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第 1 頁 /共 15 頁 2017 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經濟學綜合》(901)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目的 經濟學綜合考試是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招收經濟學類專業(含部 分管理學類專業)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 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大學本科階段 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運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和 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基本的現代經濟學理 論素質,為研究生階段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經濟學基礎。 二、考試范圍 經濟學綜合考試涉及的科目: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兩大部 分。其中政治經濟學考試涵蓋資本主義部分和中國經濟問題兩部分內 容;西方經濟學考試涵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 三、考試基本要求 (1)準確掌握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專業術語。 (2)準確地理解、掌握和表述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的基本 原理。 (3)對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進行正確的解釋和論證。 (4)正確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釋、分析經濟現象 和實際問題。 第 2 頁 /共 15 頁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閉卷,筆試 (二)答題時間:180 分鐘 (三)各部分內容考查比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各占 50% (四)題型及分值 簡答題: 90 分(6 小題,每小題 15 分) 論述題: 60 分(2 小題,每小題 30 分) 五、參考書目: 1、《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張連城、馬方方主編,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6 年。 2、《經濟學教程》(第三版),張連城主編,經濟日報出版社,2014 年。 六、需說明的問題 考生除閱讀參考書目外,需要關注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 經濟特征和近兩年國內外發生的重要經濟事件和經濟問題以及中國 政府當年發布的重要文件中所闡述的經濟問題,結合經濟學的相關理 論進行復習。 第二部分 考試內容 一、政治經濟學部分 (一)資本主義部分 導言 (1)政治經濟學的產生于發展 第 3 頁 /共 15 頁 (2)物質資料的生產時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 (3)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社會生產關系 (4)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任務 (5)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1、商品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價值與價值 (2)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 (3)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4)商品的價值量 2、貨幣 (1)價值形式的發展和貨幣的產生 (2)貨幣的本質和職能 (3)商品拜物教 3、價值規律 (1)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作用形式 (2)價值規律的作用 4、資本和剩余價值 (1)貨幣轉化為資本和勞動力成為商品 (2)資本主義的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 (3)生產剩余價值的基本方法 (4)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發展與勞動對資本隸屬關系的變化 (5)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工資 第 4 頁 /共 15 頁 5、資本積累 (1)資本主義再生產和資本積累的實質 (2)資本的有機構成及資本的集聚與集中 (3)資本積累的一般規律 6、資本的循環和周轉 (1)資本的循環 (2)資本的周轉 7、社會總資本的再生產和流通 (1)社會總產品的實現 (2)社會總資本的簡單再生產 (3)社會總資本的擴大再生產 8、社會總資本再生產的周期性和經濟危機 (1)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和根源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周期性 (3)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新特點 9、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 (1)成本價格和利潤 (2)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的形成 (3)平均利潤率趨向下降的規律 11、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 (1)商業資本的本質和職能 (2)商業利潤 第 5 頁 /共 15 頁 (3)商業流通費用及其補償 (4)資本主義商業的發展 11、借貸資本與信用 (1)借貸資本的形成和特征 (2)利息與利息率 (3)資本主義信用形式 (4)信用在資本主義經濟中的作用 13、資本主義地租 (1)資本主義土地私有制和地租 (2)級差地租 (3)絕對地租 (4)壟斷地租、礦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5)土地價格 14、壟斷資本主義 (1)私人壟斷資本主義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15、當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特征 (1)當代科學技術革命及其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影響 (2)資本的社會化和經濟的虛擬化 (3)資本國際化和經濟全球化 (4)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調 (5)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新特點 第 6 頁 /共 15 頁 (二)中國經濟問題 1、運用政治經濟學的原理分析和解釋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 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相關內容。 