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目錄 I 考查目標........................................................................................ 2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2 III 考查內容..................................................................................... 2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2 2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工業工程 考試大綱 I 考查目標 重點考核考生對工業工程基礎知識、原理與工業工程意識的理解情況及其掌握工業工程 方式方法的程度;考察考生靈活運用工業工程理論與方法去分析、改善生產流程與現場,提 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能力情況;考查考生對工業工程學科及其對工業化的進程的影響的理解 與認識程度。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允許使用計算器,但不得使用帶有公式和文本存儲功能的計算器。 三、試卷內容與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5 個 ,每題 6 分,共 30 分) 簡答題(6 小題,每題 12 分, 共 60 分) 論述題(20 分) 應用綜合題(2 小題,每題 20 分, 共 40 分) 假如每題分數有變化,變化范圍亦不大。 III 考查內容 1.工業工程總論:工業工程的發展歷程,工業工程的目標、功能、特點、意識和常用技術等, 制造業、服務業中的工業工程活動及其對工業化、信息化的作用,工業工程學科的理論體系 與實踐。 2.生產率管理:生產率的測算,生產率的提高。 3.工作研究:生產過程與方法研究關系,工作研究的程序,工作研究的手法體系,方法研究 與作業測定的關系。 4.程序分析:工藝程序圖、流程程序圖、線路圖的畫法及其運用, “5W1H”提問技術,分析 時的“ECRS”四大原則和五個方面。 5. 操作分析:人機操作分析,聯合操作分析,雙手操作分析。 6.動作分析:動素,動作經濟原則。 7.作業測定:工時消耗分類,標準時間及其構成,評比,時間研究,工作抽樣,預定時間標 準,模特法(MOD)。 8. 現場改善:現場,5S,7S,目視管理,定置管理,標準化與持續改善,精益思想與價值流。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 一. 名詞解釋(每題 6 分,共 30 分) 1.動素:雖然人體的動作有千萬種,但如果加以分析、歸納,不外乎 18 種基本動作,稱之 為動素。動素可以分為有效動素、輔助動素和消耗性動素三類。分析時應考慮改進有效動素, 減少輔助動素,盡可能取消消耗性動素,以獲得較高效率的工作方法。 2.目視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觀、色彩適宜的各種視覺感知信息來組織現場生產活動,達到提 3 高勞動生產率目的的一種管理方式。它是以視覺信號為基本手段,以公開化為基本原則,盡 可能地將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圖讓大家都看得見,借以推動自主管理、自我控制。所以目視管 理是一種公開化和視覺顯示為特征的管理方式,也可稱之為“看得見的管理”。 3.定置管理:起源于日本,由日本青木能率(工業工程)研究所的文明生產創導者青木龜男 先生始創。定置管理是對生產現場中的人、物、場所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科學地分析研究, 使之達到最佳結合狀態的一門科學管理方法,它以物在場所的科學定置為前提,以完整的信 息系統為媒介,以實現人和物的有效結合為目的,通過對生產現場的整理、整頓,把生產中 不需要的物品清除掉,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規定位置上,使其隨手可得,促進生產現場管理文 明化、科學化,達到高效生產、優質生產、安全生產。定置管理是“5S”活動的一頂基本內 容,是“5S”活動的深入和發展。 二. 簡答題(每題 12 分,共 60 分) 1.什么是 ECRS 原則?試舉例說明。 取消、合并、重排、簡化原則。 取消,在經過了“完成了什么?”、“是否必要”、“為什么”等問題的提問,而不能有滿意答 復者皆非必要,即予取消。