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生態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52) 學院名稱(蓋章):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14 年 7 月 10 日 《生態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52 一、考核要求 《生態學》考試大綱適用于西北師范大學生態學及相關專業的學術性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渡?br/>態學》是研究生物(包括人類)與環境相互關系的一門科學,是環境專業的必修課程。也可作為地學、 資源環境規劃管理科學等相關學科和專業的重要基礎理論課程?,F代生態學已發展成為多尺度(包括 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景觀、區域和全球)、多學科(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信息科學 等)相互交叉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可為自然資源利用和管理、環境保護、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持續發 展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本課程要求考生全面系統地掌握生態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主要研究方法, 熟悉生態學在自己專業領域中的應用,了解生態學的主要發展趨勢和前沿領域,具有應用生態學知識 分析、認識和解決環境和資源問題的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主要目的是測試考生對基礎生態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和應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第一章 緒論 1. 理解生態學的概念,了解生態學的主要研究內容、研究對象。 2. 了解生態學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歷史,需要掌握 20 世紀 20~50 年代植物生態學的幾個重要學 派,以及他們的主要特點。 第二章 生物與環境 1. 理解環境的概念及其類型。 2. 掌握生態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的概念及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態因子對生物的作用方式。 3. 掌握基本概念,如:限制因子、生態幅(ecological amplitude)、內穩態(homeostasis)、生境 (habitat)、主導因子等。掌握基本定律,如 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 耐性定律等。 4. 掌握主要生態因子(溫度、光、水、土壤)對生物的作用,以及生物對它們的適應方式和類 型,并能夠用于分析具體問題。 第三章 種群及其基本特征 1. 掌握種群(population)的概念及其涵義。 2. 了解種群數量變動的表征,理解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的幾種類型,并能用于具體問題分析。 3. 理解種群空間格局的概念及其分類。 4. 了解種群調節的幾種假說。 第四章 種群生活史 1. 了解生活史的概念、繁殖與生殖的區別及繁殖的生態學意義。了解擴散的涵義及其生態學意 義。 2. 了解繁殖成效的概念,繁殖格局的涵義。 3. 掌握繁殖策略的概念、r-選擇和 k-選擇的概念及其生態特征,了解 R-,C-,S-選擇的生活史樣 式。 4. 了解植物的性選擇和動物的性選擇的生態學意義。 第五章 種內與種間關系 1. 掌握種內種間關系的基本概念,了解他感作用的概念,了解他感作用的類型、他感物質及生 態學意義。 2. 掌握種間關系的基本類型和一般特點,重點掌握競爭、捕食,寄生和共生現象的生態學意義。 3. 掌握生態位(niche)的基本概念,了解生態位提出的過程及其內涵。 第六章 生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 1. 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了解群落的性質。 2. 掌握群落物種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例如優勢種、建群種、伴生種等;掌握描述群落組成的 數量特征的相關指標,例如豐富度、密度、蓋度、頻度、優勢度、重要值、綜合優勢比等。 3. 掌握描述群落結構的相關概念,例如生活型、層片、生態位等;了解群落外貌與季相、垂直 結構與水平結構、群落交錯區與邊緣效應等生態意義。 4. 掌握影響群落組成和結構的主要因素,并了解相關的假說和理論。 第七章 生物群落的動態 1. 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及群落演替的類型。 2. 掌握群落演替頂極的主要學說。 3. 理解群落演替與功能過程。 4. 理解控制演替的幾種主要因素和兩種不同的演替觀。 第八章 生物群落的分類與排序 1. 了解群落分類的意義及中國群落分類的原則、系統及單位,了解其他群落分類。 2. 了解生物群落的排序的概念及分類。 第九章 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1. 掌握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生態系統的基本組成與結構,理解生態系統結構的一般性模型。 2. 掌握食物鏈與食物網、營養級與生態金字塔概念,會用其原理來分析具體問題。 3. 掌握生態效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 掌握生態系統的反饋調節和生態平衡原理,并能運用于分析實際問題。 第十章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1. 掌握初(次)級生產和生產效率的概念,掌握限制初(次)級生產的主要因素,了解初(次) 級生產量的測定方法。 2. 掌握分解過程的性質及資源質量、分解者的生物種類和理化環境等對分解作用的影響。 3. 了解生態系統中不同層次的能流分析,了解異養生態系統的能流分析,理解普適生態系統的 能流模型。 4. 了解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機理。 第十一章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1. 理解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特點,理解池塘生態系統中庫與庫流通的模式圖。 2. 掌握生態系統中水、碳、氮等物質循環的主要過程,并能分析實際問題。 3. 理解沉積型循環,如 P 循環、S 循環的主要過程,了解有毒有害物質的主要循環過程。 第十二章 陸地生態系統 1. 掌握陸地分布因素和分布格局。 2. 理解陸地不同生態系統類型的特征及分布因素。 第十三章 水域生態系統 1. 了解水域生態系統的類型,了解其各自特點。 2. 了解淡水濕地、海濱濕地、海洋等生態系統,理解紅樹林植物群落特征及適應性。 第十四章 景觀生態學系統 1. 理解和掌握景觀和景觀生態學的基本概念。理解景觀生態學與其他生態學學科的關系以及一 些突出特點。 2. 掌握景觀生態學的核心概念,例如尺度、幅度、格局、過程、綴塊、廊道、基底、異質性、 綴塊性等,了解景觀格局、過程和尺度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3. 了解景觀生態學的主要理論,例如等級理論、邊緣效應、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和綴塊動態種 群理論等。 4. 了解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5. 了解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思想在景觀規劃、自然資源管理、土地持續利用、全球變化研究和生 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應用。 第十五章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 掌握環境問題的實質和全球變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全球變化引發生態效應,了解當前全球變化 的主要研究領域,理解人類活動對全球變化的影響。 2. 掌握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概念、空間分布格局及其影響因素,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測度,了解生 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措施。 3. 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及其內涵,了解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4. 掌握生態恢復的概念、生態恢復與恢復生態學的關系、恢復生態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了解恢 復生態學的研究方法和受損生態系統恢復和重建對策、途徑。 第十六章 生態風險評估與生態規劃 1. 掌握生態風險評估的概念,了解生態風險評估的步驟和方法。 2. 理解生態規劃的概念、內涵、原則,了解其工作程序和內容。 參考書目: 1、《生態學》,李博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年 2 月第一版。 2、《生態學》,楊持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1 月第二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