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1 水文學原理考試大綱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試卷滿分為 100 分,考試時間為 120 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考核方式 鑒于為研究生入學考試,可以采用以計算題和問答題為主的方式出題。其中: 計算題 40%,問答題 60%。 四、課程的性質與設置目的和要求 本課程為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設置目的:使學生了 解水文學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和研究途徑。了解水文學與相關學科的聯系,掌 握基本的水文學概念和水文學方法,熟悉水文學的一般性、普遍性原理,為進一 步學習水文水資源專業各門專業課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本要求:使學生了解研究水文現象的三大途徑:成因分析途徑、數理統計 途徑、地理綜合法途徑的基本思想,掌握理解各種途徑具體實現的成熟的水文學 方法,以及方法本身依據的原理。了解徑流形成過程的各個環節的研究方法和理 論,以及計算方法所依據的原理。要求學生掌握我國各種時間尺度的水文要素量, 如降雨量、蒸發量、徑流量的分布和計算方法的原理。掌握產流和匯流理論和方 法。 五、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一)課程內容 1.水文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途徑 ⑴ 陸地上自然界中的水體及存在形式 水汽、降水(降雨、降雪,冰雹,霜凍)、河川徑流、湖泊,沼澤、冰川、 積雪、結冰等水體以氣態、液態、固態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界中的水體和 水文現象與生活中遇到的水體和水現象之間的區別。 ⑵自然界中的水文現象及水文學的研究內容 水汽輸送,降水過程,河川徑流形成和變化,湖泊、沼澤、冰川、積雪的形 成和演變,干旱現象,河流冰情等水文現象的描述。 2 水文學的學科分支及主要研究內容: a 水文學氣象學,主要研究大氣中水分的形成、水汽的輸送及分布規律。 b 海洋水文學,主要研究海水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海水的運動和各種海 洋現象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內在聯系。海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如溫度、鹽度、密 度、水色、透明度等;海洋現象如洋流、潮汐、波浪、泥沙等。 c 陸地水文學:主要研究大陸表面上各種水體的水文現象,按研究水體的不 同又可分為:①河川水文學,②湖泊(水庫)水文學,③沼澤水文學,④冰川水 文學;⑤河口水文學。 d 地下水文學,主要研究地殼表層內的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與運動規律及其 物理化學性質。 ⑶水文現象的基本特性 說明水文現象的時程變化和地區分布特征的含義,闡述水文現象在時程變化 上存在周期性和隨機性的對立統一,水文現象在地區分布上存在相似性與特殊性 的對立統一的特征。闡述時程變化的周期性和隨機性的根源。說明地區分布上的 相似性是由大尺度的氣象和地理特征決定,特殊性是由具體流域或地區的下墊面 條件,如土壤、巖石、植被、地形地貌、河網等較小尺度特征造成的。 ⑷水文現象的研究途徑 水文成因分析途徑:根據水文站網和室外、室內試驗的觀測資料,從物理成 因出發,研究水文現象的形成過程,以闡明水文現象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揭示 水文現象的成因規律,建立水文現象各要素間的定性或定量關系。 