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科目考試大綱 復試科目名稱: 《資本論》選讀 一、 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本試卷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閉卷 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序言和跋 10%, 第一卷 35%, 第二卷 20%, 第三卷 35%。 4、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4 小題,各計 5%,共計 20% 簡答題: 4 小題,各計 10%,共計 40% 論述題: 2 小題,各計 20%,共計 40% 二、 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考試目標 1、系統掌握《資本論》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 2、理解《資本論》揭示的經濟規律。 3、運用基本經濟理論和經濟規律分析解決現實經濟問題。 考試內容 (一) 《資本論》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1、《資本論》是《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續編。 2、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難理解的。抽象力的含義。 3、《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和他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 《資本論》的體系結構。 4、《資本論》的研究目是揭示現代社會經濟運動的規律。研究方法是唯物辯證法。研究 方法和敘述方法的聯系和區別。 (二)《資本論》第一卷 資本的生產過程 1、《資本論》第一卷的研究對象和體系結構。 2、商品和貨幣(1)商品二因素。我們的研究從分析商品開始。商品的使用價值、交換 價值和價值的關系。勞動生產率和價值量的關系。(2)勞動二重性。勞動產品成為商品的條 件。財富的源泉。商品二因素和勞動二重性的關系。(3)價值形式。價值形式的含義,價值 形式兩極的關系。相對價值形式的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4)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 的性質和來源。自由人聯合體思想的主要內容和重要意義。(5)、交換過程。貨幣的產生是 商品交換過程內在矛盾發展的產物。貨幣形成的歷史過程是勞動產品成為商品,商品成為貨 幣。(6)貨幣的職能。價格形式中價格和價值的關系。商品第一形態的變化是商品驚險的跳 躍。貨幣流通規律。貨幣儲藏的形式和作用。(7)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主要內容及新發展。 3、貨幣轉化為資本。(1)貨幣和資本的聯系和區別。(2)資本的一般和和特殊。(3) 馬克思的資本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新發展。(4)解決資本總公式矛盾的條件和前提。(5)勞 2 動力商品理論的主要內容。 4、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1)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勞動過程的簡單要素。勞動 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的統一是商品生產過程。勞動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的統一是資本主義生 產過程。(2)勞動過程的結果的二重性只能用勞動二重性來解釋。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劃分 的根據和意義。(3)工作日的界限和變動趨勢。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的含義。工廠主和領主 對剩余勞動的貪欲的比較。(4)剩余價值生產理論的基本內容。 5、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1)相對剩余價值形成的條件和動力,資本的內在沖動和經 常趨勢。(2)協作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起點,協作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 發展。(3)工場手工業的起源、要素和類型。工場手工業分工和社會分工的比較。(4)生產 方式變革的起點。使用機器的界限。機器生產對工人的直接影響。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的 供求規律。 6、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1)生產勞動和非生產勞動的含義。生產勞 動和生產工人概念的擴大和縮小。(2)絕對剩余價值和相對剩余價值的聯系和區別。(3)剩 余價值生產的自然基礎。(4)比較工資國民差異必須考慮的因素。(5)國際價值的決定,國 民價值和國際價值的關系。(6)馬克思工資理論的基本內容及理論意義。 7、資本積累。(1)資本主義簡單再生產的特征和實質。(2)資本家的積累和消費的關 系。(3)馬克思資本積累理論的內容和意義。 .8、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1)資本有機構成的類型和公式,功能和意義。(2)資本 積聚和資本集中理論及現實意義。(3)資本主義積累一般規律的內容和實質。(4)原始積累 的含義。工業資本家產生的途徑,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 (三)《資本論》第二卷 資本的流通過程 1、《資本論》第二卷的研究對象和體系結構。 2、資本循環。(1)G-W 不僅表示一種質的關系,而且表示一種最具特征的量的關系。 (2)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各個不同的經濟時代。 (3)商品資本職能實現的意義。(4)循環過程的三個公式,三個循環的統一。(5)流通時 間和流通費用。(6)資本循環理論的基本內容。 3、資本周轉。(1)影響資本周轉速度的因素。(2)固定資本的損耗、更新和維修。折 舊基金的性質。(3)周轉時間對預付資本量的影響。(4)可變資本的周轉。(5)資本周轉理 論的主要內容。 4、社會資本再生產和流通。(1)貨幣資本的作用。(2)兩大部類和三次產業的比較。 (3)第 II 部類兩大分部類的公式和實現條件。(4)IIc(1)和 IIc(2)不相等的兩種情況及解決辦 法。(5)用公式說明積累。(6)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的基本內容及現實意義。 (四)《資本論》第三卷 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 1、《資本論》第三卷的研究對象和體系結構。 2、剩余價值轉化為利潤和剩余價值率轉化為利潤率。(1)成本價格的性質和作用。(2) 應當從 m′-p′的轉化引出 m-p 的轉化,而不是相反。(3)決定和影響利潤率的因素。 3、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1)成本價格定義的修改和生產價格的進一步規定。(2)商 品按價值交換先于按生產價格交換。(3)市場價值理論。(4)平均利潤和生產價格理論的基 本內容。 4、利潤率趨向下降規律。(1)規律本身。(2)利潤率趨向下降的原因。(3)規律內部 3 矛盾的展開。 5、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1)商業資本周轉和社會資本再生產的關系。(2)商業資本 周轉對商業價格的影響。 6、利潤分為利息和企業主收入。生息資本。(1)生息在資本的性質和特點。生息資本 是現實資本運動沒有概念的形式。(2)利息大小的決定因素。不存在自然利率。(3)信用的 形式和作用。(4)股份公司的性質和特點。(5)合作工廠理論。(6)虛擬資本理論。銀行資 本的大部分是虛擬資本。(7)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7、地租。(1)土地所有權。地租的一般本質和特殊本質。土地資本。(2)農業是基礎。 (3)自然力的特點。(4)土地肥力遞減。(5)虛假社會價值理論。(6)建筑地租的特點。 (7)地租的形式、形成原因、條件和來源。(8)馬克思地租理論的基本內容。 8、各種收入及其源泉。(1)什么是分配關系。(2)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關于分配關系的 觀點。(3)馬克思的分配關系和生產關系的觀點。 9、馬克思剩余價值分配理論的基本內容。 三、 主要參考書 [德]馬克思:《資本論》(節選本),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