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中國語言文學專業同等學力復試加試考試科目大綱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1.試卷滿分:100 分 2.考試時間:120 分鐘 二、試題題型結構 1.填空題(2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 2.簡答題(3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30 分) 3.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4.鑒賞評析題(1 小題,共 20 分) 三、主要參考書 1.嚴家炎主編《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精選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年版。 2.洪子誠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 年版。 四、考查內容: 1.魯迅小說《狂人日記》 (1) 魯迅寫《狂人日記》的目的 (2)“吃人”意象 (3)《狂人日記》的藝術特點 2.郁達夫小說《沉淪》 (1)郁達夫的生平 (2)“零余者”形象 (3)《沉淪》的藝術特色 3.廢名小說《竹林的故事》 (1)《竹林的故事》的文化情致 (2)廢名的文學理想 (3)《竹林的故事》的藝術特色 4.沈從文小說《邊城》 (1)沈從文和“京派”小說的文學主張 (2)《邊城》的人物系列 (3)《邊城》的藝術特色 5.丁玲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 (1)丁玲的女性意識 (2)《莎菲女士的日記》的獨特價值 6.施蟄存的《梅雨之夕》 (1)新感覺派小說 (2)《梅雨之夕》的藝術特點 7.張天翼小說《華威先生》 (1)張天翼小說的創作概況及影響 (2)《華威先生》的思想意義和藝術特色 8.趙樹理小說《小二黑結婚》 (1)趙樹理小說的創作與解放區的文學方向 (2)《小二黑結婚》被譽為“代表解放區文學的最高成就”的原因 9.老舍小說《駱駝祥子》 (1)老舍的“市民小說” (2)祥子悲劇的多重含義和老舍的批判意識 (3)《駱駝祥子》的藝術特色 10.張愛玲小說《金鎖記》 (1)張愛玲小說的“新市民小說”和人性刻畫 (2)七巧的形象分析 (3)《金鎖記》的藝術風格 11.錢鐘書小說《圍城》 (1)錢鐘書和“學人小說” (2)方鴻漸的形象分析 (3)《圍城》的象征意義 12.郭沫若詩歌《鳳凰涅槃》 (1)郭沫若的“泛神論”思想 (2)《女神》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3)郭沫若對新詩的貢獻 13.戴望舒詩歌《雨巷》 (1)戴望舒詩歌創作的轉變和對新詩發展的貢獻 (2)《雨巷》的多重內涵與藝術特色 14.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 (1)徐志摩和“新月派” (2)“三美”原則和表現“健康的人性” (3)《再別康橋》的多重內涵和藝術特色 15.穆旦詩歌《詩八首》 (1)穆旦和“九葉詩派” (2)《詩八首》中的獨立精神和“豐富的痛苦” (3)穆旦的獨特藝術追求 16.何其芳散文《畫夢錄》 (1)《畫夢錄》的情感特征 (2)《畫夢錄》的語言特色 17.梁實秋散文《雅舍》 (1)梁實秋和閑適散文 (2)《雅舍》的審美價值 18.曹禺戲劇《雷雨》 (1)《雷雨》的戲劇結構 (2)《雷雨》的人物分析 (3)《雷雨》的多重內涵 (4)《雷雨》的藝術特色 19.王蒙小說《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 (1)王蒙和“百花小說” (2)《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的“干預現實” (3)劉世吾的形象分析 20.宗璞小說《紅豆》 (1)宗璞和“百花小說” (2)《紅豆》的情感描寫 21.趙樹理小說《鍛煉鍛煉》 (1)《鍛煉鍛煉》對農業合作化的態度 (2)人物形象分析:“小腿疼”、“吃不飽” 22.茹志鵑小說《百合花》 (1)《百合花》的的思想內容分析和雙重情感表現 (2)《百合花》的藝術風格 23.劉心武小說《班主任》 (1)《班主任》和“傷痕小說” (2)人物形象分析:宋寶琦、謝惠敏 (3)《班主任》在“傷痕小說”中的價值和意義 24.汪曾祺小說《受戒》 (1)《受戒》和詩化小說 (2)《受戒》的散文化形式 (3)《受戒》獨特的審美價值 25.高曉聲小說《陳奐生上城》 (1)高曉聲的“陳奐生系列”和改革小說 (2)陳奐生的形象分析 (3)《陳奐生上城》的思想深度 26.韓少功小說《爸爸爸》 (1)韓少功和“尋根小說” (2)《爸爸爸》的主題意蘊 27.阿城小說《棋王》 (1)阿城和“尋根小說” (2)王一生的形象分析 (3)《棋王》與儒道文化 28.殘雪小說《山上的小屋》 (1)殘雪和現代派小說 (2)《山上的小屋》的荒誕特點 (3)《山上的小屋》的主題意蘊和現代主義的藝術手法 29.馬原小說《岡底斯的誘惑》 (1)馬原和先鋒小說 (2)《岡底斯的誘惑》的形式實驗和探索 30.劉震云小說《一地雞毛》 (1)劉震云和“新寫實小說” (2)《一地雞毛》的原生態寫作和局限 31.劉恒小說《狗日的糧食》 (1)劉恒和“新寫實小說” (2)《狗日的糧食》的“原欲”描寫和局限 32.郭小川詩歌《望星空》 (1)郭小川的“藝術突圍” (2)《望星空》和“半截子”詩 (3)郭小川的寫作意義 33.艾青詩歌《魚化石》 (1)艾青和“歸來作家群” (2)《魚化石》和艾青的短篇哲理詩 (3)《魚化石》的象征手法 34.食指詩歌《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 (1)食指和“白洋淀詩歌群落” (2)食指詩歌的寫作主旨 (3)《相信未來》、《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的現代主義表現手法 35.北島詩歌《回答》 (1)北島和朦朧詩派 (2)《回答》的現代主義傾向 36.舒婷《致橡樹》、《神女峰》 (1)舒婷和朦朧詩派 (2)《致橡樹》、《神女峰》的浪漫主義傾向 (3)多重主題和意象分析 37.韓東詩歌《有關大雁塔》 (1)韓東和新生代詩歌 (2)《有關大雁塔》的反文化、反理性、反藝術的特點 38.巴金散文《懷念蕭珊》 (1)巴金和《隨想錄》 (2)《懷念蕭珊》和巴金的懺悔意識 39.楊絳散文《冒險記幸》 (1)楊絳和《干校六記》 (2)《冒險記幸》獨特的藝術特色 40.余秋雨散文 (1)余秋雨和“文化散文” (2)《西湖夢》、《風雨天一閣》和文化反思 (3)《西湖夢》、《風雨天一閣》的藝術特點 41.高行健戲劇《車站》 (1)高行健和探索戲劇 (2)《車站》的現代主義傾向探索 (3)《車站》的藝術特色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