數理統計途徑:基于水文現象具有的隨機特性,根據概率理論,運用數理統 計方法,處理長期實測所獲得的水文資料,求得水文現象特征值的統汁規律。 地理綜合途徑:氣候因素和地形地質等因素的分布具有地區特征。從而使水 文現象的變化在地區的分布上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因此,可建立水文現象的 地區性經驗公式,也可與地圖結合在一起繪制水文特征的等值線等,以分析水文 現象的地區特性,揭示水文現象的地區分布規律。 著重闡述三種途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實質。說明不同途徑的優點和局限,以 及它們在水文水資源領域生產和科研中的不同用途。 ⑸水文學的發展歷程 闡述水文學科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以及當前的一些前沿研究領域。 2.自然界的水分循環和水量平衡 3 ⑴水分循環的概念和類型 大循環、小循環,內陸水分循環的描述。中國五大水分循環系統介紹。強調 水分循環和水量平衡是水文現象所遵循的最基本規律。 水分循環的影響因素:a 氣象因素,如溫度、風速、風向、濕度等;b 自然 地理條件,如地形、地質、土壤、植被等;c 是人類活動,包括各種水利措施和 農業措施等,d 是地地位置。強調氣象因素是影響水分循環的主導因素。 ⑵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和應用 通過幾個具體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來說明水量平衡的含義。指出建立方程時 必須明確研究范圍和時段。舉例說明水量平衡原理在檢查水文成果時的重要應 用。 3.河流及流域特征 ⑴河流的形成與分段 河流的形成。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的特征。 ⑵河流基本特征* 河流的長度及測量計算方法,河流橫斷面和縱斷面及測量計算方法。單式斷 面和復式斷面的概念。河道縱比降及測量計算方法。 ⑶水系及河流地貌定律 斯持拉勒(strahlcr)河流分級法。河數律、河長律、面積律和河流比降律的內 容和公式。 ⑷水系和流域特征 水系和流域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水系幾何特征的描述,地形特征的描述。河 網密度及其它河系特征系數的量測和計算。流域分水線的勾繪,流域幾何特征, 如面積、長度、寬度、流域平均高度和流域平均坡度的量測和計算,流域自然地 理特征的描述:流域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征、下墊面條件。人類活動對水文現象 的影響。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在各種水文分析報告中的作用。水系和流域基 本資料的收集途徑。 ⑸水系和流域特征對水文情勢的影響分析。 4.徑流形成過程 ⑴徑流形成過程描述 徑流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產流及扣損的概念,植物截留,填洼、下滲、河網 入流、坡面匯流、河網匯流,流域匯流等概念的建立。 4 ⑵徑流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 氣象因素,下墊面因素,人類活動影響因素對徑流的影響情況分析。 ⑶量過程及其組成流量過程線的特征點,流量過程的水源組成 ⑷徑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單位 徑流量、徑流深、徑流模數、徑流系數的定義和計算。 ⑸河川徑流情勢我國河川徑流分布 河川徑流情勢的含義,河川徑流的時程變化特征,徑流的年內變化,年際變 化特征,洪、枯水特征及水溫冰情特征。我國河川年徑流的地理分布概述。 5.降水 降水的形成 ⑴降水的形成和類型、降水要素 形成降水的三個因素:水汽含量、水汽上升運動、水汽冷卻凝結。