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研究生入學復試考試大綱 普通物理(力學、電磁學) 適用專業:課程與教學論(物理)、學科教學(物理) 制訂單位:遼寧師范大學 物理與電子技術學院 2 普通物理研究生考試大綱 注意:本大綱為參考性考試大綱,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 一、 課程簡介 1、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和規律,研究物質最基本的結構,是 一門博大精深、應用領域及其廣泛的自然科學。 2、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諸如理想模型的方法、半定量與定性分析方法、對稱分析方法、 精密的實驗與嚴謹的理論緊密結合的方法,可以廣泛應用于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 技術在內的任何科技領域。 3、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已成為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成為現代社會每一位工程 技術人員的基本常識。顯而易見,普通物理學是理工科低年級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課,它的 作用一方面為學生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礎;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初步學習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 問題方法,不僅對學生在校學習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以后在工作中進一步學習 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知識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 質點運動學 一、考核知識點 1. 質點運動的描述 2. 加速度為恒矢量時的質點運動 3. 圓周運動 4. 相對運動 二、考核要求 (一)質點運動的描述 1. 領會:位置矢量、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矢量表達式。 2. 簡單應用:已知運動方程求速度及加速度。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運動方程。 (二)加速度為恒量時的質點運動 1.領會:加速度為恒量時質點運動方程。 2.簡單應用:拋體運動。 (三)圓周運動 1. 領會: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 2. 簡單應用:角量與線量的關系;圓周運動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四) 相對運動 簡單應用:速度變換式 第二章 牛頓定律 一、考核知識點 1. 牛頓定律 2. 慣性參考系 力學相對性原理 3. 牛頓定律的應用 二、考核要求 (一)牛頓定律 領會: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的概念;力的概念以及它與物體運動狀態改變間的因果關 系;牛頓第二定律內容和矢量表達式;牛頓第三定律的內容和意義。 (二)慣性參考系 力學相對性原理 3 1. 識記:慣性參考系的定義。 2. 領會:力學相對性原理。 (三)牛頓定律的應用 綜合應用:用牛頓定律及隔離體分析法求解力學問題;用牛頓定律求質點的加速度, 進而求速度和運動方程。 第三章 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考核知識點 1. 質點和質點系的動量定理 2. 動量守恒定律 3. 動能定理 4. 保守力與非保守力 勢能 5. 功能原理 機械能守恒定律 6. 完全彈性碰撞 完全非彈性碰撞 二、考核要求 (一)質點和質點系的動量定理 1. 領會:沖量與動量的概念以及二者間關系;質點組的內力和外力等概念、質點 系動量定理的內容和意義。 2. 簡單應用:質點的動量定理。 (二)動量守恒定律 1. 領會:動量守恒定律的意義及其成立條件。 2. 綜合應用: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決某些力學問題。 (三)動能定理 1. 領會:功的概念及變力作功的計算方法。 2. 綜合應用:動能定理。 (四)保守力 勢能 1. 識記:力學中哪些常見的力是保守力;重力勢能、萬有引力勢能、彈性勢能公 式。 2. 領會:保守力作功的特點,保守力作功與勢能的關系。 (五)功能原理 機械能守恒定律 1. 領會:機械能的概念、機械能守恒條件。 2. 簡單應用:功能原理。 3. 綜合應用: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決某些力學問題。 (六)完全彈性碰撞 完全非彈性碰撞 領會:兩種碰撞的特點。 第四章 剛體的轉動 一、考核知識點 1. 剛體的定軸轉動 2. 轉動定律 轉動慣量 3. 角動量 角動量守恒定律 4. 力矩作功 剛體繞定軸轉動的動能定理 二、考核要求 (一)剛體的定軸轉動 1. 領會:剛體轉動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2. 簡單應用:勻變速轉動公式。 (二)轉動定律 轉動慣量 1. 領會:力矩的概念、轉動慣量的意義及計算。 2. 簡單應用:轉動定律。 4 (三)角動量 角動量守恒定律 1. 領會:角動量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2. 綜合應用:角動量守恒定律。 (四)力矩作功 剛體繞定軸轉動的動能定理 1. 