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1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產業經濟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09) 學院名稱(蓋章): 商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14 年 7 月 12 日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2 《產業經濟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09) 一、考核要求 產業經濟學作為應用經濟學科,特別強調其應用性。它以“產業”為研究對象,主要包括產業結 構、產業組織、產業發展、產業布局和產業政策等,探討在經濟發展中產業之間的關系結構、產業內 的企業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經濟發展中內在的各種均衡等問題。通過對產業經濟學的學習和研究, 為國家制定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提供理論依據與參考。具有較好的產業經濟學理論功底是進 入相關專業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基本要求。本科目考核要求是:考生能夠系統地掌握產業經濟學的基本 概念、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產業經濟學及其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夠運用 產業經濟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研究國內外產業經濟領域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提高學生分 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考核目標評價 1、認識課程的性質、研究對象及任務,掌握課程的基本內容、體系和結構。 2、掌握產業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具有基本的產業經濟學思維能力。 3、能夠運用產業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分析實際經濟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 4、基本掌握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5、對本學科的熱點問題和前沿課題有所了解。 三、考核內容 第一章 產業經濟學導論 第一節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一、產業經濟學的概念 二、產業經濟學的學科領域 三、學科體系 第二節 研究產業經濟學的意義 一、研究產業經濟學的理論意義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3 二、研究產業經濟學的實踐意義 三、研究產業經濟學的現實意義 第三節 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產業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 二、產業經濟學的具體研究方法 三、產業經濟學的基本研究工具 第二章 產業經濟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節 產業的形成與分類 一、產業的內涵 二、產業的一般分類方法 三、產業的其他分類方法 第二節 中國產業經濟的起源 一、中國古代農業的產生與發展 二、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產生與發展 三、中國古代商業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外國產業經濟的起源 一、古代西亞 二、古代埃及 三、古代希臘 四、古代羅馬 第四節 管理文化對產業經濟的作用 一、管理文化對產業經濟的作用機理 二、管理文化對產業組織的影響 三、管理文化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四、管理文化對產業政策的影響 五、管理文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4 第三章 產業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中國產業經濟學的思想淵源 一、農本思想 二、工商業思想 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思想 第二節 產業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二、鄧小平的產業經濟思想 三、西方經濟學 第三節 現代產業經濟學的理論 一、產業組織理論 二、產業結構理論 三、產業關聯理論 第四章 產業組織理論演變 第一節 產業組織的定義與理論淵源 一、產業組織的定義 二、競爭機制與市場秩序 三、“馬歇爾沖突”與不完全競爭 第二節 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 一、產業組織理論體系的建立 二、 哈佛學派的 SCP 分析框架 第三節 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 一、產業組織理論的芝加哥學派 二、可競爭市場理論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5 第五章 企業 第一節 西方觀點:什么是企業 一、新古典企業理論 二、現代企業理論 第二節 東方觀點:什么是企業 一、東方人本主義企業理論 二、東方企業的特點 第三節 企業在產業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企業的地位 二、企業的作用 第六章 市場 第一節 市場結構 一、市場結構的含義和基本類型 二、決定市場結構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市場行為 一、市場行為的定義 二、市場競爭行為 三、市場協調行為 第三節 市場績效 一、市場績效的定義 二、績效指標 三、市場績效的綜合評價 第四節 市場結構、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 市場結構、企業行為與經濟績效之間的內在關系 第七章 博弈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6 第一節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與應運 一、市場競爭中的博弈 二、現代經濟學與博弈論 三、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完全信息博弈 一、完全信息靜態博弈 二、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三、重復博弈 第三節 不完全信息博弈 一、不完全信息博弈基本概念 二、海薩尼轉換 三、精煉貝葉斯納什均衡 四、信號傳遞博弈 第八章 競爭 第一節 靜態競爭策略 一、產量決策—古諾模型 二、價格決策—伯特蘭德模型 三、產品決策—豪泰林模型 第二節 動態競爭策略 一、產量領先策略—斯坦科爾伯格模型 二、長期競爭策略—無限次重復古諾模型 三、米爾格羅姆—羅伯茲壟斷限價模型 第三節 競爭的人為為人觀 