降水量, 降水強度,降水歷時,降水時間,降水面積等降水要素的含義。 ⑵降雨時空分布特征的數值表示 說明用降雨量過程線表示降雨的時程變化特征,用等雨量線和分站累積降雨 量表示降雨的空間分布特征。降雨過程線,累積雨量線,等雨量線的繪制方法。 ⑶流域平均降雨量的計算 算術平均法,泰森多邊形法,等雨量線法。 ⑷積雪和融雪研究及估算 積雪和融雪過程描述。積雪的測量方法。融雪量的估算方法。 ⑸降雨資料的審查和分析及缺測資料插補* 等雨量線法和相鄰站對照檢查雨量資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由算術平均法, 比例法,等雨量線法,加權平均法插補缺測資料的步驟。 ⑹降水的觀測 器測法及相關儀器的結構,觀測方法。雷達測雨的原理和應用。氣象衛星云 圖數據采集、云圖識別、降雨量計算、雨區移動預測。 ⑺我國降水時空分布 年降水量地理分布,暴雨分布,特大暴雨實例介紹。 6.植物截留與填洼 ⑴植物截留機制和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植物截留的兩大類因素:一是植物本身的生理特征,如樹種、樹齡、林 5 冠厚度,茂密度等;二是氣象因素,如降雨強度、蒸發、氣溫、季節、風等。 ⑵植物截留量的估算方法研究 利用植物截留的主要影響因素通過實驗建立經驗估算的思路介紹。常用計算 模型介紹:中國科學院地理所模型,四川凱江模型。 ⑶填洼估算公式的建立 填洼物理過程描述。流域填洼過程在徑流形成中作用。填洼面積分配曲線的 概念,填洼估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最大填洼量參數的分析和估計。 7.土壤水和土壤水運動 ⑴土壤的水理特性 土壤物質組成:土粒、水、空氣。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定義。砂土、粘土、 和壤土三種土壤的定義。土壤結構、土壤孔隙分布與土壤的透水、輸水、蓄水性 的關系。 土壤比重、土壤容重、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率的定義和觀測計算。 ⑵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作用力、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和土壤水分常數的含義* 分子力、毛管力、重力、粘滯力、空氣壓力等土壤水分作用力的描述。土壤 含水量的表示:土壤重量含水率,土壤容積含水率。各種土壤水分作用力與土壤 含水量的關系。 吸濕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等水分存在形式的描述,以及它們與土壤 水分運動的關系。土壤水分常數的定義,土壤水分常數在水文學中的意義和作用。 ⑶土壤水的水力特性* 毛細現象及毛管力,土水勢的概念,總土水勢、基質勢、溶質勢、壓力勢、 重力勢的定義。土壤水力特性的滯后現象 強調土水勢是土壤水分受土壤中各種保守力而產生的勢能,其中對水文學有 重要意義的是毛管勢和重力勢。 ⑷土壤水分運動方程的建立* 土壤水流的連續方程的建立,飽和水流運動方程~達西定律介紹,滲透系數 (水力傳導度)的定義,說明達西定律的適用范圍。非飽和水流運動的達西定律, 非飽和土壤滲透系數的表示。非飽和水流的基本微分方程,非飽和水流的擴散方 程的推導。 ⑸土壤含水量的測定 稱重法的測量和計算,射線法原理,負壓計(張力儀)原理、結構和使用。 6 8.下 滲 ⑴流域下墊面土層水分分帶 包氣帶和飽和帶的概念。包氣帶的含水特征與毛管懸著水帶、中間包氣帶、 支持毛管水帶的概念和描述。包氣帶土壤水分布特征描述,各種水分分帶內的土 壤含水量的消退和增長。 ⑵下滲現象下滲現象的描述:滲潤階段、滲漏階段、滲透階段的物理過程。 下滲過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垂向分布規律。土壤水分的再分配過程。 下滲能力與下滲率概念的區別與聯系。自然條件下的下滲描述。下滲與雨強 的關系,下滲的空間分布。 ⑶飽和下滲理論和非飽和下滲理論介紹* 飽和下滲理論的基本假定,定解問題的建立,定解問題的求解思路及求解結 果。非飽和下滲理論的基本假定,定解問題的建立,定解問題的求解思路及求解 結果。理論下滲公式的意義及應用時的局限。 ⑷下滲經驗公式 霍頓公式的建立及公式參數的意義,公式參數的分析和確定?;魻柼构降?br/>建立及公式參數的意義,公式參數的分析和確定??妓辜涌路蚬降慕⒓肮?br/>參數的意義,公式參數的分析和確定。菲利浦下滲公式參數的分析和確定。理論 下滲公式和經驗下滲公式的比較分析。 ⑸下滲實驗與分析 徑流試驗場的概念。下滲的直接測定法:注水法與同心環下滲儀介紹。人工 降雨法實驗過程。 ⑹水文分析法推求下滲曲線的原理和步驟 水文分析法推求下滲曲線的意義和基本原理,方法的應用條件。分析計算實 例。 9.蒸散發計算 ⑴水面蒸發的物理現象及蒸發量計算* 水面蒸發的物理過程描述。水分汽化過程,凝結潛熱與蒸發潛熱的概念,蒸 發潛熱的計算公式,水汽擴散過程,水汽分子的擴散現象,空氣對流引起的水汽 輸送,空氣的紊動引起的水汽輸送。影響水面蒸發的因素:a 氣象因素:飽和水 汽壓差,風或氣流,溫度, 降水量及強度和時空分布。b 水體自身因素:水質, 水深、水面的情況。c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情況。道爾頓定律及應用介紹。水 7 面蒸發的觀測計算:器測法,水面蒸發器類型、結構和觀測。經驗公式法,熱量 平衡法,彭曼法計算原理及計算公式推導。 ⑵土壤蒸發的物理現象及蒸發量估算 土壤蒸發過程,土壤的蒸發三階段規律。土壤蒸發影響因素:a 氣象因素, 如溫度、濕度、風速等,b 土壤表面特征及地形等因素,如地下水埋深、土壤質 地、土壤色澤等。壤蒸發量的確定方法:器測法,г г и _500 型土壤蒸發器結 構及土壤蒸發觀測。經驗公式法,水量平衡法。 ⑶植物蒸發的物理現象及散發量估算 植物散發的物理過程。影響植物散發的因素:a 植物生理條件:樹種,樹齡。 b 氣象因素: 溫度、濕度、日照和風速。 植物散發量的測定和估算:器測法,水量平衡法。 ⑷流域蒸散發的計算 流域蒸散發的計算方法:長時段流域蒸散發量的水量平衡推算法,水熱平衡 推算法,經驗公式計算法的原理。 計算短時段流域蒸散發量的蒸發模式原理。模式從流域蒸散發的供水因素和 蒸散發能力兩個方面出發來計算流域蒸散發量。一、二層蒸發模式公式及計算步 驟。 ⑸流域蒸散發能力的確定方法。 水面蒸發量折算法;輻射平衡法;經驗公式法,輻射平衡法。重點講解水面 蒸發量折算法的做法,折算系數的分析和確定。 ⑹我國蒸散發分布規律 多年平均蒸散發量在地區上的分布出現 2 個高值區和 3 個低值區介紹。 10.產流機制研究 ⑴包氣帶特性和產流的關系 包氣帶的水分分帶,包氣帶對降水的分配,蓄存和輸移作用。包氣帶水分動 態及水量平衡方程。包氣帶在產流中的作用,包氣帶對降雨過程進行的;兩次再 分配。 ⑵流域產流理論 霍頓產流理論的產流條件分析,水源劃分?;纛D的產流觀念的局限。流域產 流理論的發展:超滲地面徑流產流機制,壤中流產流機制,飽和地面徑流與回歸 流產流機制,地下徑流產流機制的闡述。 8 ⑶產流類型和產流模式 單點產流的九種類型,不同產流類型的下墊面特點及包氣帶特征。不同產流 類型的影響一次降雨徑流總徑流的因素分析。九種產流類型概化和提煉,超滲產 流和蓄滿產流模式的提出。 11.流域產流 ⑴山坡流域的分類 山坡流域的概念,山坡流域的四種類型及特征。的四種。山坡流域包含的產 流類型 ⑵流域產流模式和產流特征* 流域的山坡流域組成,流域的產流特征由占主導地位的山坡流域的產流特征 決定。單元流域產流特征影響因素分析:a 流域下墊面的構成:地形地貌,地質 構造、土壤分布、植被分布,流域形狀及河網特征等。b 流域上的水分因素:降 雨、蒸發、下滲、土壤濕度、地下水位等。 ⑶流域上產流面積的變化與發展 部分面積產流與全流域產流的概念。濕潤地區蓄滿產流面積的發展特點,超 滲產流面積發展的特點。產流面積空間變化統計特性曲線:流域蓄水容量面積分 配曲線及常用函數形式;流域下滲能力面積分配曲線的表示。 ⑷蓄滿產流模式的產流計算 蓄滿產流的降雨徑流關系,流域蓄水容量面積分配曲線與蓄滿產流的降雨徑 流關系之間的轉換。