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7 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第 1 頁,共 10 頁 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 (聯系人:易俊理,0731-84578019) 科目代碼:691 科目名稱:軍事運籌學 一. 考試要求 主要考察考生對軍事運籌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 的理解與掌握。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 法,建立適當的運籌學模型,運用運籌學的方法和技巧,為解決軍事 應用問題提供合理的方案。 二、考試內容 1.軍事運籌學概論 軍事運籌學的基本概念、研究對象、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和步驟。 2.軍事運籌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線性規劃問題以及數學模型,線性規劃的幾何意義,單純形法以 及計算步驟;搜索的描述式模型及其求解,發現率與發現概率,相對 運動中的發現勢及其計算方法,搜索效率指標及其計算方法;射擊效 率的指標,射擊誤差的概念,毀傷律的概念、基本類型與計算方法, 單發命中概率計算方法,對各種目標的射擊效率計算方法;蘭徹斯特 方程的假設條件,蘭徹斯特線性定律和蘭徹斯特平方定律及其計算方 法;效能分析的基本概念,效能指標評估的主要方法,武器系統的效 能指標;統籌法的基本理論以及統籌圖的計算與優化方法。 3.作戰模擬基礎 作戰模擬的分類、特征,模型與模擬的概念,作戰模型的分類, 作戰模擬的共同特征、基本組成、基本過程,數學模型的定量化途徑, 作戰模擬中的效率指標,蒙特卡洛統計實驗法理論及其計算方法,杜 派指數法的基本思想、優缺點以及產生方法。 三、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 150 分。 題型包括:簡答題、計算題等。 四、參考書目 第 2 頁 共 10 頁 《 軍 事運 籌學 基礎》. 徐培 德等 編著 .國 防 科技 大學 出版 社.2007.第二版 第 3 頁 共 10 頁 科目代碼:692 科目名稱:教育統計學 一、考試要求 主要考查學生對教育統計學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對數據的整 理、概率及概率分布的理解與掌握;對描述統計理解與計算方法的掌 握;根據樣本提供的信息,運用概率的理論進行分析、論證,在一定 可靠程度上對總體分布特征進行估計、推測;運用描述統計、推斷統 計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現實軍事教育訓練問題,進行實驗設計。 二、考試內容 1.數據的整理、概率理論 教育統計資料的來源,數據的種類及統計分類;統計表的構成要 素、種類及編制的方法;統計圖的構成要素、種類及編制方法;概率 的一般概念,二項分布的概念及應用;正態分布及在測驗記分方面的 應用。 2.描述統計 集中量(算術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加權算術平均數、幾何平 均數、調和平均數等)的概念、使用條件及計算方法;差異量(全距、 四分位距、百分位距、平均差、標準差、差異系數等)的概念、使用 條件及計算方法;偏態量及峰態量的計算;相關量(積差相關、等級 相關、質與量相關、品質相關等)的概念、適用范圍及計算方法。 3.推斷統計 總體參數(總體平均數、總體標準差、總體相關系數之差等總體 數字特征值)的估計;總體參數或總體參數之差(總體平均數之差、 總體方差、總體相關系數之差等)的假設檢驗。 4.實驗設計 抽樣設計;樣本容量的計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 三、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 150 分。 題型包括: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簡答題、計算題等。 第 4 頁 共 10 頁 四、參考書目 《教育統計學(修訂二版)》.王孝玲編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6.第三版 科目代碼:891 科目名稱:結構力學 一、考試要求 主要考查學生對結構力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計算方法的靈 活應用。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題技巧。要求攜帶的工具:三角尺、 計算器。 二、考試內容 1.平面體系的機動分析 計算自由度、約束、幾何不變體系、幾何可變體系和瞬變體系的 概念。幾何不變體系的基本組成規則的運用。 2.靜定結構 靜定梁、靜定平面剛架反力、內力計算和內力圖的繪制;三鉸拱 的組成和類型,三鉸拱支座反力和內力的計算,三鉸拱的受力特性, 第 5 頁 共 10 頁 合理拱軸的概念;理想靜定平面桁架的基本假設和組成分類,零桿的 判定,桁架軸力的計算方法——結點法、截面法及其聯合應用,靜定 組合結構的特點和計算;靜定結構的特性。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虛 功和虛功原理,單位荷載法計算位移的一般公式,荷載作用下的位移 計算,圖乘法,支座移動時的位移計算,溫度變化引起的位移計算, 線彈性結構的互等定理。 3.超靜定結構 超靜定結構的概念和超靜定次數的確定,力法基本原理與力法典 型方程,對稱結構的簡化計算,支座移動下超靜定結構的內力,超靜 定結構的位移計算及內力圖的校核;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未知量 的確定,等截面桿的形常數與載常數,位移法的基本體系與典型方程, 位移法計算超靜定梁和剛架;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用力矩分配法 計算連續梁和無側移剛架;影響線的概念,靜力法和機動法作靜定梁 的影響線,最不利荷載位置的確定,簡支梁絕對最大彎矩的計算。 4.矩陣位移法 單元剛度矩陣、結構剛度矩陣、單元剛度矩陣的坐標應變換、先 處理法計算平面剛架、等效結點荷載。 5.結構動力學 結構振動的自由度、單自由度結構的動力計算。 三、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 150 分。 題型包括:判斷題、填空題、選擇題、分析計算題等。 四、參考書目 1.《結構力學》.李廉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五版 2.《結構力學》(Ⅰ).