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附6: 專業代碼及專業名稱:130500 設計學 設計學初試科目代碼及名稱:621 中外設計理論 考研大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第一部分:中國工藝美術史 約96分 第二部分:世界現代設計史 約54分 (兩部分合計為15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簡答題: 4小題,每小題16分,共64分 思考題: 2小題, 每小題28分,共56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中外設計理論》科目考試內容包括中國工藝美術史、世界現代 設計史2門設計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工藝美術的發展史、 現代設計發展脈絡,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學生缺乏理 論研究的背景,造成設計上急功近利的模仿和抄襲、因噎廢食的態度, 在創作設計方面,提供有益的啟示。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中國工藝美術史 第一章 原始社會的工藝美術 概說 裝飾的萌芽 石器工藝 陶器工藝 其他工藝 結語 第二章 商代的工藝美術 概說 青銅工藝 陶瓷工藝 雕刻工藝 其他工藝 結語 第三周 周代的工藝美術 概說 青銅工藝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漆器工藝 玉雕工藝 結語 第四章 春秋戰國的工藝美術 概說 青銅工藝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漆器工藝 玉雕工藝 其他工藝 結語 第五章 秦漢的工藝美術 概說 秦代的工藝美術 銅器工藝 金銀工藝 陶瓷工藝 染 織工藝 漆器工藝 石雕和玉雕 其他工藝 結語 第六章 六朝的工藝美術 概說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金屬工藝 漆器工藝 其他工藝 結語 第七章 隋唐的工藝美術 概說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金屬工藝 漆器工藝 家具工藝 其他工藝 結語 第八章 宋代的工藝美術 概說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金屬工藝 漆器工藝 其他工 藝 結語 第九章 元代的工藝美術 概說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金屬工藝 漆器工藝 結語 第十章 明代的工藝美術 概說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金屬工藝 漆器工藝 家具工藝 雕刻工藝 結語 第十一章 清代的工藝美術 概說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金屬工藝 漆器工藝 雕刻工 藝 其它工藝 吉祥圖案 結語 第十二章 近代的工藝美術 概說 太平天國的工藝美術 國民黨統治下工藝美術的衰落 解放區的工藝美術 第十三章 新中國的工藝美術 概說 陶瓷工藝 染織工藝 金屬工藝 漆器工藝 編織工藝 雕刻工藝 現代工藝 其他工藝 結語 參考教材:《中國工藝美術史》(新修訂本),田自秉著,東方出版 中心,2010年4月第2版。 第二部分:世界現代設計史 第一章 現代設計和現代設計教育 現代設計的發展 現代設計教育 第二章 現代設計的萌芽與“工藝美術”運動 工業革命初期的設計發展狀況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 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的背景 法國的“新藝術” 奧地利“分離派”與 德國的“青年風格”運動 “新藝術”運動的平面設計發展 第四章 “裝飾藝術”運動 “裝飾藝術”運動概況和特點 法國的“裝飾藝術” 運動的發展 美國的“裝飾藝術” 運動 英國的“裝飾藝術” 運動 第五章 現代主義設計的萌起 現代主義設計產生的背景 現代主義設計的思想基礎 歐 洲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第六章 包豪斯 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包豪斯的奠基人-----沃爾特格羅佩斯 早期的包豪斯---魏瑪時期 新教員的組成 基礎課---“風格派” 的影響 包豪斯的公共形象 迪索時期的包豪斯 新大師的出 現 第七章 工業設計的興起 美國的工業設計 設計上“有計劃的廢止制度”的建立和流 線型運動 消費主義與流行式樣 第八章 現代設計的職業化和制度化 工業設計的職業化和設計理論在戰后的發展 工業技術的 發展對工業設計的影響 第九章 豐裕社會與國際主義風格 豐裕社會與國際主義風格 “波普”設計運動 國際主義 風格的發展 人體工程學的發展 西方當代設計的發展趨勢 參考教材: 《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年9月第1版。 四、樣卷 一、名詞解釋(每題10分,共30分) 1、舊石器時代 2、搪瓷 3、現代主義設計 二、簡答題(每題16分,共64分) 1、商代動物紋有哪幾大類? 2、設計的核心內容包括哪些? 3、彩陶的裝飾圖案的產生,主要由于哪幾個方面的影響? 4、新中國的染織工藝主要品種有哪些? 四、思考題(每題28分,共56分) 1、 論述吉祥圖案值得借鑒的藝術表現手法。 2、論述飛利浦公司的設計程序的主要步驟。 