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 910 ] 考試科目名稱:法學綜合課 8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一)中國法制史 50% 75 分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中國法制史基礎理論 約 20 分 中國各歷史時期法律制度 約 55 分 (二)外國法制史 50% 75 分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外國法制史基礎理論 約 20 分 不同歷史時期各國法律制度 約 55 分 4)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6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30 分 簡答題: 6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60 分 論述題: 2 小題,每小題 30 分,共 6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一)中國法制史 考試目標: 1、系統掌握中國傳統法律制度的內容、形式、本質、特征。 2、能夠對中國各歷史時期法律制度進行闡述、分析和對比。 3、理解和熟悉中國法制產生、演變和發展的規律。 考試內容: 導 論 如何認識中國的法律 一、法系與中華法系 二、中華法系的演進及各時期特征 第一編 起源時期的中國法制(遠古至夏商西周時期的法制) 第一章 關于中國法律起源的傳說與事實 第一節 關于上古無法制時代的追憶 第二節 關于中國法制起源的猜度和觀念 第三節 關于中國法制起源的事實追憶 第四節 中國法制起源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夏商法制與天法、神判、天罰 第一節 夏商政治體制與司法 第二節 關于夏商法制的歷史記述 第三節 天法與神判、天罰 第三章 西周法制與中國法律傳統的肇端 第一節 “天命”、“革命”與“民主”觀念 第二節 西周的法律原則和刑事政策 第三節 周禮及其與法、刑的關系 第四節 宗法制度與西周政治體制 第五節 法律形式和主要民刑法律制度 第六節 司法體制與訴訟制度 第二編 爭鳴時期的中國法制(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制) 第四章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變法改革運動 第一節 諸子百家思想與各國政治 第二節 春秋時期的成文法公布運動 第三節 戰國時期的變法運動 第五章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法制的主要內容 第一節 各國政治體制 第二節 主要刑事法制 第三節 主要民事法制 第四節 列國關系法制 第五節 司法和訴訟制度 第三編 整合時期的中國法制(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制) 第六章 秦朝法制與中央集權君主專制的確立 第一節 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節 秦朝立法概況與出土秦簡 第三節 秦朝的刑事法制 第四節 秦朝的民事法制 第五節 秦朝的司法與訴訟制度 第六節 秦制與中國法律傳統主要特質的形成 第七章 漢代法制與中國法律儒家化的開始 第一節 治國思想、立法概況與法律形式 第二節 漢代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節 文景刑罰改革與漢刑事法制 第四節 漢代的民事和經濟法制 第五節 漢代的司法訴訟制度 第六節 春秋決獄、法律章 句與法律儒家化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法制與法律儒家化的加深 第一節 三國法制及“八議”制度的形成 第二節 兩晉法制及“準五服以制罪”原則的形成 第三節 南北朝法制與法律儒家化的深入 第四節 司法制度的發展變化 第四編 定型時期的中國法制(隋唐至明清時期的法制) 第九章 隋唐代法制與中華法系的形成 第一節 隋朝法制因襲北朝及其啟后意義 第二節 唐初治國理念與立法指導思想 第三節 唐立法概況、法律形式和體例 第四節 唐代刑事法律制度 第五節 唐代的民事法律制度 第六節 唐代政府體制和司法訴訟制度 第七節 唐律的地位影響與中華法系 第十章 宋代法制與傳統人文精神的發展 第一節 宋代立法思想與立法概況 第二節 宋代刑事法制 第三節 宋代民商法制 第四節 宋代行政法制 第五節 宋代司法制度 第十一章 遼夏金元法制與游牧民族法制漢化 第一節 遼夏金法制的主要內容和特色 第二節 元代立法思想與立法概況 第三節 元代刑事法制 第四節 元代民商法制 第五節 元代行政法制 第六節 元代司法制度 第十二章 明代法制與君主專制集權政體的加強 第一節 立法思想與法律形式 第二節 明代的刑事法制 第三節 明代的民事法制 第四節 明代的行政法制 第五節 明代司法制度 第十三章 清代法制與中華法系的衰微 第一節 清代的立法概況 第二節 清代刑事法制及其特征 第三節 清代民事法制及其特征 第四節 清代司法制度及其特點 第五節 太平天國的法律制度 第五編 變革時期的中國法制(清末、民國法制) 第十四章 清末法制變革運動 第一節 清末新政前的法制變化 第二節 清末預備立憲運動 第三節 清末修律與相關法律制度的變化(上) 第四節 清末修律與相關法律制度的變化(下) 第十五章 民國時期的法制建設運動 第一節 南京臨時政府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 北京政府時期的法律制度 第三節 廣州、武漢國民政府的法制 第四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法制建設 第十六章 中共革命根據地的法制建設運動 第一節 蘇區工農民主政權的法制(1927—1937 年) 第二節 抗日根據地人民民主政權的法制(1937—1945 年) 第三節 解放區人民民主政權的法制(1946—1949 年) 第六編 新中國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 大陸地區法律制度 第一節 法律思想與立法活動 第二節 憲法與行政法律制度 第三節 刑事法律制度 第四節 民事經濟法律制度 第五節 司法制度 第十八章 港澳臺地區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 第二節 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制度 第三節 臺灣地區的法律制度 (二)外國法制史 考試目標: 1、系統掌握世界上不同類型的、具有代表性國家法律制度的內容、形式、 本質、特征。 