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湖北師范學院全日制攻讀教育學專業學位 碩士研究生 2016 年入學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725《教育學基礎理論綜合》 第一部分:教育學原理 一、考查目標 1.系統掌握教育學原理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現代教育觀念。 2.理解教學、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動的任務、過程、原則和方法。 3.能運用教育的基本理論和現代教育理念來分析和解決教育的現實問題。 教育心理學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教育學原理 150 分、教育心理學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教 育 教 育 考試范圍 所占比率 教育的概念 5-10% 教育與人的發展 10-15% 教育與社會發展 5-10% 2 教 育 學 原 理 教育目的 1-5% 教育制度 1-5% 課程 10-15% 教學 10-15% 德育 5-10% 班主任 1-5% 教師 1-5% 學校管理 1-5% (四)試卷題型結構 選擇題(30 分),判斷改錯題(20 分)、名詞解釋(20 分)、簡答題(30 分)、論述 題(50 分)。 三、考查范圍 教育學原理 (一)教育學概述 1.教育學的對象和任務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教育學的任務是揭示教育規律,探討 教育價值觀念和教育藝術,指導教育實踐。 2.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 教育學的萌芽、教育學的獨立、教育學的發展多樣化、教育學的理論深化等階段 有代表性、有影響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 3 (二)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與其 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是教育的本質特點。 2.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統等要素的涵義、地位和作用。 3.教育的歷史發展 古代教育的特點;現代教育的特點。 4.教育概念的界定 廣義教育;狹義教育。 (三)教育與人的發展 1.人的發展概述 人的發展涵義;人的發展特點;人的發展的規律性。 2.影響人的發展的基本因素 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環境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個體的能動性在人的發展 中的作用。 3.教育對人的發展的重大作用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主要通過文化知識的傳遞來培養 人;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 (四)教育與社會發展 1.教育的社會制約性 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對教育的制約;文化對教育的制約與影 響。 4 2.教育的社會功能 (五)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層次結構和內容結構。 2.教育目的的理論基礎 教育目的的社會制約性;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3.我國的教育目的 我國教育目的 (六)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含義和特點;教育制度的歷史發展。 2.現代學校教育制度 學校教育制度的概念;雙軌學制;單軌學制;分支型學制;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 變革。 3.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 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演變;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七)課程 1.課程概述 課程及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等概念;主要課程理論流派及其主張 2.課程設計 課程目標的設計;課程內容的設計。 3.課程改革 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八)教學(上) 5 1.教學概述 教學的概念;教學的意義和任務。 2.教學過程 3.教學原則的涵義和要求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鞏固性、發 展性、因材施教等教學原則的涵義和要求。 (九)教學(下) 1.教學方法概述 教學方法及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等概念;教學方法的選擇。 2.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讀書指導法、練習法、演示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討論法、 研究法等教學方法涵義和要求。 3.教學組織形式 個別教學制;班級上課制;分組教學制;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4.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概念;教學評價的意義;教學評價的種類;教學評價的原則與方法; 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 (十)德育 1.德育概述 德育的概念;德育的特點;德育的功能;德育的任務和內容。 2.德育過程 德育過程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能動的道德活動過程;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信意 行的過程;德育過程是提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過程。 3.德育原則 6 理論和生活相結合、疏導、長善救失、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因材施教、 在集體中教育、教育影響一致性和連貫性等德育原則的涵義和要求。 4.德育途徑與方法 思想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勞動與其他社會實踐、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學校 共青團和少先隊活動、心理咨詢、班主任工作等途徑。說服、榜樣、鍛煉、修養、 陶冶、獎懲等方法的涵義和要求。 (十一)班主任 1.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與任務;班主任素質的要求。 2.班集體的培養 班集體的教育功能;班集體與學生群體;集體的發展階段;培養集體的方法 3.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了解和研究學生;教導學生學好功課;組織班會活動;組織課外活動、校外活動 和指導課余生活;組織學生的勞動;通過家訪建立家校聯系;協調各方面對學生的 要求;評定學生操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與總結。 (十二)教師 1.教師勞動的特點、價值與角色扮演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專業性; 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教師勞動的個人價值;正確認識和評價教師的勞動。 2.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3.教師職業的角色扮演 4.教師的素養 5.教師的培養與提高 教師的培養和提高的緊迫性;教師個體專業性發展的過程;培養和提高教師素養 7 的主要途徑。 (十三)學校管理 1.學校管理概述 學校管理的概念;學校管理的構成要素;學校管理體制;校長負責制。 2.學校管理的目標與過程 學校管理目標;學校管理過程的基本環節及其相互關系。 3.學校管理的內容和要求 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總務管理。 4.學校管理的發展趨勢 學校管理法治化;學校管理人性化;學校管理校本化;學校管理信息化。 四、參考書目 1.《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概論》,葉瀾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學 一、考查目標 1.了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及趨勢,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及其對教育工作的啟示和應用價值。 2.運用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理論,分析、說明和解釋相關教育現象, 解決相關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指導教育教學實踐。