰竭概念、分類(腎前性急性腎功能衰竭,腎后性急性腎功能衰竭,腎性 急性腎功能衰竭)。 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病因:腎缺血,腎中毒。 (二)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發病機制: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管阻塞、腎小管原尿返流、腎小球 超濾系數降低。 (三)發病過程:少尿期(少尿或無尿、水中毒、高鉀血癥、低鈉血癥、代謝性酸中毒、氮質 血癥);多尿期,恢復期。 (四)非少尿型的基本病理變化及特點。 三、慢性腎功能衰竭 (一)慢性腎功能衰竭概念、病因。 (二)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發展過程:代償期、腎功能不全期、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癥期。 (三)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發病機制:健存腎單位減少、矯枉失衡,腎小球過度濾過。 第 33 頁,共 34 頁 (四)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機能代謝變化:氮質血癥,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 夜尿、多 尿、低滲尿,鈉、鉀、鎂代謝障礙,代謝性酸中毒,高血磷,低血鈣 );腎性高血壓;貧血; 出血傾向:免疫功能障礙;腎性骨營養不良。 四、尿毒癥 尿毒癥的概念。 尿毒癥主要臨床表現的發病機制: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障礙, 皮膚癥狀,物質代謝障礙(糖耐量降低,負氮平衡,高脂血癥)。 尿毒癥的毒性物質作用:甲狀旁腺激素的作用,胍類化合物的作用,中分子物質的作用, 其它毒性物質的作用 (尿素、胺類、酚等 )。 腦功能不全 【考查目標】 1. 了解腦的結構、代謝與功能特征、腦的疾病表現特征。 2.掌握認知障礙和意識障礙的概念、腦的結構基礎、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病因和發 病機制、對機體的影響。 3.了解腦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考查內容】 一、腦的結構、代謝與功能特征、腦的疾病表現特征。 二、認知障礙 認知障礙的概念 認知的腦結構基礎 認知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病因和發病機制 第 34 頁,共 34 頁 認知障礙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三、意識障礙 意識障礙的概念 意識維持和意識障礙腦結構基礎 意識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病因和發病機制、對機體的主要危害 意識障礙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病理生理學》第八版,王建枝 殷蓮華 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8年寧波大學744農學基礎化學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8年寧波大學751預防醫學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