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地質地貌學考試大綱 第一部分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的內容結構 1、有關地球的基本知識(10%); 2、地殼的物質組成,常見的礦物和巖石(30%); 3、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的基本原理、過程及產物特征(40%); 4、巖石圈的運動規律(15%); 5、環境地質與災害地質(5%)。 四、試卷的題型結構 1、選擇題 10% 2、填空題 10% 3、概念題 20%; 4、簡答題 30%; 5、論述題 20%; 6、綜合題 10%。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識及范圍 一、考試內容 1、有關地球的基本知識:①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表面形態、大陸和大 洋的地形特征;②地球外部圈層的基本特性。 2、礦物:①礦物的定義及主要性質;②常見造巖礦物。 3、巖漿作用和巖漿巖:①巖漿作用的基本概念;②火山與火山活動; ③侵入巖的基本特征;④巖漿巖的結構、構造特征;⑤常見巖漿巖的肉眼 鑒定。 4、外力地質作用和沉積巖:①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類型;②沉積巖的結 構、構造特征;③常見沉積巖的肉眼鑒定; 5、變質作用和變質巖:①變質作用的基本概念及變質作用的方式;② 變質巖的結構、構造;③變質作用的類型;④常見變質巖的肉眼鑒定。 6、地質年代:①相對地質年代;②同位素地質年代;③地質年代表。 7、地震及地球內部構造:①地震基本概念與地震波;②地球內部構造; ③地殼。 8、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①地層的接觸關系;②巖石變形與地質構造; ③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 9、海底擴張及板塊構造:①大陸漂移和海底擴張;②板塊構造基礎知 識。 10、風化作用:①風化作用的主要類型;②影響風化作用的因素;③ 風化作用的產物。 11、河流及其地質作用:①河流的形成;②河流的侵蝕作用; ③河流 的搬運作用;④河流的沉積作用;⑤階地的成因分類。 12、地下水的地質作用:①地下水及其類型;②地下水地質作用。 13、環境地質與災害地質:①塊體運動;②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 14、常見地質圖件的識別:①綜合地層柱狀圖;②地質圖。 15、地質發展簡史及第四紀地質:①中國地質發展史;②第四紀地質 的主要特征。 二、考試要求 1、有關地球的基本知識:①較好地把握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的表 面形態、大陸和大洋的地形特征;②了解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 征。 2、礦物:①準確掌握礦物的定義、晶體與非晶體區別、礦物的形態、 光學性質及力學性質;②熟悉常見造巖礦物的肉眼鑒定方法。 3、巖漿作用和巖漿巖:①準確掌握巖漿和巖漿作用、侵入作用、噴出 作用、巖漿類型、鮑文反應系列等內容;②了解火山活動的主要現象及火 山活動的產物,火山噴發的基本類型,全球及我國現今火山活動的空間分 布規律;③掌握深成侵入體和淺成侵入體的基本特點;④掌握巖漿巖常見 的結構、構造特征;⑤熟悉常見巖漿巖的肉眼鑒定。 4、外力地質作用和沉積巖:①較好地把握外力地質作用(風化作用、 剝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固結作用)特征;②掌握沉積巖常見的 結構、構造特征;③熟悉常見沉積巖的肉眼鑒定。 5、變質作用和變質巖:①熟悉變質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影響變質作用 的主要因素;②了解變質作用的方式;③熟悉變質巖主要的結構構造;④ 了解主要變質作用類型;⑤熟悉常見變質巖的肉眼鑒定。 6、地質年代:①準確把握相對地質年代的確定標準,包括地層層序律、 生物層序律、穿插關系律;②準確理解放射性同位素地質年代的概念,掌 握放射性衰變定律;③掌握地質年代表、地質年代與地層單位的關系、巖 石地層單位的概念。 7、地震及地球內部構造:①掌握地震基本概念,包括地震、震源、震 源深度、震中、震中距、震源距等;②掌握地震的震源深度分類、成因分 類;③掌握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的確定;④了解全球地震分布;⑤了解地 震波的基本特征及地震儀;⑥通過地震波了解地球內部構造、地球內部主 要界面(莫霍面、古登堡面、康拉德面)、巖石圈與軟流圈界面、地球的基 本圈層構造(地殼、地幔、地核)、巖石圈、軟流圈、各圈層的基本物態特 征;⑦了解大陸地殼的雙層結構特征、大洋地殼的基本結構特征、地殼均 衡概念。 8、構造運動與地質構造:①掌握地殼運動的基本類型(水平運動和垂 直運動);②巖層產狀及其三要素(走向、傾向、傾角);③掌握褶皺的幾 何要素(樞紐、軸面、翼、核)、常見褶皺類型及特點(基本類型:向斜、 背斜;按照軸面產狀、樞紐產狀劃分的類型)、褶皺的識別及形成時代;④ 掌握斷裂構造的基本特征,包括節理和斷層、斷層的幾何要素(斷層面、 盤、位移、斷距)、常見斷層類型及特點(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 斷層的識別標志及形成的時代;⑤準確掌握地層的接觸關系(整合接觸、 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的特點及其地質意義。 9、海底擴張及塊構造:①了解大陸漂移說的基本思想和證據;②了解 洋脊、洋脊地震帶、洋脊沉積物分布特征、兩種大陸邊緣、洋底海山及火 山島鏈、熱點等特點;③準確把握海底擴張的證據,包括古地磁學(地磁 場轉向、海底地磁條帶)、海底年齡、洋中脊考察、轉換斷層;④掌握板塊 構造的含義、板塊劃分的依據、三大類板塊邊界、地縫合線、全球板塊劃 分、板塊運動可能的驅動力;⑤了解板塊構造與地震作用、巖漿作用、變 質作用、造山運動、成礦作用等的關系。 10、風化作用:①掌握風化作用的主要類型(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 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②掌握影響風化作用的因素(氣候、地形、巖石 特征);③熟練掌握風化作用的產物(風化產物的類型、殘積物、風化殼剖 面、古風化殼、土壤)。 11、河流及其地質作用:①掌握河流的侵蝕作用方式、侵蝕作用方向; ②掌握河流的搬運作用方式、搬運能力和搬運量;③掌握河流的沉積作用 一般特點、沉積的主要類型及沉積物特點;④熟練掌握階地的成因分類。 12、地下水的地質作用:①了解全球水資源的分布與循環;②準確掌 握地下水與地下水位、孔隙度與滲透率、含水層與隔水層;③掌握地下水 的基本類型;④了解地下水的利用、污染與再生;⑤掌握地下水的溶解與 沉積作用;⑥掌握喀斯特地貌與地殼運動、氣候、巖性的關系。 13、環境地質與災害地質:①掌握塊體運動(塊體運動的基本類型與 影響因素、建筑工程與塊體運動災害預防);②了解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的 關系(人口與工業化;全球氣候變化、主要的環境污染類型與防治措施、 自然資源開發與保護)。 14、常見地質圖件的識別:①了解正規地質圖的構成;②了解綜合地 層柱狀圖的一般內容、地層單位、地層之間的相互關系、巖漿巖與沉積巖 層的相互關系等;③從地質圖上讀出區內地層、構造、巖石主要特點,通 過讀圖總結地質發展史。 15、地質發展簡史及第四紀地質:①了解中國地質發展簡史;②掌握 新構造運動概念及其表現;③掌握第四紀主要特征。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