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遼寧師范大學法學院 2016 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學術委員會主席: 2015 年 8 月 31 日 2 法理學考試大綱(考試科目一) 注意:本大綱為參考性考試大綱,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 第一編 法學導論 一、法學 (一)法學的研究對象 (二)法學的研究方法 (三)法學教育與法律人才素質的養成 二、法理學 (一)法理學的對象與性質 (二)學習法理學的意義和方法 三、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產生和發展 (一)馬克思主義法理學的形成和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進程 第二編 法的本體 一、法的概念 (一)法的概念語義分析 (二)法的本質 (三)法的基本特征 (四)法的作用 二、法的淵源、分類和效力 (一)法的淵源 (二)法的分類 (三)法的效力 三、法的要素 (一)法的要素釋義 (二)法律概念 (三)法律規則 (四)法律原則 四、法律體系 (一)法律體系的釋義 (二)法律部門及其劃分標準 (三)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 五、權利和義務 (一)歷史上的權力觀和義務觀 (二)權利和義務概念 (三)權利和義務的分類 (四)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六、法律行為 (一)法律行為的釋義 (二)法律行為的結構 (三)法律行為的基本分類 七、法律關系 (一)法律關系的概念和分類 3 (二)法律關系的主體 (三)法律關系的客體 (四)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消滅 八、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釋義 (二)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三)法律責任的承擔 九、法律程序 (一)法律程序概述 (二)正當程序 第三編 法的起源和發展 一、法的歷史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歷史類型 二、法律演進與法律發展 (一)法律演進的概論 (二)法律繼承 (三)法律移植 (四)法制改革 第四編 法的運行 一、法的制定 (一)立法的概念 (二)立法體制 (三)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 (四)立法的原則 二、法的實施 (一)守法 (二)執法 (三)司法 三、法律職業 (一)法律職業概述 (二)法律職業的技能與倫理 (三)法律職業制度 第五編 法的價值 一、法的價值概述 (一)法的價值釋義 (二)法的價值體系 (三)法的價值的沖突與整合 二、法的基本價值 (一)法與秩序 (二)法與自由 (三)法與效率 (四)法與正義 4 三、法與人權 (一)人權的概念 (二)法對人權的保護作用 第六編 法與社會、 一、法與政治 (一)法與政治的基本關系 (二)法與國家的基本關系 (三)執政黨政策與法律 二、法與經濟 (一)法與生產方式 (二)法與市場經濟 (三)法與經濟體制改革 (四)法與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三、法與文化 (一)法與文化的一般原理 (二)法與道德 (三)法與宗教 (四)法律文化 四、法治與社會建設 (一)法治的概念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三)法治與和諧社會 5 法學綜合課考試大綱(考試科目二) 注意:本大綱為參考性考試大綱,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內容。 第一部分 民法學 一、總論 (一)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 2.民法的調整對象 3.民法的性質 4.民法與相關法律部門的區別 5.民法的法律淵源 6.民法的適用范圍 (二)民法的基本原則 1.民法基本原則概述 2.平等原則 3.意思自治原則 4.公平原則 5.誠實信用原則 6.公序良俗原則 (三)民事法律關系 1.民事法律關系概述 2.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及其根據 3.民事權利 4.民事權利的行使 .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 (四)自然人 1.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2.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3.監護制度 4.宣告失蹤與宣告死亡 5.自然人的住所、戶籍和居民身份證 (五)法人 1.法人概述 2.法人的分類 3.法人的能力 4.法人的成立 5.法人的機關 6.法人的變更、消滅 (六)非法人組織 1.非法人組織概述 2.合伙 3.其他非法人組織 (七)民事法律行為 6 1.民事法律行為概念和特征 2.意思表示 3.民事法律行為分類 4.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與生效要件 5.條件、期限 6.欠缺生效要件的民事行為 (八)代理制度 1.代理制度概述 2.代理權 3.復代理 4.無權代理 5.表見代理 (九)時效與期間 1.訴訟時效 2.期日和期間 二、人身權 (一)人身權概述 1.人身權的概念與分類 2.人身權的內容 (二)人格權 1.人格權概述 2.生命權 3.健康權 4.身體權 5.姓名權 6.名稱權 7.肖像權 8.名譽權 9.隱私權 10.人身自由權 11.一般人格權 (三)身份權 1.身份權概述 2.榮譽權 3.配偶權 4.