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貨幣銀行學》考試大綱 適用專業名稱:金融碩士 科目代碼及名稱 考試大綱 25 貨幣銀行學 一、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對金融與經濟發展、貨幣及貨幣供需、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主要內容: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利 率、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考察學生對相關拓展內 容如金融創新、金融風險、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金融監管等的了解情況。要求考生準確記憶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論,并能妥善運用到綜合題目的 處理中。 二、試卷結構(滿分 100 分) 內容比例: 信用與利率機制 約 10 分 金融市場 約 5 分 金融機構 約 5 分 商業銀行 約 10 分 中央銀行 約 10 分 貨幣供給 約 5 分 貨幣需求 約 5 分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約 10 分 金融創新 約 10 分 金融風險、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 約 10 分 金融監管 約 10 分 金融與經濟發展 約 10 分 題型比例: 客觀題 約30分 1.判斷題 約10分 2.選擇題 約20分 主觀題 約70分 1. 分析題 約70分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信用與利率機制 考試內容 信用及其與貨幣的聯系;信用的特征;信用的形式;信用工具;利息與利率;利率體系;利率的計量;利率的決定;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 考試要求 1. 了解信用的產生、信用的重要性、利息的實質、利率的作用。 2. 理解信用、商業票據、消費信用、國家信用、國際信用、基準利率與無風險利率、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年率月率與日率的概念。 3. 了解并掌握基本理論:馬克思的利率決定論、實際利率論、凱恩斯利率論。 4.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以及計算。 (二)金融市場 考試內容 金融市場原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衍生金融市場。 考試要求 1. 了解基礎性金融市場、衍生金融市場的種類及演進。 2. 理解并掌握金融市場、貨幣市場、資本市場、金融期貨與期權、離岸金融市場、回購市場、銀行間拆借市場、初級市場與二級市場、證券交易所與 場外交易市場的概念及特征。 3. 掌握金融市場的特征、金融市場的類型、金融市場的功能、金融衍生市場主要交易的金融工具品種及主要特征。 4.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三)金融機構 考試內容 金融中介機構產生的經濟分析;金融中介機構的構成和基本內容;我國金融中介機構。 考試要求 1. 了解國際金融機構的產生和功能及存在的原因。 2. 理解并掌握我國金融中介機構體系的演變及構成。 3. 掌握現在金融體系的構成。 4.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四)商業銀行 考試內容 商業銀行的概念;特征與職能;商業銀行負債業務、商業銀行資產業務、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管理。 考試要求 1. 了解商業銀行的作用及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歷史演變和發展趨勢。 2. 理解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主要業務種類;商業銀行的風險類別。 3. 掌握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 4.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五)中央銀行 考試內容 中央銀行制度的產生和發展;中央銀行的職能;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中央銀行制度的類型。 考試要求 1. 了解中央銀行的發展歷史;中央銀行的獨立性;中央銀行體制下的支付清算系統。 2. 掌握中央銀行的類型;中央銀行業務經營的特點;中央銀行的職能。 3.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六)貨幣供給 考試內容 中央銀行與基礎貨幣;商業銀行與存款創造;貨幣供給理論與模型。 考試要求 1. 理解貨幣層次劃分的意義,貨幣供給量的決定因素。 2. 掌握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貨幣乘數、原始存款、派生存款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影響貨幣乘數的主要因素。 3.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七)貨幣需求 考試內容 貨幣需求概述;古典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及其發展;貨幣學派的貨幣需求理論。 考試要求 1. 了解并掌握貨幣需求、貨幣需求量、貨幣存量、貨幣流量、流動性偏好、流動性陷阱等概念。 2. 掌握費雪交易方程式與劍橋方程式、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和貨幣主義的貨幣需求理論。 3.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八)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考試內容 通貨膨脹及其度量;通貨膨脹的成因;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通貨膨脹的治理對策;通貨緊縮。 考試要求 1. 了解西方經濟對通貨膨脹成因的幾種理論解釋。 2. 掌握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度量及其成因。 3. 掌握通貨膨脹的治理對策。 4.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九)金融創新 考試內容 金融創新的內涵;金融創新的背景與導因;金融創新的內容。 考試要求 1. 理解金融創新的含義,了解金融創新的國際背景與直接原因。 2. 掌握金融創新的內容,及其與金融管制、金融風險與金融深化之間的辯證關系。 3.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十)金融風險、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 考試內容 金融風險;金融危機;金融安全。 考試要求 1. 了解金融安全的內涵以及我國當前的金融安全情況。 2. 掌握金融風險內涵;掌握金融危機的內涵、特點及其預警等內容。 3.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十一)金融監管 考試內容 金融監管概述;金融監管的目標與原則;金融監管的內容;金融監管體制比較。 考試要求 1. 了解金融監管體制的不同模式。 2. 掌握金融監管的內涵、目標與原則,以及金融監管的內容。 3.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十二)金融與經濟發展 考試內容 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金融壓抑與金融深化;金融約束理論的發展。 考試要求 1. 理解發展中國家金融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 2. 掌握金融與經濟發展的一般關系 3. 掌握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的相關內容。 4. 綜合運用以上內容進行合理地分析和論述。 參考書目: 《貨幣銀行學》艾洪德 范立夫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11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