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新疆農業大學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339 農業知識綜合一 考試大綱 《植物學》部分 命題方式 招生單位自命題 科目類別 初試 滿分 50 分 考試性質 植物學考試是為招收農學類、理學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選拔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植物學科的把握程度,包 括對植物學的概念、方法和應用的了解??荚噷ο鬄閰⒓尤珖T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考農學類、理學類需要考植物學課程 的考生。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植物學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 50 分,與其他科目綜合考試時間為 3 小時。 主要內容: 緒論 植物學概念 植物的多樣性 植物學的發展與分科 學習植物學的目的與方法 植物的細胞 植物細胞的形態* 原生質 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 植物細胞的繁殖* 植物的組織 組織的概念 組織的類型* 植物的種子與幼苗 種子的概念 種子的基本結構* 種子的主要類型 種子的生物學特性 幼苗及其類型* 植物的根 根的生理功能 根系的基本類型 根尖的分區及其生長動態 根的初生結構* 根的次生生長過程及次生結構* 側根的發生及形成 根瘤與菌根 植物的莖 莖的生理功能 莖尖的結構及其生長動態 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結構* 雙子葉植物莖的次生生長與次生結構* 單子葉植物莖的結構特點* 植物的葉 葉的生理功能 葉的組成部分 雙子葉植物葉的結構* 禾本科植物葉片的結構特點* 葉的生態類型* 落葉與離層 植物養器官的變態 變態的概念 根的變態* 莖的變態* 葉的變態* 同功器官與同源器官 植物的繁殖與繁殖器官 植物繁殖的概念及類型*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花 雄蕊的發育及其結構* 雌蕊的發育及其結構* 開花、傳粉、受精* 種子的形成過程 果實的發育和結構 果實和種子的傳播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參考書目 《植物學》(上冊)陸時萬,徐祥生,沈敏健編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遺傳學》部分 命題方式 招生單位自命題 科目類別 初試 滿分 50 考試性質 遺傳學考試是為招收理學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選拔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遺傳學知識的把握程度, 包括對遺傳學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應用的掌握和對遺傳學前沿知識的了解。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遺傳學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與其他科目綜合考試時間為 3 小時。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考試內容: 1. 概念: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名詞解釋 2. 理解和應用:遺傳的物質基礎、遺傳信息傳遞、遺傳信息改變、遺傳信息的貯存遺傳信息的表達調控 考試要求: 1.要求學生掌握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分析計算方法,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釋和分析部分遺傳學現象。 2.重點掌握三大經典遺傳規律、遺傳學的分子基礎、染色體變異的基本知識、三點測驗、基因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 細胞質遺傳、數量遺傳、群體遺傳等方面的知識內容。 3.了解細菌和病毒的遺傳、基因組學等方面的內容。 《農業生態學》部分 命題方式 招生單位自命題 科目類別 初試 滿分 50 考試性質 “農業綜合知識-農業生態學”是為招收農學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選拔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農業生 態學知識的把握程度,包括對生態學的基本概念、理論、方法和應用的了解。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本部分試卷滿分為 50 分,與其他科目組卷考試時間為 3 小時。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一) 緒論 考試內容: 1.生態學的概念、研究內容 2.農業生態學的產生、含義與發展 3.農業生態學研究的內容、特點與任務 考試要求 1.掌握概念:生態學,農業生態學 2.