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目錄 I 考查目標........................................................................................ 2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2 III 考查內容..................................................................................... 3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4 2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考試大綱 I 考查目標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是為高 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生而設置的具有選拔性質的考試科目。其目 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碩士所必須的基本素質、 一般能力和培養潛能,以利于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本課程的考查目標是考核 學生是否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含義及其歷史進程,是否理解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等各項工作的行動指 南,同時考查學生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題型 題量 每題分值 每種題型總分值 名詞解釋 4 5 20 辨析題 4 5 20 簡答題 5 10 50 論述題 3 20 60 III 考查內容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兩大理論成果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發展,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事求是的思想 路線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新民主主義革命的 道路和基本經驗。 3 第三章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 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歷史經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 確立。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論成果,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 教訓。 第五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 第六章 社會主義本質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戰略。 第七章 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 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毫不動搖地堅持 對外開放。 第八章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布局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 第九章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理論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及其實 踐。 第十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略 外交和國際戰略理論的形成依據,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第十一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依靠力量,鞏固和發展愛 國統一戰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第十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領導核心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馬克思主義理論碩士專業學位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試題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 “一化三改” 2. 與時俱進 3. 鄧小平“兩個飛躍”的思想 4.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辨析題(每題5分,共20分) 1.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2. 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4 3. 我國現階段的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還具有實質性的區別。 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力量。 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50分) 1. 如何理解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學論斷? 2. 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3. 我國為什么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4. 在實踐中如何認識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5. 我國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的客觀依據是什么? 四、論述題(每題20分,共60分) 1. 為什么說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 2. 如何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 3. 論非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地位及作用。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會主義工業化;“三改”即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 義改造。它們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離,可以比喻為鳥的“主體”和“兩翼”?!耙换笔恰爸?br/>體”,“三改”是“兩翼”,兩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這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 時并舉的路線,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緊密結合,體現了解放生產力與 發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與發展生產力的有機統一。 2.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绑w現 時代性”,就要用寬廣的眼界觀察當代中國和世界,把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與國際局勢 新變化的關系,把握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和科技革命日新月異的趨勢,為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 路提供依據,為社會主義的長治久安提供借鑒?!鞍盐找幝尚浴保桶炎鹬厣鐣l展的規律與 尊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統一起來,把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統一起 來,把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 建設規律以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案挥趧撛煨浴?,就要直面現實的矛盾,以我國改革 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問題、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 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 5 3.鄧小平“兩個飛躍”的思想 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發展適度 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就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與協調發展 ;就是生產力 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和諧統一與協調發展。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的社會。 二、辨析題 1.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公有制和按勞分配。 錯誤。這個說法看似有理,實際是不準確的,不正確的。其原因在于把社會主義初級階 段的基本特征與社會主義本質混為一談了。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中,有些是體 現社會主義本質的,如公有制、按勞分配;有些并不體現社會主義本質,,如非公有制經濟、 按勞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生產要素)形式等。 2. 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對。(1)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對于新民主主義革命而言的。改革的性質同 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落后的狀態。所以,從 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2)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從解放生產力, 掃除發展生產力的障礙這個意義而言。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從這個意義 上說,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3)說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從改革的深刻性和廣泛性而 言。經濟體制及相關體制的改革調動了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引起 了整個社會關系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3. 我國現階段的人民民主專政與無產階級專政還具有實質性的區別。 錯誤。我國現階段的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這主要表現在:第一,性質 一樣。人民民主專政同無產階級專政一樣,都是以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為領導,以工農 聯盟為基礎的國家政權;都是絕大多數人享有民主權利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的新型民 主、新型專政的國家政權;第二,作用、職能一樣。都承擔著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擴 大人民民主,鎮壓敵對勢力反抗,保衛和鞏固革命成果,領導和組織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的 職能;第三,歷史使命一樣。都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和上層 建筑,逐步消滅一切階級差別和社會不平等,為未來過渡到共產主義創造條件。 4.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的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力量。 錯誤。