親權 三、物權 (一)物權概述 1.物權的概念 2.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物權的類型與體系 4.物權的效力 (二)物權變動 1.物權變動概述 2.物權變動的要件 3.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 7 (三)所有權 1.物權變動的類型 2.所有權的類型 3.共有 4.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5.相鄰關系 6.所有權的取得 (四)用益物權 1.用益物權概述 2.土地承包經營權 3.建設用地使用權 4.宅基地使用權 5.地役權 (五)擔保物權 1.擔保物權概述 2.抵押權 3.質權 4.留置權 5.擔保物權的競合 四、債權 (一)債的概述 1.債的概念與特征 2.債的要素 3.債的發生 4.債的類型 (二)多數人之債 1.按份之債 2.連帶之債 (三)債的履行 1.債的履行的概念和責任 2..債的適當履行 (四)債的擔保 1.債的擔保概述 2.保證 3.定金 (五)債的移轉 1.債權讓與 2.債務承擔 3.債的概括移轉 (六)債的消滅 1.債的消滅概述 2.債的消滅原因 (七)合同概述 1.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2.合同的分類 (八)合同的訂立 8 1.合同的訂立概述 2.要約 (九)合同條款與合同解釋 1.合同條款 2.合同解釋 (十)雙務合同的抗辯權 1.同時履行抗辯權 2.先履行抗辯權 3.不安抗辯權 (十一)合同的變更與解除 1.合同的變更 2.合同的解除 (十二)合同責任 1.締約過失責任 2.違約責任的概念及構成 3.違約責任的具體形式 (十三)轉移財產所有權的合同 1.買賣合同 2.互易合同 3.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4.贈與合同 5.借款合同 (十四)移轉財產使用權的合同 1.租賃合同 2.融資租賃合同 (十五)完成工作的合同 1.承攬合同 2.建設工程合同 (十六)提供服務的合同 1.運輸合同 2.保管合同 3.倉儲合同 (十七)無因管理之債 1.無因管理之債概述 2.無因管理之債概述 (十八)不當得利之債 1.不當得利之債概述 2.不當得利之債的適用規則 五、侵權責任 (一)侵權責任概述 1.侵權行為與侵權責任 2.侵權行為的分類 (二)侵權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1.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概述 2.加害行為 3.損害事實 9 4.因果關系 5.過錯 (三)共同侵權行為 1.共同加害行為 2.共同危險行為 (四)侵權行為及其責任的特殊類型 1.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侵權行為與責任 2.產品缺陷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3.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4.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5.地面施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6.工作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7.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8.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9.醫療侵權責任 10 道路交通事故侵權責任 11.雇傭關系中的侵權責任 12.承攬關系中的侵權責任 13.幫工活動中的侵權責任 14.經營者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 15.校園中侵權行為與責任 (五)侵權責任形式與承擔 1.侵權責任形式及其適用 2.財產損害賠償與人身損害賠償 3.精神損害賠償 4.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第二部分 刑法學 一、刑法概述 (一) 刑法的概念和性質 1.刑法的概念 2.刑法的性質 (二)刑法的解釋 1.刑法解釋的概念和意義 2.刑法解釋的類型 二、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刑法基本原則的界定和意義 1.刑法基本原則的界定 2.刑法基本原則的意義 (二)罪刑法定原則 1.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 2.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10 (三)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1.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 2.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基本要求 三、犯罪概念與犯罪構成 (一)犯罪概念 1.犯罪概念的類型 2.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二)犯罪構成 1.犯罪構成的概念 2.犯罪構成的意義 四、犯罪客體 (一)犯罪客體概述 1.犯罪客體的概念 2.犯罪客體的意義 (二)犯罪客體的種類 1.犯罪的一般客體 2.犯罪的同類客體 3.犯罪的直接客體 (三)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 1.犯罪對象的概念 2.犯罪對象與犯罪客體的關系 五、犯罪客觀方面 (一)犯罪客觀方面概述 1.犯罪客觀方面的概念 2.犯罪客觀方面的意義 (二)危害行為 1.