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70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試大綱 本考試大綱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審定。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目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試是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招收碩士 研究生(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國近現 代史基本問題研究四個專業)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 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學生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 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立場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 錄取者具有基本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并具有理解和分析現實社會現象和問題 的基本能力。 二、考試基本要求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考試要求考生: (1)準確地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2)準確理解和領會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3)具有一般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5)結合當前的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背景,認識和 評價有關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前沿問題和實際問題。 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 90 分(6 小題,每小題 15 分) 論述題 60 分(3 小題,每小題 30 分) 五、參考書目 本考試參考教材: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重點教材《馬克思主義基本原 理概論》(2013 年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第二部分 考試內容 緒論 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1、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是關于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 的科學 2、馬克思主義在 19 世紀 40 年代產生的必然性 3、馬克思主義是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和創新 4、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階段性成果 5、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6、如何學習、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世界觀與哲學的基本問題 2、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及其意義 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及其意義 4、實踐的含義、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5、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6、規律及其根本特點 7、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及其二者的辯證統一 8、聯系的含義,事物的普遍聯系與永恒發展 9、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10、矛盾的同一性與斗爭性及其相互關系 11、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及其相互關系 12、量變和質變及其辯證關系 13、辯證的否定觀及其現實意義 14、唯物辯證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第二章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1、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能動的反映論 3 2、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觀點 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4、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 5、真理的含義及其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 6、真理的檢驗標準 7、價值的含義及其特點 8、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9、認識與實踐的統一及其現實意義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及其辯證關系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含義,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規律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含義,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規律 4、社會形態發展的一般規律 5、社會基本矛盾的含義,社會基本矛盾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6、階級斗爭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7、革命和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8、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9、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10、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1、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含義,資本原始積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形成中 的作用 2、價值規律的含義和作用 3、私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 4、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 5、剩余價值的含義,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分配,剩余價值論的意義 6、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含義,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表現形式與經濟危機 7、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含義,資本主義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的特點和本質 第五章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1、壟斷資本主義的含義,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及特點 2、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含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特點和實質 3、經濟全球化的含義,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及后果 4、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原因和實質 5、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及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會主義社會及其發展 1、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2、無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3、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論 4、社會主義民主的含義,無產階級專政與社會主義民主 5、20 世紀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貢獻和歷史經驗 4 6、在實踐中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認識 7、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8、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9、社會主義的自我發展和完善 10、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 共產主義是人類崇高的社會理想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預見未來社會的科學立場和方法 2、共產主義社會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4、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的歷史必然性 5、共產主義理想實現的長期性 6、實現共產主義不能超越社會主義發展階段 7、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 第三部分 題型示例 一、問答題 簡答題示例:如何理解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 答案要點: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 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終的科學說明。馬克思主義確認社會生 活本質上是實踐的,也就是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也就是把社會生活“當 作實踐去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實踐是社會關系形成的基礎。實踐內在的包含了三種關系,即 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其意識的關系,這些關系構成了 基本的社會關系,即物質的社會關系和思想的社會關系,是社會關系的基 礎。 第二,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人們通過實踐活動改造自然、 改造社會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即社會的物質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領域。 第三,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社會 發展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中展開的過程。人的實踐活動構成 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在階級社會里,階級斗爭構成了社會發展的直接 動力。 總之,構成社會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 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 二、論述題 論述題示例:試論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無產階級 政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 答案要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社會生產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在社 會生產中,生產力是生產的物質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的社會形式,兩者 5 的有機結合和統一,構成了社會的生產方式。 第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在兩者的矛盾運動中,生產力是居支配 地位,起決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產力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歷 史上的各種生產關系都是適應一定的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生產力 狀況是生產關系形成的客觀前提和物質基礎。其次,生產力的發展決定生 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是生產力發展需要的產物,生產力的狀況決定一 定的生產關系的產生及其變化發展的方向和形式。 第二,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黨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 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 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時,它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第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兩者的矛盾運動,構成了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的內容表現為生產關系 對于生產力總是從基本的相適合到基本不相適合,再到新的基本相適合的 矛盾運動;與此相適應,生產關系也是從相對穩定到新舊更替,再到相對 穩定。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種矛盾運動循環往復,不斷推動社會生產的發 展,進而推動整個社會逐步走向高級階段。 第四,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制定路線、 方針和政策的重要依據。首先,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把握社會發展基本規 律,把握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和發展方向,把握具體的國情和歷史任務, 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己任,促進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調整和解決,才能 制定出革命、建設、改革的正確路線、方針和政策。其次,無產階級政黨 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是非得失和成敗的客觀標準是, 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利于綜合國力的增強、是否有利于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后,一切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將尊重客觀規律性和發展主觀能動性相 結合,才能制定出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