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普通生態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817) 學院名稱(蓋章): 生命科學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14 年 8 月 30 日 《普通生態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817) 一、 基本要求 通過學習考生應掌握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種群生態、群落生態、生態系統生 態、景觀生態、全球變化等知識。 二、 課程目標 通過生態學課程的學習,掌握生態學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生態學發展的現 狀與趨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生態學問題的能力。 三、 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1章 緒論 了解生態學的基本概念、生態學研究對象、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第2章 生物與環境 1.掌握生態因子的概念,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掌握限制因子、liebig 最小因子定律、shelford 耐性定律、生態幅概念。 3.掌握生態系統中主要環境因子(光、溫、水和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和 生物的適應性。 第3章 種群及其基本特征 1.掌握種群、單體生物、構件生物和內稟增長率的概念概念。 2.了解種群統計學有關參數(出生率、死亡率、遷出率和遷入率、增長率、 內稟增長率)。 3.了解種群年齡結構類型、Deevy 存活曲線類型。 4.掌握種群 logistic 增長模型的公式含義、logistic 曲線的特征和意義。 5.了解種群爆發(赤潮)、掌握生態入侵概念。 6.理解種群空間格局類型。 第4章 種群生活史 1.理解生活史(生活周期)的概念,了解種群擴散的概念、擴散的方式和 擴散的生物學和生態學意義。 2.掌握繁殖策略 r-選擇生物和 k-選擇生物特征。 第5章 種內與種間關系 1.理解植物種內關系的概念、種內關系的類型。 2.掌握密度效應;領域行為、他敢作用的概念。 3.理解種間關系的概念,種間關系的類型。 4.掌握生態位的概念。 5.了解捕食作用的生態學意義。 6.掌握協同進化的概念。 第6章 生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 1.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 2.掌握生活型、群落交錯區和邊緣效應概念。 3.理解影響群落組成和結構的因素、理解中度干擾的生態學作用(中度干 擾假說)。 第7章 生物群落的動態 1.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和類型。 2. 理解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理解控制演替的幾種重要因素。 第8章 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1.掌握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理解食物鏈和食物 網的概念。 2.理解生態效率(lindeman 效率)。 第9章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掌握初級生產量的基本概念、初級生產量的測定方法。 2.了解生態系統分解過程的性質、影響分解作用的資源質量和環境因素。 第10章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1.理解生物地化循環的概念與類型。 2.理解全球水循環、碳循環、氮循環、磷循環和硫循環過程。 3.理解由于人類活動造成的碳氫平衡的破壞所導致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 第11章 景觀生態學系統 1.了解景觀生態學研究對象和內容。 2.掌握景觀、尺度、格局、空間異質性、綴塊性、邊緣效應的基本概念。 3.掌握綴塊-廊道-基底模式。 4.理解綴塊動態理論。 5.了解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第12章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1.理解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和生態后果以及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對策。 2. 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 第13章 生態風險評價與生態規劃 1. 了解生態風險評估與生態規劃的概念。 四、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1. 考試目標的能力層次的表述 本課程對各考核點的能力要求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用相關詞語描述: 較低要求——了解 一般要求——理解、熟悉、會 較高要求——掌握、應用 參考書目 1.《基礎生態學》(第二版)孫儒泳,牛翠娟,婁安如等主編。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7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