危害行為的含義 2.危害行為的表現形式 (三)危害行為與危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1.因果關系的客觀性 2.因果關系的相對性 3.因果關系的時間序列性 4.因果關系的條件性 5.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六、犯罪主體 (一)刑事責任年齡 1.刑事責任年齡的概念和階段劃分 2.我國刑法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 (二)刑事責任能力 1.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和內容 11 2.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和刑事責任的承擔 (三)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 1.犯罪主體特殊身份的概念和分類 2.犯罪主體特殊身份的作用和意義 3.特殊身份群體的刑事處遇 (四)單位犯罪 1.單位犯罪的概念 2.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 七、犯罪主觀方面 (一)犯罪故意 1.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構成因素 2.犯罪故意的類型 (二)犯罪過失 1.犯罪過失的概念 2.犯罪過失的類型 (三)認識錯誤 1.法律認識錯誤 2.事實認識錯誤 八、正當行為 (一)正當防衛 1.正當防衛的概念和特征 2.正當防衛的成立條件 3.防衛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4.特別防衛權 (二)緊急避險 1.緊急避險的概念和特征 2.緊急避險的成立條件 3.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異同 4.避險過當其及刑事責任 九、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一)犯罪既遂 1.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 2.犯罪既遂的類型 3.既遂犯的處罰原則 (二)犯罪預備 1.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 2.犯罪預備行為的類型 3.預備犯的處罰原則 (三)犯罪未遂 1.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12 2.犯罪未遂的類型 3.未遂犯的處罰原則 (四)犯罪中止 1.犯罪中止的概念 2.犯罪中止的類型和特征 3.中止犯的處罰原則 十、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構成 1.共同犯罪的概念 2.共同犯罪的構成特征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1.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 2.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 3.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 4.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 (三)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責任 1.主犯及其刑事責任 2.從犯及其刑事責任 3.脅從犯及其刑事責任 4.教唆犯及其刑事責任 十一、罪數形態 (一)罪數判斷標準 1.罪數形態研究的任務和意義 2.罪數判斷標準 (二)一罪的類型 1.實質的一罪 2.處斷的一罪 十二、刑罰裁量制度 (一)累犯 1.累犯的概念和意義 2.累犯的種類和構成條件 3.累犯的刑事責任 (二)自首和立功 1.自首 2.立功 (三)數罪并罰 1.數罪并罰的原則 2.不同法律條件下適用數罪并罰原則的具體規則 (四)緩刑 1.緩刑的概念和意義 13 2.一般緩刑 十三、刑罰執行制度 (一)減刑 1.減刑的概念和意義 2.減刑的條件 3.減刑后刑期的計算 4.減刑的程序 (二)假釋 1.假釋的概念和意義 2.假釋的條件 3.假釋的考驗期限及其考察 4.假釋的法律后果 5.假釋的程序 十四、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特征 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種類 (二)本章重點犯罪 1.放火罪 2.爆炸罪 3.投放危險物質罪 4.交通肇事罪 5.重大責任事故罪 十五、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一)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概述 1.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概念和特征 2.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種類 (二)本章重點犯罪 1.故意殺人罪 2.過失致人死亡罪 3.故意傷害罪 4.強奸罪 5.非法拘禁罪 6.綁架罪 7.拐賣婦女、兒童罪 十六、侵犯財產罪 (一)侵犯財產罪概述 1.侵犯財產罪的概念和特征 2.侵犯財產罪的種類 14 (二)本章重點犯罪 1.搶劫罪 2.搶奪罪 3.盜竊罪 4.詐騙罪 5.侵占罪 6.敲詐勒索罪 十七、貪污賄賂罪 (一)貪污賄賂罪概述 1.貪污賄賂罪的概念 2.貪污賄賂罪的特征 3.貪污賄賂罪的種類 (二)本章重點犯罪 1.貪污罪 2.挪用公款罪 3.受賄罪 學術委員會主席: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