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基礎生物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623) 學院名稱(蓋章): 生命科學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14 年 7 月 30 日 《基礎生物學》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623) Ⅰ、《植物學》 一、考核要求 植物生物學是生物科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是從細胞、組織、器官、個體、類群、 生態系統等不同層次,揭示植物的結構與功能、生長與發育、生理與代謝、遺傳與進化、 分類與分布,以及與環境相互關系等生命活動的客觀規律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 是進一步學習普通生態學、植物遺傳學、植物生物技術、細胞生物學、進化生物學、植物 分子生物學等課程的基礎。 二、考核評價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系統掌握植物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實驗 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學的發展歷史和動態,受到從事與植物生物學有關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 作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質的培養和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獨立觀察、分析和解決實 際問題的能力,為學好后續課程打好基礎,以滿足培養高質量的、適應現代素質教育要求 的植物生物科學專業人才的要求。 三、考核內容 第 1 章 緒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植物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基本任務、發展簡史及發展趨勢,同時了解植物 生物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類活動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意義,明 確學習本課程的要求、方法、目的和重要意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掌握植物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內容、基本任務、發展簡史及發展趨勢,領會植物生物 學在生命科學中的地位,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人類活動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意義。 第 2 章 植物細胞和組織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植物細胞的一般構造、細胞壁的基本構造及化學組成、細胞膜的結構及特點、細 胞質的結構及細胞器的種類及功能、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正確辨別植物細胞分裂、分化的特點,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及各時期的細胞形態 特征,搞清植物體生長、發育的內因。 了解細胞學說的基本內容,真核和原核細胞、動物和植物細胞之間的區別。 熟練掌握植物組織的概念、分類和各類組織的結構特點;搞清各類組織在植物體中的 分布。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細胞的基本結構和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分析植物細胞結構與功能的關系,綜合 應用植物體的各種類型組織的結構特征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生理機能。 第 3 章 種子植物的營養器官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種子的基本構造、萌發條件,幼苗的基本類型,了解種子萌發的基本過程,不同 植物種子的特性和播種要求。 熟練掌握營養器官的外部形態,根尖和莖尖分區及結構,不同類型的發育及解剖結構, 特別是根和莖的初生結構和次生結構。 明確木材三切面的結構特點,營養器官解剖結構在不同類型植物上的特點和差異,環 境條件與植物葉片結構的相關性。 了解根、莖、葉變態器官的內部構造,根瘤和菌根的形成及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根 莖過渡區、葉跡、枝跡等的概念,各個營養器官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密切聯系等。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種子的基本構造,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種子,有胚乳和無胚乳種子的區別, 幼苗的基本類型。識記根、莖、葉的形態、類型,綜合分析各個營養器官的發育過程、結 構及與功能的關系,領會營養器官發育和解剖結構在不同類型植物上的表現和差 異,各個營養器官在結構和功能上的密切聯系。 第 4 章 植物的繁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植物繁殖的概念、意義及其類型。 熟練掌握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特征,花藥的發育以及發粉粒的形成,胚珠的發育 及胚囊的形成,被子植物的雙受精及其生物學意義,果實的結構和發育類型。 正確理解傳粉的類型和作用,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胚的發育過程,胚乳的發育及 類型,果實和種子的傳播途徑。 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無融合生殖等在植物生活中的意義和應用。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識記植物繁殖的概念,綜合分析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器官的結構、發育及有性生殖過程。 