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目錄 I 考查目標........................................................................................ 2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2 III 考查內容..................................................................................... 2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2 2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 中外美術史考試大綱 I 考查目標 目的是客觀、合理、公正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攻讀美術學專業碩士所必須的專業素養與 學術敏感度,以便選拔具有發展潛能的優秀人才入學,為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培養具有較 強研究能力的高層次美術專業人才。命題測試考生掌握中外美術史的基本范疇、概念與理論 的綜合水平,以及解決具體美術史問題的研究能力。 具體來說。要求考生: 應該對中外美術史的歷史沿革、藝術家、作品以及各個歷史時期的美術思想動態能有深 入的理解,同時也能對相關問題具有一定的獨立研究能力。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與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8 個 ,每題 5 分,共 40 分) 填空(20 個空 ,每空 1 分,共 20 分) 簡答題(5 題,每題 6 分, 共 30 分) 論述題(4 題,60 分) III 考查內容 1.美術史的時代脈絡沿革:畫家與藝術品、某種藝術觀念的出現時代。 2.藝術家:藝術家生平、藝術風格、藝術影響力。 3.具體作品:作品名稱、時代、審美鑒賞。 4.藝術思想:各個時期出現的有影響的美術概念、范疇、命題以及這些理念在中外美術 史上的地位以及對后世的影響。 5.對相關問題的獨立研究能力:能夠使用現有的美術文獻對中外美術史上的藝術家與作 品等問題做基礎性的研究,并力求在研究方法上能有所創新與突破,敢于提出自己的個人觀 點。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每題 5 分,共 8 題 5×8) 1、揚州八怪 3 揚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動于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畫家群體,或稱揚州畫派。其人數 在中國畫史上說法不一,較為公認指:金農、鄭燮、黃慎、李鱔、李方膺、汪士慎、羅 聘、高翔、邊壽民等人。因其作品風格與當時主流藝術有異藝術,且活動多在揚州、故 有“揚州八怪”之稱。 2. 青藤白陽 指明代中晚期出現的兩位寫意花鳥畫家徐渭、陳淳,因徐渭號青藤,陳淳號白陽,故 名。二人的寫意花鳥一掃前人舊習,在畫史上影響深遠。 3.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明末人,為明朝宗室。其繪畫尤其是花鳥畫風格夸張、 冷峻對后 世很多產生畫家產生過深刻影響。 4. 海派 海上畫派大約形成于 19 世紀中葉,當時上海成為近代中國經濟、文化中心, 吸引了各地畫家云集滬上,逐漸形成“海上畫派”。當時寓居上海的名畫家有虛谷、任熊、 任熏、任頤(伯年)、吳昌碩等人,他們大都平民出身,以賣畫為業,創作題材豐富,畫面 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階層的歡迎。 5、哥特式藝術 意大利文藝復興學者把 12 世紀到 15 世紀之間的藝術稱為“哥特式”。哥特式藝術起源 于法國,開始于建筑領域,而后才逐漸波及雕刻和繪畫??v觀整個哥特式藝術,它的發展重 點是從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轉向繪畫的效果的: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繪畫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 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則追求平面裝飾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結實和簡潔的處理。 6、康定斯基 俄國藝術家康定斯基于 1896 年移居德國,早期的藝術活動對德國表現主義運動的發展具 有重要作用。