取消為改善的最佳效果,如取消不必要的工序、操作、動作,是 不需投資的一種改進,是改進的最高原則。 合并,對于無法取消而又必要者,看是否能合并,以達到省時簡化的目的。 重排,根據“何人、何處、何時”三提問進行重排,使其能有最佳的順序、除去重復、辦事 有序。 簡化,經過取消、合并、重排后的必要工作,考慮采用最簡單的方法及設備,以節省人力、 時間及費用。 2.預定時間標準有哪些?試用模特排時法分析計算“M3G3M4P5(左手),M5G3M3P5(右手)” 的時間值。 預定時間標準法(Predetermined Time System),簡稱 PTS 法,是國際公認的測定時間標準 的先進技術。PTS 不是通過直接觀測和測定來得到標準時間,而是預先為各種動作制定時間 標準,借此將人所進行的全部作業分解成其基本動作,并按其性質和條件賦予規定的時間值, 以此來確定標準時間的方法。 PTS 法從 1920 年開始到現在已經創造了許多新的方法。1926 年西格(A.B.Segur)開發了動作 時間分析法(Motion Time Analysis,簡稱 MTA)。1934 年魁克(J.H.Quick)等人開發了工 作因數法(Work Factor,簡稱 WF 法)。1948 年梅納特(H.B.Maynard)等人開發了時間衡量 法(Methods Time Measurement,簡稱 MTM 法)。1966 年哈依德(G.C.Heyde)在長期研究各 種 PTS 法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人機工程學方面的研究成果,開發了簡單、實用.而且精度 不低于 MTM、WF 等方法的模特排時法(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s.簡稱 MODAPTS 或 MOD 法)。1980 年后特別是進入 21 世紀,借助于計算機的窗口 化操作,PTS 逐漸歸化為三大方法:MOST、MTM-LINK、MOD 并均得到普遍應用。 M3G3M2G3M3P5M2P5,26MOD。 3.IE 的特點有哪些?工業工程人員應該樹立哪些 IE 意識? 工業工程人員應該樹立哪些 IE 意識? 特點:IE 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生產率;IE 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體系;注重人的 因素;重點面向微觀管理;IE 是系統優化技術。 樹立 IE 意識:成本和效率意識(杜絕浪費除“三害”:浪費、多余、過剩,降低成本挖“三 山”:金山、銀山、銅山,提高質量、降低內外部損失);問題和改革意識(危機意識---- 盡善盡美、求變,競爭意識----改善無止境);簡化與標準化意識(工作簡化、程序簡化、 線路簡化,產品質量標準化、工作標準化、ISO9000、ISO14000);全局和整體意識(團隊意 4 識、互助協作意識-------木桶效應、“競合”---合作);以人為中心的意識(以人為本、 全員參與、TQM、TQC、TPM);市場多元化意識(市場瞬息萬變,產品更新速度要快);滿足 顧客要求—顧客滿意度(CS)。 4.什么是動作經濟原則?試擇一舉例說明。 第一條:雙手的動作應同時而對稱 第二條:人體的動作應盡量應用最低級而能得到滿意結果為妥 第三條:盡可能利用物體的動能;曲線運動較方向突變的直線運動為隹;彈道式運動較受控 制的運動輕快;動作盡可能有輕松的節奏 第四條:工具、物料應置于固定處所及工作者前面近處,并依最佳的工作順序排列 第五條:零件、物料應盡量利用其重量墮送至工作者前面近處 第六條:應有適當的照明設備,工作臺及坐椅式樣及高度應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勢及坐立 適宜 第七條:盡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夾具或足踏工具代替 第八條:可能時,應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工具合并為一 第九條:手指分別工作時,各指負荷應按其本能給予分配;手柄的設計,應盡可能增大與手 的接觸面;機器上的杠桿、手輪的位置,盡可能使工作者少變動其姿勢 第十條:工具及物料盡可能預放在工作位置 三、論述題(20 分) 1.試論述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的關系。 方法研究:對現有的或擬議的工作(加工、制造、裝配、操作)方法進行系統的記錄和嚴格 的考察,作為開發和應用更容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及降低成本的一種手段。靠消除操作 人員的非必要勞動和消除物料的非合理流動,以合理的方法代替不合理的方法。尋找完成任 何工作的最經濟合理的方法,達到減少人員、機器、無效的動作和物料的消耗,使方法標準 化。 