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江西理工大學博士生入學考試 《化學選礦》(科目代碼:3001)考試大綱 一、一、考試性質考試性質 化學選礦考試是為江西理工大學“離子型稀土資源開發利用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招收 博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專業課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化 學選礦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利用這些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稀土化學提取問題的能 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碩士研究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 有基本的專業素質。 二、二、考查目標考查目標 化學選礦考試涵蓋礦物化學處理相關理論知識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對與稀土化學提 取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要求考生: 1、正確掌握和理解化學選礦中基本概念和理論。 2、準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正確理解和掌握學科的有關范疇、規律和論 斷。 3、掌握本專業運用本專業的選礦理論與方法來解決實際礦石的分選問題。 三、三、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四、考查內容考查內容 (一) 緒論 1、 熟悉化學選礦的特點; 2、 了解化學選礦與物理選礦、冶煉的關系; 3、 掌握化學選礦的一般過程、常見的化學選礦方法。 2 (二) 礦物原料焙燒 1、 掌握焙燒的定義,分類,理論基礎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2、 掌握氧化焙燒及硫酸化焙燒的定義:影響焙燒產物的主要因素,硫化物的著火溫 度與焙化溫度,硫酸鹽分解溫度及產物,過程的主要影響因素; 3、 掌握還原焙燒的定義,選擇還原劑的依據,氣體還原劑與固體還原劑的熱力學分 析,及其應用; 4、 了解氯化焙燒的理論基礎,主要影響因素,難選氧化銅礦的氯化焙燒; 5、 了解煅燒的理論基礎,各化合物的穩定性及其應用。 (三) 礦物原料浸出 1、 掌握浸出過程的幾個基本概念,浸出、浸出率、浸出的選擇性; 2、 掌握浸出的理論基礎,包括熱力學分析,動力學分析,內擴散阻力可忽略的數字 表達式,內擴散阻力不可忽略時的浸出速度的主要因素; 3、 掌握常壓酸浸的酸性浸出試劑,一般酸浸、氧化酸浸、還原酸浸的基本過程、主 要試劑; 4、 熟悉常壓堿浸中常用的堿性浸出試劑,常用的堿浸試劑及其應用場合,如碳酸鈉 溶液浸出,氫氧化鈉溶液浸出,硫化鈉溶液浸出; 5、 熟悉高價鐵鹽,氯化鈉、氯化銅、次氯酸鈉、氰化鈉溶液浸出; 6、 了解細菌浸出的定義,特點,菌種,機理,原則流程,基本工藝及應用; 7、 倆接無氧熱壓浸出,熱壓氧浸的一般規律,主要影響因素,應用; 8、 掌握浸出過程的浸出方法,流程,浸出設備及操作。 (四) 離子交換與吸附凈化法 1、 掌握交換吸附法的實質,原則流程,有關術語,交換吸附劑分類,優缺點,應用; 2、 了解常用的離子交換吸附劑,交換樹脂的合成基本性能、型號,活性炭植被方法、 應用、基本性能; 3、 掌握交換吸附的化學過程,離子交換平衡,交換樹脂的選擇系數,活性炭吸附機 理,及其應用; 3 4、 了解離子交換吸附工藝中了解樹脂與活性炭的選用,預處理,吸附方法,交換吸 附設備,樹脂中毒與再生,活性炭再生。 (五) 有機溶劑萃取凈化法 1、 掌握萃取的定義,原則流程,基本術語,萃取劑分類。優缺點,應用; 2、 掌握酸性絡合萃取,粒子締合萃取,中性絡合萃取:協同萃取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影響萃取過程的主要因素。有機相(萃取劑、稀釋劑、添加劑)、水相(離子 組成,pH 值,鹽析劑、絡合劑等),工藝因素; 4、 掌握萃取流程中理論級數的決定(計算法、圖解法、模擬法),萃取劑的選擇,溶 劑預處理與再生,萃取過程的乳化及其處理,萃取設備及操作。 (六) 化學沉淀凈化法與制取化學精礦 1、 掌握化學沉淀凈化法的方法及其分類; 2、 掌握分步水解沉淀法的原理、離子水解沉淀 pH 值及其應用; 3、 掌握難溶鹽沉淀法的分類,硫化沉淀法,濃縮結晶法,鹽析法,其它難溶鹽沉淀 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應用; 4、 熟悉沉淀工藝及設備。 (七) 金屬沉積法生產化學精礦 1、 了解電解沉積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了解金屬置換沉積法制備化學精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八) 稀土礦物原料的化學處理 1、 掌握我國稀土礦床的主要類型;掌握稀土化學提取的原則工藝流程; 2、 稀土礦物的浸出分解的主要方法、浸出試劑和浸出工藝; 3、 掌握化學沉淀法提取稀土化合物的沉淀類型、影響沉淀率的主要因素、 影響沉淀 物純度的主要因素。 五、參考書目五、參考書目 1、 化學選礦(第二版),黃禮煌編著,冶金工業出版社,2012 年。 2、 稀土提取技術,黃禮煌編著,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年。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