熟悉生態學與農業生態學的含義和研究內容。 3.熟悉農業生態學的特點。 (二)農業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概述 2.農業生態系統 3.農業生態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比較 考試要求 1.掌握概念: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農業生態系統, 2.理解生態系統與農業生態系統組成的區別。 3.熟悉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三)生物種群 考試內容: 1.種群概念及特征 2.種群增長類型 3.種群數量的波動與調節 4.種群間的相互關系 考試要求: 1.掌握概念:種群,種群的分布格局,年齡結構,內稟增長率,環境容納量,出生率,死亡率,生態入侵,生態對策, 競爭排斥原理,競爭,捕食,互利共生,原始合作,化感作用 2.熟悉種群的主要特征。 3.了解種群數量變動的類型、原因及種群調節假說。 4. 熟悉 r-對策和 k-對策生物的生態特征及在生物保護中的特點。 5. 熟悉種間關系的類型,重點掌握競爭、捕食和共生現象的生態學意義。 6. 理解他感作用的生態學意義及在生產中注意的問題。 7. 熟悉種群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四)生物群落 考試內容: 1.生物群落的概念與特征 2.生物群落的結構 3.生物群落中的生態位 4.群落的演替 考試要求: 1.掌握概念:(生物)群落,群落結構,群落演替,頂極群落,物種多樣性,蓋度,頻度,生態優勢種,邊緣效應、群落 交錯區,競爭排斥原理,生態位,生態位分異,生態位重疊 2.熟悉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熟悉群落的結構、群落交錯帶和邊緣效應的生態意義(指資源利用、生物多樣性、環境異質性及生態系統穩定性等)。 4.熟悉群落的動態演替規律及不同演替類型的特征。 5.掌握群落的地帶性分布規律及產生的主導因素。 6.熟悉生態位理論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五)生物與環境的關系 考試內容: 1.環境因子的生態作用 2.生物的生態作用 3.生物的生態適應性 考試要求: 1.掌握概念:生境,生態因子,限制因子,生活型,生態型,有效積溫 2.掌握基本定律及應用: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 3.熟悉不同生態因子對生物的生態作用。 4.熟悉土壤生物、森林及草原生物的生態作用。 5.了解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點。 6.理解長期的環境影響對生物的適應性影響。 7.理解生態位理論在進行農業生態系統設計中的應用。 (六)農業生態系統的能流 考試內容: 1.農業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途徑 2.能量流動與轉化的基本定律 3.農業生態系統的能量生產 4.農業生態系統的輔助能 考試要求: 1.掌握概念:食物鏈,食物網,人工輔助能,初級生產,次級生產,生態金字塔,生態效率 2.了解食物鏈類型及在不同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程度。 3.熟悉生態金字塔類型、特點及在生產實踐中的指導作用。 4.掌握初級生產與次級生產之間的能量規律,并指出在實際過程中合理安排生產應掌握的原則。 5.熟悉人工輔助能在農業生態系統生產中的作用。 (七)農業生態系統的循環 考試內容: 1.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 2.幾種主要物質的生物地化循環 3.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養分循環與平衡 4.物質循環中的環境問題 考試要求: 1.掌握概念: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庫,生物量(現存量),周轉率,循環效率,生物濃縮 2.了解物質循環的不同類型及特征。 3.熟悉水、碳、氮、磷等重要物質的循環途徑及特點。 4.熟悉農業生態系統中養分循環及特征。 5.熟悉保持農田生態系統養分循環平衡的途徑。 6.了解在物質循環中產生的相關環境問題。 《土壤學》部分 命題方式 招生單位自命題 科目類別 初試 滿分 50 分 考試性質 土壤學考試是為招收農學類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選拔考試。它的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土壤學科的把握程度,包括 掌握土壤的基本概念、特性,能夠靈活運用土壤學基本知識進行分析與解決農業生產與資源環境中遇到的土壤學方面的 科學問題。 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土壤學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試卷滿分為 50 分,與其他科目綜合考試時間為 3 小時。 考試內容和考試要求 (一)緒論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土壤肥力 2. 理解和應用:土壤科學發展史以及土壤科學當前研究的特點和以后發展趨勢 考試要求: 1. 