但其真正的藝術成就體現在抽象主義階段,被認為是抽象主義的典型代表。他 強調繪畫的自律性,強調色彩和形的獨立表現價值,主張藝術家用心靈體驗和創造,通過非 具象的形式傳達世界的內在本質,并在抽象形式的法則和美感、繪畫中的音樂性以及創作過 程中的偶然性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7、亨利·摩爾 英國雕塑家亨利·摩爾擅長用有機形體創造抽象化的生命形態。他的作品大多以人體的 不同姿勢作為母題,不追求感官的愉悅,而是通過來自自然的根莖、骨頭、鵝卵石、貝殼等 4 有機形態對雕塑進行抽象簡化處理,表現一種感人的生命力與表現力。亨利·摩爾在雕塑與 周圍空間環境的關系,以及在雕塑形體上采用繩索、孔洞來表現新空間等方面的探索,對現 代主義雕塑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8、超級寫實主義 超級寫實主義是繪畫和雕塑的一個流派,其風格類似高分辨率的照片,可以看作是 20 世紀 70 年代興起的照相寫實主義的發展。該派認為藝術作品應該類似客觀、逼真的攝影效 果,不帶任何感情地對現實物象加以真實再現。超級寫實主義藝術家以人物形象、城市風光、 靜物、動物等作為主要表現題材,注意細節刻畫和表現,其以假亂真的逼真效果常給人以冷 漠、缺乏人情味的感覺。超級寫實主義在繪畫領域以克洛斯最有代表性,雕塑領域則以安德 烈和漢森為代表。 二、填空題 (每空 1 分,共 20 個空 1×20 ) 1、世界上最著名的兩處史前時期的洞窟壁畫分別是法國的 拉斯科洞窟 和西班牙的 阿爾塔 米拉洞窟 。 2、 《龍鳳人物圖》 和 《人物御龍圖》 是我國戰國時期帛畫的代表作品。 3、1986 年在四川的三星堆發現了晚商時代的大型祭祀遺址,出土了一批青銅鑄像。 4、東晉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5、北齊畫家楊子華的傳世作品為《北齊校書圖》。 6、乾隆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貼》、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 因此其書齋名之為三希堂。 7、“曹衣出水”是北齊畫家曹仲達的繪畫風格,唐吳道子的繪畫風格被稱為 “吳帶當風”。 8、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9、德國文藝復興時期最杰出的的兩位畫家是丟勒和霍爾拜因。 10、17 世紀荷蘭繪畫創造的一種新的肖像畫形式為團體肖像畫,其代表畫家是倫勃朗、哈 爾斯。 三、簡答題 (每題 6 分,共 5 題 6×5) 1、簡述意大利畫家卡拉瓦喬的風格特征及時代影響。 答:卡拉瓦喬是 17 世紀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具有獨特個性和風格的藝術家,被 稱為“推開 17 世紀大門的人”。 (1)卡拉瓦喬的藝術風格特征為:從不遵循古典模式,不承認任何既定的法則,其藝術旨 5 趣是描寫親眼所見的真實,描繪生活中平凡的或下層生活中的普遍形象。作品雖大多冠以宗 教的標題,但將下層平民的形象引入宗教畫中,把神圣的宗教題材當做日常生活的風俗畫來 加以表現,作品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和社會批判因素。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卡拉瓦喬大膽革 新,創造出一種強調明暗對比的“暗繪手法”,用光作為塑造形象、構圖布局、突出戲劇性 主題的重要手段,一般具有樸素寫實、嚴峻深沉的特征。 (2)卡拉瓦喬是 17 世紀意大利現實主義藝術的開創者,影響了整個歐洲現實主義美術的發 展??ɡ邌滩粌H將 17 世紀的現實主義美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而且對 18 世紀的市民寫 實藝術、19 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2、簡述 17 世紀荷蘭小畫派的藝術特點。 答:17 世紀的荷蘭,除了哈爾斯、倫勃朗這樣一些偉大的現實主義藝術家之外,還涌現了 一批出色的畫家,被稱為“荷蘭小畫派”,其典型代表是維米爾。該畫派的藝術特點主要表 現為: (1)作品畫幅比較小,適宜于市民階層懸掛室內以裝飾居室之用。 (2)作品不表現重大的社會題材,特別注重對生活細節的描繪,以迎合市民階層的審美趣 味。 (3)藝術風格樸實生動、雅俗共賞。 (4)畫面多表現婦女梳妝打扮、彈琴唱歌、讀書寫信或做輕微的家務勞動,缺乏深刻的思 想內涵,表明荷蘭藝術在蓬勃發展過程中的局限性。 3、簡述巴洛克藝術的風格特征及代表畫家。 答:(1)巴洛克藝術的主要風格特征為:①該藝術主要服務于天主教會,多表現宗教題材 和從事教堂裝飾,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②具有豪華特色和享樂主義的色彩,有時還帶有點 神秘感。