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土壤地理學課程考試大綱 課程名稱:土壤地理學(soil geography) 課程編碼:21235225 學時/學分:40/3 適用專業(層次):適用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環境科學等本科教學。 考試要求 本門課程考核要求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計算方法。(教師根據 課程要求具體擬定。) 考試范圍 考試范圍與課程教學大綱相同 章次 教學內容 總 學 時 數 教 授 學 時 實 驗 學 時 設 計 學 時 作 業 學 時 討 論 學 時 實 習 學 時 教 學 條 件 教 學 要 求 1 土壤地理學概論 2 2 1.1 土壤發生學 C 1.2 土壤分類學 C 1.3 土壤地理學 C 1.4 土壤與土地的關系 C 1.5 土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D 2 土壤形成因素分析 10 10 2.1 成土因素學說的建立、發展和現狀 B 2.2 氣候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A 2.3 生物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A 2.4 母質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A 2.5 地形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A 2.6 時間因素的成土作用分析 A 2.7 內動力地質作用對土壤發生的影響 B 2.8 人類活動對土壤發生發展的影響 B 2.9 土壤形成過程 A 2.10 土壤發生層的表示符號 B 2.11 土壤剖面形態與土壤景觀 B 3 土壤分類 4 3.1 土壤分類的概念與發展歷史 C 3.2 中國現行的土壤分類體系 A 3.3 世界主要土壤分類體系 C 3.4 中國土壤系統分類 B 3.5 土壤分類的作用 D 4 中國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礎 2 4.1 氣候因素 C 4.2 地勢與地貌 C 4.3 成土母質 C 4.4 植被因素 C 2 4.5 人類活動 C 4.6 中國土壤的地理分布規律 A 5 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和白漿土 3 5.1 棕色針葉林土 B 5.2 暗棕壤 B 5.3 白漿土 B 6 棕壤與褐土 1 6.1 棕壤 B 6.2 褐土與黃褐土 B 7 黃棕壤與黃褐土 1 7.1 黃棕壤 C 7.2 黃褐土 C 8 紅壤、黃壤、磚紅壤及燥紅土 2 8.1 紅壤 A 8.2 黃壤 A 8.3 磚紅壤 A 8.4 燥紅土 B 8.5 紅黃壤類土壤的利用 D 9 黑土、黑鈣土、栗鈣土 2 9.1 黑土 A 9.2 黑鈣土 A 9.3 栗鈣土 A 10 棕鈣土、灰鈣土與荒漠土壤 4 10.1 棕鈣土 B 10.2 灰鈣土 B 10.3 荒漠土壤 A 10.4 干旱區土壤改良與利用 C 11 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澤土和泥炭土 2 11.1 潮土 B 11.2 草甸土 B 11.3 砂姜黑土 C 11.4 沼澤土與泥炭土 C 12 鹽堿土 2 12.1 鹽土 A 12.2 堿土 A 12.3 鹽堿土改良與利用 B 13 初育土壤 2 13.1 沖積土 C 13.2 風沙土 B 13.3 黃綿土 C 13.4 石灰巖土 C 13.5 紫色土 C 13.6 磷質石灰土 C 3 13.7 火山灰土 C 13.8 石質土 C 13.9 粗骨土 C 14 山地土壤 2 14.1 山地土壤的特點 B 14.2 中國山地土壤類型 C 14.3 山地土壤的開發利用 C 15 人為土壤 2 15.1 水稻土 A 15.2 灌淤土 A 15.3 菜園土 B 總學時 40 A 重點掌握,B 掌握,C 理解,D 了解 考核方式及成績評定: 考核采用閉卷筆試 70%、提問等占平時成績 30%。 教材及參考書目教材及參考書目: 教材: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土壤地理學》,張鳳榮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年。 參考書目: 1.《土壤學》,朱祖祥主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 2.《區域土壤地理學》(北方本),林培主編,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4。 3.《中國土壤》,熊毅、李慶逵,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4.《土壤學及新疆土壤》,鐘駿平等主編,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1994。 5.《新疆土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和土壤普查辦公室,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