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材料科學基礎》課程教學大綱 一、課程基本情況 課程編號: 學分:2 周學時:2 總學時:34 開課學期:1.2 開課學院: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 英文名稱: 適用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 課程類別:大類平臺選修課 課程修讀條件:先修課程大學物理、大學化學 網絡課程地址: 課程負責人: 所屬基層學術組織: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二、課程簡介 材料科學基礎是是了解、分析和掌握材料性能的入門課,是材料類工科學生 必學的重要基礎課。 三、教學目標 總目標:為學生從事材料及其制品的設計、生產和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 知識目標:課程采用理論講授的方式,要求學生了解材料在經濟社會發展中 的作用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形成與發展趨勢,掌握無機材料、新能源材料、 高分子材料規律與特點。 能力目標:建立從材料設計、組織控制、制備加工到性能評價與工程應用的 概念體系,理解材料科學與工程內涵,學會分析材料問題的方法。 素質目標:培養學生在材料方向的專業素質,滿足社會對材料方向人才的需 求。 四、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 第 1 章 緒論 (2 學時) 1 1 材料的定義、分類及基本性質 1 1 1 金屬材料 2 1 1 2 無機非金屬材料 1 1 3 高分子材料 1 1 4 復合材料 1 2 材料科學與工程概述 1 2 1 材料科學的由來 1 2 2 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性質與范圍 1 2 3 材料科學在工程中的作用 第 2 章 材料結構基礎 (8 學時) 2 1 物質的組成、狀態及材料結構 2 1 1 物質的組成和狀態 2 1 2 材料結構的含義 2 2 材料的原子結構 2 2 1 量子力學的幾個基本概念 2 2 2 原子核結構 2 2 3 原子核外電子 2 3 原子之間相互作用和結合 2 3 1 基本結合(化學鍵合) 2 3 2 派生結合(物理鍵合) 2 3 3 各種鍵性的比較 2 3 4 原子間距和空間排列 2 4 多原子體系中電子的相互作用與穩定性 2 4 1 雜化軌道和分子軌道理論 2 4 2 費米能級 2 4 3 固體中的能帶 2 5 固體中的原子有序 2 5 1 結晶體的特點與晶體的性質 2 5 2 晶體幾何學基礎 2 5 3 晶體的類型 2 6 固體中的原子無序 2 6 1 固溶體 2 6 2 晶體結構缺陷 2 6 3 非晶體 3 2 6 4 擴散 2 7 固體中的轉變 2 7 1 固體中的轉變類型 2 7 2 平衡和相變 2 7 3 相圖 2 8 固體的表面結構 2 8 1 表面力和表面力場 2 8 2 表面能和表面張力 2 8 3 表面結構及幾何形狀 2 8 4 固體表面的特性 第 3 章材料組成與結構 (10 學時) 3 1 材料組成和結構的基本內容 3 2 金屬材料的組成與結構 3 2 1 金屬材料 3 2 2 合金材料 3 2 3 鐵碳合金的基本知識 3 2 4 非鐵金屬及合金 3 2 5 非晶態合金 3 2 6 金屬材料的再結晶 3 3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組成與結構 3 3 1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組成與結合鍵 3 3 2 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簡單晶體結構 3 3 3 硅酸鹽結構 3 3 4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非晶體結構 3 3 5 陶瓷 3 3 6 碳化合物 3 4 高分子材料的組成和結構 3 4 1 高分子材料組成和結構的基本特征 3 4 2 高分子鏈的組成和結構 3 4 3 高分子鏈的聚集態結構 3 4 4 高分子材料的組成和織態結構及微區結構 3 4 5 聚合物共混材料 4 3 5 復合材料的組成與結構 3 5 1 復合材料定義及分類 3 5 2 復合材料的組成 3 5 3 復合材料的結構 3 5 4 復合材料的界面 第 4 章材料的性能 (10 學時) 4 1 固體材料的力學性能 4 1 1 材料的力學狀態 4 1 2 應力和應變 4 1 3 彈性形變 4 1 4 永久形變 4 1 5 強度、斷裂及斷裂韌性 4 1 6 硬度 4 1 7 摩擦和磨損 4 1 8 疲勞 4 2 材料的熱性能 4 2 1 熱導率和比熱容 4 2 2 熱膨脹性 4 2 3 耐熱性 4 2 4 熱穩定性 4 2 5 高分子材料的燃燒特性 4 3 材料的電學性能 4 3 1 電導率和電阻率 4 3 2 材料的結構與導電性 4 3 3 材料的超導電性 4 3 4 材料的介電性 4 4 材料的磁學性能 4 4 1 物質的磁性 4 4 2 磁疇與磁滯回線 4 4 3 金屬材料的磁學性能 4 4 4 非金屬材料的磁學性能 4 4 5 高分子材料的磁學性能 5 4 5 材料的光學性能 4 5 1 電磁輻射及其與原子的相互作用 4 5 2 反射、吸收和透射 4 5 3 材料的光學性質 4 5 4 旋光性及非線性光學性 4 5 5 光澤 4 5 6 發光 4 5 7 光敏性 4 6 材料的耐腐蝕性 4 6 1 物理腐蝕 4 6 2 化學腐蝕 4 6 3 電化學腐蝕 4 7 復合材料的性能 4 7 1 復合材料的特性 4 7 2 復合材料性質的復合效應 4 7 3 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4 8 納米材料及效應 4 8 1 納米材料的結構 4 8 2 納米材料的基本物理效應 4 8 3 納米材料的應用 第 5 章材料的制備與成型加工 (4 學時) 5 1 材料制備原理及方法 5 1 1 金屬材料的制備 5 1 2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制備 5 1 3 高分子材料的制備 5 2 材料的成型加工性 5 2 1 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性 5 2 2 聚合物的成型加工特性及成型加工方法 五、考核及成績評定方式 序號 考核方式 成績比重(%) 1 期末筆試 50 2 平時成績(上課表現+作業) 50(上課 25+作業 25) 6 序號 考核方式 成績比重(%) 合計 100 六、教材及參考書目: 類別 教材名稱 編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教材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顧宜、趙長生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 年 參考書 材料科學導論 馮端、師昌緒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2 年 撰寫人: 審核人: 制定時間: 年 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