設計學初試科目代碼及名稱:821 設計基礎 考研大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現場設計。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考生按試題要求在答題紙上現場設 計。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該初試科目結構為命題創作;試題內容以構成基礎為主。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設計基礎》要求考生能夠掌握本科階段藝術設計方向主要基礎 課程(造型基礎、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裝飾表現、圖形設計等)的 設計原理和設計技法,可以運用點、線、面、色彩準確表達設計創意。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該初試科目主要考察以下幾方面的相關素質與技能 (一)造型基礎 掌握《設計素描》和《設計色彩》課程的理論知識和造型方法。 通過對形體比例尺度、透視規律、三維空間觀念以及形體的內部結構 剖析等方面的理解,對形象進行寫實、變形、變色、變空間緯度、意 象化表現等設計處理,設計出新的視覺形象。 要求考生準確理解試題要素,使用鉛筆、炭筆、黑水筆、馬克筆、 水粉顏料等繪畫工具,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技法進行表現和刻劃。 (二)構成基礎 掌握《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的理論知識和構成方法。能靈 活運用形式美法則,在二次元的平面上,從點、線、面及形態、空間、 心理等構成藝術的基本要素入手,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 進行編排和組合,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排列形象。通過技法表現, 準確表達設計主題。 (三)圖形創意 掌握《圖形創意》課程的理論知識和設計手法。了解和掌握圖形 設計的概念,明確圖形設計的原理,具有圖形想象思維能力,能運用 聯想進行創意,掌握圖形的基本表現形式和語言元素的運用。通過分 析、思考,尋求最能夠引發觀者情感共鳴的觸發點,采用圖形設計的 方法來表達符合主題的創造性思維,將設計思想可視化。 參考教材:無 四、樣卷 根據平時你對生活的觀察,以樹木為元素,設計一副關于環境保 護的創意圖形,可以配備你心目中的景色。 要求:○1 以現代點、形、面觀念設計,突破傳統圖案紋樣,達到 夸張、變形、大膽追求現代視覺效果。 ○2 色彩及表現手法不限,可以使用最新的設計工具。 ○3 8開繪圖紙,設計尺寸:300cm × 350cm ○4 撰寫200字的設計說明。 設計學復試科目名稱:專業設計 考研大綱: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現場設計。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考生按試題要求在答題紙上現場設 計。 (三)試卷內容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該初試科目結構為命題創作;試題內容以構成基礎為主。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設計基礎》要求考生能夠掌握本科階段藝術設計方向主要基礎 課程(造型基礎、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裝飾表現、圖形設計等)的 設計原理和設計技法,可以運用點、線、面、色彩準確表達設計創意。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該初試科目主要考察以下幾方面的相關素質與技能 (一)造型基礎 掌握《設計素描》和《設計色彩》課程的理論知識和造型方法。 通過對形體比例尺度、透視規律、三維空間觀念以及形體的內部結構 剖析等方面的理解,對形象進行寫實、變形、變色、變空間緯度、意 象化表現等設計處理,設計出新的視覺形象。 要求考生準確理解試題要素,使用鉛筆、炭筆、黑水筆、馬克筆、 水粉顏料等繪畫工具,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技法進行表現和刻劃。 (二)構成基礎 掌握《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的理論知識和構成方法。能靈 活運用形式美法則,在二次元的平面上,從點、線、面及形態、空間、 心理等構成藝術的基本要素入手,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 進行編排和組合,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排列形象。通過技法表現, 準確表達設計主題。 (三)圖形創意 掌握《圖形創意》課程的理論知識和設計手法。了解和掌握圖形 設計的概念,明確圖形設計的原理,具有圖形想象思維能力,能運用 聯想進行創意,掌握圖形的基本表現形式和語言元素的運用。通過分 析、思考,尋求最能夠引發觀者情感共鳴的觸發點,采用圖形設計的 方法來表達符合主題的創造性思維,將設計思想可視化。 參考教材:無 四、樣卷 根據你平時對生活的觀察,設計一副以“水”為元素的創意圖形, 可以配備其他景物為背景,達到滿意效果。 要求:○1突出“水”的文化元素,發揮主觀能動性。 ○2色彩及表現手法不限。 ○38開繪圖紙,設計尺寸:300cm × 350cm。 ○4撰寫200字的設計說明。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