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目錄 I 考查目標........................................................................................ 2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2 III 考查內容..................................................................................... 2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4 2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醫學免疫學考試大綱 I 考查目標 設置《醫學免疫學》考試的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醫學免疫 學專業碩士所必須的基本素質、一般能力和培養潛能,以利用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 入學,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法制觀念和國際視野、具有較強研究與創 新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的醫學免疫學專業人才??荚囈笫菧y試考生掌握醫學免疫學的基 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常見免疫相關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和防治措施。 具體來說。要求考生: 對免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免疫學技術原理有較深的了解;系統掌握免疫系統組 成,免疫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免疫細胞及其亞群和分子的生物學特性和功能,固有和獲得性 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主要生物學效應和免疫調節的機制。熟悉抗原抗體反應的基本原理, 常用的免疫學診療技術的原理和應用。熟悉臨床常見免疫相關性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和診 斷、防治方法。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與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10 題,每小題 3 分,共 30 分 單項選擇題 30 題,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簡答題 5 題,每小題 10 分,共 50 分 論述題 1 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 分 綜合分析題 1 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 分 III 考查內容 1.免疫學概述 了解免疫學的發展歷史,熟知免疫學發展史上的重要科學家及其重要 貢獻,熟悉近年來以免疫學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獎的杰出科學家的主要貢獻及其意義。 2.免疫系統: (1)免疫器官的結構和功能:熟悉中樞免疫器官組成和主要功能; 熟悉外周免疫器官 組成和主要功能;熟悉淋巴細胞的歸巢和再循環。 (2)免疫細胞:掌握免疫細胞的分類,熟悉各類免疫細胞及其亞群的表面標志和關鍵 轉錄因子,掌握各類免疫細胞的主要功能。 (3)免疫分子: 3 ①免疫球蛋白和抗體:了解免疫球蛋白的結構、分類及其特點,熟悉抗體的功能。熟悉 雜交瘤篩選的原理,了解單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和基因工程抗體的制備。 ②補體:了解補體系統的組成,熟悉激活途徑,了解活化的調控、補體受體,熟悉補體 的生物學功能。 ③細胞因子:熟悉細胞因子的分類,掌握細胞因子的共同特點,熟悉主要細胞因子的來 源和生物學作用。 ④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了解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的種類,掌握重要的 CD 分子和黏附分子主要功能,了解常見 CD 分子及其單克隆抗體在臨床的應用。 ⑤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掌握人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即人類白細胞抗原,HLA) 基因及其產物的分類、基本結構和功能。了解 HLA 與臨床醫學的相關性。 3.抗原:了解抗原、超抗原、佐劑和有絲分裂原的分類,掌握抗原的基本概念、特性 和決定抗原特異性的結構基礎,熟悉影響抗原特異性的因素。 4.免疫應答:掌握免疫應答的類型,熟悉免疫應答的過程。 (1)固有免疫:熟悉固有免疫應答的作用時相、應答的特點,與適應性免疫應答的相 關關系。 (2)獲得性免疫應答: ①B 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了解 B 細胞對抗原的識別,掌握 B 細胞活化、增殖和 分化過程和特點,熟悉體液免疫應答的規律、效應和意義。 ②T 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熟悉 T 與 B 細胞和抗原提出細胞之間相互作用特點, 掌握抗原遞呈途徑、過程和特點。熟悉 T 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掌握各類 T 細胞介導的免疫 效應和機制。了解活化 T 細胞的轉歸。 5.免疫耐受:了解免疫耐受的特點,熟悉免疫耐受形成的條件和機制,了解免疫耐受 的維持和終止。 6.免疫調節:熟悉免疫細胞、分子和其他免疫調節形式及其機制。 7.超敏反應:熟悉超敏反應分型和 發生機制,了解常見的超敏反應性疾病及其防治。 8.自身免疫性疾?。毫私庾陨砻庖卟〉姆诸惡统R娂膊 U莆兆陨砻庖咝约膊〉恼T因, 熟悉身免疫的組織損傷機制。 9.腫瘤免疫學:了解腫瘤抗原,熟悉機體抗腫瘤免疫和腫瘤免疫逃逸機制。了解腫瘤 的免疫治療。 10.移植免疫:了解移植免疫類型,熟悉同種移植排斥反應的類型及機制。了解延長移 植物存活的措施。 11.抗感染免疫:了解抗感染免疫類型,熟悉抗細菌和病毒感染的免疫機制。熟悉與抗 感染免疫有關的 T 細胞亞群及其細胞因子。 12.免疫學檢測技術:熟悉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和影響因素。了解免疫標記技術的基本 原理。熟悉熒光標記技術的方法和應用,掌握酶標記技術的方法(特別是 ELISA 和免疫印 跡)和應用,了解化學發光物質標記技術。掌握免疫球蛋白和細胞因子測定。掌握淋巴細胞 的分離與鑒定技術。熟悉 T、B 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的功能測定技術。 主要參考書 1.《醫學免疫學》,曹雪濤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年,第六版. 2.《醫學免疫學》,龔非力主編,科學出版社,2014 年,第四版. 3.《免疫學原理》,周光炎主編,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上海,2007 年. 4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10 題,每題 3 分,共 30 分) 1. Autoimmune disease:自身免疫性疾?。菏侨梭w對自身或自身成分發生免疫應答而導致 的疾病狀態。 2. Tumor Specific Antigen:腫瘤特異性抗原:只存在于某種癌變細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應 正常細胞或其他類型腫瘤細胞的抗原。 二、單項選擇題 (30 題,每題 1 分,共 30 分) 1. B 細胞分化成熟的場所是 ( A ) A.骨髓 B.胸腺 C.腔上囊 D.淋巴結 E.脾 2. 人類 B 細胞具有的受體是 ( C ) A.綿羊紅細胞受體 B.IFN-γ 受體 C.EB 病毒受體 D.PHA 受體 E.IL-2 受體 一、 簡答題(5 題,每題 10 分,共 50 分) 1. 簡述 T 細胞表位和 B 細胞的表位的異同點,并以此為基礎,試述在設計 T、B 細胞疫苗 中的注意點。 答: T、B 細胞表位區別(5 分): T 細胞表位 B 細胞表位 表位受體 TCR BCR MHC 分子 必需 無需 表位性質 主要是線性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有機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 個氨基酸(CD8 + T 細胞) 12~17 個氨基酸(CD4 + T 細胞) 5~15 個氨基酸 或 5~7 個單糖、核苷酸 表位類型 線性表位 構象表位、線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5 T、B 表位的區別和對 MHC 的依賴性決定了在設計 T 細胞疫苗要考慮肽長度和所結合 HLA 的通用性。B 細胞疫苗不用考慮與 HLA 的結合,但要注意 B 細胞疫苗的表位一定處于空間 結構的外表。(2 分) 2. 簡述補體活化的替代途徑,并說明其在抗感染過程中的意義和特點。 