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339 農業知識綜合一(農業生態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大綱的編制依據和使用范圍 本考試大綱主要根據《農業生態學》(駱世明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 年,第二版)編制而成,適用于生態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一)緒論 考試內容: 1.農業生態學的定義、發展過程及趨勢; 2.系統、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結構和特點; 3.農業生態學的主要任務與研究方法。 考試要求: 1.了解農業生態學的發展過程; 2.明確農業生態學的定義、主要任務和研究方法; 3.掌握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結構與特點。 (二)農業的基本生態關系 考試內容: 1.環境和生態因子概念,生態因子的綜合作用,生態因子的限制作用, 生物對自然環境的生態適應,生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種群的概念和結構,種內和種間關系的類型,種群的生態策略; 3.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組成與結構,群落演替,協 同進化; 4.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中的能流和物流,物質循環的基本類型; 5.景觀的概念、組成和功能,景觀生態學的理論。 考試要求: 1.了解種內和種間關系的類型,生物的協同進化和景觀的概念和功能; 2.理解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景觀的相關概念; 2 3.掌握生物和環境相互關系中的基本規律,種群的生態策略,群落演 替的過程和類型,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類型。 (三)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 考試內容: 1.農業生態系統結構的概念、組成,物種結構的設計原則; 2.農業生態景觀與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不同自然環境條件對農 業生態系統水平結構的影響,農業區位和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生態系統水 平結構的影響; 3.自然地理位置與農業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農田立體模式、水體立 體模式、養殖業立體模式、農林立體模式; 4.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食物鏈的類型,食物鏈的結構類型; 5.農業生態系統時間結構的含義,作物套作與輪作。 考試要求: 1.了解農業生態系統的組成和類型,農業的區位理論; 2.理解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農田、水體、養殖業、農林立體模式類 型,杜能農業區位理論,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和時間結構; 3.掌握生態系統結構設計原則,農業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原理,食物 鏈與食物網的含義,食物鏈的類型,食物鏈的加環與解列。 (四)農業生態系統的能流 考試內容: 1.生態系統的輔助能定義、類型和作用,能流結構和水平,可再生能 源的種類; 2.初級生產中的能量平衡關系,初級生產的能量效率與生產力比較, 地球主要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類型,初級生產力的制約和改善方向; 3.次級生產的能量平衡,次級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 次級生產的能量轉化效率,次級生產力的影響因子與提高途徑。 考試要求: 1.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種類,地球主要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類型,次 3 級生產的能量轉化效率; 2.理解輔助能的定義和作用,初級和次級生產力提高的限制因子和改 善途徑; 3.掌握生態系統中輔助能的特點和能量效率,初級和次級生產力能流 途徑和能量平衡關系。 (五)農業生態系統的物流 考試內容: 1.水循環途徑、農業生產的水平衡和節水措施; 2.碳循環途徑、溫室效應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3.氮磷鉀養分元素的循環途徑和特點,農業生產中的氮磷鉀平衡和氮 磷鉀養分提高的措施; 4.硫循環的途徑和特點,農業生產中的硫平衡以及酸雨的產生與防治; 5.污染物流動的途徑,來源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考試要求: 1.了解污染物的來源,流動途徑和對農業的影響; 2.理解生態系統中主要的物質循環途徑和特點,溫室效應和酸雨產生 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3.掌握物質循環的庫與流,氮磷鉀養分在農業生產中的平衡以及提高 措施。 (六)農業生態系統的信息流和資金流 考試內容: 1.農業生態系統的自然信息流,人工信息流; 2.資金流的基本構成,資金流與能物流的關系; 3.農業生態系統調控機制的基本特點,自然調控、人工調控和社會間 接調控。 考試要求: 1.了解農業生態系統信息聯系的方式,信息和生態系統進化的量度概 念和計算; 4 2.理解人工信息流和自然信息流的區別,農業生態系統調控的層次和 類型; 3.掌握資金流的概念,資金流與能物流的基本關系,農業生態系統的 調節控制特點。 (七)農業資源與區域環境 考試內容: 1.農業資源的概念與分類,開發利用和保護; 2.自有和公共資源利用的生態經濟規律; 3.我國的農業氣候區劃以及氣候對農業結構的影響; 4.農業生態系統的診斷與評價。 考試要求: 1.了解我國農業氣候區劃,氣候對農業的影響,農業生態系統的診斷 與評價方法; 2.理解農業資源的分類,可更新資源與不可更新資源的合理利用; 3.掌握資源利用的兩個生態經濟規律。 (八)農業發展的生態軌跡 考試內容: 1.農業起源和發展階段; 2.世界各國對自然農業、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探索; 3.我國的傳統農業和未來農業發展道路。 考試要求: 1.了解農業起源和各個發展階段,我國傳統農業的經驗; 2.理解各國對未來農業探索的類型和我國生態農業的選擇與發展。 (九)生態農業的模式與技術體系 考試內容: 1.生態農業模式的概念; 2.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體系的分類,包括緩解生態制約、實現循環、 減少肥料和農藥的使用和減少激素和獸藥的使用; 5 3.生態農業模式的適用性和區域典型生態模式。 考試要求: 1.了解各地典型的生態農業模式; 2.理解生態農業模式的概念,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體系的類型和特點; 3.掌握中國農業常用的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體系。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