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883] 考試科目名稱:日語專業課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日本語學部分 33.3% 日本文學部分 33.3% 日本文化部分 33.3% 4)題型結構 a:閱讀理解(含文字詞匯),約 15 小題,約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概念解 釋或簡答(日語語言學),2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b:文學名詞的讀音題,2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20 分;作家與作品,1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0 分;詩歌翻譯題,1 小題,共 10 分 c:單項選擇題(日本文化),1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10 分;日本文化或 文學著作的摘譯,2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概念解釋題或簡答題(日本 文化),2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2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1. 日本語學 考試內容 考察考生對日本語言學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概念解釋或簡答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日本語言學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例如“モダ リティー”、“日本語の主観性と客観性”、“複合動詞”、“文節”等;閱讀理解題 則是通過日語原文的直接讀解,綜合考核考生對日語原作(各種體裁的作品)的 理解和分析能力。閱讀理解題還包含了約 10 分左右的文字詞匯題(日語詞匯的 意義及讀音)。 2 考試要求 考生應掌握日本語言地基本特征.(1)、了解日語語音特征;(2)、了解日 語的文字特點以及表記原則;(3)、了解日語的詞匯構成及其特征;(4)、了解日 語語法的基本特征;(5)、了解日語的社會文化特征;(6)、了解日本人的語言表 達特色要求考生正確掌握日語漢字的讀音及書寫,并準確運用日語語言詞匯和基 本語法表達主張。 2. 日本文學 考試內容 考察考生關于日本文學自上古至現代的各個時期的主要作品、作家、文學流 派以及文學事件的知識。文學名詞的讀音題考察學生對文學專有名詞的熟悉程 度;作家與作品題主要考察考生對各個階段重要作家及作品的理解程度;詩歌翻 譯題考察考生對日本漢詩、俳句或中國詩文的翻譯。 考試要求 (1)掌握日本文學史發展的基本脈絡,了解其各個階段的時代特征,以及 各時代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了解日本文學的不同時期在創作理念、創作手法、 創作體裁以及創作者階層幾方面發生的流變。(2)能夠正確解讀日本文學不同時 期的作品原文,并對其文學特征進行論述。(3)能夠對日本各時期文學創作與同 時期的社會變革等歷史背景之間的關系進行比較、分析和基本準確的評價。(4) 能夠運用日語進行寫作以表達對相關考題的分析和考生自身的思考。要求日語語 言應用正確,引據知識準確,分析邏輯嚴謹,篇幅符合要求。 3. 日本文化 考試內容 側重考察考生對于日本的社會制度、社會習慣的內容及特征的認識水平,對 于日本四季特點和年中節日及現代社會習慣、以及日本社會人際關系和社會制度 和日本人特有心理的了解程度,對日本傳統文化及其所具有的現代意義的認識。 選擇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日本歷史、傳統文化、政治經濟、自然、風俗、社會生活 知識等日本文化基礎知識的理解程度;翻譯題則是通過日本文化或文學作品的翻 譯,考核考生對日語原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譯能力。要求忠實原文,語言規范,符 合中、日兩國語言地表達習慣;概念解釋或簡單題主要考察考生對日本文化的基 本概念、日本文化的獨特性、日本文化論等日本文化基本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認識 水平,例如,“ものの哀れ”、“日本人の無常観”、“菊と刀”、“日本文化の雑種 3 性”等。 考試要求 掌握有關日本歷史、傳統文化、自然、風俗、社會生活知識等日本文化的基 礎知識,并能夠對主要的日本文化論的觀點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 三、參考書目 [1]金田一春彥.日本語(新版)(上下).巖波新書,1988;或金田一春彥,潘鈞 譯.日語概說.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或徐一平.日語語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 社,1999 [2]吳魯鄂.日本文學教程.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或肖霞.日本文學史,山東大 學出版社,2008 [3]李誼、彭程、冉毅.日本近現代文學十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韓立紅.日本文化概論(第二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或大森和夫、大 森弘子.日本(上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