2、運用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和解釋當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的相關 經濟問題和政策。 3、解析中國當前的所有制結構、市場經濟體制、分配制度、宏觀調 控等現實經濟問題。 二、西方經濟學部分 (一)微觀經濟學部分 1、需求與供給的一般原理 (1)微觀經濟運行 (2)需求分析 (3)供給分析 (4)均衡價格與供求定律 (5)政府對市場價格的干預 (6)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2、消費理論 (1)效用和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 (2)消費者選擇和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3)價格變化時的消費者均衡:需求曲線 (4)收入變化時的消費者均衡:恩格爾曲線 (5)對需求曲線形狀特征的分析: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第 7 頁 /共 15 頁 (6)從個人需求曲線到市場需求曲線 3、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短期生產函數: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最優利用 (3)長期生產函數:兩種可變生產要素條件下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 (4)生產擴張的最優路徑和規模收益 4、成本、收益與利潤最大化的均衡 (1)成本的性質和成本函數 (2)短期成本函數 (3)長期成本函數 (4)收益的性質 (5)利潤和利潤最大化的均衡 (6)企業的性質和企業的經營目標 5、市場理論 (1)完全競爭的市場 (2)完全壟斷的市場 (3)壟斷競爭的市場 (4)寡頭壟斷的市場 (5)博弈論 6、生產要素市場和收入分配理論 (1)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生產要素需求 (2)不完全競爭市場條件下的生產要素需求 第 8 頁 /共 15 頁 (3)生產要素的供給 (4)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和收入平等程度的變動趨勢 7、 一般均衡與經濟效率 (1)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優 (2)實現帕累托最優的條件 (3)經濟效率與公平 8、市場失靈與政府的作用 (1)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市場失靈 (2)外部性 (3)公共物品 (4)信息不完全的市場 (5)壟斷 (6)政府的經濟作用與政府失靈 (二)宏觀經濟學部分 9、宏觀經濟運行與國民收入核算 (1)宏觀經濟的均衡 (2)經濟活動水平的衡量 (3)國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10、總需求分析:國民收入的決定 (1)均衡產出、消費函數和儲蓄函數 (2)簡單國民收入的決定 (3)乘數的作用 第 9 頁 /共 15 頁 (4)加速原理及其發揮作用的條件 11、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 (1)產品市場的均衡和IS曲線 (2)貨幣市場的均衡和LM曲線 (3)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 (4)凱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論 12、開放條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 (1)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匯率 (2)引入對外貿易后的宏觀經濟運行 (3)資本流動與國際收支平衡 (4)宏觀經濟的內外部均衡和失衡 13、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1)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工具和類型 (2)財政制度和貨幣制度中的內在穩定器 (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應 (4)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綜合運用 (5)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應的國際傳導 14、總需求-總供給模型 (1)總需求函數和總需求曲線 (2)勞動市場的均衡與總供給曲線 (3)決定總供給的因素和供給曲線的變動 (4)AD-AS模型和經濟波動 第 10 頁 /共 15 頁 15、通貨膨脹與失業 (1)通貨膨脹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2)通貨膨脹的一般成因 (3)失業與奧肯法則 (4)菲利普斯曲線和總供給曲線 (5)價格調整方程和通貨膨脹的國際傳導 (6)反通貨膨脹的政策 16、經濟增長與經濟波動 (1)經濟增長與經濟增長的源泉 (2)經濟增長模型 (3)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的政策和制度創新 (4)短期經濟波動和經濟周期 (5)政府平抑經濟波動的政策選擇 第三部分 題型示例 一、簡答題及參考答案 1、簡述明晰產權在解決外部性問題時所起的作用。(15分) 答:根據科斯定理,只要產權是明晰的,并且其交易成本為零或 很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 率的明晰產權可以被看作是更加一般化的科斯定理。(5分) 將“產權”明確地賦予某人,并假定該權利可以交易或自由買賣, 則產權對所有者來說就是一件有價值的特殊“商品”。因此,這種權利 對生產者和公共部門而言就是能影響產品產出量的成本或收益,對消 第 11 頁 /共 15 頁 費者而言是能夠影響到效用水平的收入或支出,產權的明晰界定都會 改變該權利“商品”的使用數量,從而優化社會資源的配置。(7分) 用明晰產權的方法消除外部性,實際上是試圖用市場來解決外部 性的方法。而這種方法不具有普遍性,因為并非所有的產權都可以被 清晰地界定,同時,許多經濟活動的交易費用可能很大。因此,在消 除外部性方面,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3分) 2、簡述個別資本運動與社會總資本運動之間的關系(15分) 在資本主義社會,獨立地發揮資本職能的資本,就是個別資本。 相互聯系的個別資本的總和,構成社會總資本。(5分) 社會資本運動和個別資本運動的共同點:(1)從內容上,都包 括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都是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的統一。