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信息化教育概論 考試大綱 目錄 Ⅰ 考查目標????????????????2 Ⅱ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2 Ⅲ 考查內容????????????????2 Ⅳ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5-10 2 Ⅰ 考查目標 信息化教育概論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本課程教材的內容結構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基本方法的體系,熟悉硬件環境建設、軟件資源開發、新型模式建立和基本理論研究,會用 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改進學習和教學,提高學與教的效果與效率,結合理論 評價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與教、現代技術媒體的設計、制作與應用。 Ⅱ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必答題為 15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概念解釋題 30 分 簡答題 45 分 論述題 45 分 應用題 30 分 Ⅲ 考查內容 第一章 信息化教育概論 1.名詞解釋:信息化教育、教育技術(aect94 定義) 2.了解信息時代的主要特征 3.闡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闡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了解世界教育技術的發展 6.了解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階段 7.闡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論基礎(四種學習理論,四種教學理論,四種傳播理論) 8.闡述戴爾的經驗之塔理論(四種學習理論補充) 第二章 信息化教學媒體與教學過程 1.名詞解釋;信息、媒體、教學媒體 2.了解教學媒體發展的四個階段(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3 3.了解教學媒體的分類 4.了解教學媒體的符號理論 5.了解教學媒體編制的效果原理 6.了解各種信息化教學方法含義及應用步驟 第三章 信息化教學設計 1.名詞解釋:教學設計 2.掌握教學過程設計的分類 3.基于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要素分析 4.教學評價量規的設計(補充) 5.了解 Webquest 教案設計 6.英特爾未來教育教案設計 第四章 信息化教育環境 1.掌握信息化教育硬件環境的幾種分類方法 2.了解典型的信息化教育硬件環境基本情況 第五章 教學信息資源開發 1.了解錄音教學軟件的設計 2.了解電視教學軟件的設計 3.掌握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類型 4.掌握多媒體教學軟件的設計與制作及評價方法 5.了解網絡課件的特點與類型 6.掌握教育網站的開發、管理、維護與評價方法 7.教育主題網站的建設(補充) 第六章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1.名詞解釋: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素養、課件、積件(學習對象)、課程包、blog (補充) 2.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意義及原則 3.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種基本模式 4.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資源 5.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案例 第七章 現代遠程教育 1.名詞解釋:現代遠程教育、混合學習 2.了解遠程教育的發展歷史以及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 3.了解遠程教育的學習資源建設 4.了解現代遠程教育的學習服務體系 4 5.掌握現代遠程教育的常用教學模式 6.掌握混合學習的分類 第八章 信息化教育研究 1.名詞解釋:實驗研究、行動研究、質的研究、敘事研究 2.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對象(aect94 定義,aect2004 新定義) 3.掌握信息化教育研究課題設計的基本原則 第九章 信息化教育管理與評價 1.名詞解釋:信息化教育管理 2.描述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基本內容 3.分析在信息化教育管理過程中如何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5 Ⅳ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 《信息化教育概論》試卷樣卷(南國農版) 一、概念解釋題(30 分) 1.信息化教育 2.信息化教學過程 3.信息化教育硬件環境 4.現代遠程教育 5.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二、簡答題(45 分) 1.試簡述電化教育的發展。 2.簡述教學媒體編制的效果原理。 3.簡述探究—發現法。 4.簡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5.簡述現代遠程教育的特征。 三、論述題(45 分) 1.闡述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技術環境、教學程序、師生關系和 人機關系、優缺點等)? 2.根據自己的了解以及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試闡述作為一名教師學習現代教育 技術的意義。 四、應用題(共 30 分) 1.選取你所熟悉的一節課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填寫課堂教學設計表。 6 參考答案 一、概念解釋題 1. 信息化教育 就是在現代教思想和理論指導下,主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發教育資 源,優化教學過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為目標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學過程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學習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傳遞、接受與 交流教育信息的過程。 3.信息化教育硬件環境是指由信息化教育空間中各種物理設備等信息基礎設施組成的 環境。 4.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是構筑知識經 濟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現代遠程教育手段為主,綜合面授、函授和自學 等教學形式、采用多種媒體手段聯系師生并承載課程內容?,F代遠程教育可以有效地發揮各 種教育資源的優勢,為各類教育的教育質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為不同的學習對象提供方便 的、快捷的、廣泛的教育服務。 5.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指將信息技術以工具的形式與課程融為一體,將信息技 術融入課程教學體系各要素中,使之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學生的認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 態、主要的教學媒體。 二、簡答題 1.試簡述電化教育的發展 答題要點:電化教育發展中的三個階段和兩個轉變 (1) 1.