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7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湖北師范學院自命題考試科目考試 大綱 (科目名稱:計算機組成原理 科目代碼:822) 一、考查目標 理解單處理器計算機系統中各部件的內部工作原理、組成結構以及相互連接 方式,具有完整的計算機系統的整機概念。 理解計算機系統層次化結構概念,熟悉硬件與軟件之間的界面,掌握指令集 體系結構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實現方法。 能夠運用計算機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對有關計算機硬件系統中的理 論和實際問題進行計算、分析,并能對一些基本部件進行簡單設計。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 18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1、計算機系統概述 (約 10 分) 2、數據的表示和運算(約 10 分) 3、存儲器層次機構 (約 40 分) 4、指令系統 (約 30 分) 5、中央處理器(CPU) (約 30 分) 6、總線 (約 20 分) 7、輸入輸出系統(約 1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10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10 分; 2、填空題:20 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 3、名詞解釋:5 小題,每題 4 分,共 20 分; 4、簡答題:12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60 分; 5、應用題:4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40 分。 (五)主要參考書目 唐朔飛編著.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三、考查范圍 (一)計算機系統概述 1、計算機發展歷程 2、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 (1)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組成 (2)計算機軟件的分類 (3)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3、計算機性能指標 吞吐量、響應時間;CPU 時鐘周期、主頻、CPI、CPU 執行時間;MIPS、MFLOPS。 (二)數據的表示和運算 1、數制與編碼 (1)進位計數制及其相互轉換 (2)真值和機器數 (3)BCD 碼 (4)字符與字符串 (5)校驗碼 2、定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定點數的表示 無符號數的表示;有符號數的表示。 (2)定點數的運算 定點數的位移運算;原碼定點數的加/減運算;補碼定點數的加/減運 算;定點數的乘/除運算;溢出概念和判別方法。 3、浮點數的表示和運算 (1)浮點數的表示 浮點數的表示范圍;IEEE754 標準 (2)浮點數的加/減運算 4、算術邏輯單元 ALU (1)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算術邏輯單元 ALU 的功能和機構 (三)存儲器層次機構 1、存儲器的分類 2、存儲器的層次化結構 3、半導體隨機存取存儲器 (1)SRAM 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2)DRAM 存儲器的工作原理 4、只讀存儲器 5、主存儲器與 CPU 的連接 6、雙口 RAM 和多模塊存儲器 7、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 (1)程序訪問的局部 (2)Cache 的基本工作原理 (3)Cache 和主存之間的映射方式 (4)Cache 中主存塊的替換算法 (5)Cache 寫策略 8、虛擬存儲器 (1)虛擬存儲器的基本概念 (2)頁式虛擬存儲器 (3)段式虛擬存儲器 (4)段頁式虛擬存儲器 (5)TLB(快表) (四)指令系統 1、指令格式 (1)指令的基本格式 (2)定長操作碼指令格式 (3)擴展操作碼指令格式 2、指令的尋址方式 (1)有效地址的概念 (2)數據尋址和指令尋址 (3)常見尋址方式 3、CISC 和 RISC 的基本概念 (五)中央處理器(CPU) 1、CPU 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指令執行過程 3、數據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4、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1)硬布線控制器 (2)微程序控制器 微程序、微指令和微命令;微指令的編碼方式;微地址的形式方式。 5、指令流水線 (1)指令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2)超標量和動態流水線的基本概念 (六)總線 1、總線概述 (1)總線的基本概念 (2)總線的分類 (3)總線的組成及性能指標 2、總線仲裁 (1)集中仲裁方式 (2)分布仲裁方式 3、總線操作和定時 (1)同步定時方式 (2)異步定時方式 4、總線標準 (七)輸入輸出(I/O)系統 1、I/O 系統基本概念 2、外部設備 (1)輸入設備:鍵盤、鼠標 (2)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 (3)外存儲器:硬盤存儲器、磁盤陣列、光盤存儲器 3、I/O 接口(I/O 控制器) (1)I/O 接口的功能和基本結構 (2)I/O 端口及其編址 4、I/O 方式 (1)程序查詢方式 (2)程序中斷方式 中斷的基本概念;中斷響應過程;中斷處理過程;多重中斷和中斷屏 蔽的概念。 (3)DMA 方式。DMA 控制器的組成;DMA 傳送過程。 (4)通道方式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