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612《微生物學》復習大綱 一、考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學生系統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實驗技 能。掌握微生物主要類群的形態與細胞結構、繁殖方式與生活史、生長條件與生 長基本規律;掌握微生物的營養類型與培養方法、產能代謝方式;掌握微生物的 遺傳及育種的原理與方法、生態和分類等知識。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學研究方法及 應用技術的原理與規范。 二、考試方式和考試時間 閉卷考試,總分 150,考試時間為 3 小時。 三、參考書目(僅供參考) 沈萍,陳向東.《微生物學》(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周德慶. 《微生物學教程》(第 3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袁麗紅. 《微生物學實驗》.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四、試題類型: 主要包括填空題、是非題、名詞解析、簡答題、計算題、論述題等類型,并 根據每年的考試要求做相應調整。 五、考試內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 微生物形態、細胞結構與功能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及研究范疇;微生物主要類群包括:細菌、放線菌、霉 菌和酵母菌。微生物形態、大小、原核細胞主要結構和生化組成、真核微生物細 胞結構特點、四大類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和菌落特點;掌握顯微鏡操作、革蘭氏染 色等基本實驗方法的原理與規范。 熟悉: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微生物與科研及生產實踐的關系;微生物學史 中關鍵人物的貢獻。 第二部分 微生物的營養 掌握:微生物營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微生物細胞元素組成、營養要素、 常用營養物質、各種營養類型等。培養基的設計原則與方法,選擇培養基、鑒別 培養基的原理與實踐意義。 熟悉:微生物營養類型劃分的依據,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 第三部分 微生物的代謝 掌握:化能異樣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產能途徑,包括糖分解代謝、三羧酸循 環、有氧和無氧呼吸、典型發酵途徑等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代謝調節類型及代謝 工程的概念。 熟悉:無機物生物氧化、光能轉化,微生物代謝調控的方式。 第四部分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其控制 掌握:微生物的一般生長規律的概念和理論,包括:純培養分離技術、生物 量和生長曲線的測得方法、主要生長參數的測定和計算方法;影響微生物生長的 三要素及其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控制微生物生長的常用方法、操作條件和原理。 滅菌法的種類和應用。 熟悉:同步培養、高密度培養的方法和應用;化學殺菌劑、消毒劑、治療劑 的種類與應用。 第五部分 病毒 掌握:病毒的形態結構、生化組成、增殖方式和生活周期的基本概念,尤其 是典型噬菌體的具體形態結構。烈性噬菌體、溫和噬菌體、噬菌體溶源性的概念, 以及一步生長曲線的意義。 熟悉:噬菌體對工業發酵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了解昆蟲病毒用于生物防治的 意義以及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第六部分 微生物的遺傳 掌握:微生物基因組、質粒、轉座子、原核基因及其操縱子結構等的基本概 念;微生物基因突變的概念與原理,常見微生物突變的類型,誘變育種應用的基 本方法和規范;四種主要原核生物基因重組的形式和過程;菌種衰退、復壯的機 制和措施,菌種保藏的主要方法。 熟悉:基因突變的特點;基因工程的概念、基本操作和應用;著名的菌種保 藏機構。代謝工程育種的概念和策略。 第七部分 微生物生態學 掌握:微生物生態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與菌種資源的開發; 微生物生產菌種的篩選及菌種分離技術 熟悉:微生物與生物環境之間的關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質循環、環境保護 等方面的應用。 第八部分 微生物的分類與鑒定 掌握:屬、種、菌株的基本概念;微生物命名法則及常見重要微生物的學名; 微生物系統分類的主要依據和分類特點;微生物分類系統中的權威著作。 熟悉:微生物分類鑒定中的經典方法和現代方法。 微生物學實驗 考試內容 實驗一. 細菌的簡單染色和革蘭氏染色 實驗二. 微生物血球計數板直接計數 實驗三. 培養基的配制和高壓蒸汽滅菌技術 實驗四. 微生物接種與培養技術 實驗五. 四大類微生物培養特征觀察 實驗六. 微生物的平板菌落計數法 考試要求: 掌握:實驗操作;現象;儀器的使用方法; 熟悉:實驗原理;計算方法;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