電化教育階段(1978 年以前);2.定義、內涵探討階段(1978-1987 年); 3. 學科體系形成階段(1987 年至今)。教育技術學充分利用了眾多的現代科技成果,吸收前 沿科學的方法論精華,使教育技術趨于系統化和科學化,從而完善了它的理論體系。 (2) 兩個轉變:第一個是從以視聽技術和材料為研究和實踐的重點的視聽教學階段,向 以教學過程設計為重點的多媒體教學設計階段的轉變;第二個是從以教學過程設計為重點, 到以各種學習過程和資源的技術整合為重點的信息化教育階段的轉變。 2.簡述教學媒體編制的效果原理。 答題要點:共同經驗原理、抽象層次原理、重復作用原理、信息來源原理、最小代價原 理 3.簡述探究-發現法 7 答題要點:教學準備——設置情景、熟悉任務——發現問題——搜集資料、解決問題— —反饋與評價 4.簡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1)運用正確的教育理論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時間 (2)根據教學對象選擇整 合策略 (3)根據學科的特點構建整合的教學模式 (4)應該加強學生的動手活動 (5) 優化組合各種媒體的優勢,促進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 (6)通過學生的學習結果作品化的形 式,促進成果的共享交流。 5.簡述現代遠程教育的特征。 現代遠程教育則是指通過音頻、視頻(直播或錄像)以及包括實時和非實時在內的計算 機技術把課程傳送的教育。(一)開放性 ;(二)技術先進性 ;(二)自主靈活性;(四) 資源共享性。 三、論述題 1.闡述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教學目標、技術環境、教學程序、師生 關系和人機關系、優缺點等)? 以學為主,即以學生的學習為主,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全面提 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適應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發展的 需要,教師為輔,是當今教育的主題。 (一) 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獨立自主、創造性地學習 “以學為主” 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 造性,以“學” 為中心,教師的“教”服從、服務于學生的“學”,教師的一切活動都是為 了更好地促進 學生的“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為輔。 (二) 突出了學生個性發展,注意留給學生發揮創造力的空間 創造性與個性有密 切的聯系,沒有個性談不上創造性。因此,現代教育非常重視促進學 生個性的良好發展。 發展個性,對教師而言是因材施教,對學生而言則是鼓勵各顯神通,特別是要發展他們的創 造性?!耙詫W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將充裕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可以充分發 揮個人的潛能,加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使基礎好的學生能夠學得更 好,一般學生 也力盡所能,使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到學習的成功。 2.根據自己的了解以及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試闡述作為一名教師學習現代 教育技術的意義。 現代教育技術的蓬勃發展,使得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我國由應 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技術素質如何已經成為影響教育技術發展的重 要因素,同時它也直接影響著我國教育的整體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進程。因此,培養和 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在現代教學環境下已經變得非常緊迫和重要。加強與培養 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技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在職教師 進行教育培訓,但應切實注 重全面培養和切實提高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使他們懂得如何運用現 8 代教育技術去從事未來的教育和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素質教育的質量和 效益。 概括來說,中小學教師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即: 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方法,適應現代教學環境發展對教師 的要求,熟悉 并掌握運用各種現代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幫助教師構建新型的現代教學模式等。 四、應用題 1.選取你所熟悉的一節課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填寫課堂教學設計表。 課 堂 教 學 設 計 表 章節名稱 學科 授課班級 授課時數 設計者 所屬學校 依據標準 課程標準: 教育技術標準: 本節(課)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者特征分析 知識點學習目標描述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具 體 描 述 語 句 2.2-1 1 2.2-2 2 2.2-3 3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 9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課前對學生的要求 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媒體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教學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 得 結 論 占用 時間 媒體 來源 ①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分為:A.提供事實,建立經驗;B.創設情境,引發動機;C.舉例驗證,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 正確操作;E.呈現過程,形成表象;F.演繹原理,啟發思維;G.設難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開闊視野;I.欣賞審美, 陶冶情操;J.歸納總結,復習鞏固;K.自定義。 ②媒體的使用方式包括:A.設疑—播放—講解;B.設疑—播放—討論;C.講解—播放—概括;D.講解—播放—舉例; E.播放—提問—講解;F.播放—討論—總結;G.邊播放、邊講解;H. 邊播放、邊議論;I.學習者自己操作媒體進行學習; J.自定義。 板書設計 關于教學策略選擇的闡述和教學環境設計 □普通教室 □實驗室 □√多媒體教室 □√網絡教室 □其他: 課堂教學過程結構設計 教學 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教學媒體(資源) 的作用和運用 設計意圖、依據 導入 新課 學習 新知 鞏固 練習 評價 修正 10 促進 遷移 教學流程圖 個性化教學 形成性檢測 知識點 編 號 學習目 標層次 檢 測 題 的 內 容 評價量表 形成性評價 感謝、其他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江蘇大學821英語教學論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江蘇大學823交通工程學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