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共 3 頁 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代碼、名稱: 603 外國近現代教育史 適用專業: 040100 教育學(一級學科)-04 比較教育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題型結構(考試的內容比例及題型) 簡答題: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案例題:1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30 分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全日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外國近現代教育史》要求考生系統掌握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以來世界范圍內教育現代化歷史進程和不同類型,既要把握外國教育史 發展的基本軌跡,又要理解各個時期人類在發展教育理論與實踐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與經驗。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二編 近代教育史 第七章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時期的教育 1.宗教改革運動對西方教育發展的影響。 2.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新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聯系與區別。 第八章 夸美紐斯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1.夸美紐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九章 17 世紀至 18 世紀歐洲和美洲主要國家的教育 1.17-18 世紀歐美教育思想的主要傾向及其對人類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 第十章 盧梭的教育思想 1.盧梭自然主義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意義和局限性。 第十一章 裴斯泰洛齊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1.“教育心理學化”口號的主要含義與意義。 2.要素教育論。 第十二章 赫爾巴特的教育思想 1.赫爾巴特心理學與其教育思想的關系。 第 2 頁,共 3 頁 2. 赫爾巴特教學形式階段理論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第十三章 福祿貝爾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1. 福祿貝爾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十四章 19 世紀歐美主要國家和日本的教育 1.19 世紀科學教育思想。 2.19 世紀美國公立教育運動及其代表人物的有關觀點。 3.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 第十五章 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1.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教育與社會關系的論述。 2.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現代教育與現代生產、現代科學關系的論述。 第三編 現代教育史 第十六章 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想與教育實驗 1.19 世紀末至 20 世紀前期歐美教育思潮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共同特征 及其意義。 2.實驗教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主要成就與局限。 第十七章 蒙臺梭利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1. 蒙臺梭利在世界幼兒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十八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1. 杜威教育本質論的內容與現實意義。 2. 比較赫爾巴特與杜威的教育理論。 第十九章 20 世紀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發展 1.20 世紀前期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及體現。 2.美國中等教育改革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3.英、法兩國的教育改革。 第二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蘇聯教育 1. 二戰前蘇聯教育改革 第二十一章 馬卡連科的教育實踐與教育思想 1. 馬卡連科的集體主義教育理論。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英、法、德、日本、蘇聯和俄羅斯的教育改革 1. 英國《1988 年教育改革法》。 2. 聯邦德國和日本職業技術教育改革。 第二十三章 現代歐美教育思潮 1. 建構主義教育。 2. 終身教育思想。 第二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蘇聯教育理論的發展 1. 贊科夫發展性教學理論。 第二十五章 發展中國家的教育 第 3 頁,共 3 頁 1. 殖民統治對發展中國家教育的影響。 2. 發展中國家當今教育領域中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1.《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8 月第 1 版。 四、樣卷 一、簡答題(共 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1.古代羅馬帝國時期的教育有哪些特點? 2.簡述中世紀教育的總體特征和歷史地位。 3.簡述教學的教育性。 4.簡述杜威的課程與教材觀。 二、論述題(共 2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1.比較分析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教育、宗教改革時期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的聯系與 區別。 2.請談談發展中國家在發展本國教育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并分析其原因。 三、案例題(共 1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30 分) 1.參考下列材料分析和評論世界各國的教育先行政策。 多少世紀以來,特別在發動產業革命的歐洲國家,教育的發展一般是在經濟增長之后發 生的。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教育在全世界的發展則傾向于先于經濟的發展,這在人類歷史 上大概還是第一次。這種傾向首先大膽地和成功地出現在諸如日本、蘇聯和美國這些國家。 許多別的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 20 世紀 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不顧由此帶來的沉重犧 牲和一切困難,也選擇了這條道路。例如,剛果人民共和國不顧國家人均收入畸低(約 220 美元),每 4 個居民中就有 1 個進入免費小學。古巴雖然資源有限,但也許迅速地向普及小學 義務教育、成人掃盲發展,并且擴大到了中等教育??溌?1967 年到 1968 年把它的公共 教育經費增加了 65%,同時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只增加了 10%多一點。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