重點掌握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2. 熟悉與了解土壤發展史及其發展前景。 (二)土壤母質與成土礦物 考試內容: 1. 概念:巖石、礦物、晶格固定、同晶置換、風化作用、成土母質、原生礦物、次生礦物 2. 理解與應用: 理解土壤母質的來源,土壤母質與巖石、礦物間的相互關系,重點掌握土壤母質的形成過程,通過風化作用將巖石 逐漸解體的分解破碎的過程,了解各種風化作用的類型、作用特點、風化產物以及影響風化作用強度的因素,了解巖石 風化物在各種外力作用下搬運一沉積下來的堆積物。了解土壤礦物質的礦物學和化學組成,掌握層狀硅酸鹽粘土礦物的 構造特征,種類和特性,了解非硅酸鹽粘土礦物,風化和成土作用與粘土礦物組成的關系,以及我國粘土礦物的分布規 律。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土壤母質的形成過程及母質類型,層狀硅酸鹽粘土礦物的構造特征,種類和特性,以及我國粘土礦物的分 布規律。難點粘土礦物的晶體結構特征及其性質。 (三)土壤有機質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有機質,土壤腐殖質 、礦化作用、腐殖化作用、 腐殖化系數 、激發效應 2. 理解和應用:了解土壤有機質的實質,掌握土壤有機質在土壤肥力與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考試要求: 掌握土壤有機質與土壤腐殖質的概念及其異同,重點掌握土壤腐殖質的性質,土壤有機質對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長的 作用,以及有機殘體的分解過程及其影響因素(C/N 基本原理),土壤有機質提升的具體措施。 (四)土壤生物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生態系統、土壤微生物、菌根、根圈、R/S 比、共生固氮、聯合固氮 2. 理解和應用: (1)土壤生態系統的特點是什么? (2)土壤中主要有哪些生物?請舉例說明。 (3)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上的重要性是什么?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土壤生物對動植物殘體的消化分解作用,以及在有機質形成、養分循環、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和促進植物生 長中的作用。 (五)土壤的質地和結構 考試內容: 1. 概念:比重、容重、土壤孔隙度、當量孔隙、團粒結構、土壤結構體、土壤結構性 2. 理解和應用:了解土壤的顆粒大小與性質;土壤質地類別與生產形狀;土壤的三相組成與計算方法;土壤的結構體 的種類及其重要性;理解土壤是一個復雜的多相體系。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三大基本粒級的性狀,掌握各粒級的礦物學組成、化學組成和物理性質;三種質地土壤的農業生產性狀和 不良土壤質地改良的基本措施; 土壤的結構性和結構體的概念,不同結構體的特點,著重了解團粒結構的形成過程、機制及其在土壤肥力上的意義,土 壤結構的管理措施;土壤孔隙、 孔隙度、孔隙比的基本含義,土壤孔隙的類型及孔度分級,土體構造的概念和類型。 (六)土壤水分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水勢、吸濕水、吸濕量、膜狀水、毛管水、毛管斷裂持水量、田間持水量、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 線、夜潮作用、凍后聚墑、土壤蒸發、萎蔫系數、土壤水再分布 2. 理解和應用:了解土壤水的概念及類型;土壤水分測定方法;土壤水的能量概念和類型;土壤水運動的基本規律; 土壤水平衡規律。 考試要求: 掌握土壤水的類型,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有效水、最大有效水的含義及其影響因素,熟悉土壤水含量的表達方式和 測定方法,弄清土壤水能態的 含義;掌握土壤水運動與達西定律的關系;著重掌握非飽和流在田間條件下的運動規律,氣態水運動,了解土壤水入滲、 再分布、蒸發過程的特點及 影響因素,掌握土壤水平衡的表達式。 (七)土壤空氣和熱量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呼吸、呼吸商、氣體擴散、Eh、土壤通氣性、土壤熱容量、土壤導熱率、土壤熱擴散率 2. 理解和應用: (1)土壤通氣性對土壤肥力有何影響? (2)如何調節土壤的通氣性? (3)調節土壤熱狀況的關鍵是措施是什么?為什么? (4)粘土為什么叫“冷性土”?砂土為什么叫“暖性土”? (5)入冬前小麥灌水可防凍,為什么?而春天灌返青水又不宜過早,又為什么?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土壤空氣運動的方式,特別要理解擴散運動是土壤空氣運動的主要機制的原因,以及影響土壤空氣運動的 因素;掌握土壤的熱性質以及它們在土壤中的變化和相互關系,掌握土壤溫度的日變化、年變化和影響土溫的因素。 (八)土壤膠體化學和表面反應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膠體、同晶代換、土壤陽離子交換過程、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土壤鹽基飽和度、pH 值相關電荷、永久負電 荷 2. 理解和應用: (1)土壤膠體包括哪些類型? (2)1:1 型礦物和 2:1 型礦物的硅酸鹽層有什么區別? (3)簡述高嶺石、蒙脫石和伊利石的性質。 (4)簡述腐殖質膠體的性質。 (5)影響陽離子交換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6)試述土壤離子交換在土壤肥力上的意義。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土壤的比表面積和電荷特征,離子吸附的概念,陽離子的靜電吸附、交換、有效度和專性吸附的含義和影 響因素。 (九)土壤酸堿性和氧化還原反應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活性酸、土壤潛性酸、土壤緩沖性、堿化度、總堿度 2. 理解和應用: 掌握土壤酸性和堿性物質的來源,產生的原因,類型,影響因素,表示方法和指標,土壤氧化還原作用的概念,作 用和指標,以及影響因素,土壤緩沖性的含義、類型、產生機理及影響因素,了解土壤的酸堿性和氧化還原狀況和生物 環境的關系,掌握調節土壤酸堿性和氧化還原狀況的措施。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土壤酸性和堿性物質的來源、產生的原因、類型及影響因素;土壤氧化還原作用的概念、作用和指標以及 影響因素;土壤緩沖性的含義、 類型、產生機理及影響因素;掌握調節土壤酸堿性和氧化還原狀況的措施。 (十)土壤養分循環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養分、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交換態鉀、有效養分、閑蓄態磷、緩效態養分、氨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2. 理解和應用: (1)銨態氮和硝態氮在性質上有何區別?二者在土壤中的行為有何異同? (2)如何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應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3)把 N、P、K 稱為肥料三要素?其道理何在? (4)施用 NH4 + 肥時為什么要強調深施覆土和集中施用?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有機氮的礦化,銨的硝化,無機氮的固定和銨離子的礦物固定,反硝化、淋失和氨揮發過程及影響因素, 掌握進行土壤氮素調控的基 本原則和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原則和方法;土壤磷素固定的原理及提高磷有效性的途徑;掌握土壤鉀素存在的形態及之間 的平衡關系,以及鉀素固定和釋放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十一)土壤形成與發育 考試內容: 1. 概念:地質大循環、生物小循環、土層、成土因素、粘化層、鈣積層、潛育層、富鋁化、脫鈣作用、 潴育化、灰化、白漿化、發生層、淋溶、淀積 2. 理解和應用: (1)為什么說土壤形成過程的實質是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矛盾斗爭的統一? (2)試分析五大成土因素之間相互關系? (3)母質因素會影響土壤的哪些性質? (4)為什么說沒有生物的發展,就沒有土壤的形成? (5)粘化作用產生的環境條件是什么? (6)潴育化過程是在什么條件下發生的? (7)白漿化過程的實質是什么?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主要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各成土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的含 義及在土壤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弄清楚不同土壤中成土作用和形成過程的特點,掌握根據土壤發生層識別土壤剖面和根據 Sa 值,Saf 值,ba 值, β 值或 μ 值識別土壤風化程度的方 法。 (十二)土壤退化與質量 考試內容: 1. 概念:土壤(地)退化、土壤侵蝕、土壤沙化、土壤鹽漬化、土壤潛育化、土壤的次生潛育化、土壤背景值、土壤 質量 2. 理解和應用: (1)論述土地退化和土壤退化的不同之處。 (2)土壤(地)退化的后果。 (3)土壤侵蝕的主要類型及其指標。 (4)土壤侵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危害。 (5)土壤侵蝕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6)土壤沙化的防治途徑有哪些? (7)土壤鹽漬化的類型有哪些? (8)土壤鹽漬化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9)潛育化和次生潛育化土壤的改良和治理方法是什么? (10)土壤污染源有哪些? (11)土壤質量評價的指標有哪些?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土壤退化的概念、類型和一般的防治措施;了解土壤質量退化的評價方法。 參考書目: 《基礎土壤學》,熊順貴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1 年。 面向 21 世紀課程教材《土壤學》,黃昌勇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