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 考試科目名稱:病理生理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一)總論及基本病理過程部分 60% (二)各論部分 40% 4)題型結構 a、單選題: 10 小題, 各計 2%,共計 20% b、名詞解釋題:10 小題, 各計 4%,共計 40% c、問答題: 4 小題, 各計 10%,共計 40% 二、考試內容 (一)總論及基本病理過程 1、疾病概論 1) 健康與疾?。航】怠喗】档母拍?、疾病的概念。 2) 病因學:疾病發生的原因、條件。 3) 發病學:疾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 、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 4) 疾病的轉歸:康復、死亡(腦死亡)的概念、臨終關懷與安樂死。 2、水、電解質代謝紊亂 1) 正常水、鈉代謝:體液的容量和分布、體液的電解質成分、體液的滲透 壓、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電解質的生理功能和鈉平衡、體液容量及 滲透壓的調節。 2) 水、鈉代謝障礙的分類。 3) 低鈉血癥(低容量性低鈉血癥-低滲性脫水、高容量性低鈉血癥-水中 毒、等容量性低鈉血癥)的概念、病因和機制、對機體的影響和防治的 病理生理基礎。 4) 高鈉血癥(低容量性高鈉血癥-高滲性脫水、高容量性高鈉血癥、等容 量性高鈉血癥)的概念、病因和機制、對機體的影響及防治的病理生理 2 基礎。 5) 水腫的概念、病因和發病機制、特點及對機體的影響。 6) 正常鉀代謝(鉀的體內分布、鉀平衡的調節、鉀的生理功能)。 3、酸堿平衡紊亂 1) 酸堿的概念、體內酸堿物質的來源、酸堿平衡的調節。 2) 反映酸堿平衡狀況的常用指標及其意義:pH 值、PaCO2、SB、AB、BB、 BE、AG。 3) 單純性酸堿平衡紊亂(代謝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謝性堿中毒、 呼吸性堿中毒)的原因和機制、分類、機體的代償調節、對機體的影響、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4、缺氧 1) 概述: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標(血氧分壓、血氧容量、血氧含量、 血氧飽和度)。 2) 各型缺氧(低張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環性缺氧、組織性缺氧)的概 念、原因與機制、血氧變化的特點。 3) 缺氧時機體的功能代謝變化:呼吸系統變化、循環系統變化、血液系統 變化、中樞神經系統變化、組織細胞變化。 4) 缺氧治療的病理生理基礎。 5、發熱 1) 概述:發熱、生理性體溫升高與病理性體溫升高,發熱與過熱的區別。 2) 發熱的原因和機制:發熱激活物和致熱原的概念,發熱激活物的主要種 類和性質,內生致熱原的細胞來源、種類及生物學效應。 3) 體溫升高調節的機制:體溫調節中樞,內生致熱原信號進入體溫調節中 樞的途徑,發熱中樞的調節介質及作用,熱限及其成因,發熱體溫上升 的基本環節。 4) 發熱時機體的主要代謝與功能變化:物質代謝改變,包括蛋白質、糖和 脂肪、水鹽代謝在發熱過程中的變化;生理功能改變,包括心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變化;免疫防疫功能改變。 5) 發熱的生物學意義及其處理原則:發熱對機體有利與不利方面以及發熱 的一般處理原則。 6、應激 1) 概述:應激的概念、應激原。 2) 應激的全身性反應:神經內分泌反應與全身適應綜合癥:藍斑-交感- 腎上腺髓質系統、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激素系統;全身適應綜合 3 癥;急性期反應(急性期反應蛋白)。 3) 細胞應激反應:熱休克蛋白的概念與分類、功能、表達的調控。 4) 防治應激相關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 7、缺血-再灌注損傷 1) 缺血-再灌注損傷概念。 2)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原因及條件。 3)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機制:自由基的作用(概念、分類、代謝、生 成增多機制和引起損傷的機制)、鈣超載(細胞內鈣超載概念、發生機制、 鈣超載引起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機制)、白細胞的作用。 4) 防治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病理生理基礎。 8、休克 1) 概述:休克概念、研究歷史;休克的病因與分類。 3) 休克的發展過程:各期(代償期、進展期和難治期)的微循環和血液流 變學改變及其機制、主要臨床表現。 4) 休克的發病機制:神經-體液機制(血管活性胺、調節肽、炎癥介質)、 組織-細胞機制(細胞損傷與代謝障礙)。 5)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9、凝血與抗凝血平衡紊亂 1) 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概念 。 2) DIC 的常見原因和發病機制:啟動外源性凝血系統;啟動內源性凝血系 統;血細胞大量破壞,血小板被激活;促凝物質進入血液。 3) 影響 DIC 發生發展的因素: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受損、肝功能嚴重障 礙、血液高凝狀態、微循環障礙。 4) DIC 的分期和分型。 5) DIC 的功能代謝變化(臨床表現):出血 、器官功能障礙、休克、貧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6) DIC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 (二)各論部分 1、心功能不全 1) 心力衰竭的概念。 2) 心力衰竭的病因、誘因與分類。 3) 心力衰竭的發生機制:心肌收縮性減弱、心肌舒張功能異常、心臟各部 分舒縮活動的不協調性。 4) 防治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 4 2、肺功能不全 1) 呼吸衰竭的概念。 2) 呼吸衰竭的分類:根據血氣變化分類、根據主要發生機制分類、根據發 病部位分類。 3)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發病機制:肺通氣功能障礙(限制性通氣不足、阻塞 性通氣不足)、肺換氣功能障礙(彌散障礙、肺泡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 和解剖分流增加。 4) 防治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礎。 3、肝功能不全 1) 肝臟疾病的常見病因和機制。 2) 肝功能不全的概念。 3) 肝性腦病:概念、分類、分期、發病機制(氨中毒學說、GABA 學說、 假性神經遞質學說、血漿氨基酸失衡學說)、影響因素。 4) 防治肝性腦病的病理生理基礎。 4、腎功能不全 1) 急性腎功能衰竭:概念、分類與病因、發病機制、功能代謝變化、防治 的病理生理基礎。 2) 慢性腎功能衰竭:概念、病因、發展過程及機制、功能代謝變化。 3) 尿毒癥:概念、功能代謝變化及發病機制、防治尿毒癥的病理生理基礎。 三、教材 金惠銘主編.病理生理學.第 8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