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743] 考試科目名稱:生理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一)名詞解釋 40% (二)單選題 20% (三)簡答題 40% 4)題型結構 a: 名詞解釋,12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60 分 b: 單選題,10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30 分 c: 簡答題,4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60 分 二、 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一)緒論: 考查內容:生理學的概念,研究對象和任務;機體的內環境和穩態。生理功 能的調節;體內的控制系統。 考試要求: (1)了解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生理學研究的三個水平。 (2)掌握體液的分類和分布、內環境與穩態的概念。 (3)掌握人體功能活動調節的主要方式(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自身調節) 及其相關的基本概念。 (4)熟悉體內的控制系統,掌握正反饋與負反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義。 (二)細胞的基本功能: 考查內容:細胞膜的結構、物質轉運功能;跨膜信號轉導的概念、主要方 式和通路;細胞的生物電的有關概念和產生機制。神經-肌接頭的興奮傳遞, 骨骼肌的興奮-收縮耦聯。 考試要求: (1)了解細胞膜的基本結構(單位膜的分子組成、液態鑲嵌模型),掌握單 純擴散、經載體和通道的易化擴散、原發性主動轉運、繼發性主動轉運、出胞和 入胞的概念和機制。 (2)熟悉離子通道、G 蛋白耦聯受體和酶耦聯受體介導的幾種主要的跨膜 信號轉導方式和機制。 (3)掌握靜息電位、極化、動作電位、去極化、復極化、反極化、超射、 超極化、鋒電位和后電位以及閾電位和局部反應的概念,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 產生機制,興奮在同一細胞上傳導的方式,動作電位和局部反應的特點,熟悉細 胞興奮性的變化的規律。 (4)掌握神經-肌接頭的興奮傳遞過程(含終板電位的概念及產生機制)和 特點。 (5)了解橫紋肌的細微結構,掌握橫紋肌的收縮機制、興奮-收縮耦聯的概 念及機制,了解平滑肌的分類和收縮機制。 (6)熟悉肌肉收縮力學分析和表現形式(含前負荷、最適初長度、長度- 張力關系曲線,后負荷、張力-速度關系曲線、Vmax、P0;等長收縮、等張收縮、 肌肉的收縮能力、單收縮、不完全強直收縮與完全強直收縮) (三)血液: 考查內容:血液的組成和理化特性。紅細胞的生理特征。 白細胞的分類、 生理特征和功能。 血小板生理特征和功能。血液凝固與抗凝。ABO 血型系統 和 Rh 血型系統,輸血原則。 考試要求: (1)了解血漿的基本成分和血漿蛋白的功能,熟悉血漿酸堿度及主要緩沖 物質、全血、血漿和紅細胞的比重與粘度及其影響因素,掌握血漿滲透壓(晶體 滲透壓、膠體滲透壓)的形成和生理作用以及等滲溶液與等張溶液的概念,掌握 全血、血漿、血清和血細胞比容的概念。 (2)熟悉血細胞生成部位、造血微環境、血細胞生成的一般過程(造血干 細胞、定向祖細胞、前體細胞);掌握紅細胞的形態、數量和功能,血紅蛋白含 量,紅細胞的可塑變形性、懸浮穩定性和紅細胞沉降率及其影響因素、滲透脆性, 紅細胞生成所需的重要物質,促紅細胞生成素調節紅細胞生成的反饋環路;了解 爆式促進激活物和調節紅細胞生成的其他激素、白細胞的分類與數量、白細胞生 理特性和功能、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生成與調節;熟悉血小板的數量與功能、血小 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釋放、收縮、吸附) (3)熟悉生理性止血的基本過程,掌握血液凝固的概念與機制(內源性凝 血途徑、外源性凝血途徑和體內生理性凝血機制)、纖維蛋白溶解的機制和生理 意義,熟悉血液凝固的控制機制(血管內皮的抗凝作用,纖維蛋白的吸附、血流 的稀釋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絲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質 C 系統、組 織因子途徑抑制物、肝素等生理性抗凝物質的作用) (4)掌握血量、血型的分類及其依據、ABO 血型的鑒定原理與方法、Rh 血型(其抗原種類、特點和臨床意義)、輸血原則 (四)血液循環: 考查內容:心動周期的概念和分期、各期特征;心臟泵功能的調節和評價; 心肌的電生理特性和機械特性。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動脈血壓的形成原理及 影響因素。