第 5 章 生物多樣性和植物的分類及命名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多樣性的概念、生物多樣性的幾個層次以及它們間的關系;了解生物 多樣性的意義、價值和受脅迫的狀況世界及中國生物多樣性的概況;正確認識植物分類學的 必要性;掌握植物分類的基本原理、方法、階層系統以及植物界的主要類群等。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要求識記生物多樣性、物種、雙名法等基本概念和分類的階層系統,領會生物多樣性 3 個層次的關系、系統學與分類學的關系以及植物分類的方法。 第 6 章 原核藻類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概念、區別,了解原核生物包括的主要類群; 掌握藍藻門植物的結構特點,了解其繁殖方式、分布、代表種類和經濟意義;了解原綠藻的 基本特點。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要求識記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細胞結構特點、它們的區別,綜合分析藍藻門植物的結構 和繁殖特點及演化地位。 第 7 章 真核藻類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掌握真核藻類在植物體、細胞結構、生殖結構特點,熟練掌握世代交替、生活史等 基本概念,了解真核藻類的主要門類及其結構特點、繁殖方式、代表種類、經濟意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要求識記真核藻類在植物體、細胞結構、生殖結構特點,熟練掌握世代交替、生活史等 基本概念,分析真核藻類的主要門類及其結構特點、繁殖方式等方面的聯系和主要區別分析 真核藻類的演化地位。 第 8 章 粘菌、真菌和地衣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掌握粘菌、真菌和地衣的主要區別和聯系、與植物界的關系,了解真菌門的特點、繁殖 方式和 5 個亞門的分類和常見代表種類。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目標 要求識記真菌的主要特征和繁殖方式,領會粘菌、真菌和地衣的主要區別和聯系,綜合 分析它們與植物界的關系。 第 9 章 苔蘚植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掌握苔蘚植物植物體結構特點和有關的基本概念,熟練掌握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頸 卵器)的結構和生活史特點,了解苔蘚植物苔綱和蘚綱的主要特點、代表植物和經濟價值。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要求識記苔蘚植物的主要特點及精子器、頸卵器等基本概念,綜合應用所學識知分析苔 蘚植物的進化地位和環境價值。 第 10 章 蕨類植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掌握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維管植物、原葉體等有關的基本概念,熟練掌握生殖 器官(精子器和頸卵器)的結構和生活史特點,了解蕨類植物的分類原則和分類系統各、亞 門的代表植物蕨類植物的經濟價值。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要求識記蕨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和維管植物、原葉體等有關的基本概念,領會蕨類植物在生殖 器官(精子器和頸卵器)等結構上與苔蘚植物的聯系和生活史特點,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 蕨類植物的進化。 第 11 章 裸子植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和適應陸生生活的特點,了解裸子植物的生活史特點和分類、 代表植物、經濟價值,掌握裸子植物常見科屬的識別要點。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目標 識記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孢子葉球燈有關的基本概念,松、杉、柏、銀杏、蘇鐵等常 見裸子植物的區別要點,領會裸子植物在生殖器官(精子器和頸卵器)等上的特點,能綜合 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裸子植物的適應陸生生活的特點和其它植物類群的聯系。 第 12 章 被子植物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要求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花和雌蕊、果實成熟的進化意義和主要代表科屬的識別要 點,,了解被子植物分類的依據和進化原則,了解被子植物的 4 個主要分類系統,學會識別 和鑒定植物的方法。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目標 能夠識記被子植物主要科屬的識別要點和常用形態術語等基本 概念,領會被子植物花、雌蕊和果實形成的進化意義以及對陸生生活的適應、能綜合應用所 學知識分析被子植物的進化、應用所學知識鑒別常見被子植物。 第 13 章 植物與環境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熟練掌握環境與生態因子的概念、類型,理解植物與環境關系的基本原理,了解植 物對生態因子的適應,掌握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基本概念,種群、群落的結構、動 態和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了解植被的主要類型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目標 要求識記環境與生態因子、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等基本概念,領會種群、群落、生態 系統的基本結構以及植物個體和群體與環境的關系,能綜合應用有關知識分析植物和植被分 布的規律和環境保護、植物保護的意義。 第 14 章 植物資源的利用與保護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了解植物資源與人類的關系,理解保護植物資源的重要性、緊迫性;了解我國植物資源 的特點、資源利用和保護的現狀以及合理利用的對策。 二、考核知識點和考核目標 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植物資源與人類的關系、保護植物資源的重要性、緊迫性,分析 資源利用的對策。 