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貴州師范大學全日制攻讀歷史學碩士學位入學考試 初試大綱 (科目:歷史學專業基礎) 一、考查目標 了解中外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主要史實;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 義的觀點,分析和評價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了解歷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以科學 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分析和解讀。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其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荚嚂r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史料分析題和論述題。 三、考試范圍 (一)中國古代史 戰國時代的變法改革 春秋戰國的社會等級關系 春秋戰國的思想文化成就 秦朝統一的建立與專制集權政策 漢承秦制 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秦、漢同匈奴的關系 絲綢之路與中西交流 秦、漢的思想文化成就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 兩晉時期的士族門閥政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 2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思想文化成就 隋統一中國 隋、唐政治經濟制度 隋、唐科舉制度 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 隋、唐民族關系 隋、唐與東亞國家的關系 安史之亂 隋、唐的思想文化成就 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兩宋政治經濟制度 兩宋經濟發展與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王安石變法 科舉制度的發展 元朝與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元朝的漢化政策和中央集權制 宋、元的對外交流 宋、元的思想文化成就 明、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明朝的宦官專權與黨爭 八旗制度與滿清的興起 明、清的邊疆政策與對外交往 明、清的經濟發展策略及表現 康熙時期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政策與措施 明、清的思想文化成就 (二)中國近現代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期間的一系列中外戰爭與不平等條約 太平天國與義和團運動的背景與結局 洋務運動的背景和過程、代表企業、代表人物和指導思想 清末漢族地方勢力的崛起 清末新政 晚清的教育改革 民族資本主義與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特點、代表企業、代表人物及政治訴 求 3 西學東漸及代表人物和學說、中西文化的沖突與論戰 維新變法思潮和革命思潮產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維新派與頑固派、革命派與改良派的兩次論戰 戊戌變法 預備立憲 辛亥革命 民初政體 北洋軍閥各派 北洋政府時期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代表人物和學說 馬克思主義傳入與中共的建立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制度建設與訓政體制 南京國民政府的經濟改革 中共的根據地建設、土地革命與反圍剿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及策略 抗日救亡運動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與第二次國共合作 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抗日戰爭中的正面戰場與敵后戰場 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 抗日戰爭勝利的偉大意義 中共“七大” 抗戰勝利后的國際形勢與國內主要矛盾 重慶談判與《雙十協定》的簽訂 解放戰爭期間的中間路線 解放戰爭期間國共兩黨實力的變化及相關事件 解放戰爭期間人民對國共兩黨態度的變化 解放戰爭期間的國際形勢與中國內戰 新民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 民國時期的思想文化成就 建國初期的內外政策 抗美援朝 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 4 過渡時期總路線與三大改造 《論十大關系》與中共八大 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探索階段的“左”傾錯誤及相關事件 中蘇關系惡化與中國面臨的惡劣國際環境 關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成就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1978 年以來中國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992 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三)世界古代中世紀史 漢謨拉比的統治與古巴比倫的社會經濟制度 猶太教 波斯帝國的建立與大流士改革 古埃及帝國的建立及其社會經濟措施、文化成就 古印度種姓制度 早期佛教及其傳播 希臘城邦制 希波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 雅典民主政治 提秀斯改革、梭倫改革與克利斯提尼改革 古希臘的思想文化成就 羅馬共和國早期平民反對貴族的斗爭 格拉古兄弟改革 斯巴達起義 屋大維的內外政策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與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古羅馬的思想文化成就 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帝國的建立 阿拉伯文化及其傳播 早期基督教 查士丁尼一世的內外政策 查理曼帝國 西歐封建制度 5 十字軍東征 英法百年戰爭 天主教與西歐封建社會 11 至 13 世紀的教權與王權之爭 西歐封建莊園制 西歐城市的興起 拜占庭帝國的文化成就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建立的影響 莫臥兒帝國的阿克巴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與幕府統治 (四)世界近現代史 文藝復興 地理大發現 宗教改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北美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拿破侖戰爭 1848 年歐洲革命 德國的統一戰爭 俄國農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維新 美國南北戰爭 兩次工業革命 西歐的殖民擴張與世界殖民主義體系的形成 19 世紀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國政治制度的調整與社會政策 近代科學技術與文化成就 維也納會議與維也納體系 英布戰爭、美西戰爭和日俄戰爭 德法矛盾、英德矛盾與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05 年俄國革命與二月革命、四月提綱、布列斯特和約 巴黎和會與《凡爾賽條約》 華盛頓會議與《四國條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及《九國公約》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影響 6 戰時共產主義與新經濟政策 甘地主義與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凱末爾主義與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德國賠款問題 洛迦諾會議與凡爾賽體系的調整 一戰后英國自由黨的衰落與工黨的崛起 一戰后的日本“協調外交” 1929—1933 年世界經濟大危機 羅斯福新政 納粹黨在德國上臺 日本法西斯運動與法西斯政權的確立 綏靖政策與慕尼黑協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與蘇聯建立的“東方戰線” 租借法案、大西洋憲章、聯合國家宣言與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與波茨坦會議 二戰中的轉折性戰役 二戰勝利的意義與世界格局的變化 雅爾塔體系 美蘇爭霸與兩大陣營的對峙 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共產黨情報局、經濟互助委員會與華沙條約組織 印度的獨立與印巴分治 亞非會議與第三世界的崛起 兩次柏林危機 戴高樂主義 二戰后英國的國有化、福利國家制度與“三環外交” 二戰后美國的“公平施政”、“新邊疆”與“偉大社會”改革 聯邦德國的社會市場經濟政策與經濟奇跡、哈爾斯坦主義與新東方政策 二戰后西歐的一體化 二戰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與經濟奇跡 遏制政策與尼克松主義 蘇南沖突、蘇共二十大、1956 年波蘭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赫魯曉夫改革 20 世紀世界歷史中的主要思想文化成就 7 四、樣 題 一、名詞解釋 1、希波戰爭 2、華盛頓 3、亞非會議 4、蘇共二十大 二、史料分析題 1、閱讀材料: 材料一 漢末喪亂,魏武始基,軍中倉卒,權立九品,蓋以論人才優劣,非為世族高 卑。因此相沿,遂為成法,自魏至晉,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舉世人 才升降蓋寡,徒以憑藉世資,用相陵駕。都正俗士,斟酌時宜,品目少多,隨事 俯仰。??歲月遷訛,斯風漸篤,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 ——選自《宋書·恩幸傳》 材料二 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為一時選用之本耳。其始造也,鄉邑清議,不拘 爵位,褒貶所加,足為勸勵,猶有鄉論余風。中間漸染,遂計資定品,使天下觀 望,唯以居位為貴。 ——選自《晉書·衛瓘傳》 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根據材料一、二,分析九品中正制設立的背景及其影響。 ?? 三、論述題 1、試評析 1933 年納粹黨在德國上臺的原因及其影響。 ??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