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名稱: 中國史學史 考試科目代碼:[060] 一、考試要求 使學生熟悉中國古代史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尤其是歷史編纂學的發展史??疾焓穼W 發展與社會政治、經濟等諸方面的相互聯系,了解中國古代史學的發展跟其它學科的關系、 在不同時期呈現出的時代特點,以及中國史學的各種成果在社會上的影響等。從中掌握中 國古代史學發展的規律,從歷代史學家身上汲取治學的方法、經驗。為今后從事歷史學的 教學和研究奠定基礎。 該門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系統地介紹中國古代史學起源、發展的過程,探 討和總結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規律,重點介紹歷代史學家的主要史學思想方法及成就等。 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中國古代史學的起源及發展的基本過程和規律,了解歷代著名史學 家的史學思想、方法及史學成就等情況。 二、考試內容 導論 §1、史學史意識的產生和發展 “史”的含義的演變; “史學”是什么? 史學史意識的產生和發展。 §2、史學史的性質任務和特點 史學史的性質;史學史的任務。 第一章、史學的興起——先秦史學 §1、史學的源頭 反映人類最早的歷史記憶與歷史意識的傳說;傳說中的古史蹤影;對傳說的評價。 §2、史學萌芽于官府 甲骨文和金文;《書》、《詩》和國史。 §3、私人歷史撰述的出現 孔子和《春秋》、《左傳》、《國語》; 史學興起的標志。 第二章、正史的創立——秦漢史學 §1、政治大一統造就了新的史學 政治統一和意識形態;政治統治和歷史經驗。 §2、《史記》——中國史學的奠基石 司馬遷撰《史記》;開創紀傳體通史的恢宏氣象。 2 §3、《漢書》——“正史”格局的形成 班固和第一部宏偉的皇朝史;《漢書》的特點;其它史學成就。 第三章、史學的多途發展——魏晉南北朝史學 §1、史學多途發展的面貌 史學多途發展背景、表現。 §2、“正史”撰述的發展 撰寫皇朝史的高潮;現存幾部有代表性的著作;新修《晉書》、《南史》和《北史》; 國史、譜牒和禮書。 §3、地方史、民族史、家史、譜碟和別傳 地方史;民族史;中外交通和域外情況;家史、譜碟和別傳。 第四章、史學在發展中的轉折與創新——隋唐五代史學 §1、官修史書的成就 歷史意識的增強和史館的設立;五代史紀傳和《五代史志》。 §2、《史通》劃時代的史學批評著作 劉知幾;《史通》;“史才三長”說。 §3、《通典》——第一部宏偉的典章制度史 杜佑;《通典》。 第五章、輝煌時代——宋遼金史學 §1、《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史巨著 司馬光;《資治通鑒》;通鑒學。 §2、《通志》紀傳體通史的發展 鄭樵;《通志》。 §3、四部正史 《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4、三部當代史 《續資治通鑒長編》;《三朝北盟會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5、會要體記事本末體史書的發展 會要體史書;紀事本末體史書。 §6、遼金史學 遼代史學; 金代史學。 第六章、多民族史學的進一步發展——元代史學 3 §1、《蒙古秘史》及其他 《蒙古秘史》;《圣武親征錄》;《元朝名臣事略》;中外交通 §2、《文獻通考》和《通鑒》胡注 《文獻通考》;胡注《通鑒》。 §3、元修遼、金、宋三朝正史 修三史詔;《三史凡例》;《遼史》;《金史》;《宋史》。 第七章、史學走向社會深層——明代史學 §1、實錄和其他官修史書 明實錄;《元史》。 §2、私家之本朝史撰述 徐學聚《明朝典匯》;馮應京《皇明經世實用編》;陳子龍輯《明經世文編》。 §3、方志和稗史 方志的興盛;稗史。 §4、經濟史著作的繁富 治河、漕運、水利之史;農政、鹽政、荒政之史。 §5、史學的通俗形式和歷史教育 史學的通俗形式;歷史教育的特點。 §6、晚明史學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李贄《藏書》、《續藏書》、《焚書》、《續焚書》; 談遷《國榷》。 第八章、史學的總結與擅變——清代前期史學 §1、官修史書的主要成就 《明史》;續“三通”和清“三通”;《清實錄》;國史、方略和會典。 §2、歷史批判精神和經世致用史學思想的發展 黃宗羲的歷史批判精神;王夫之史論的歷史價值;顧炎武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 §3、歷史考證的輝煌成果 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趙翼的《廿二史札記》;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 §4、章學誠和中國古代史學理論的終結 《文史通義》;《校讎通義》。 三、試卷結構 1.考試時間:180 分鐘 4 2.試卷分值:150 分 3.題型結構:(1)概念題(50 分) (2)簡答題(60 分) (3)論述題(40 分) 四、參考書目 《中國史學史綱》,瞿林東,北京出版社 2005 年第 2 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