流域蓄水容量面積分配曲線計算產流量的原理和公式以及產 流量計算的步驟。蓄滿產流的降雨徑流關系查算產流量的方法。 ⑸超滲產流的產流量計算 下滲曲線的轉換與原理。超滲產流量計算原理和計算步驟。 12.河槽洪水演算 ⑴洪水波的運動 洪水波的概念及形態描述,洪水波的運動及特征,洪水波的變形,洪水波的 附加比降與相應流量的傳播。河段斷面洪水流量過程線與洪水波要素的關系。 ⑵洪水波的分類 洪水波運動方程的化簡及分類,運動波、擴散波、慣性波、動力波的運動特 性。運動波、擴散波水位流量關系的特點。 ⑶洪水波波速分析及計算 9 塞當公式的推導,洪水波波速分析的水文學方法。 ⑷河槽調節與蓄泄關系 河槽調節演算的基本原理,槽蓄曲線的概念及分析。河槽洪水波運動微分方 程及邊界條件的處理和數學表達。 入流、單位入流、延遲單位入流、矩形單位入流、延遲矩形單位入流的概 念及數學表達式。河段復雜入流的處理。 ⑸河槽洪水演算的特征河長方法 特征河長的概念,特征河長的計算公式推導,工程實踐中的特征河長分析計 算。N 個特征河長河段的微分方程的建立,河段匯流瞬時單位線概念及公式。河 段匯流的出流公式卷積表達式。河槽洪水演算的特征河長法原理及步驟。演算實 例。 ⑹河槽洪水演算的其它方法簡介 工程中其它河槽洪水演算方法的基本思路。 13.水文線性系統基本理論 ⑴線性系統基礎介紹 系統概念,線性系統與非線性系統概念,線性系統的疊加性和倍比性定義。 線性系統的微分方程。時變與時不變系統概念,集總型和分散型系統概念。 ⑵線性時不變系統的卷積表達式* 拉普拉斯變換和逆變換的定義,拉普拉斯變換表的使用。拉普拉斯變換的基 本性質,拉普拉斯變換的卷積定理。拉普拉斯變換在解高階線性微分方程中的應 用。 14.流域匯流 ⑴流域匯流分析 坡面匯流、河網匯流與流域匯流三者間的關系。影響匯流的因素分析。流域 匯流時間、流域滯時的概念 ⑵地面徑流成因公式 等流時面積概念,地面徑流成因公式的建立,等流時線匯流的概念。 ⑶經驗單位線匯流計算的方法和原理 經驗單位線的定義,經驗單位線法匯流計算的原理和應用時的假定。經驗單 位線法匯流計算的步驟。 ⑷瞬時單位線匯流計算的方法和原理 10 納希瞬時單位線的定義,S 曲線的意義和時段單位線的轉換。瞬時單位線參 數 和 推求的矩法原理,實例介紹。 ⑸線性分散流域匯流模型 流域的植被、土壤、地形和地質條件差異造成的洪水差異分析。暴雨空間分 布,因時程分配造成的洪水差異分析。單元流域的劃分,流域出口斷面流量的合 成。 ⑹作業:經驗單位線推流計算 給定流域經驗單位線和地面凈雨過程,推算流域出口斷面洪水過程。 15.湖泊、沼澤水文問題介紹 ⑴湖泊、沼澤的形成和形態特征描述 ⑵湖泊、沼澤的形態特征值的計算方法介紹。 (二)考核目標 了解水系和流域概念的區別和聯系,水系幾何特征的描述,地形特征的描述。 河網密度及其它河系特征系數的量測和計算;降水的形成;降雨時空分布特征的 數值表示;植物截留機制和影響因素分析;土壤的水理特性;土壤水分土壤水分 作用力、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土壤水分運動方程的建立;飽和下滲理論和非飽 和下滲理論;水面蒸發的物理現象及蒸發量計算;包氣帶特性和產流的關系;山 坡流域的分類;流域匯流分析;分散流域匯流模型。 掌握水量平衡方程的建立明確水量平衡原理的重要意義; 流域平均降雨量 的計算、降雨資料的審查和分析及缺測資料插補;填洼估算公式的建立;下滲現 象下滲現象的描述;土壤蒸發的物理現象及蒸發量估算;植物蒸發的物理現象及 散發量估算;流域蒸散發的計算;流域產流理論,產流類型和產流模式;蓄滿產 流模式的產流計算;超滲產流的產流量計算;地面徑流成因公式;經驗單位線匯 流計算的方法和原理;瞬時單位線匯流計算的方法和原理。 五、參考書目 芮孝芳,《水文學原理》,2005,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學水文地質學基礎考研大綱碩士研究生入學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學水資源學考研大綱碩士研究生入學大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