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環境學概論”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一、 適用專業: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分為初試和復 試。復試時,專業科目筆試實行學校自主命題考試,該科目:“環境學概論”,是環境類 專業的重要基礎,其任務是使學生在理論和實踐上了解環境科學概念、人類環境分發生、 發展、演變改造和利用的規律;掌握人類環境的大氣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的組成、 結構;大氣污染物的來源、性質和控制途徑,水體污染物的來源、性質、遷移轉化和控 制途徑,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環境監測、評價、規劃與管理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當前人類主要的環境問題、對策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為了幫助考生明確復習范圍和報 考的有關要求,特制定本考試大綱。 本大綱適用于報考湖南農業大學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 參考書目: 《環境學概論(第二版)》,劉培桐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或 2009 年印刷。 三、 基本題型及所占分值: (一)基本題型: 名詞解釋;簡答題;問答題。 閉卷,筆試。 (二)答題時間 180 分鐘。 (三)各部分內容的考查比例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查范圍和內容比例為: 環境學概論基本概念 約為 30 分 人類環境的組成、性質、結構特點 約為 30 分 環境污染物的來源、性質、行態、毒性、遷移、轉化、防治 約為 60 分 環境監測、評價、規劃與管理技術;人類主要環境問題約為 30 分 (四)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30 分); 簡答題(45 分); 問答題(75 分) 2 四、 知識考查范圍: (一)考試內容 試題以劉培桐主編的《環境學概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或 2009 年) 為藍本,內容涵蓋該教材的第一至十二章。 試題重點考查的內容: 第一章 環境科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 1. 人類環境的發展及環境問題 2. 環境科學的內容與分支 3. 環境科學的發生與發展 4. 環境的組成與結構 第二章 大氣環境 1. 大氣的結構與組成 2. 大氣污染和污染物 3. 大氣環境污染物的化學轉化 4.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5.大氣污染物綜合防治與管理 第三章 水體環境 1. 水體環境概述 2. 污染物在水體中的擴散 3. 污染物在水體中的轉化 4. 水體污染物控制及管理 第四章 土壤環境 1.土壤的組成與性質 2.土壤環境污染 3.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 4.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5. 土壤污染的防治 第五章 1.固體廢物的概念 2. 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及資源化 第六章 環境質量評價 3 1.環境質量評價概述 2.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3 環境影響評價 第七章 環境規劃 第八章 全球環境問題 第九章 人口與環境 第十章 能源與環境 第十一章 資源與環境 第十二章 持續發展與環境 (二)考試的基本要求 環境學概論考試是重點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注重考查考生環境 學的基本原理、技術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各類環境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 掌握環境學概論的基本理論和概念。教材中涉及到較多的基本概念,要理清思 路,明確內容。 2. 掌握人類環境分發生、發展、演變改造和利用的規律;掌握人類環境的大氣圈、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的組成、結構;大氣污染物的來源、性質和控制途徑,水體污染 物的來源、性質、遷移轉化和控制途徑,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環境監測、評價、規 劃與管理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當前人類主要的環境問題、對策和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為今后從事環境保護、治理和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綜合運用各章節的知識。要注意教材各章節之間的有機聯系,切忌死記硬背, 經驗表明,只有對教材的全面理解,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僅靠死記呆背是不夠的,對 知識、原理、理論和技能要熟練掌握,并能夠綜合應用。 4. 了解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學科前沿研究。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教材內容的 基礎上,注意了解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科的新知識和技術的發展。 4 “環境生態學” 參考書目及考試大綱 一、 適用專業: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分為初試和復 試。復試時,專業科目筆試實行學校自主命題考試,該科目:“環境生態學”,是環境類 專業的重要基礎,其任務是使學生了解掌握生態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從個體、種 群、群落、生態系統四個層次上全面掌握生態學知識理論。熟悉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 建和保護的原則和對策;生態環境評價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評價方法。