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研究生入學考試 《漢語基礎》考試大綱 目錄 I 考查目標........................................................2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2 III 考查內容.....................................................3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 .............................11 2 《漢語基礎》考試大綱 I 考查目標 漢語基礎考試涵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 學生系統掌握、運用上述語言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漢語基 礎考試的目的是測試考生的漢語語言學相關基礎知識和漢語語言分析及運用能 力。 該課程要求考生全面掌握《現代漢語》(黃柏榮、廖序東主編,2011 年第 5 版)的內容;重點掌握《古代漢語》(王力主編,1999 年第 3 版)、《語言學綱要》 (葉蜚聲、徐通鏘著,2010 年第 4 版)的有關內容。 II 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漢語基礎》試卷內容與題型結構 試卷內容包括現代漢語(110 分)﹑古代漢語(20 分)和語言學概論(20 分)三個部分,考試卷有以下五種題型: (一)選擇題(15 個,共 30 分) (二)判斷題(15 個,共 30 分) (三)名詞解釋題(6 個,共 30 分) (四)簡答題(4 個,共 20 分) (五)閱讀分析題(2 個,共 40 分) III 考查內容 一、現代漢語 【考查目標】 1.準確、系統地識記以下基礎知識:現代漢語語音、詞匯和語法;現代漢字; 現代漢語修辭。 2.能夠運用現代漢語基礎知識分析、判斷相關語言材料。 3 【具體內容】 一、緒論 (一)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二)現代漢語的特點 (三)現代漢語規范化 (四)推廣普通話 二、語音 (一)語音概說 1.語音的性質 2.語音單位 3.記音符號 (二)輔音與聲母 1.輔音的發音 2.聲母的發音 (三)元音與韻母 1.元音的發音 2.韻母的發音 3.韻母的結構 (四)聲調 1.什么是聲調 2.調值和調類 3.普通話的聲調 (五)音節 1.音節的結構 2.拼音 3.音節的拼寫規則 (六)音變 1.變調 2.輕聲 4 3.兒化 4.語氣詞"啊"的音變 (七)語調 三、文字 (一)漢字概說 1.文字的性質 2.漢字的特點 3.漢字的作用 (二)現行漢字的形體 (三)漢字的結構 1.結構單位 2.筆順 3.造字法 (四)漢字整理和標準化 1.漢字的整理 2.漢字標準化 (五)掌握整理過的漢字 四、詞匯 (一)詞匯和詞的結構 1.詞匯 2.幾種詞匯單位 3.詞的結構 (二)詞義的性質和構成 1.什么是詞義 2.詞義的性質 3.詞義的分類 (三)義項和義素 1.義項 2.義素 5 (四)語義場 1.語義場 2.同義義場和同義詞 3.反義義場和反義詞 (五)詞義和語境的關系 1.語境對解釋詞義的作用 2.語境對詞義的影響 (六)基本詞匯和一般詞匯 (七)成語 (八)詞匯的發展變化 五、語法 (一)語法單位和句法成分 (二)劃分詞類的依據 (三)實詞和虛詞 (四)短語 1.短語及其分類 2.短語的結構類型 3.短語分析小結 (五)句法成分 1.主語和謂語 2.動語和賓語 3.定語 4.狀語 5.補語 6.中心語 7.獨立語 8.句法成分小結及例釋 (六)單句 1.句型 6 2.幾種常用句式 3.變式句 4.句子的變換 5.句類 6.單句分析小結 (七)檢查、修改語病的方法和原則 1.常見的句法失誤 2.檢查語病的方法 3.修改語病的原則 (八)復句 1.復句意義類型 2.復句運用中常見的錯誤 (九)標點符號 1.標點符號的作用和種類 2.標點符號的用法 六、修辭 (一)修辭概說 1.什么是修辭 2.修辭和語境 3.修辭同語音、詞匯、語法的關系 (二)詞語的錘煉 1.意義的錘煉 2.聲音的錘煉 (三)句式的選擇 1.長句和短句 2.整句和散句 3.主動句和被動句 4.肯定句和否定句 5.口語句式和書面語句式 7 (四)辭格 1.