Ⅱ、《動物學》 一、考核要求 動物生物學是高等師范院校生物學科教學計劃中的核心科目之一。本課程的目的和任 務是使學生受到動物生物學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掌握動物生物學的系統 知識,了解動物生物學的發展歷史和發展動態,獲得從事與動物生物學有關的科學研究以及 其他工作所需的技術、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和訓練。 二、考核評價目標 動物生物學教學應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充分應用現代教學設備、設備和手段,逐 步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過渡到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方法并用,再轉向以現代教學方法為 主。教學過程應由教師主動變為學生主動,培養學生立體思維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觀察和研 究能力,從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轉為以發展技能和提高素質為主。 三、考核內容 第 1 章 動物的細胞與組織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主要介紹動物的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動物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基本結構;細胞周期的內容及意義。 第2章 多細胞動物的胚胎發育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主要介紹動物發育的一般規律和文昌魚及兩棲動物發育的模式。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動物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胚層的分化和體腔的形成;文昌魚和兩棲動物胚胎發育的 過程。 第3章 動物的類群及其多樣性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主要介紹動物分類系統、分類方法及其動物的多樣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動物的分類系統,分類方法和各門類動物的主要特征、代表動物及其多樣性。 第一節 原生動物門 1.原生動物門的特征 2.草履蟲形態結構及生理機能 3.原生動物各綱的區別特征 第二節 多細胞動物的起源 1.多細胞動物個體發育的各個階段 2.多細胞動物起源于單細胞動物的證據,個體發育和系統發展的關系及多細胞動物起源的學 說 第三節 多孔動物門 1.多孔動物結構的原始性 2.水溝系與營固著生活的相關性 3.領細胞的功能 4.發育中形成兩囊幼蟲及逆轉現象 第四節 腔腸動物門 1.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 2.水螅的形態、結構及生理機能,特別是體型、胚層、組織分化和神經系統 3.水螅體壁的各種細胞結構和功能 4.腔腸動物各綱的特征及重要類群 5.腔腸動物在演化上的意義 第五節 扁形動物門 1.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渦蟲的形態結構及生殖特點 3.寄生吸蟲、絳蟲的主要形態結構、生活史、危害和防治原則 4.扁形動物各綱的主要特征 第六節 原腔動物 1.原腔動物的特征 2.蛔蟲的形態結構特點、生活史及對人的危害 3.線蟲動物、輪蟲動物、棘頭動物的主要特征 第七節 環節動物門 1.環節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蚯蚓的形態結構特點 3.多毛綱、寡毛綱、蛭綱的特征 第八節 軟體動物門 1.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征 2.無齒蚌的形態結構 3.單板綱、無板綱、多板綱、腹足綱、掘足綱、瓣鰓綱、頭足綱的特征 第九節 節肢動物門 1.節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特別是分布廣與體制,結構的關系 2.蝗蟲、蝦的結構形態與生理機能 3.甲克綱、蛛形綱、昆蟲綱的特征 第九節 棘皮動物門 1.棘皮動物么門的主要特征 2.海盤車的形態結構及個體發育 3.海星綱、蛇尾綱、海膽綱、海參綱及海百合綱的主要特征 第十一節 半索動物門 1. 代表動物柱頭蟲的形態結構與機能 2. 半索動物在動物界的地位 第十二節 脊索動物門 1. 脊索動物的主要特征 2. 海鞘的逆行變態 3. 文昌魚的形態機構及研究文昌魚的理論意義 4. 脊椎動物的主要特征 第十三節 圓口綱 1. 原始特性 2. 特殊性特性 第十四節 魚綱 1. 魚類的進步性特征 2. 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特征 3. 我國魚類重要目的特征及主要經濟種類 第十五節 兩棲綱 1. 兩棲類從水生過渡到陸棲生活的特征 2. 兩棲類的變態發育 3. 兩棲綱重要目的特征 第十六節 爬行綱 1. 爬行綱的主要特征 2. 主要目的特征 第十七節 鳥綱 1. 鳥類的進步性特征 2. 鳥類適應飛翔生活的特征 3. 各亞綱、主要目的特征和重要生態類群 第十八節 哺乳綱 1. 哺乳動物的進步性特征 2. 各亞綱、重要目的特征 第 4 章 動物體的生命活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主要介紹動物體的保護、支持和運動,排泄,循環,呼吸,淋巴系統,消化吸收,神 經調節,內分泌和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等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動物體各大系統的形態結構及功能;與環境的適應性及其調控機制。 第 5 章 動物的地理分布與多樣性保護 一、 學習目的與要求 主要介紹動物的地理分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多樣性保護的意義。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要求學生掌握世界動物地理分布和中國動物地理分布特點;動物多樣性的概念、內容和 意義。 參考書目: 1、《植物學》第一版,馬瑋梁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2、《普通生物學》第三版,劉凌云,鄭光美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