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共 7 頁 2018 年寧波大學體育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代碼、名稱: 641 體育學綜合理論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 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 試卷內容主要包括:學校體育學、運動生理學、體育社會學的相關知識。 二、考試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體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以及綜合運用分析的能力。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 《學校體育學》 (一)學校體育的產生與發展 1.國外學校體育的產生與發展 2.我國學校體育的歷史與沿革 (二)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 第 2 頁,共 7 頁 1.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 2.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 3.學校體育與現代教育 (三)學校體育的結構、功能與目標 1.學校體育的結構 2.學校體育的功能 3.學校體育的目標 4.實現學校體育目標的組織形式 (四)體育課程 1.體育課程概念與類型 2.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 3.體育課程編制 4.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 (五)體育教學目標 1.體育教學目標的概念和功能 2.體育教學目標體系 3.體育教學目標改革發展的方向 4.大中小學體育教學目標 (六)體育教學過程與原則 1.體育教學過程概念及基本特點 第 3 頁,共 7 頁 2.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交往 3.體育教學原則體系 (七)體育教學方法 1.體育教學方法概念及分類 2.中小學常用體育教學方法及其基本要求 3.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 (八)體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1.體育教學設計含義與一般程序 2.體育教學的中觀教學設計 3.體育教學的單元教學設計 4.體育課程教學設計 5.體育教學的實施 (九)體育教學評價 1.體育教學評價概念與類型 2.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理念與標準 3.學生學習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十)課余體育的特點、功能及組織形式 1.課余體育的地位與特點 2.課余體育的功能與價值 3.課余體育的組織形式 第 4 頁,共 7 頁 (十一)課余體育鍛煉 1.課余體育鍛煉特點與原則 2.課余體育鍛煉的內容與計劃 3.現代余暇體育 (十二)課余體育訓練與學生體育競賽 1.課余體育訓練的特點、原則與管理 2.課余體育訓練的內容與計劃 3.學生體育競賽的特點價值與內容 (十三)學校體育管理體制與法規 1.學校體育管理機構職能與方法 2.學校體育管理的主要內容 3.學校體育法規 (十四)體育教師 1.體育教師的地位與勞動特點 2.體育教師的類型特征 3.體育教師的基本條件與職責 4.體育教師的培養與培訓 (十五)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理論 1.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新課程標準的目標 第 5 頁,共 7 頁 3.新課程標準的評價 第二部分: 《運動生理學》 (一)骨骼肌機能 1.肌肉收縮的原理 2.肌肉收縮的形式 3.肌肉收縮的力學特征 4.不同類型骨骼肌纖維的形態、生理、代謝特征以及與運動的關系 (二)血液與循環機能 1.血液的理化特性與生理功能 2.心臟泵血功能及其評價 3.血管中的血壓和血流 4.運動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三)呼吸機能 1.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2.肺換氣和組織換氣 3.氧氣的血液運輸與氧解離曲線的意義 (四)物質與能量代謝 1.肌肉活動與物質代謝 2.人體運動的能量供應 (五) 腎臟機能 第 6 頁,共 7 頁 (六) 內分泌機能 1.激素及其生理作用機制 2.幾種主要激素的生物學作用:糖皮質激素與應激反應;兒茶酚胺與“應急”反應; 生長激素;胰島素;睪酮 (七)感覺與神經機能 1.感覺與運動 2.肌肉運動的神經調控 (八)運動技能 1.運動技能的生理學本質 2.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九)有氧、無氧工作能力 1.有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礎:最大攝氧量的概念、影響因素、在運動實踐中的應用 乳酸閾概念、在運動實踐中的意義 2.無氧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礎 (十)身體素質的生理學基礎 (十一)運動過程中人體機能變化規律 賽前狀態與準備活動;極點與第二次呼吸;穩定工作狀態;運動性疲勞產生機制,判 斷運動性疲勞的指標及方法;恢復過程的一般規律(超量恢復);促進人體功能恢復 的措施 (十二)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與體育運動 第 7 頁,共 7 頁 1.兒童少年的生理特點與運動 2.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第三部分 : 《體育社會學》 (一)體育社會學學科的基本屬性 1.國內外學者對體育社會學屬性的認識 2.國內外體育心理學發展的基本特征 3.體育社會學的學科價值 (二)概念及理論 1.體育社會學中的體育人口、社區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社會變遷、社會分層、 社會控制、休閑體育、體育文化、等基本概念 2.社會分層、社會流動、社會需求、競技體育、社會體育等體育社會學及社會學相關 理論 (三)體育社會現象解釋 1.社會變遷對體育的影響 2.體育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源 3.運動暴力的成因解釋 4.體育行為形成規律的社會學解釋 5.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價值 6.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現代體育的社會學特征 7.體育在現代化、社會化中的作用 參考書目: 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鄧樹勛,王健. 《運動生理學》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盧元鎮.《體育社會學》(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