比喻 2.比擬 3.夸張 4.對偶 5.排比 6.反復 7.設問 8.反問 (五)修辭常見的失誤與評改 1.韻律配合不協調 2.詞語選用不精當 3.句子表意不暢達 4.辭格運用不當 (六)語體 1.公文語體 2.科技語體 3.政論語體 4.文藝語體 二、古代漢語 【考查目標】 1.考生需要了解古代漢語中古今詞義差別較大的常用詞匯。 2.考生需要熟習漢字構造以及漢字部首的相關常識。 3.能綜合運用古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知識,標點相關古籍。 【具體內容】 第一冊: 1.常用詞(一)~(四) 2.古今詞義的異同 3.漢字的構造 8 第二冊: 1.常用詞(五)~(七) 2.漢字部首舉例 第三冊: 1.常用詞(八)~(十一) 2.第十單元文選 3.古書的句讀 第四冊: 常用詞(十二)~(十四) 三、語言學概論 【考查目標】 1.了解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2.運用語言學理論結合漢語、漢字特點分析具體語料。 【具體內容】 導言:語言學的對象和學科性質 一、語言的功能 (一)語言的社會功能 1.語言的信息傳遞功能 2.語言的人際互動功能 (二)語言的思維功能 1.語言和思維的關系 2.思維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維方式的特殊性 二、語言是符號系統 (一)語言與符號 (二)語言符號的系統性 1.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線條性 2.語言符號的層級體系 3.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 三、語音和音系 9 (一)語音學和音系學 (二)語流音變 四、語法 (一)語法和語法單位 1.語法的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 2.語法單位 (二)組合規則 1.組合的層次性 2.組合的遞歸性和開放性 (三)聚合規則 語法范疇 (四)變換 變換和句型 (五)語言的結構類型和普遍特征 1.語言的語法結構類型 2.語言的普遍特征 五、語用 (一)語境與語境義 (二)話題和說明 (三)焦點和預設 (四)日常生活和文學作品中的言內意外 (五)言語行為 六、文字和書面語 (一)共時文字系統的特點及分類 1.從文字的次小單位看文字的共性和分類 2.從文字的最小單位看文字的不同類型 (二)文字的發展與傳播 1.自源文字 2.他源文字 10 (三)文字適應語言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 (四)漢字與漢語拼音 (五)口語和書面語 七、語言演變與語言分化 (一)語言演變的特點 (二)親屬語言和語言的譜系分類 11 IV. 題型示例及參考答案 【題型示例】 一、單項選擇題:l~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 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蘇州話屬于( )。 A.粵方言 B.吳方言 C.閩方言 D.北方方言 2. 普通話有( )個韻尾。 A.4 B.3 C.5 D.6 3. 普通話“歌”的韻母 e 屬于( )。 A.前、高、不圓唇元音 B.前、半高、不圓唇元音 C.后、半高、圓唇元音 D.后、半高、不圓唇元音 4.“明”是( )。 A.象形字 B.會意字 C.指事字 D.形聲字 5.下列詞語中使用“打”的本義作為詞素義的是( )。 A.打工 B.打量 C.打漁 D.打手 6.“雪亮”屬于構詞方式合成詞中的( )。 A.聯合型 B.主謂型 C.偏正型 D.補充型 7.“出門買菜”是( )。 A.聯合短語 B.偏正短語 C.動賓短語 D.連謂短語 8.“教學樓蓋好了?!钡闹髡Z屬于( )。 A.施事主語 B.受事主語 C.當事主語 D.系事主語 9.“他有個弟弟很聰明。”是( )。 A.存現句 B.雙賓語句 C.兼語句 D.連謂句 10.“寧可數量少一點,也決不能降低質量。”是( )。 A.轉折復句 B.選擇復句 C.假設復句 D.目的復句 1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運用的修辭格是( )。 A.夸張 B.通感 C.借代 D.反語 12.