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福 州 大 學 2017 年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業課課程(考試)大綱 一、考試科目名稱:高等結構分析 二、招生學院和專業:土木工程學院各專業 基本內容: I 結構力學部分(除市政工程、歷史建筑保護與修復工程專業外,其余各專業方向考生都要求掌握) 1. 虛功原理和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2. 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矩陣位移法求解超靜定結構 II 結構動力學部分(僅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 3 個專業方向考生要求掌握) 1. 單自由度體系的自由振動 2. 線性單自由度體系的強迫振動反應分析 3. 廣義單自由度體系 4. 多自由度體系的自由振動 5. 線性多自由度體系的動力反應分析 6. 結構動力反應的數值計算 7. 具有分布質量和彈性的體系 III 彈塑性力學部分(僅巖土工程和水工程安全與水災害防治 2 個專業方向考生要求掌握) 1. 了解巖土彈塑性力學的發展史與研究方向,巖土材料的典型試驗結果,巖土彈塑性力學的基 本假設及其特點 2. 掌握應力-應變及其不變量表示、土的應力歷史和應力路徑的概念及其表示 3. 掌握屈服條件與屈服面,破壞條件與破壞面理論。重點掌握巖土材料的臨界狀態線或面,巖 土材料的破壞條件理論 4. 了解塑性位勢理論(德魯克塑性公設和伊留辛公設)和廣義塑性位勢理論 5. 掌握硬化定律及巖土材料的加卸載準則 6. 掌握彈性材料的廣義虎克定和傳統塑性力學中應力-應變關系 7. 了解巖土非線性彈性模型,著重掌握鄧肯-張模型 8. 了解巖土彈塑性模型,著重掌握劍橋模型和拉德模型 IV 地下工程結構分析與設計(僅隧道安全與監控方向考生要求掌握) 1. 圓形隧道土壓力理論與測試 2. 錨噴地下洞室巖體力學試驗和信息化施工 3. 地下洞室支護結構系統分析 4. 地下采掘對山體上覆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分析 5. 地下工程復合支護的原理與計算 6. 軟巖大變形巷道支護設計 V 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僅市政工程專業方向考生要求掌握) 1. 污水水質和污水出路 2. 廢水的物理處理 3. 廢水生物處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應動力學基礎 4. 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一)——生物膜法 5. 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二)——活性污泥法 6. 污水的厭氧生物處理 7. 污水的化學處理 8. 污水的物理化學處理 9. 城市污水的深度處理 10. 污泥的處理和處置 11. 污水處理廠的設計 12.廢水處理新技術 VI 路面力學部分(僅道路交通工程與災害防治專業方向考生要求掌握) 1. 汽車的種類、軸型、對道路的靜態壓力和動態影響、交通分析、環境因素影響 2. 路基的力學強度特性、路基受力狀況、路基工作區、應力應變特性、重復荷載的影響 3. 土基的回彈模量、反應模量、CBR 4. 路面材料力學強度特性、抗剪強度、抗拉強度、抗彎拉強度、應力應變特性、累計變形與疲勞 5. 瀝青路面材料三相體系與壓實性能,瀝青混合料的結構力學特性、粘彈性性質與力學模型、模 量、強度、穩定性與耐久性 6. 彈性層狀體系理論簡介 7. 彈性地基板體系理論簡介 8. 水泥混凝土路面應力分析 Ⅶ 歷史建筑部分(僅歷史建筑保護與修復專業方向考生要求掌握) 1. 《建筑技術與藝術》一書是意大利結構師、建筑師奈爾維,通過他對建筑結構技術的研究,結 合他的建筑設計作品,論述建筑設計與結構技術之間的相互關系。 2. 《世界建筑經典圖鑒》一書描繪了自古埃及以來世界建筑長河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書中配以 大量平面、立面和剖面圖,以及建筑十大元素介紹等內容。 3. 《營造法式》集我國古代建筑科學與藝術巔峰狀態之大成,詳細記錄和整理了宋代建筑方面的 制度、做法、用工、圖樣等資料,是一部研究宋代建筑以及我國古代建筑技術必不可少的參考 書。本書對《營造法式》進行了譯注和解讀。 參考書目(包括作者、書目、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次): I 結構力學部分: [1] 龍馭球,包世華. 結構力學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2] 祁皚. 結構力學.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年 [3] 祁皚. 結構力學學習輔導與解題指南.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年 II 結構動力學部分: [1] Anil K. Chopra 著. 謝禮立,李大剛等譯. 結構動力學:理論及其在地震工程中的應用(第 2 版).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Anil K. Chopra. Dynamics of Structures——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 nd Edition) .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III 彈塑性力學部分: [1] 鄭穎人,沈珠江,龔曉南. 廣義塑性力學——巖土彈塑性力學原理(第一版). 北京:中國建 筑工業出版社,2002 年 11 月 [2] 劉祖典,黨發寧. 土的彈塑性理論基礎(第一版). 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02 年 10 月 IV 地下工程結構分析與設計: [1] 孫鈞. 地下工程設計理論與實踐(第一版).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6 年 12 月 [2] 五后裕,陳上明,言志信. 地下工程動態設計原理(第一版).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年 2 月 V 水污染控制工程部分: [1] 嚴煦世,范謹初. 給水工程(第四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2] 嚴煦世,范謹初. 排水工程(第四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3] 苑寶玲等. 水處理技術原理與應用.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年 VI 路面力學部分: [1] 鄧學鈞. 路基路面工程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年 Ⅶ 歷史建筑部分: [1] [意]奈爾維(P. L. Nervi),建筑技術與藝術,黃運升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1 [2] [英]埃米莉·科爾(Cole E),世界建筑經典圖鑒,陳鐫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3 [3] [宋]李誡,營造法式譯解,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編制人簽名: 博士點負責人審核簽名: 學院院長審核簽名: 年 月 日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