了解人為 干擾下,生態系統內在的變化機制、規律和對人類的反效應;生態規劃與設計。樹立正 確的唯物世界觀,堅持生態學原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設健康的生態環境和美好的 和諧社會。為了幫助考生明確復習范圍和報考的有關要求,特制定本考試大綱。 本大綱適用于報考湖南農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考生、環境工程工程碩 士學位學員的考生。 二、 參考書目: 《環境生態學導論》(第二版),盛連喜 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年版 三、 基本題型及所占分值: (一)基本題型: 名詞解釋;簡答題;問答題。 閉卷,筆試。 (二)答題時間 180 分鐘。 (三)各部分內容的考查比例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查范圍和內容比例為: 環境生態學基本概念 約為 30 分 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基本知識理論與技能 約為 30 分 生態環境評價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評價方法等 約為 30 分 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建和保護的原則和對策;人為干擾下,生態系統內在的 變化機制、規律和對人類的反效應;生態規劃與設計 約為 60 分 5 (四)題型比例 名詞解釋(30 分); 簡答題(45 分); 問答題(75 分) 四、 知識考查范圍: (一)考試內容 試題以,盛連喜主編的《環境生態學導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為藍本, 內容涵蓋該教材的第一至十章。 試題重點考查的內容: 第一章概論 1.環境生態學的定義:環境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2.環境生態學的研究內容與學科任務。 3. 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與環境生態學的關系: 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1.:生命的產生與進化;生物種;生物的協同進化;生物多樣性。 2.地球自我調節理論。 3.環境、環境的類型。 4.主要環境因子的生態作用(光、溫度、水、土壤)。 5.生態因子;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規律:生態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統 1.分子、基因、細胞、組織、個體、種群、生物群落、生態系統。) 2.種群、種群的增長、種群的數量變動及生態對策、種群調節。 3.種群關系;種內關系、種間關系、瑪他種群。 4.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種類組成、生物群落的結構。 5.群落組成與結構的影響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 生態系統生態學 1.生態系統的結構:組成要素及功能、物種結構、營養結構、時空結構。 6 2. 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生物生產、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自我調 節。 3. 世界主要生態系統的類型: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海洋、濕地、城市。 第五章 生態系統服務 1.生態系統服務。 2.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主要內容。 3.生態系統服務的功能價值及其評估。 4. 全球主要生態系統類型服務的功能價值。 第六章 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干擾與生態恢復 1.干擾與干擾生態學:干擾、人為干擾的主要形式。 2.退化生態系統的類型及其成因。 3.恢復生態學及其基本理論。 第七章 環境污染與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1.環境污染物與毒物:污染物與毒物,主要環境污染物及其環境毒理學效應。 2.環境污染物在生態環境中的遷移和轉化。 3.環境污染物的毒理學評價。 4.生態監測與生態環境影響評價。 第八章 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 1.受損生態系統的特征。 2.受損生態系統的修復。 3.生態工程與修復技術。 第九章生態系統管理 第十章 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二)考試的基本要求 環境生態學考試是重點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注重考查考生環境生 態學的基本原理、技術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各類環境生態和認為干擾生態系統恢復的實際 問題的能力??忌鷳埽?br/>7 1. 掌握環境生態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教材中涉及到較多的基本概念,要理清思 路,明確內容。 2. 掌握認為干擾生態系統的發生、發展、演變改造和利用的規律;掌握個體、種 群、群落、生態系統四個層次上全面掌握生態學知識理論。熟悉受損生態系統恢復、重 建和保護的原則和對策;生態環境評價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的評價方法。了解人為 干擾下,生態系統內在的變化機制、規律和對人類的反效應;生態規劃與設計。為今后 從事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綜合運用各章節的知識。要注意教材各章節之間的有機聯系,切忌死記硬背, 經驗表明,只有對教材的全面理解,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僅靠死記呆背是不夠的,對 知識、原理、理論和技能要熟練掌握,并能夠綜合應用。 4. 了解新技術、新方法以及學科前沿研究。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在教材內容的 基礎上,注意了解環境生態科學的新知識和技術的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