2、理解和熟悉具有代表性國家法律產生、演變及其發展規律。 3、通過對不同國家法律制度進行闡述、分析和對比,了解其異同。 考試內容: 前 言 第一章 古埃及法 第一節 古埃及法的形成和演變 第二節 古埃及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節 古埃及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二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節 楔形文字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漢謨拉比法典》 第三節 其他楔形文字法典及共同特點 第三章 古印度法 第一節 古印度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摩奴法典》 第三節 古印度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四章 古希臘法 第一節 古希臘法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雅典的法律制度 第三節 古希臘法的特征與歷史地位 第五章 古羅馬法 第一節 羅馬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羅馬共和憲政 第三節 羅馬私法 第四節 羅馬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五節 羅馬法的復興 第六章 日耳曼法 第一節 日耳曼法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日耳曼法的基本制度 第三節 日耳曼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七章 城市法與商法 第一節 中世紀西歐的城市法 第二節 中世紀西歐的商法 第八章 教會法 第一節 教會法的形成和演變 第二節 教會法的基本淵源 第三節 教會法的基本制度 第四節 教會法的特征與歷史地位 第九章 伊斯蘭教法 第一節 伊斯蘭教法的形成和演變 第二節 伊斯蘭教法的基本淵源和基本制度 第三節 伊斯蘭教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十章 英國法 第一節 英國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英國法的淵源 第三節 憲法 第四節 財產法 第五節 契約法 第六節 侵權行為法 第七節 刑法 第八節 司法制度 第九節 英國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十一章 美國法 第一節 美國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憲法 第三節 民商法 第四節 反托拉斯法 第五節 刑法 第六節 司法制度 第七節 美國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十二章 法國法 第一節 法國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憲法 第三節 行政法 第四節 民商法 第五節 刑法 第六節 訴訟法 第七節 法國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十三章 德國法 第一節 德國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憲法 第三節 民商法 第四節 經濟與社會立法 第五節 刑法 第六節 司法制度 第七節 德國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十四章 日本法 第一節 日本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憲法 第三節 民商法 第四節 經濟和社會立法 第五節 刑法 第六節 司法制度 第七節 日本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十五章 歐盟法 第一節 歐盟法的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歐盟法的淵源 第三節 歐盟法的制定及執行機構 第四節 歐盟法的基本內容 第五節 歐盟法的特征和歷史地位 第十六章 非洲法 第一節 非洲法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非洲法的淵源及其關系 第三節 非洲法的基本特征和歷史地位 三、主要參考書 范忠信、陳景良主編:《中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年 李交發主編:《中國法制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年 林榕年、葉秋華主編:《外國法制史》(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年 夏新華主編:《外國法制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第 2 次印刷)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