③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強調想象力。④強調激情和強 烈的運動感,關注作品的空間感和立體感。⑤強調藝術形式的綜合手段,重視建筑與雕刻、 繪畫的結合。 (2)代表畫家:意大利的貝尼尼在建筑、雕塑方面成就突出,而佛蘭德斯的魯本斯則是 巴洛克藝術在繪畫方面的杰出代表。 4、簡述對“黃家富貴,徐熙野逸”的認識。 答:“黃家富貴,徐熙野逸”是五代時期西蜀畫家黃筌和南唐畫家徐熙花鳥畫風格的總稱。 對他們的認識,可從畫家身份及社會地位、所選繪畫題材、繪畫技法及形成風格等方面進行 把握。 6 (1)黃筌為西蜀宮廷畫家,他繼承唐代傳統,題材多為宮中奇禽名花。畫法多采用雙鉤 填彩,筆致工細。以極細的線條勾勒,配以柔麗的賦色,線色相融,幾不見勾勒痕跡,情態 生動逼真。其作品多用來裝飾宮廷,具有精謹艷麗的富貴氣象,如代表作《寫生珍禽圖》, 畫風富麗,設色鮮明,因此被稱為“黃家富貴”。 (2)出身于名族的南唐士大夫徐熙,終身不仕,自命高雅,過著放達閑適的生活。常游 于田野園圃,取材多為民間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他的畫注重落墨,有“落墨花”之稱。用 筆不拘泥于精勾細描,而是信筆書寫,設色不以暈淡為工,只是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 破了唐以來細筆添色表現奇花異鳥的格式,而有所創造,被宋人稱為“徐熙野逸”。 黃筌、徐熙一在宮廷,一為處士,不同的生活環境、思想情懷及不同的筆墨技巧,都使 他們形成面貌迥異的風格。宋人曰“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從未出現中國美術史上第一次 以畫家風格為分野的花鳥畫派。 5、簡述趙孟頫的繪畫理論。 答:趙孟頫為元代杰出書畫家、繪畫理論家。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藝術主 張。 (1)標榜“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從文人的審美情趣出發,提倡繼承唐與 北宋繪畫,重視神韻,追求清雅樸素的畫風,反對南宋“院體”中柔媚纖巧的畫風。 (2)強調書畫同源,強調將書法用筆進一步引進繪畫之中,加強其藝術表現力。其代表 作《秀石疏林圖》就體現了他的“書畫本來同”的理論主旨。 趙孟頫的會花時間和藝術主張集中體現了元代文人畫在繼承宋金基礎上的新發展,對當 時和后世繪畫產生了巨大影響。 四、論述題(每題 15 分,共 4 題 15×4 ) 1、論述吳道子的藝術成就及其在美術史上的地位。 答:(1)吳道子作為古代最負盛名的畫家之一,其創作首先表現在宗教繪畫上。他創作了 三百余堵壁畫,涉及各類經變、文殊、普賢、佛陀等。傳為吳道子的作品有《地獄變相圖》、 《送子天王圖》、《鐘馗捉鬼圖》等。 (2)吳道子不但吸收了張僧繇的立體畫法,還發展了張的洗練概括的繪畫技巧,并在此 基礎上又有突破和創新。尤其是他以書法用筆入畫,創作出有頓挫起伏、變化豐富、錯落有 致的“蘭葉描”,狀若“莼菜條”,能表現對象“高測深斜,卷褶飄帶之勢”,獲得“天衣 飛揚,滿壁風動”的藝術視覺效果。這就是吳道子創造的“吳帶當風”的藝術風格。 7 (3)吳道子強調其線條的表現力和獨立功能,有意識的在畫中將色彩弱化,“于焦墨痕 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從而突破了南北朝以來的重彩風格,當時稱為“吳裝”。 此外,他還創作有“只以墨蹤為之”的“白畫”,為后世白描之先聲。 (4)吳道子在繪畫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拓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時代精神和審美變化, 所創“吳帶當風”成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畫圣”之譽。 2、論述院體畫與文人畫有何不同。 答:中國傳統繪畫中,有兩種繪畫風格備受矚目,即院體畫和文人畫。這兩種風格大都在五 代出現端倪,至宋代,作為中國繪畫的鼎盛期,同時出現院體畫和文人畫的潮流,這兩種風 格歷經元、明、清,其差異在畫家身份、繪畫技法與整體藝術特征上表現出來,逐一分析為: (1)宋朝在建國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圖畫院。兩宋畫院可稱為歷史上畫院隆盛的時代,而 畫院之制度也以此最為完備。①出自院畫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統治者的審美標準,謂之 “院體畫”。②其藝術特征表現為造型準確,格法嚴謹,精微細膩;賦色濃艷,華貴富麗; 既有精密不茍之長,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傾向,形成“院體畫”的獨特風格。