“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中“具”的意思是( ). 12 A 具有 B 才能 C 完全 D 設席 13.“然”字下的“灬”表示( ) A 水 B 光 C 火 D 足 14.漢語拼音方案是以( )字母為基礎的。 A 英語 B 法語 C 拉丁語 D 希臘語 15.“兵”的最初意義是( ) A 士兵 B 武器 C 戰爭 D 軍事 二、判斷題:l~1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判斷正誤。認為正確的在括 號中打“√”,錯誤的打“×”。 1.語音的四要素是:音高、音強、音質、音色。( ) 2.輕聲不是一個單獨的聲調。( ) 3.單純詞不一定都是單音節的。( ) 4.“筆直”是表示狀態的形容詞。( ) 5.語法單位可以分為四級:詞、短語、單句、復句。( ) 6.“我的中國朋友李小京”是偏正短語。( ) 7.“他這樣有本事的人,我很佩服?!笔菃尉?。( ) 8.“他希望領導派他到海外教漢語?!睆恼w上看是兼語句。( ) 9.“與其長期租房,不如貸款買房?!笔羌僭O復句。( ) 10.“我們要夾起尾巴做人?!边\用了比喻修辭格。( ) 11.“臧”有 15 筆。( ) 12.“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中的“車”是名詞作狀語。( ) 1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中的“望洋”意謂“仰視的 樣子”。( ) 14.語言里語音、詞匯、語法的發展是齊頭并進的。( ) 15.“上帝”、“神仙”、“妖怪”、“天堂”等詞的詞義是對現實現象的歪曲反 映。( ) 三、名詞解釋題:6 題,每題 5 分,共 30 分。 1.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2.兒化韻 13 3.語境 4.存現句 5.聚合關系 6.親屬語言 四、簡答題:4 題,每題 5 分,共 20 分。 1.舉例說明輕聲的作用。 2.舉例說明運用夸張需要注意的問題。 3.每個人說話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書”說成“書看我”,這是為什么? 4.舉例說明基本詞匯的特點。 五、閱讀分析題:2 個,每題 20 分,共 40 分。 1.用歷史著作《三國志》去對比文學著作《三國演義》,未嘗不是有益的事。 (1)用簡易加線法分析上述句子成分,主謂之間用‖隔開,主語中心語用 表示,謂語中心語用 表示,賓語中心語用 表示,定語用( )表 示,狀語用[ ]表示,補語用〈 〉表示,插入語用下劃小△表示,兼語 用雙橫線下加波浪線表示,分析到成分為止。(6 分) (2)在上述句子中每一個詞后面加“/”隔開,并為每個字標注普通話漢語 拼音(聲調標注每個字的本調)。(6 分) (3)找出上述句子中聲母是舌尖后音的字。(4 分) (4)“對比”、“有益”分別是什么結構的詞?(4 分) 2.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 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之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 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 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 (1)請為上列古文加注標點(10 分) (2)請指出文中“走”、“去”、“陳”、“即”、“堅”的意思。(5 分) (3)文中“鞍”、“胡”都為形聲字,試回答下列問題:A:“胡”字中的形 旁“月”表示什么意思?(2 分)B:為什么聲旁“安”與“鞍”同音,而聲旁 “古”與“胡”不同音?(3 分) 【參考答案】 14 一、 單項選擇題 B/A/D/B/D/C/D/B/C/B/A/A/C/C/B 二、 判斷題 ×√√√××√××××√√×√ 三、名詞解釋題 1.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 語法規范的普通話。 2.“兒化”指的是一個音節中,韻母帶上卷舌色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象,這 種卷舌的韻母就叫做“兒化韻”。 3.