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名稱:核技術及應用 考試科目代碼:[088] 一、考試要求 熟練掌握原子核的衰變規律,放射性統計誤差的計算方法、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規 律,輻射防護基礎,常用核探測器工作原理,核儀表的結構與電路原理圖,幾種常見核儀 表的剖析。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放射性 第一節 放射性的一般現象 掌握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的 3 種衰變形式。 第二節 放射性衰變的基本規律 明確半衰期、衰變常數、平均壽命的概念,掌握單一存在的放射性核素的衰變規律及 單次衰變公式的應用,掌握放射性活度及其單位及相應的換算關系。 【基本要求】 1.掌握內容:放射性衰變的定義,放射性衰變的基本規律公式及其物理意義,半衰期 和衰變常數的物理意義。 2.熟練掌握內容:放射性衰變的基本規律公式 3.了解內容:衰變綱圖 第二章 放射性測量中的統計學 第一節 核物理衰變和計數的統計分布 理解高斯分布、泊松分布,核物理衰變的統計誤差的引入。 第二節 統計誤差的計算 熟記標準誤差、統計誤差的計算方法 第三節 統計誤差的應用 了解測量時間的選擇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內容:理解高斯分布、泊松分布,核物理衰變的統計誤差的引入。 2.熟練掌握內容:熟記標準誤差、統計誤差的計算方法 3.了解內容:了解測量時間的選擇方法 2 第三章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一節 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掌握電離、激發、彈性散射、軔致輻射、電離比度、射程等概念,著重掌握 ? 粒子、? 粒子和物質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其損失能量的主要方式。明確契倫科夫輻射的概念及其在 放射測量中的應用。掌握 ? 粒子的射程和物質對 ? 粒子的吸收。 第二節 X、γ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掌握 ?、? 射線和物質相互作用的三種方式,明確物質對 ?、? 射線的吸收規律。 熟記標準誤差、統計誤差的計算方法 第三節 中子和物質的相互作用 了解中子和物質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了解慢化和吸收中子的理想材料。 【基本要求】 1.掌握內容:掌握電離、激發、彈性散射、軔致輻射、電離比度、射程等概念。 2.熟練掌握內容:物質對 ?、? 射線的吸收規律。 3.了解內容:了解中子和物質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了解慢化和吸收中子的理想材料。 第四章 核物理上常用的幾種探測器 第一節 幾種常用的氣體電離探測器 一、氣體電離的一般規律 著重掌握隨外加電壓的變化脈沖幅度的一般變化規律,明確幾種常用的氣體電離探測 器的工作電壓范圍。 二、蓋革—彌勒計數管 明確 G 一 M 計數管的結構與分類,掌握 G 一 M 計數管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標和使 用方法。了解 G 一 M 計數管的用途。 第二節 閃爍計數器 一、閃爍計數器的一般工作原理 著重掌握閃爍計數器的一般工作原理和主要元件的特性和功能。 二、液體閃爍計數器 著重講解閃爍計數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閃爍液的組成、選擇和測量方法,測量 結果的校正方法。 第三節 半導體探測器 3 了解半導體探測器工作原理 【基本要求】 1.掌握內容:閃爍計數器的一般工作原理和主要元件的特性和功能。 2.熟練掌握內容:G 一 M 計數管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標和使用方法。 3.了解內容:半導體探測器工作原理 第五章 常用核儀表 第一節 電站除塵器開關式料位計 掌握開關式料位計工作原理,電路圖。 第二節 連續式料位計 掌握連續料位計工作原理,電路圖、軟件框圖。 第三節 密度計 掌握密度計工作原理,電路圖、軟件框圖。 第四節 核子秤 掌握核子秤工作原理,電路圖、軟件框圖。 第五節 灰份儀 掌握灰分儀工作原理,電路圖、軟件框圖。 【基本要求】 1.掌握內容:核儀表的工作原理及框圖。 2.熟練掌握內容:前置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單片機的應用方法。 3.了解內容:核儀表的一般應用規律。 第六章 輻射防護劑量學 第一節 輻射劑量及其單位 一、照射量及其單位 掌握照射量(率)的概念和單位,明確照射量的適用范圍。 二、吸收劑量及其單位 掌握吸收劑量(率)的概念和單位,明確吸收劑量與照射量之間的換算關系,吸收劑 量的適用范圍。 三、劑量當量及其單位 掌握劑量當量(率)的概念及單位,明確劑量當量的適用范圍。 四、照射量率常數 4 掌握照射量率常數的概念及單位。 第二節 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一、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1.輻射對人體影響的作用機理。 2.輻射損傷的修復。 3.輻射損傷的特點。 4.影響輻射損傷的因素。 二、本底輻射 了解本底輻射的主要來源 第三節 輻射防護標準與輻射防護 簡介輻射防護標準的發展歷史,明確我國及世界各主要國家目前的輻射防護標準。 【基本要求】 1.掌握內容:輻射防護標準。 2.熟練掌握內容:輻射劑量及其單位。 3.了解內容: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本底輻射的主要來源。 【參考資料】 第七章 輻射防護方法 第一節 輻射源和照射方式 輻射源種類、內照射、 外照射。 第二節 輻射防護措施 四種防護方法 第三節 屏蔽材料 常用屏蔽材料和半值層 第四節 屏蔽厚度的計算 屏蔽厚度的計算方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內容:屏蔽厚度的計算方法 2.熟練掌握內容:輻射源種類、內照射、 外照射。 3.了解內容:常用屏蔽材料和半值層 三.試卷結構: 5 1.考試時間:180 分鐘 2.試卷分值:150 分 3.題型結構: (1)概念題(30 分,共四題,每題 7.5 分,用時 40 分鐘)核技術應用的基本概念 (2)簡答題(30 分,共二題,每題 15 分用時 40 分鐘)核探測器的工作原理及射線 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3)計算題(45 分,共二題,每題 22.5 分用時 50 分鐘)放射源活度及防護計算 (4)設計題(45 分,用時 50 分鐘)設計一種核儀表,要求給出:儀表原理框圖、給 出源的種類并計算源的活度、儀表的計算公式、儀表的軟件工作框圖。 四、參考書目 1.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合編,《原子核物理實驗方法》,原子能出版社,1997 年 6 月; 2.李星洪等,《輻射防護基礎》,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2 年 3.張丹楓、趙蘭才編著,《輻射防護技術與管理》第一卷,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2003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