影響靜脈回心血量的因素及中心靜脈壓的意義。微循環的組成及組 織液生成和回流。心血管活動的調節,器官循環。 考試要求: (1)掌握工作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自律細胞(浦肯野細胞 及竇房結 P 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制,熟悉快通道與慢通道、快反應動作 電位與慢反應動作電位的概念,了解心電圖的基本波形及各波和間期的意義。 (2)掌握心肌的興奮性及其影響因素、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與期前收縮、 心肌的自律性及其影響因素、正常起搏點與潛在起搏點的關系、心臟內興奮傳導 途徑及其特點、影響傳導性的因素、心肌收縮的特點及影響收縮性的因素。 (3)掌握心動周期的概念、泵血的機制與過程(左心室射血與充盈過程, 房壓變化、房室在心臟泵血中的作用、等容收縮期、等容舒張期)、心泵功能的 評價(心輸出量、心指數、射血分數、搏功與分功、心泵功能儲備),熟悉心音 的產生機制、特點及意義。 (4)掌握影響心輸出量的因素(前負荷與異長自身調節、后負荷、心肌收 縮能力、心率) (5)熟悉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壓的概念及影響因 素,掌握動脈血壓的概念和正常值(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平均動脈壓)以及 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了解動脈脈搏的波形及意義。 (6)掌握中心靜脈壓和外周靜脈壓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影響靜脈回心血 量的因素。 (7)熟悉微循環的組成、三種通路及其血流量的調節,掌握組織液生成與 回流的機制及影響因素,了解淋巴液生成與回流的機制及影響因素、淋巴回流的 生理意義。 (8)掌握心臟和血管的神經支配、心血管中樞、頸動脈竇和主動脈弓壓力 感受性反射,了解頸動脈體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 管反射、軀體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內臟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腦 缺血反應 (9)掌握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與腎上腺素與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心血管活 動的機制,了解血管升壓素、血管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質、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 心房鈉尿肽、前 列腺素、阿片肽、組胺對心血管活動的調節作用,熟悉代謝性 自身調節與肌源性自身調節,了解動脈血壓的短期調節和長期調節。 (10)熟悉冠脈循環的解剖特點、血流特點及其血流量的調節機制,肺循環 的生理特點和血流量的調節機制,腦循環的生理特點、血流量的調節機制、腦脊 液的生成和吸收機制、血-腦脊液屏障和血-腦屏障的概念。 (五)呼吸: 考查內容:呼吸的基本過程、原理、影響因素、調節方式、有關概念。 考試要求: (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其各環節的基本過程。 (2)掌握肺通氣的動力(直接動力與原動力)、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平靜 呼吸與用力呼吸的概念、肺內壓與胸膜腔內壓的變化機制、肺通氣的彈性阻力與 肺泡表面張力、順應性與比順應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生理作用,表面活性物 質合成分泌的調控因素。了解非彈性阻力和影響氣道阻力的因素。 (3)熟悉肺通氣功能的指標(肺容積、潮氣量、補吸氣量、補呼氣量、余 氣量、肺容量、深吸氣量、功能余氣量、肺活量與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氣量、肺 總量、肺通氣量、最大隨意通氣量、通氣儲量百分比、無效腔及肺泡通氣量、呼 吸功) (4)熟悉氣體交換的原理及影響因素(氣體的分壓差、分子量、溶解度、 氣體擴散的面積和距離、溫度)、血液與肺泡和組織液內氣體的分壓值、影響肺 換氣的因素(呼吸膜的面積與厚度、通氣/血流比值) (5)熟悉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形式,掌握血紅蛋白的氧容量、氧含量和氧 飽和度的概念,了解氧解離曲線與二氧化碳解離曲線及其影響因素 (6)掌握低位腦干的呼吸神經元與呼吸調整中樞對呼吸的調節作用,了解 呼吸節律的形成機制、脊髓和高位腦對呼吸的調節作用,掌握肺牽張反射、化學 感受性反射(外周化學感受器與中樞化學感受器,血液 CO2、H+、O2 濃度的變 化對呼吸活動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了解呼吸肌的本體感受性反射、咳嗽反射、 噴嚏反射、肺毛細血管旁細胞感受器反射。 (六)消化和吸收: 考查內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征、神經體液調節。 胃液、胰液、膽汁、小腸液的理化特性和分泌調節。胃、小腸的運動。小腸的吸 收機制。 考試要求: (1)掌握消化與吸收、機械性消化與化學性消化的概念,熟悉消化道平滑 肌的一般生特性及其靜息電位、基本電節律、動作電位以及三者的關系),了解 消化道內在神經和外來神經的作用及其相互關系、胃腸激素和腦腸肽的概念、胃 腸血流的一般特點。 (2)了解唾液的性質以及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調節、咀嚼的意義、吞 咽的過程、食道的蠕動、食道胃括約肌的作用。 (3)掌握胃液的性質及其主要成分和作用、粘液—碳酸氫鹽屏障與胃粘膜 屏障的概念、胃排空的概念及影響因素,熟悉基礎酸排出量與胃液酸度的臨床單 位、刺激胃液分泌的內源性物質、抑制胃酸分泌的內源性物質、消化期胃液分泌 的調節機制(頭期、胃期和腸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調節,了解胃頭區和尾區 的運動及其意義、胃運動的調節和嘔吐的意義和機制。 (4)掌握胰液的性質以及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調節(頭期、胃期和腸 期)、膽汁的性質以及成分和作用、膽鹽的腸肝循環、膽汁分泌和排出的調節, 熟悉小腸液的性質以及成分和作用、小腸液分泌的調節、小腸運動的形式和作用, 了解回盲瓣的功能、小腸運動的調節機制 (5)了解大腸液的分泌、大腸運動形式和排便反射、大腸內細菌的作用。 (6)熟悉吸收的部位、途徑與機制以及幾種主要物質的吸收機制,了解大 腸的吸收功能。 (七)能量代謝和體溫: 考查內容:有關概念 ,體溫相對穩定的機理。 考試要求: (1)熟悉能量代謝的概念、能量在體內的轉化、食物的熱價、氧熱價、呼 吸商、非蛋白呼吸商、影響能量代謝的主要因素、能量代謝測定方法,掌握基礎 代謝與基礎代謝率的概念及其測定的方法和意義。 (2)熟悉體溫的概念、正常值及其正常變動、機體產熱形式、主要產熱器 官和產熱活動的調節機制、機體散熱方式和散熱活動的調節機制、自主神經性體 溫調節與行為性體溫調節的概念、外周溫度感受器和中樞溫度感受器、體溫調節 中樞的功能活動與體溫調定點學說。 (八)尿的生成和排出: 考查內容:腎小球的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的基本過程,影 響因素,調節機制,生理意義。 考試要求: (1)熟悉排泄的概念和途徑、腎臟排泄的生理意義、尿液的理化性質、尿 量(含多尿、少尿和無尿的概念)。 (2)了解腎單位與集合管的結構、皮質腎單位和近髓腎單位的特點,熟悉 球旁器的功能濾過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腎血流供應特點、腎血流量的自身調節 (肌源性機制和管-球反饋)、腎血流量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機制。 (3)掌握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濾過率、濾過分數、濾過系數的概念 和影響腎小球濾過的因素。 (4)了解腎小管與集合管的物質轉運方式和途徑(跨細胞轉運途徑和細胞 旁轉運途徑),掌握腎小管與集合管重吸收 Na+Cl—和水、重吸收 HCO3—和分 泌 H+、重吸收與分泌 K+、重吸收與排泄 Ca2+、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機制, 腎糖閾與葡萄糖重吸收極限量的概念, NH3 的分泌與 H+和 HCO3—轉運的關 系。 (5)熟悉尿液濃縮與稀釋的概念、腎髓質滲透梯度形成的機制、直小血管 在維持腎髓質滲透梯度中的作用,熟悉尿液濃縮和稀釋的機制。 (6)熟悉小管液中溶質濃度對腎小管與集合管功能的影響、球管平衡的概 念、腎交感神經的作用,掌握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調節、腎素-血管緊張 素-醛固酮系統的作用及腎素分泌的調節,了解心房鈉尿肽以及其它激素的作用。 (7)熟悉清除率的概念及計算方法、測定清除率的意義,了解膀胱和尿道 的神經支配、排尿異常,掌握排尿反射機制。 (九)感覺器官的功能: 考查內容: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的定義、分類、生理特征。眼的折光原理,感 光換能機制、視網膜的信息處理。