就是語言單位出現時的環境,一般分為上下文語境和情景語境(又叫社會 現實語境)。 4.語義上表示何處存在、出現、消失了何人或何物;結構上一般有三段,即 處所段+存現動詞+人或物段;語用上用來描寫景物或處所的一種特定句式。 5.語言結構某一位置上能夠互相替換的具有某種相同作用的單位(如音位, 詞)之間的關系. 6.是從同一種語言分化出來的,彼此有同源關系的幾種獨立的語言。例如漢 語和藏語來自史前原始的漢藏語,它們同出一源,是親屬語言。 四、簡答題 1.有些輕聲音節具有區別詞義和區分詞性的作用。如“本事”,讀輕聲表示 “本領”,讀本調表示“文學作品主題所根據的故事情節”。有時,輕聲區別了意 義,也連帶區別了詞性。如“大意”,讀輕聲表示“疏忽”,形容詞;讀本調表示 “主要的意思”,名詞。輕聲還可以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如朱自清散文《春》,全 文 622 字音中,有 178 個輕聲字,語流顯得錯落有致、富于變化、優美動聽。 2.(1)運用夸張要以客觀現實為基礎否則不能給人以真實感。如“燕山雪 花大如席”是夸張,“廣州雪花大如席”是笑話,因為燕山有下雪天,氣候寒冷, 而廣州基本沒有雪天,氣候相對溫暖。(2)運用夸張要明確、顯豁,不能又像夸 張、又像真實。如“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夸張,而“一日不見如隔三天”,就 達不到期待的修辭效果。(3)夸張常與比喻、比擬等辭格連用,要注意表意上的 一致性。如“舉著紅燈的游行隊伍河一樣流到街上?!奔仁潜扔?,又是夸張,融 15 合得非常自然。 3.語言是社會現象而不是個人現象.雖然每個人說話是自由的,可以根據需 要選擇不同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但是有一點則是大家都必須遵守的,那就是 運用詞語組成句子,必須遵循全社會統一的規則。選擇什么樣的語音形式代表某 個意義,也得全社會約定俗成,不能個人任意更改,否則,語言就不成其為交際 工具了,別人也就無法聽懂你的話,社會將亂成一鍋粥。 4.基本詞匯具有全民常用、穩固、具有構詞能力三個特點。基本詞是人民日 常都離不開的,時刻都要使用的,無論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詞從古到今 十分穩固,很少變化,很多基本詞都具有很強的構詞能力。例如“天”,就是一 個基本詞,它已經使用數千年,還能構成“天氣、天下、春天、晴天”等詞。 五、閱讀分析題 1.(1)用歷史著作《三國志》去對比文學著作《三國演義》‖,[未嘗] [不] 是(有益的)事。 (2)用/yòng 歷史/lìshǐ 著作/zhùzuò 《三國志/sānguózhì》 去 /qù 對比/duìbǐ 文學/wénxué 著作/zhùzuò 《三國演義/sānguóyǎnyì》 , 未嘗/wèicháng 不 bù/是/ shì 有益/yǒuyì 的/de 事/shì 。 (3)史、著、志、嘗、是、事。 (4)聯合;動賓。 2.(1)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 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之,必不敢擊我?!睆V令 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 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br/>于是胡騎遂不敢擊。 (2)逃跑;離開;通“陣”、陣地;倘若、如果;使??堅定。 (3)A:這里“月”是“肉”的意思,“胡”泛指百獸下巴頦下垂掛的肉。 B:形聲字聲旁與本字讀音不同,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古今語音的變化,聲旁 和本字的變化不同步;二是造字之初聲旁與本字就只是讀音相近?!肮拧焙汀昂?br/>上古同屬“魚”部,但聲母分別為見母和匣母,清濁音不同。故讀音不同的原因 當屬后者。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江蘇大學337設計史及理論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江蘇大學445漢語國際教育基礎考研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