作業測定:在合理的工作方法基礎上,測定必經的作業時間,通過評比,寬放等技術,制定 出合理的標準時間,并以此作為制定勞動定額的依據。作業測定是在以“合格工人”和“規 定的作業標準”為前提條件下進行的。利用“方法研究”(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動作研究) 獲得最佳的程序和方法。利用“作業測定”制定出相關作業的標準時間。 兩者的關系:方法研究著眼于現有工作方法的改進,其實施效果要運用作業測定來衡量;作 業測定要以方法研究所選擇的較為科學合理的作業方法為前提,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標準作 業定額。即:進行作業測定的基礎是工作方法的合理化和標準化。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均是工作研究的內容,工作研究是圍繞工業工程核心開展的一項工業工 程體系中最重要的基礎性應用技術,它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設計和改進工作的進行方式,把 工作中不合理、不經濟、混亂的因素排除,尋求更好、更經濟、更容易的工作方法,以提高 系統的生產率。 四、計算分析題(20’*2) 1.圖 1 是將成匹的布切成所需寬度的聯合操作分析記錄圖。圖 2 所示是改良后的布匹切割 聯合操作圖。改良方法是增設一連座軸:當布被切成需要寬度后,可將布卷全部滑移至連座 軸上。這時操作者即可開動機器,而此時助手可在連座軸上完成包裝、貼標簽和注明品級、 長度、顏色等,并放入手推車。試撰寫改善報告并加以分析說明。 5 作業名稱:布匹切割 統 計 人 機 操作者 時 間 (min) 助手 時 間 (min) 切布機 時 間 (min) 操作機器 2.2 準備包裝紙與標簽 0.9 切成需要寬度的布卷 2.2 等待機器 1.3 等待助手包裝 0.7 包裝布卷 0.9 空閑 3.0 布卷上貼標簽 0.6 等待操作者 0.7 打開搖柄 0.3 等待助手移下布卷 0.8 移下布卷 0.8 開動機器 0.6 置手推車上 0.6 圖 1 布匹切割聯合操作分析圖(現行方法) 作業名稱:布匹切割 統 計 人 機 操作者 時 間 (min) 助手 時 間 (min) 切布機 時 間 (min) 操作機器 2.2 繼續包裝布卷 0.3 切成需要寬度的布卷 2.2 布卷上貼標簽 0.6 置手推車上 0.5 準備包裝紙與標簽 0.9 打開搖柄 0.3 空閑 1.4 等待操作者 0.2 移下布卷 0.5 協助移下布卷 0.5 開動機器 0.6 包裝布卷 0.6 圖 2 布匹切割聯合操作分析圖(改良方法) 6 答題要點: 作業名稱:布匹切割 統 計 機器:切布機 項 目 操作者 助 手 切布機 操作者:××× 空閑時間(min) 1.5 2.0 3.0 日 期: 工作時間(min) 3.7 3.2 2.2 現行方法 √ 周程時間(min) 5.2 5.2 5.2 改良方法 利 用 率(%) 71 62 42 作業名稱:布匹切割 統 計 機器:切布機 項 目 操作者 助 手 切布機 操作者:××× 空閑時間(min) 0.0 0.2 1.4 日 期: 工作時間(min) 3.6 3.4 2.2 現行方法 周程時間(min) 3.6 3.6 3.6 改良方法 √ 利 用 率(%) 100 95 61 聯合操作分析可達到以下的目的:發掘空閑與等待時間,以減少周期時間;平衡工人工 作,減少人工成本;合適指派人員與機器;決定最合適的方法。 對聯合操作進行分析的基本原則是:人與機的動作如能同時完成為最佳。 圖 1 是將成匹的布切成所需寬度的聯合操作分析記錄圖。由圖中可看出,機器的空閑時間 太多,其利用率僅為 42%;操作者利用率為 71%,助手則為 62%。采用提問技術進行分析 后可知,當切好的布繞在軸上時,必須等操作者和助手進行包裝后,機器才可開始工作。改 良方法是增設一連座軸。當布被切成需要寬度后,可將布卷全部滑移至連座軸上。這時操作 者即可開動機器,而此時助手可在連座軸上完成包裝、貼標簽和注明品級、長度、顏色等, 并放入手推車?,F行方法周期時間為 5.2min,即 1h 切布 11.5 卷。而改良后.周期為 3.6min, 即 l h 切布達 16.6 卷,每小時增加切布 5.1 卷,亦即表示增加切布能力達 44%。同時,機 器的利用率也增加至 61%。改良后的布匹切割聯合操作圖見圖 2 所示。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江蘇大學843管理學原理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江蘇大學845設施規劃與物流系統設計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