一、當今市場競爭新趨勢 二、合作的基礎 三、“人為為人”文化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7 第九章 產業結構理論發展 第一節 產業結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一、產業結構的涵義 二、產業結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三、產業結構理論的研究對象及理論體系 第二節 產業結構的演變及其規律 一、產業結構演變與經濟增長的內在聯系 二、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趨勢 三、產業結構演變規律的理論考察 第三節 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因素 一、供給因素 二、需求因素 三、國際貿易因素 四、國際投資因素 五、其他因素 第十章 產業關聯 第一節 產業關聯概述 一、產業關聯的涵義和實質 二、產業關聯方式 第二節 產業關聯分析的基本工具 一、投入產出涵義 二、投入產出表 三、投入產出模型 四、投入產出分析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 產業波及效果分析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8 一、產業波及效果以及分析工具 二、產業波及效果現狀分析 三、產業波及效果分析的其他應用 第十一章 產業結構優化 第一節 產業結構優化概述 一、產業結構優化的涵義與主要內容 二、 產業結構效應 三、產業結構優化的原理 第二節 產業結構高度化 一、創新與產業結構的高度化 二、產業結構高度化的機制 三、主導產業的選擇 第三節 產業結構合理化 一、產業結構合理化的涵義 二、產業結構合理化的基準 三、產業結構合理化的調整 第四節 區域產業結構優化 一、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與經濟發展 二、區域產業結構的影響因素 三、區域產業結構分析的經濟指標 第十二章 產業布局 第一節 產業布局理論概述 一、產業布局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二、產業布局理論的研究內容 第二節 產業布局的影響因素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9 一、地理位置 二、自然因素 三、人口因素 四、社會經濟 五、科學技術 第三節 產業布局的實踐 一、國際分工與國際產業轉移 二、全國性產業布局 三、地區性產業布局 第十三章 產業政策 第一節 產業政策概述 一、產業政策的涵義 二、產業政策的起源 三、產業政策興起與存續的理論依據 四、產業政策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二節 產業政策的一般模式和演變規律 一、產業政策的分類 二、產業政策的目標和手段 三、產業政策的一般特征 四、產業政策的演變規律與趨同 第三節 產業政策評估 一、產業政策評估的意義 二、產業政策評估的原則和一般標準 三、產業政策效果評估體系 第十四章 產業政策類型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10 第一節 產業組織政策 一、產業組織政策概述 二、產業組織政策的核心內容 第二節 產業結構政策 一、產業結構政策的涵義與內容 二、產業結構政策的重要性 三、戰略產業的扶植政策 四、衰退產業的調整政策 第三節 產業布局政策 一、產業布局政策概述 二、發達國家的產業布局政策 三、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產業布局政策 第四節 產業技術政策 一、產業技術政策概述 二、產業技術政策的內容和手段 三、產業技術政策的發展趨勢 第五節 綜合性產業政策 農業政策 二、中小企業政策 第十五章 產業規制 第一節 產業規制模式 一、產業規制的概念 二、當代西方產業規制的三種模式 三、民間主導型產業規制的特征及其例證分析 四、政府主導型產業規制的特征及其例證分析 五、政府民間平衡型產業規制的特征及其例證分析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11 六、對當代西方三種產業規制模式的借鑒 第二節 政府規制 一、政府規制的涵義、種類和原因 二、法律規制 三、行政規制 第三節 自然壟斷產業的放松規制 一、自然壟斷產業放松規制的原因 二、中國自然壟斷產業價格規制與進入規制的放松 三、主要西方國家自然壟斷產業的放松規制 第十六章 行業管理 第一節 行業管理概述 一、行業管理的意義與職能 二、大型公司與行業管理 第二節 行業協會 一、行業管理組織的發展 二、行業協會的功能及其運行方式 三、中國行業協會的現狀與問題 第三節 中國行業管理的總體構想 一、從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 二、中國行業管理的總體建設 三、中國行業協會的改革趨勢 第十七章 中國產業政策 第一節 新中國建國以前的產業政策 一、洋務運動時期的產業政策 二、民國時期的產業政策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12 三、革命根據地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業政策 第二節 新中國建立以后的產業政策 一、過度時期的產業政策 二、大躍進時期的產業政策 三、調整時期的產業政策 四、文革時期的產業政策 第三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產業政策 一、國民經濟調整和“六五”時期(1978~1985)的產業政策 二、“七五”期間(1986~1990)的產業政策 三、“八五”期間(1991~1995)的產業政策 四、“九五”(1996 年至今)以來的產業政策及展望 第十八章 產業發展理論 第一節 產業發展概述 一、產業發展的涵義 二、產業發展的生命周期理論 三、產業發展的模式 第二節 經濟增長理論 一、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型 二、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三、新經濟增長理論 第三節 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可持續發展概述 二、人口、資源、生態環境問題 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十九章 中國產業發展展望 研究生考試科目大綱 13 第一節 中國產業發展的趨勢 一、新的發展現象 二、經濟發展的趨勢及其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和重點 一、中國未來戰略產業的選擇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著眼點 第三節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一、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及特點 二、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歷程回顧與現狀 三、中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意義及環境與制約因素 四、參考書目 1.宋勝洲、鄭春梅、高鶴文.《產業經濟學原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3 2.蘇東水.《產業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