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考試大綱 適用專業名稱:材料物理與化學 科目代碼 及名稱 考試大綱 831 材料科 學與工程基 礎 一、 考試目的與要求 測試考生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以及應用基本理論分 析材料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系統地掌握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系 統地理解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與性能內在聯系,初步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 解決工程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考生分析問題要求文字語言通順,層次清楚;回答問題要求要點明確,理由充分; 畫圖要求清晰明了;計算題要有明確原理,準確的結果,合理的計量單位。 二、 試卷結構(滿分 150 分) 內容比例: 物質結構基礎 約 75 分 材料組成與結構 約 50 分 材料的力學性能 約 25 分 題型比例: 1.概念題 約40分 2.簡答題 約40分 3.計算題 約20分 4.綜合分析題 約 50 分 注:概念題包括名詞與術語解釋、選擇、填空題等,題型不定。 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物質結構基礎 考試內容 材料結構的基礎知識,固體材料的晶體結構,固體材料的缺陷,固體 材料的原子擴散,材料熱力學及其相圖。 考試要求 1. 了解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等基本原理,理解原子結構主量子數、角量 子數、磁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原子量、原子價和電負性等基本概念;能運用相 關理論熟練寫出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式。 2. 理解雜化軌道和分子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能夠應用雜化軌道理論判斷共價分子 的空間幾何構型;能夠應用分子軌道理論寫出第二周期同核雙原子分子鍵級和價 鍵結構式。 3. 理解各種化學鍵和物理鍵及結合鍵的本質,了解各結合鍵對性能的影響。 4. 了解晶態和非晶態固體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5. 了解顯微組織基本概念和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6. 理解晶體與非晶體、晶體結構、空間點陣、晶格、晶胞、晶格常數、布拉菲點陣、 晶面間距、間隙固溶體和置換固溶體等基本概念。 7. 熟練掌握晶向指數與晶面指數表示方法以及指數與圖形的對應關系。 8. 掌握常見的晶體結構(bcc、fcc、hcp)及其幾何特征、配位數、致密度、間隙、 密排面與密排方向。 9. 了解點缺陷的肖脫基空位、弗蘭克爾空位、間隙原子和置換原子,掌握點缺陷 對材料性能的影響。 10. 掌握位錯理論及其重要性,理解刃型位錯、螺型位錯、位錯線和滑移線的基本 概念,熟練運用柏格斯回路。 11. 理解面缺陷中晶界、亞晶界、孿晶界、堆垛層錯和相界等基本概念。 12. 了解擴散概念和柯肯達爾效應,會應用菲克第一定律、菲克第二定律解決實際問 題。 13. 理解擴散的微觀機理,了解擴散系數、擴散激活能和擴散的驅動力和反應擴散等 基本概念;掌握影響擴散的因素。 14. 了解相圖的熱力學基礎。 15. 理解相、組元和相律、共晶、包晶和共析等基本概念;掌握杠桿定律和二元相圖 的基本類型。 (二)材料組成與結構 考試內容 金屬材料組成與結構,陶瓷材料的組成與結構。 考試要求 1. 理解金屬合金晶體結構的相、中間相、固溶體、金屬化合物、電子化合物與正常 價化合物、間隙相與間隙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熟練掌握金屬材料的理論密度的計算方法。 3. 掌握鋼鐵材料基本概念和分類。 4. 深刻理解鐵-碳合金相圖中各點、線、面的意義,熟練掌握典型鐵碳合金的平衡結 晶過程及組織;熟練掌握含碳量對鐵碳合金平衡組織和性能的影響;熟練應用杠 桿定律計算工程中實際問題。 5. 理解冷變形金屬的再結晶,掌握影響再結晶以及再結晶后晶粒大小的因素。 6. 理解陶瓷材料中的簡單晶體結構,掌握硅酸鹽結構及特點。 7. 理解陶瓷材料的晶體結構和與性能的關系。 (三)材料的力學性能 考試內容 材料基本力學性能,材料變形行為,材料斷裂行為。 考試要求 1.掌握靜載拉伸試驗方法與拉伸性能指標的含義及測定,熟悉典型材料拉伸變形斷 裂行為與應力-應變曲線。 2.掌握布氏、洛氏、維氏硬度試驗原理、特點及應用范圍。 3.掌握彈性變形行為及其本質,熟悉材料的彈性常數及其工程意義。 4.熟悉材料塑性變形行為及其微觀機制。 5.了解材料的理論與實際屈服強度、微觀與宏觀屈服應力及宏觀屈服判據;了解材 料強化的基本途徑與常用方法。 6.了解材料常見斷裂形式及其分類方法;熟悉金屬延性斷裂行為及微觀機制;熟悉 解理和沿晶斷裂行為及微觀機制。 7.了解斷裂的宏觀強度理論,了解材料的理論斷裂強度,掌握 Griffith 強度理論及應 用。 8.了解線彈性斷裂力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了解裂紋體的斷裂過程與斷裂韌性的 測定及其影響因素。 參考書目: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顧宜、 趙長生,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年; 《金屬材料結構與性能》,毛衛民、朱景川,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