龍馭球 包世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第 三版 第 6 頁 共 10 頁 科目代碼:892 科目名稱:工程力學 一. 考試要求 主要考查學生對物體的受力分析、平衡條件的理解,及平衡方程 的應用;對基本構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問題的分析和計算??疾?br/>學生對工程問題的簡化能力、分析與計算能力。 二、考試內容 1.靜力學 1.1 力、力矩、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質;靜力學基本公理;約束 和約束力;物體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圖。 1.2 平面匯交力系合成與平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與平衡;平面任 意力系向作用面內一點簡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條件和平衡方程; 物體系的平衡。 1.3 空間中的力、力矩與力偶的概念。 2.材料力學 2.1 外力及其分類 ;強度、剛度、穩定性、失效的概念;變形固 體及其基本假設;內力截面法;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2.2 軸向拉伸和壓縮的概念;軸力的計算及軸力圖的畫法;拉(壓) 桿內的應力;拉(壓)桿的變形;材料在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失效拉(壓)桿的強度條件;應力集中與材料疲勞;簡單拉壓超靜定 問題;剪切、擠壓的概念與實用計算。 2.3 扭轉的概念;圓軸扭轉時的內力;圓軸扭轉時的應力及強度條 件;圓軸扭轉時的變形及剛度條件。 2.4 平面彎曲的概念;梁的內力內力圖;梁橫截面上的應力及強度 條件;梁的彎曲變形及剛度條件;提高梁抗彎能力的措施。 2.5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強度理論;拉伸(壓縮)與彎曲組合變形;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 2.6 壓桿穩定的概念;細長壓桿的臨界力;歐拉公式的應用范圍臨 界應力總圖;壓桿的穩定計算;提高壓桿穩定的措施。 3.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靜矩和形心;慣性矩和慣性積;平行移軸公式。 第 7 頁 共 10 頁 三、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 150 分。 題型包括:判斷題、填空題、計算題等。 四、參考書目 《工程力學》.李道奎主編.科學出版社.2010.第一版 第 8 頁 共 10 頁 科目代碼:893 科目名稱:作戰指揮學 一、考試要求 主要考查學生對作戰指揮學基本理論的掌握,要求熟悉作戰指揮 規律、原則,了解情報活動、決策活動、組織活動、控制活動等作戰 指揮過程的程序、內容和方法等作戰指揮基本理論。 二、考試內容 1.作戰指揮學概述 作戰指揮的定義、概念及內涵;研究對象與任務;作戰指揮學的 理論體系與學科體系;作戰指揮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作戰指揮學研 究的意義和方法。 2.作戰指揮及其要素、規律、原則與藝術 作戰指揮的本質與特征;作戰指揮產生的歷史發展與趨勢;作戰 指揮要素及其構成;作戰指揮規律的構成、本質、內容、方法;作戰 指揮原則的本質、特征、運用;作戰指揮藝術的本質特征、表現形式、 提高的主要途徑。 3.作戰指揮系統 作戰指揮人員的分類及職責,作戰指揮人員的素質要求;作戰指 揮機構的分類,構建作戰指揮機構的要求,作戰指揮機構的編成編組, 作戰指揮機構的組織;作戰指揮手段的定義與分類,作戰指揮手段的 作用;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 4.作戰指揮的組織與實施 作戰指揮活動;作戰指揮方式的本質、基本內容、方式選擇;作 戰指揮領域對抗的本質、特點、對抗的方式、對抗的要求;作戰指揮 保障的任務,作戰指揮保障的內容與組織,對作戰指揮保障的基本要 求;作戰指揮效能評估的內容與原則,作戰指揮效能評估的指標,作 戰指揮效能的評估程序與方法。 三、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 150 分。 題型包括:填空題、辨析題、簡答題、分析題等。 第 9 頁 共 10 頁 四、參考書目 《作戰指揮學》.丁邦宇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第一版 科目代碼:894 科目名稱:軍事教育訓練基礎理論 一. 考試要求 主要考察學生對軍校教育與軍事訓練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 規律、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的理解與掌握;以及運用教育訓練基礎理 論與方法分析解決軍事教育訓練領域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二、考試內容 1.軍校教育 軍校教育的歷史發展;軍校教育的任務和基本地位;軍校教育的 本質、規律和特點;軍校教育目的與教育思想;軍校教育體制;軍校 教育主體。 軍校課程建設理論;軍校教學原理、教學模式與方法;教學的主 要環節和學員的學習指導;軍校教育技術及應用。 軍校學科專業建設;軍??茖W研究和研究生教育;軍校思想政治 第 10 頁 共 10 頁 教育;軍校學員身心素質與作風紀律培養;軍校教育環境建設;軍校 教育管理和軍校教育保障。 2.軍事訓練 軍事訓練的歷史發展;軍事訓練的本質、特征、分類和基本任務; 軍事訓練要素及其相互關系;軍事訓練規律和原則;軍事訓練組織體 系和軍事訓練法規;軍事訓練的組織與實施;軍事訓練管理的內容、 方法與要求;軍事訓練保障的內容、方法與要求;信息化條件軍事訓 練轉變的科學內涵和發展趨勢。 聯合訓練的本質、分類和任務;聯合訓練要素和基本規律;聯合 訓練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聯合訓練內容;聯合訓練的組織與實施。 三、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 150 分。 題型包括: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和材料分析題等。 四、參考書目 1.《軍事訓練學》.吳銓敘主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2.《現代軍校教育學教程》.董會瑜主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7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