領會:力矩作功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2. 綜合應用:剛體繞定軸轉動的動能定理。 第五章 靜電場 一、 考核知識點 1. 電荷守恒定律 庫侖定律 2. 電場強度 電場強度通量 高斯定理 3. 靜電場的環路定理 電勢 電場強度與電勢梯度 二、 考核要求 (一) 電荷守恒定律 庫侖定律 1. 識記:物質的電結構、點電荷的概念。 2. 領會:電荷守恒定律的意義。 3. 簡單應用:庫侖定律。 (二) 電場強度 電通量 高斯定理 1.識記:點電荷的電場中場強的表達式;靜電場中電場線的特點。 2.領會:電場強度的定義,電通量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3.綜合應用:能運用點電荷的場強公式和場強疊加原理,計算點電荷系及具有簡 單幾何形狀的、電荷均勻分布的連續帶電體的電場中的場強;會用高斯定理計算 電荷分布具有某些對稱性的電場的場強。 (三) 靜電場的環路定理 電勢 電場強度與電勢梯度 1. 識記:靜電場力作功特點;點電荷的電場中電勢的表達式;等勢面與電場線 的關系。 2. 領會:靜電場的環路定理,電勢差與電勢的定義,電場力作功與電勢能的關 系,電場強度與電勢梯度。 3. 簡單應用:會計算靜電場力的功。 4. 綜合應用:會運用點電荷的電勢公式和電勢的疊加原理計算點電荷系及具有 簡單幾何形狀的、電荷均勻分布的連續帶電體的電場中的電勢;會由電勢和 電勢差定義式(場強的線積分)計算對稱分布電場的電勢和電勢差。 第六章 靜電場中的導體和電介質 一、 考核知識點 1. 靜電場中的導體 2. 靜電場中的電介質 3. 靜電場的能量 二、 考核要求 (一) 靜電場中的導體 1.識記:導體的靜電平衡條件;靜電平衡時導體上電荷及電勢分布的特點。 2.領會:靜電屏蔽原理,電容的定義,電容器串并聯的特點。 3. 簡單應用:會計算幾種典型電容器的電容。 4. 綜合應用:會由電荷守恒定律、靜電平衡條件及高斯定理等規律分析、計算導 體上的電荷分布和導體內、外的電場強度與電勢。 第七章 恒定電流 一、 考核知識點 1. 電流 電流密度 5 2. 歐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3. 電源 電動勢 4. 全電路歐姆定律 二、 考核要求 (一) 電流 電流密度 1.識記:導體中產生穩恒電流的條件。 2.領會:電流強度和電流密度的概念。 (二) 歐姆定律及其微分形式 1.領會:歐姆定律的積分形式與微分形式的區別。 2.簡單應用:橫截面不均勻的導體的電阻計算。 (三) 電源 電動勢 領會:電源及電源電動勢的概念。 (四) 全電路歐姆定律 綜合應用:會用全電路歐姆定律和一般含源電路歐姆定律計算簡單電路的電流 和一段電路兩端之間的電勢差。 第八章 穩恒磁場 一、 考核知識點 1. 磁場 磁感應強度 2. 畢奧——薩伐爾定律 3. 磁通量 磁場高斯定理 4. 安培環路定理 5. 磁場對運動電荷、載流導線、載流線圈的作用。 二、 考核要求 (一) 磁場 磁感應強度 領會:磁感應強度的定義。 (二) 畢奧——薩伐爾定律 綜合應用:會用畢奧——薩伐爾定律及磁場疊加原理計算簡單形狀的載流導線 的磁場的磁感應強度。 (三) 磁通量 磁場高斯定理 1. 識記:磁感應線的特點。 2. 領會:磁場的高斯定理。 3. 簡單應用:磁通量的計算。 (四) 安培環路定理 綜合應用:會用安培環路定理分析和計算某些特定電流分布的磁場的磁感應強 度。 (五) 磁場對運動電荷、載流導線、載流線圈的作用 1.簡單應用:會判斷載流線圈在磁場中轉動方向,并計算其在均勻磁場中受的磁力 矩。 3. 綜合應用:會分析、計算帶電粒子在均勻磁場中所受的洛侖茲力及其運動規律; 會用安培定律和力的疊加原理計算載流導線在磁場中所受的安培力。 第九章 電磁感應 電磁場 一、 考核知識點 1. 電磁感應定律 2. 動生電動勢和感生電動勢 3. 自感和互感 4. 磁場的能量 5. 位移電流 電磁場基本方程的積分形式 6 二、 考核要求 (一) 電磁感應定律 1. 識記:產生感應電流和感應電動勢的條件。 2. 綜合應用: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和楞次定律計算感應電動勢的大小、判斷 電動勢方向。 (二) 動生電動勢和感生電動勢 1. 識記:感生電場的場強與磁場變化的關系。 2. 領會:產生動生電動勢的非靜電力是洛侖茲力;產生感生電動勢的非靜電力是 感生電場力;感生電場與靜電場的異同。 3.簡單應用:計算感生電動勢的大小,判斷感生電動勢方向。 4.綜合應用:計算動生電動勢大小,并判斷動生電動勢方向,結合有關力學、 電磁學知識,綜合討論導線在磁場中受力及運動等問題。 (三) 自感和互感 1. 識記:自感和互感現象產生的條件。 2. 簡單應用:計算簡單情形下的自感系數和互感系數。 (四) 磁場的能量 簡單應用:計算載流線圈的自感磁能以及簡單情形下磁場能量。 (五) 位移電流 電磁場基本方程的積分形式 1. 識記:位移電流密度和位移電流強度,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積 分形式。 2. 領會:位移電流和傳導電流的異同。 * 關于能力層次的說明: 識記:要求學生能知道本章節中有關的概念、定理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 領會:要求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本章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能掌握有關概念、定理、方法的區別與聯系。 簡單應用:要求在領會的基礎上,能運用本章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中的少量知識 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綜合應用:要求在簡單應用的基礎上,能運用本章中或者其它章節中學過的多個知識 點,綜合分析和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