③院體畫 多做宣傳教化、粉飾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是院體畫發展的高峰期,宋代院畫 “高潔為工”的鮮明風格特征,給后代的傳統繪畫以良好的影響。 (2)文人畫指中國美術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創作、用以抒情寄興、托物言志的繪畫形式。 ①與院體畫家們不同,文人畫家們都有精深的文化修養和書法造詣,繪畫多為寄興抒情之作, 作畫目的在“聊以自娛”,藝術功能上標榜“寫胸中逸氣”、“自娛”,不趨附社會審美愛 好,強調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感。在創作上不為他人所役,不肯供笑獻勤。②就繪畫特征和風 格而言,文人畫題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樹石及花卉,以梅蘭竹菊自喻。元代文人畫家王 冕善畫墨梅,即取梅之傲骨、“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在形象塑造上,反對過分拘泥于形 似的描寫,元代倪瓚提出其繪畫“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用筆若草草不經意但卻情態生動; 在用色上,重水墨輕色彩,認為“運墨而五色具”,力倡天真清新的風格;強調詩書畫三位 一體,主張繪畫要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追求畫面中的詩意表達;作畫以書法用筆, 在畫面題詩以表達心志,這一點在元四家的作品中有明確體現??偟目磥恚娜水嬍钱嫾胰?br/>面修養的展現,其在中國美術史上地位極高。 3、論述徐悲鴻的美術教育觀及其影響。 答:(1)辛亥革命之后,新美術運動隨著新文化運動的活躍而興起,改良中國畫的呼聲越 來越高,1917 年,康有為在《萬木草堂藏畫目序》提出了改良中國畫的見解。他認為中國 畫學衰敝至極,應遂滅絕。而若要拯救中國畫,則應以復古為更新,即復六朝唐宋之法,以 8 院體畫為正法,做到“能專精體物”,狀物寫實。徐悲鴻深受康有為畫學思想的影響,堅持 以西方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 (2)為實現他所堅持的改良中國畫的教育觀念,徐悲鴻在美術創作上堅定不移地選擇了 現實主義的繪畫道路,認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要同研究科學以數學為基礎一樣, 研究藝術要以素描為基礎,要達到師法造化的目的就要靠寫生。這種藝術觀是和他一貫關注 現實生活、關心國家民族命運的人生觀高度契合的。因此,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對中國畫進 行中西融合的大膽改革,將傳統中國繪畫的程式拋開,以素描為基礎,用中國畫的工具材料 和極少的傳統技法來塑造形象,即用西方技法來改造中國畫,使其作品在精神氣質和審美趣 味上兼具西方風格與中國民族特色。作為美術教育家,他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貫徹到教學中, 他的素描教學一度是全國最有權威的,并影響至今。 4、論述石濤的山水畫風格及其在美術史上的地位。 答:(1)石濤在繪畫藝術上成就極為杰出,他是清初最富獨創性的畫家,山水、花鳥、人 物均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山水畫成就最高。 (2)他的山水不宗一家,看似無法而實際上變古法為我法,又因他飽覽名山大川,“搜 盡奇峰打草稿”,故形成自己蒼郁恣肆的獨特風格。石濤善用墨法,枯濕濃淡兼施并用,尤 其喜歡用濕筆,通過水墨的滲化和筆墨的融和,表現出山川的氤氳氣象和深厚之態。在技巧 上他運筆靈活,或細筆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線勾斫,皴點并用。有時運筆酣暢流利,有時 又多方拙之筆,方園結合,秀拙相生。 (3)石濤作畫構圖新奇。無論是黃山云煙、江南水墨,還是懸崖峭壁、枯樹寒鴉,或平 遠、深遠、高遠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寫之景傳達 深邃之境。石濤還講求氣勢,他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處瑕疵,作品具有一種豪放郁 勃的氣勢,以奔放之勢見勝。其代表作品有《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山水清音圖》等,都 能夠反映石濤山水畫的特色。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