(2)從 運動形態上,都經過三個階段,必須依次采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 商品資本三種形態。(3)從運動目的看,都是為了實現價值增值。 (4分) 社會資本運動和個別資本運動的不同點:個別資本運動只包含生 產消費和與此相適應的資本流通,而社會資本運動還包含個人消費和 與個人消費相適應的一般商品流通。這是因為,從社會資本運動來看, 資本家和工人用貨幣購買個人消費品的過程,同時就是那些生產個人 消費品的資本家出賣商品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社會總資本運動的重要 組成部分。(6分) 二、論述題及參考答案 1、論述宏觀經濟政策效應的國際傳導。分析美國第三輪量化寬 第 12 頁 /共 15 頁 松的貨幣政策(QE3)對我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30分) 答:在開放經濟的條件下,一國經濟政策的調整或改變不僅會影 響本國的經濟運行,同樣會影響到其他國家,這就是經濟政策效應的 國際傳導,包括乘數聯系和貨幣聯系。乘數聯系是指經濟政策效應通 過國際貿易的國際傳導而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運行。貨幣聯系是指 經濟政策效應通過金融市場的國際傳導而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經濟運 行。(8分) 在開放的經濟中,通過貿易和金融兩個渠道,一國經濟的擴張或 收縮會傳遞到另一國,使其他國家的經濟也相應地出現擴張或收縮, 而其他國家經濟的擴張或收縮又會反過來影響最初經濟擴張或收縮 的國家。當一國的經濟擴張或收縮,通過對外貿易和金融市場導致其 他國家的經濟相應擴張或收縮,所產生的這種效應就是溢出效應。當 其他國家的經濟出現擴張或收縮以后,又通過對外貿易和金融市場反 過來影響最初引發溢出效應的國家的經濟運行,使其經濟加速擴張或 收縮時,這種影響被稱之為回振效應或回波效應。(8分) 美國第三次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是美國貨幣當局第三次增加數 量確定的基礎貨幣以刺激經濟的貨幣政策。由于美元是國際貨幣,有 可能對我國經濟產生如下影響。 (1)美元供給的增加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因為國際上大 宗商品的價格都是用美元來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肯定會提高 進口這些商品國家的生產成本,進而引發通貨膨脹。由于我國是對大 宗商品進口依存度較高的國家,因此有可能推高我國的物價水平。 第 13 頁 /共 15 頁 (2)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會給其他國家包括我國造成貨 幣升值的壓力。因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美國增加貨幣供給會 導致美元貶值,而美元貶值就意味著其他國家的貨幣升值。這些國家 為穩定本國匯率,就不得不增加本幣投放以購進美元,這當然也會引 發其他國家發生通貨膨脹。同時,美元貶值會削弱其他國家產品的國 際競爭力,這有利于美國的產品出口,但不利于其他國家包括我國的 產品出口。 (3)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會導致投機性資金即所謂“熱 錢”在國際間頻繁流動,特別是向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國家流動。因 為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國家,為防范通貨膨脹,都具有較高的利率水 平,同時也存在較多的投機機會。一旦大量的投機性資金流入這些國 家,就會沖擊其他國家的資本市場,并有可能引發資產泡沫,從而對 這些國家的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4)在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中,約70%都是美元儲備。伴隨美元 的貶值,我國作為國家外匯儲備規模世界第一的國家,所遭受到的損 失也是最慘重的。當然,其他擁有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也遭受不同程 度的損失。 綜上所述,在開放的條件下,宏觀經濟政策可以在國家之間傳導, 一國的經濟政策可能對其他國家不利,也可能對其他國家有利;反之 也是一樣。 (說明,在本題后一問的四個要點中,每答出一個給7分,但最 多不超過14分。如果從其他角度回答該問題,也應參考上述標準給分) 第 14 頁 /共 15 頁 2、《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 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試用經濟學原理加以論證。 (30分) (1)為什么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 我國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 制。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6分)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可以更好發揮價格機制、競爭機制、供求機 制的作用,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率。(6分) (2)在發揮市場決定作用的同時,要發揮政府的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并不是萬能的,由于壟斷、外部性、 公共物品、信息不充分等現象的存在,必然會導致市場失靈;同時, 由于市場功能缺陷的存在會導致經濟波動,因此客觀上要求發揮政府 的作用。(6分) (3)如何更好實現市場機制調節經濟和發揮政府的作用。 從理論上述,凡是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領域,一般不需 要政府插手其間;凡是市場機制不能發揮作用或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 領域,則需要借助政府的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4分) 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需要著力 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必須轉變政 府職能,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 第 15 頁 /共 15 頁 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政府的職 責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 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 裕。(8分) (說明:本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只要能夠運用經濟學 原理進行論證,并言之成理,均和參照上述標準給分)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