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2016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 地學基礎 科目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地學基礎考試內容涵蓋:地球科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宇宙、 太陽系、地球的誕生和演化,地球的內部結構、物質組成和地球的運 動(自轉、公轉),地球內部的圈層特性、劃分依據,巖石圈內部物 質的轉化,巖石圈的變形、變位和運動機制,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的物質組成及其運動,地球表部圈層的相互作用。要求考生比較系統 地掌握本課程的一般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初步具備地學分析、推斷問題的思維能力和資源環境意識,能夠運用 所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 題。 二、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1、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基本知識 85 分 綜合應用題 65 分 4、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 40 分 簡答題 20 分 讀圖填空 10 分 判斷題 15 分 歸納總結 10 分 礦物巖石的識別 15 分 比較題 20 分 簡述題 20 分 三、考查范圍 (一)地球科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內容:地球的物質組成、運動、時空演化及其形成機制 方法:最基本的方法——野外觀測法,主要是到野外去實地考察, 搜集原始資料和參數;儀器觀測——利用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儀 器(包括航天和遙感技術)進行觀測,了解地球各圈層的現狀以及地 球在漫長的演化過程所留下來的部分痕跡;現實主義原理(將今論古) 或稱歷時比較法——通過各種地質事件所遺留下來的片段現象和作 用結果,利用現今作用的規律去反推古代事件發生的地點條件以及大 致的演化過程。該原來(方法)最早由英國地質學家萊伊爾提出,他 明確指出“現在是了解過去的一把鑰匙”,但將今論古不能絕對化; 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地球科學研究的必備方法,利用大型電子計 算機處理地球上十分龐雜的數據、參數和資料,建立數據庫,迅速繪 制各種反映動態變化的圖件,還可模擬演化過程并探索地球上各種運 動變化的動力學機制。 (二)宇宙、太陽系、地球的誕生和演化 1. 宇宙、天體、行星(類地行星、類木行星)、恒星、黃道面、 赤道面的概念; 2. 地球形成的吸積假說,現代地球環境的逐漸形成; 3. 化石與化石層序律,地層與地層層序律; 4. 陸地地形和海洋地形的組成。 (三)固體地球及其內部圈層 1. 地球的內部結構和物質組成; 2. 地球的運動(自轉、公轉); 3. 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依據、各圈層主要特性。 (四)巖石圈及其運動 1. 巖石圈的物質組成:礦物與巖石 2. 成巖作用(巖漿作用、變質作用、沉積作用); 3. 三大類巖石及其轉化; 4. 巖石圈的變形、變位; 5. 板塊構造學說; 6. 板塊構造的動力學機制 (五)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物質組成及其運動 1. 大氣圈的物質組成、轉化,大氣運動和天氣,天氣與氣候; 2. 氣團、鋒與天氣,影響地球上氣候的因素; 3. 水循環,海水運動的形式,陸地水的賦存形態; 4. 水的三種形式轉化及運動對對地表環境的影響; 5. 海洋對人類未來所起的作用; 6. 生物圈的特點、生物圈系統及其平衡; 7. 地球上生物演化經過的階段,影響生物進化的因素; 8. 生態系統和保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六)地球表部圈層的相互作用 1. 大氣圈對地球表部圈層的相互作用; 2. 生物圈對地球表部圈層的相互作用; 3. 水圈對地球表部圈層的相互作用; 4. 地表圈層的相互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