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818 科目名稱:社會學研究方法 I.考查目標 《社會學研究方法》考試基本對應《社會研究方法》或《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等課程。 本門考試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社會學研究的原理、規范、過程及具體操作方法,包括掌握“方 法論—基本研究方式—具體研究方法和技術”這一完整的研究方法體系,具備從研究選題到 研究成果呈現的全過程社會研究操作及實施能力。 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一)本試卷的考核內容包括以下 4 個部分,并占據相應分值比重:(1)社會研究基 礎,所占分值為 20 分;(2)社會研究設計,所占分值為 40 分;(3)社會研究方式,所占 分值為 50 分;(4)社會研究分析與表達,所占分值為 40 分。每一部分的具體考查范圍、 內容,參見“考查范圍”部分的具體說明。 (三)《社會學研究方法》考試試卷僅設置必答題,分值合計 15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 8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40 分; 簡答題 5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分析論述題 2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操作設計與計算題 2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Ⅲ.考查范圍 第一部分:社會研究基礎 【考查目標】 1.準確識記社會研究方法的主要概念。 2.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研究的性質和特征。 3.系統掌握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和一般過程。 4.充分認識社會研究中的倫理及價值取向問題及其影響。 5.深入理解范式、理論與社會研究之間的關系,明確社會研究中理論生產的兩種路 徑及解釋的類型。 一、社會研究的科學基礎 (一)科學與社會研究 (二)社會研究的性質和特征 2 (三)社會研究的類型 (四)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和一般過程 (五)社會研究的倫理與價值取向 二、范式、理論與社會研究 (一)研究范式 (二)社會理論的構造 (三)社會研究的邏輯 (四)理論檢驗與理論建構 (五)解釋的類型 第二部分:社會研究設計 【考查目標】 1. 正確認識和理解社會研究實施之前準備和計劃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2. 系統掌握研究方案、測量方案以及抽樣設計的方法、工具及技能。 3. 明確并理解定性和定量研究在研究設計方面的異同及各自特點。 4. 能將研究設計的相關知識及技能系統應用于社會研究及社會實踐,順利完成一項研 究任務的計劃及準備工作。 一、研究選題 (一)選題意義及類型 (二)選題因素及途徑 (三)選題的注意事項 二、研究方案設計 (一)研究方案的作用 (二)研究方案的內容 (三)研究設計的過程 (四)研究設計的優化 (五)定量研究路徑與設計 (六)定性研究路徑與設計 (七)混合研究路徑與設計 三、社會測量及指標 (一)社會測量的概念及要素 (二)社會測量的尺度 (三)社會測量的路徑:概念化與操作化 (四)衡量測量質量的標準 (五)復合測量與指標設計:指數與量表 四、抽樣原理與方法 (一)抽樣的概念、作用與類型 (二)概率抽樣的原理、程序與方法 (三)非概率抽樣的方法及適用條件 (四)樣本規模與抽樣誤差 (五)定性研究中的研究對象抽選 第三部分:社會研究方式 3 【考查目標】 1. 掌握研究資料搜集的四種基本方式。 2. 明確并理解四種基本研究方式適用的研究問題及其適用條件。 3. 熟悉并掌握每一種研究方式的方法體系和實施過程。 4. 具備設計和實施四種基本研究方式的操作能力。 一、調查研究 (一)調查研究的概念、特點及應用 (二)自填問卷與結構訪談方法 (三)問卷的設計與優化 (四)調查研究的組織與實施 (五)調查研究的特點及應用 二、實地研究 (一)實地研究的概念及其類型 (二)實地研究的過程和步驟 (三)實地研究的組織與實施 (四)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 (五)實地研究的特點及應用 三、文獻研究(非介入性研究) (一)文獻研究的概念及類型 (二)文獻研究的特點及適用性 (三)文獻資料的類型、性質及其對應搜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四)幾種常見的文獻研究類型 (五)文獻研究與文獻回顧、文獻梳理的區別 四、實驗研究 (一)實驗研究的概念與邏輯 (二)實驗研究的要素和程序 (三)實驗研究類型及常用研究設計 (四)影響實驗研究正確性及有效性的因素 (五)實驗研究的特點及其應用領域 第四部分:社會研究分析與呈現 【考查目標】 1. 認識并理解定量及定性資料分析的重要性、類型及各類型特征。 2. 掌握問卷錄入、社會統計等定量資料分析的具體技術、方法、工具和步驟。 3. 掌握編碼等定性資料整理和分析的具體技術、方法、工具和步驟。 4. 能夠恰當選擇適用的資料整理和分析方法,并將其規范性應用于研究資料的整理、 分析和解釋。 5. 能夠恰當而規范地呈現和表達研究資料分析結果,并論證相關研究結論。 一、兩種類型研究資料及其分析策略 (一)研究資料分析的重要性及基本目標 (二)資料分析的兩種類型及方法 4 (三)定性研究資料及其分析策略 (四)定量研究資料及其分析策略 (五)混合研究:定量與定性分析如何結合 二、定性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一)定性資料的特征及分析目標 (二)定性資料的整理和初步分析 (三)定性資料分析的過程與方法 (四)定性資料分析的兩種取向:變量取向與個案取向 (五)定性資料分析的范式與策略 (六)定性資料分析的具體方法、技術和工具 三、定量資料的整理和分析 (一)定量資料分析與社會統計之間關系 (二)定量資料的性質與分析目標 (三)定量資料的整理與錄入 (四)定量資料分析的策略及方法選擇 (五)社會統計學的歷史演變與特征 (六)社會統計學的方法論基礎及重要原理 (七)社會統計學的基本體系:描述統計與推論統計 (八)單變量統計分析 (九)雙變量統計分析 (十)多變量統計分析 四、學術研究結果的表達 (一)學術研究結果表達的目標和特征 (一)學術研究結果表達的類型及其差異性 (三)學術研究結果表達的規范及技巧 (四)學術研究結果表達的過程及注意事項 (五)客觀性與價值中立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