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海南大學 2017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805-生態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海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 二、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三、考試方式與分值 閉卷、筆試。滿分 150 分。 四、考試內容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生態學的定義、發展過程及現代生態學的發展趨勢 第二節 生態學的研究對象、分支學科與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生態學的概念及其研究對象;生態學的方法論 掌 握:生態學的學科體系;現代生態學的發展趨勢 理 解:生態學的產生;現代生態學的研究熱點;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第一節 環境的概念及其類型 第二節 生態因子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第三節 生態因子(光、溫度、水、土壤)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第四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2 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環境、生態因子、生境等概念;環境和生態因子的類型;生態因 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物耐受限制的調整;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途徑;生物對主要 生態因子的適應類型 掌 握: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生態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主要生態因子的生態作用; 理 解: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態因子的限制性作用;主要生態因 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第三章 種群生態學 第一節 種群的概念與特征 第二節 種群的動態 第三節 種群空間分布特征 第四節 種群的生活史及繁殖策略 第五節 種群的調節 第六節 種內與種間關系 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種群的概念及其數量特征;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生態入侵;種 群數量波動的調節機制;各種種內和種間關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表現形式;阿利 氏原則;競爭排斥原理;生態位理論 掌 握:種群數量增長的理論模型;種群數量的實際動態;生態對策;各 種種內關系的生態學意義;種間競爭的結果;群體行為、領域性和捕食作用對種 群數量的調節機制 理 解:種群的基本特征;種群數量的理論增長及實際動態;生態對策; 3 種內關系及其效應;種間關系及其基本表現形式 第四章 群落生態學 第一節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節 群落的組成與結構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節 群落的動態 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生物 群落的演替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掌 握:群落種類組成的數量特征;影響群落組成和結構的因素;群落演 替過程中結構和功能的變化 理 解:群落的組成和結構及其影響因素;群落的演替和過程及影響因素 第五章 生態系統生態學 第一節 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第二節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與信息傳遞 第三節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第四節 生態系統中物質分解過程及其影響因子 第五節 生態系統主要類型的結構特點及其分布 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生態系統的組成;食物鏈 和生態金字塔;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生態平衡及其表現和狀態;初級生產和次 級生產的基本概念;生態系統中的能源和能流途徑;分解作用的過程及影響分解 作用的因素;生態系統中信息的特點和類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相關概念;物 4 質循環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類型;生態系統中養分循環的特點;有毒有害物質循環 的特點 掌 握: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效率;陸地生態系統主要類型的分布及其 特征;初級生產和次級生產過程;能量流動規律;分解作用的意義;信息的概念 及其特征;生態系統中信息流動的過程與環節;幾種重要物質的循環;有毒有害 物質循環對環境的影響 理 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和生態平衡;初級 生產和次級生產的過程和限制因素;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規律;分解作用的過 程和影響因素;生態系統中信息的類型及其傳遞;物質循環的基本形式和類型; 幾種重要物質的循環;有毒有害物質循環 第六章 景觀生態學 第一節 景觀生態學的一般概念和理論 第二節 景觀生態學的應用 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景觀生態學中的一般概念和理論 掌 握:景觀的概念及景觀生態學及其研究內容;景觀生態學的應用 理 解:景觀和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中的一般概念和理論 第七章 應用生態學 第一節 全球變化:概念、原因、生態學潛在風險 第二節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價值及應用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形成、發展過程 第四節 恢復生態學的原理與方法 5 基本要求: 熟練掌握:全球變化的概念及其主要內容;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其內涵;可 持續發展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則;恢復生態學的原理與主要技術 掌 握:全球變化的生態后果;減緩全球變化的途徑;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因素及保護途徑;可持續發展的屬性 理 解:全球變化及其生態后果;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其保護;可持續發 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則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