答:旁路激活途徑直接激活 C3 繼而完成 C5 至 C9 各成分的連鎖反應(5 分)。 旁路激活途徑特點:其激活物質主要是細菌的細胞壁成分—脂多糖,以及多糖、肽聚糖、磷 壁酸和凝聚的 IgA 和 IgG4 等物質;在活化過程中存在有 C3 正反饋調節。意義:在細菌性 感染早期,尚未產生特異性抗體時,即可發揮重要的抗感染作用。(2 分) 主要免疫學意義:主要是淋巴細胞的循環、歸巢和局部新的淋巴細胞的補充;抗原的捕獲和 提呈;淋巴液的過濾,清除病原體和其他物質等。 四、論述題(1 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 分) B 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的主要過程,及其效應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答: B 細胞的激活與分化:BCR 復合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B 細胞表面表達 IL-1R;BCR-抗原 交聯,細胞活化,細胞表面出現一系列的新分化受體;同時 T 細胞活化提供必要的第二信 號和細胞因子等,促進 B 細胞分化為抗體形成細胞;部分細胞成為免疫記憶細胞;漿細胞 產生抗體,;效應階段:抗體發揮免疫效應:①抗體與抗原結合;②激活補體;③ADCC 作 用;④免疫調理;⑤ 參與超敏反應。(9 分) 6 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中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蛋白;活化補體介導對細菌和病毒等病原微 生物的溶解;通過 ADCC 和免疫調理促進 NK、Mφ 對病原體的殺傷和吞噬。在某些情況下 可以介導超敏反應,或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6 分) 五、綜合分析題 (1 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 分) 閱讀下列病例,然后用免疫學理論闡述問題。 主訴:乙型肝炎 30 年,伴發肝硬化 10 年,肝區隱痛一年,加劇一月余。 病史: 患者:男,59 歲,21 歲時罹患病毒性肝炎,經兩對半檢查,臨床確診為乙型肝炎病 毒感染,長期采用抗病毒和保肝治療效果不明顯,23 歲時診斷為慢性遷延性肝炎, 49 歲時發現肝硬化。近一年來肝區隱痛,近一月持續性肝區疼痛加劇,飯后上腹飽 脹、曖氣明顯,明顯消瘦。 查體: 心率 72 次/分、脈搏 18 次/分,體溫 37.8℃,面色灰暗,典型肝病面容,舌紅,苔 黃而厚,手掌側大小魚際處有明顯呈有片狀紅斑。聽診:心臟未聞及病理性雜音。 兩肺未聞及干濕羅音。叩診:心界基本正常,兩肺音清。腹部平軟,肝肋緣下三指, 質地稍硬,脾肋下兩指半,質硬。腹壁有多個蜘蛛痣,似有移動性濁音。腹股溝有 皮疹。神經系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實驗室和輔助檢查檢查:B 超:肝內實質占位伴腹腔淋巴結腫大。核磁共振檢查示:肝臟右 葉有占位性病變,5×4.5cm。AFP:1200ng/ml。兩對半:乙肝表面抗原(HBsAg)、 乙肝 e 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體(抗 HBC)三項陽性。ALT:100,AST<40, 白蛋白正常值為,40g/L,白/球比值為 1.7,總膽紅素:18 μmol/L。 診斷: 肝炎后肝癌(巨塊型),伴肝硬化。 治療: 在全麻下行右肝癌根治術,術中可見有腹腔積液 700-800ml 術后病理診斷:(右肝 VI 段)中-低分化肝細胞癌,腫瘤直徑大小約 4.8 cm(術中將取出的部分腫瘤組織 保存于液氮中)。3 個月后肝右葉腫瘤復發,腫塊直徑約 1cm,并伴有移動性濁音, 行 TACE 術 3 次,術后胸片、胸部 CT 提示雙肺散在結節,肺轉移,并有少量胸腔 積液。經消化內科、呼吸科和腫瘤科會診建議進行免疫活性細胞治療。 免疫活性細胞過繼免疫治療:將腫瘤組織從液氮中取出,反復凍融,取其上清,濃縮除菌。 用白細胞單采儀采集患者白細胞 1×108 ,將細胞貼壁 30 min,將懸浮細胞取出作為 T 細胞的主要來源,將其與細胞加入 GM-CSF 和 IL-4 誘導樹突狀細胞(DC),將 DC 與腫瘤裂解上清和懸浮細胞共育,并加入 IL-2 培養 10 天,收集活化的 T 細胞 靜脈過繼輸注給患者,每周一次,每次輸注 10 11 活化細胞和 IL-2 治療,每三次為 一個療程,共治療三個療程,同時給予卡介苗接種治療。經治療后胸腹水消失,肺 與肝右葉腫塊消失。隨訪后一年半,發現雙肺再次出現結節,AFP>500 ng/ml。診 斷為肝癌肺轉移復發。 7 請采用免疫學的基本知識論述免疫活性細胞和卡介苗注射抗腫瘤治療的原理,以及腫瘤 逃避免疫細胞攻擊導致復發的機理。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