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材料科學導論》考試大綱 一、 考試要求: 材料科學導論考試大綱主要考察學生對材料科學概念、性能和測試表征等基 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能力,考試內容涵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性能和 材料分析方法三大部分,要求考生對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對材料物理性能規律準 確把握并對材料分析方法系統掌握,具有綜合運用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材料學問題 的綜合能力。 二、 考試內容: A.材料科學基礎 (一)材料學基礎知識 1.原子結構 (1)物質的組成;(2)原子的結構;(3)原子的電子結構。 2.原子間的鍵合 (1)金屬鍵;(2)共價鍵;(3)離子鍵;(4)范德華力;(5)氫鍵。 3.晶體學基礎 (1)空間點陣和晶胞;(2)晶向指數和晶面指數;(3)晶體的對稱性. 4.金屬的晶體結構 (1)三種典型的金屬晶體結構;(2)晶體的原子堆垛方式和間隙;(3)多晶型 性. 5.合金相結構 (1) 固溶體;(2)中間相。 6.離子晶體結構 7.共價晶體結構 (二)晶體缺陷 1.點缺陷 (1)點缺陷的形成;(2)點缺陷的平衡濃度;(3)點缺陷的運動。 2.位錯 (1)位錯的基本類型和特征;(2)伯氏矢量;(3)位錯的運動;(4)位錯的彈 性性質;(5)位錯的生成和增殖;(6)實際晶體結構中的位錯. 3.表面及界面 (1)外表面;(2)晶界和亞晶界;(3)孿晶界;(4)相界. (三)擴散 1.表象理論 (1)菲克第一定律;(2)菲克第二定律;(3)擴散方程的解;(4)置換型固溶 體中的擴散;(5)擴散系數與濃度相關的求解。 2.擴散的熱力學分析 3.擴散的原子理論 (1)擴散機制;(2)原子跳躍和擴散系數 4.擴散激活能 5.影響擴散的因素 6.反應擴散 (四)形變與再結晶 1.晶體的塑性變形 (1)單晶體的塑性變形;(2)多晶體的塑性變形;(3)合金的塑性變形;(4) 塑性變形對材料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2.回復和再結晶 (1)冷變形金屬在加熱時的組織與性能變化;(2)回復;(3)再結晶;(4)晶 粒長大;(5)再結晶退火后的組織。 3.熱變形與動態回復、再結晶 (1)動態回復與動態再結晶;(2)熱加工對組織性能的影響. (五)純晶體的凝固及相圖 1.純晶體的凝固 (1)液態結構;(2)晶體凝固的熱力學條件;(3)形核;(4)晶體長大;(5) 結晶動力學及凝固組織. 2.相圖 (1)基本知識;(2)二元相圖;(3)鐵碳相圖;(4)三元相圖。 B.材料物理性能 (一)固體電子能量結構及電性能 1.電子的粒子性和波動性;2.晶體能帶結構;3.金屬導電機制;4.半導體導電性 及遷移率;5.半導體摻雜;6.半導體接觸;7.電介質極化;8.電場作用下電介質破 壞;9.熱釋電性。 (二)材料光學性能 1.光與固體相互作用;2.材料透明性;3.透明材料顏色原理;4.熒光及磷光;5. 熱輻射;6.激光原理及材料;7.紅外透過材料;8.紅外透明陶瓷及金剛石;9.電光 晶體及應用。 (三)材料熱學性能 1. 固體熱容理論;2.金屬及合金的熱容;3.德拜溫度;4.陶瓷材料熱容;5.材料 相變;6.熱膨脹機理;7.熱膨脹系數;8.低膨脹合金;9.熱傳導規律及微觀機制 10.熱阻及導熱系數;11.熱導率;12.抗熱沖擊性能。 C.材料分析方法 (一)X 射線衍射分析技術 1.X 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機制;2.布拉格方程及衍射方法;3.X 射線衍射儀的基 本結構及工作原理;4.粉末衍射定性分析;5.應力分析;6.謝樂公式;7.物相分析 的一般方法。 (二)電子顯微分析技術 1.光學顯微鏡與透射電鏡的異同;2.電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3.掃描電鏡和透 射電鏡基本工作原理及應用范圍;4.透射電鏡成像方法、明場像、暗場像;5.電 子衍射原理、基本衍射公式、電子衍射花樣及標定方法。 三、 試卷結構 滿分:150 分 題型結構 (一)考試題型 1.概念題(40 分),每題 5 分,8 題共 40 分; 2.問答題(80 分),每題 10 分,8 題共 80 分; 3.論述題(30 分),每題 15 分,2 題共 30 分。 (二)內容結構 1. 材料學基礎知識(15 分) 2. 晶體缺陷(20 分) 3. 擴散(10 分) 4. 形變與再結晶(15 分) 5. 純晶體的凝固及相圖(15 分) 6.固體電子能量結構及電性能(20 分) 7.材料光學性能(15 分) 8.材料熱學性能(10 分) 9. X 射線衍射分析技術(15 分) 10. 電子顯微分析技術(15 分) 四、 參考書目 1. 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主編,《材料科學基礎》,清華大學出版社,200 年第 5 版; 2. 田蒔 主編,《材料物理性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4 年第 7 版; 3. 周玉 主編,《材料分析方法》,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年第 3 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