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教育學基礎理論綜合總分為 300 分,其中教育學原理和教育心理學各 150 分, 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8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范圍 所占比率 第一編 緒論 教育心理學概述 1-5% 第二編 學生與教師心理 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教師心理 5-10% 第三編 一般學習心理 學習與學習理論;行為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人本 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理論;學習動機 30-35% 第四編 分類學習心理 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學習策略;問題解決的學習 與創造性;社會規范學習與品德發展 25-30% 第五編 教學心理 教學設計;課堂管理;美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15-20%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 分)、簡答題(30 分)、辨析題或案例分析題(20 分)、論述題(30 分)。 三、考查范圍 (一)教育心理學概述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2.教育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與研究趨勢 教育心理學的起源;發展過程;研究趨勢 9 (二)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1.心理發展及其規律 心理發展的內涵;學生認知發展的一般規律;學生人格發展的一般規律;心理 發展與教育的關系。 2.認知發展理論與教育 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認知發展的實質;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認知發 展的階段;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心理發展的本質;教學與 認知發展的關系。 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啟示。 3.人格發展理論與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人格發展理論 的教育含義。 4.社會性發展與教育 社會性發展的內涵;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階段、影響因素與習得途徑;攻擊行為 及其改變方法;同伴關系的發展及培養。 5.心理發展的差異性與教育 認知差異與教育;人格差異與教育;性別差異與教育。 (三)教師心理 1.教師的角色與特征 教師的角色;教師的特征。 2.教師的專業品質 教師的基本信念系統;教師的教學與溝通能力;教師的情感與個性品質。 3.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培養 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成長與培養的策略。 4.教師的威信與職業倦怠 教師威信的含義及其教育功能;教師威信的形成與發展;教師職業倦怠的含義; 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與對策。 (四)學習及其理論 1.學習的實質與分類 學習的實質;學習的分類;學習理論的發展;學生學習的特點。 2.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桑代克的聯結說;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反射說;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說; 10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及其教育應用。 3.認知學習理論 布魯納的認知一發現說:認知學習觀;結構教學觀;發現學習。 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說: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認知同化學習理論與先 行組織者策略;接受學習的性質與講授教學的原則和技術。 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式與學習階段模式;學習的條件。 4.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羅杰斯的知情統一的教學目標觀、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5.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的思想淵源與理論取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知識觀、學 生觀、教學觀;認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應用。 (五)學習動機 1.學習動機的實質及作用 學習動機的實質;學習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的作用。 2.學習動機的主要理論 強化理論;需要層次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期望-價值理論;成敗歸因理論; 自我效能感理論;自我價值理論。 3.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 影響學習動機的因;培養與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 (六)知識的學習 1.知識的含義及知識獲得的機制 知識含義及其類型;陳述性知識獲得的機制;程序性知識獲得的機制。 2.知識的表征 陳述性知識的表征;程序性知識的表征。 3.知識的理解 知識理解過程與類型;影響知識理解的因素;概念學習及其促進。 4.知識的轉化與遷移 知識的轉化;學習遷移的含義、種類與理論;為遷移而教——促進學習遷移的 策略。 (七)技能的學習 1.技能及其作用 技能及其特點;技能與知識及習慣的關系;技能的分類;技能的作用。 2.動作技能 11 動作技能的種類;動作技能的形成過程;操作技能的培養。 3.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的形成過程;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心智技能的培養策略與方法。 (八)學習策略及其教學 1.學習策略的性質與類型 學習策略的概念;學習策略的結構。 2.認知策略及其教學 注意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復述策略;編碼與組織策略。 3.元認知策略及其教學 元認知及其作用;元認知策略。 4.資源管理策略及其教學 時間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學業求助策略 (九)問題解決的學習與創造性 1.問題與問題解決 問題的實質與分類;問題解決的內涵;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 2.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策略。 4.創造性(創造力)及其培養 創造性的內涵;創造性的發展與鑒別;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及特點;創造性的心 理結構;創造性的培養措施。 (十)社會規范學習與品德發展 1.社會規范學習與品德發展的實質 社會規范學習的含義與特點;品德發展的實質。 2.社會規范學習的心理過程 規范學習的心理過程:遵從、認同、內化。 3.品德的形成過程與培養 影響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認知的形成與培養;道德情感的形成與培養;道德 行為的形成與培養。 4.品德不良的矯正 品德不良的含義與類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糾正與教育。 (十一)教學設計與教學策略 1.設置教學目標 設置教學目標的意義;教學目標的分類;教學目標的表述方法;教學目標的設 12 計。 2.選擇教學模式 直接教學;探究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合作學習;個別化教學。 3.設置教學情境 課堂空間;教學組織;教學媒體。 4.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的含義與分類;教學準備策略;教學實施策略;教學監控策略。 (十二)課堂管理 (十三)美育心理 1. 美育與美育心理概述 美育與美育心理的含義;美育心理學的形成與發展;美育心理學的意義。 2.美育心理活動及其效應 審美心理結構及其發展;美育心理活動;美育心理效應分析。 3.教育審美化 教育審美化的含義;教學審美化設計。 (十四)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的實質、標準;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 關系。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3.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專題訓練;咨詢與輔導;學科滲透。 四、參考書目 1.《當代教育心理學》(第二版),陳琦、劉儒德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教社,2005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