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始終是推動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和社 6 會全面進步的根本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從總體上看,新 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 守國家法律,熱愛祖國。他們勇于開拓,敢冒風險,走出了一條創業之路,為我國的經濟進 步和社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把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的建設者,是從實際出發、尊重實踐、尊重群眾得出的科學結論。 三、簡答題 1. 如何理解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學論斷? “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論斷,從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的高度強調發展的重要性。 第一,發展才是硬道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根 本觀點,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發展才是硬道理,是對社會主義實踐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 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這是對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進行科學分析得出的最重要 的結論。 第三,發展才是硬道理,是適應時代主題變化的需要。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 題,是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是維護和平和穩定的力量,是世 界和平力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發展得越強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 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發展,才能不斷地增強綜 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更好地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才能為 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只有堅定不移地維護穩定,才能不斷為改革發展創造有利的 條件。實踐證明,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處理得當,就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順利 發展;處理不當,就會吃苦頭,付出代價。 3. 我國為什么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其基本根據是: 第一,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區別于資本主義的本質 特征,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經濟基礎,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必須堅持以公有制 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使之牢牢占據主體的地位。沒有作為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 就不能確保我國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就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就不能鞏固和發展社會主 義制度。 第二,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生產社會化的程度還不高,發 展還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以適應生產力的要求。離開 7 了多種所有制,就背離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就會重蹈超越階段、違背國情的覆轍。 第三,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發展社會主義服 務。建立怎樣的所有制結構,實行怎樣的基本經濟制度,只能以是否符合“三個有利于”作 為判斷標準。那種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不能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主張,已被實踐證明是不符 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的。 4. 在實踐中如何認識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1)改革、發展和穩定是相互促進的。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 (2)改革、發展和穩定是相互制約的。 5. 我國把對外開放確立為基本國策的客觀依據是什么? (3)這是清醒判斷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國情和長遠發展目標的結果。 四、論述題 1. 為什么說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后的一項根本建設? 黨的執政能力,就是黨提出和運用正確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和策略,領導制定和 實施憲法和法律,采取科學的領導制度和領導方式,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 務、經濟和文化事業,有效治黨治國治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本領。大力加強執政 能力建設。這是關系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興衰成敗、關系中華民族前途命運、關系黨的生死存 亡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課題。只有不斷解決好這一課題,才能保證我們黨在世界形勢 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 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 2. 如何理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籌區域發展和建設資源節約 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大意義?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資源 配置方式,打造合格的市場主體,推進科技創新市場化,創造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 策環境,從而在市場競爭中,實現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 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走"優質,高效,高產"的新型農業道路,發展生態安全農業.努力做 (1)這是深刻總結中國長期停滯落后的歷史教訓的結果; (2)這是敏銳把握當代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勢的結果; 經濟發展方式,關系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是是否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評判的標準之一。 8 到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發展是第一要義,同時做到統籌兼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要做 到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者的統籌兼顧.在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保證農業生產的前 提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合理調節資源配置,充分利用國家的惠農政策.走集約化經營道路, 提高資源利用率,努力做到可持續發展。 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也是我們黨執政為民和代表最大多數人利益的集中體現。 ③統籌區域發展是謹慎渡過“矛盾突顯期”的需要。 抓好資源節約工作: 一要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特別是價格、稅收等經濟手段,促進節約使用和合理利用資源。 二要抓緊制定和完善各行業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準,推進節能降耗重點項目建設, 促進土地集約利用。鼓勵發展節能降耗產品和節能省地型建筑。 三要大力推動以節能降耗為重點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 耗材的工藝、設備和產品。 四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城市和農村實施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完善資源綜 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廢物綜合利用和廢舊資源回收利用。 五要全面加強管理,把節能降耗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統計、評價考核體系,建立信息發 布制度。 六要在全社會廣泛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活動,使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深入人心。 要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強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重大的意義: ①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遏制城鄉差距拉大趨勢,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的一個重 要舉措。 ②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擴大農村市場需求,消化富余的工業生產能力的根本出路。 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構建新型的城鄉關系的一個實際步驟。 統籌區域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所謂統籌區域發展,就是中央政府從區域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將不 斷擴大的區域差距重新回歸到民眾能夠普遍接受的范圍,從而逐步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目 標的動態努力過程。 ①統籌區域發展是抑制區域經濟差距負面效應的需要。 ②統籌區域發展是聯動解決各類區域存在和潛在的各種區域病的需要。 9 保護。重點搞好“三河三湖”(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 庫區、松花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廢水治理工程建設。抓好大氣 污染防治和重點城市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 染。繼續實施自然生態保護工程。強化環境和生態保護執法檢查,健全環境保護的監測體系、 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 3. 論非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地位及作用。 (3)作用: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可以與公有制經濟形成一種競爭態勢,促進公有制經 濟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外資經濟的介入,可以為探索公有制的實現形式提 供借鑒;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是解決資金短缺和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 (1)含義:非公有制經濟主要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 (2)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