聲波在內耳的傳導,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行 波學說,聽神經動作電位。前庭器官的生理功能。 考試要求: (1)熟悉感受器與感覺器官的定義和分類、感受器的適宜刺激與各種閾值、 換能作用與感受器電位和發生器電位、編碼功能、適應現象。 (2)掌握眼折光系統的光學特征、眼內光的折射與簡化眼、近點與遠點的 概念、晶狀體調節、瞳孔調節(瞳孔近反射、瞳孔對光反射、互感性對光反射)、 雙眼球會聚,了解折光能力異常(近視、遠視、散光)。 (3)了解視網膜的結構特點、熟悉兩種感光換能系統的不同特點及其感光 換能機制(視紫紅質的光化學反應、視桿細胞的感受器電位、夜盲癥、顏色視覺 的三原色學說、色盲、視網膜的信息處理)。 (4)掌握視力、暗適應和明適應、視野的概念,熟悉視后像與融合現象(臨 界融合頻率)、雙眼視覺與復視、立體視覺。 (5)了解聽覺的產生機制、聽閾與最大可聽閾,掌握外耳的功能、中耳增 壓作用的機制和保護功能以及咽鼓管的功能、聲波傳入內耳的途徑。 (6)了解耳蝸的結構,熟悉耳蝸的感音換能作用(基底膜的震動和行波理 論)、耳蝸內電位與耳蝸微音器電位、聽神經動作電位(復合動作電位與單纖維 動作電位) (7)了解前庭器官的感受細胞、前庭器官的適宜刺激和生理功能、前庭姿 勢調節反射、前庭自主神經反應、眼震顫以及其他感覺功能(嗅覺、味覺、觸、 壓覺)。 (十)神經系統的功能: 考查內容:神經元活動的一般規律。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突觸的結構和分 類,興奮在突觸傳遞的機制。神經遞質和受體的分類和作用。反射的有關概念和 規律,中樞神經元間的聯系方式。神經系統的感覺分析機能,對軀體運動和姿勢 的調節,對內臟活動的調節,腦的高級功能。 考試要求: (1)了解神經元的一般結構與功能、神經纖維的分類、神經纖維的軸漿運 輸、神經的營養性作用、神經營養因子和神經膠質細胞的功能,掌握神經纖維傳 導興奮的特征。 (2)了解突觸的分類、突觸的基本結構、突觸傳遞的調節、突觸傳遞的可 塑性、非定向突觸傳遞(非突觸性化學傳遞及其特點)、電突觸傳遞,掌握突觸 傳遞機制(含興奮性突觸后電位與抑制性突觸后電位的概念)。 (3)掌握遞質與調質的概念和分類、主要遞質和受體系統的功能,了解基 本符合遞質的條件、遞質共存的概念和意義、遞質的代謝、受體的分類、受體的 上調與下調 (4)熟悉中樞神經元的聯系方式、局部回路神經元和局部神經元回路、中 樞興奮傳播的特征、中樞抑制(突觸后抑制與突觸前抑制)、中樞易化(突觸后 易化與突觸前易化) (5)熟悉軀體感覺的丘腦前傳入系統、丘腦核團的分類、大腦皮層的感覺 代表區、各種軀體感覺的特點、內臟痛的特點、牽涉痛及其產生機制,了解內臟 感覺的傳入通路與皮層的代表區,掌握特異投射系統與非特異性投射系統的功能 及特點。 (6)掌握脊髓與腦干的運動神經元和運動單位、脊休克與脊髓對姿勢的調 節(姿勢反射、屈肌反射與對側伸肌反射、牽張反射)、腦干易化區與抑制區、 去大腦僵直產生機制、了解腦干對姿勢的調節功能,熟悉大腦皮層主要運動區及 其功能特征、運動傳導系統及其功能、基底神經節的運動調節功能以及與其損害 有關的疾病、小腦的運動調節功能及其受損后出現的功能障礙。 (7)熟悉自主神經的結構特征、功能以及功能特征、各級中樞對內臟活動 的調節,了解本能行為和情緒的神經調節。 (8)了解自發腦電活動與皮層誘發電位、腦電圖的波形及其形成機制、覺 醒狀態的分類與維持的機制、睡眠的時相及其產生機制 (9)熟悉學習與記憶和遺忘的概念、學習的形式、條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 兩種信號系統,了解記憶的分類和過程、學習與記憶的機制、大腦皮層的語言功 能、大腦皮層的一側優勢、大腦皮層的其他認知功能、兩側大腦皮層功能的相關 以及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相互關系。 (十一)內分泌生理: 考查內容:激素的概念,分類、作用機理,幾種重要激素的作用和調節方式。 考試要求: (1)熟悉激素的概念及其抵達靶細胞的方式,激素的分類及其作用的一般 特性與作用機制。 (2)了解下丘腦-垂體功能單位的組成,掌握下丘腦調節肽的概念、種類及 其生理作用,掌握腺垂體激素的種類、生長激素的生理作用、作用機制及其分泌 的調節,熟悉催乳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促黑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 的調節、催產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 (3)熟悉甲狀腺激素的種類、生物合成、儲存、釋放、運輸與代謝,掌握 其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調節機制。 (4)掌握甲狀旁腺激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分泌調節、降鈣素的生物學作用及 分泌的調節、維生素 D3 的生成與生物學作用。 (5)了解腎上腺激素的種類、合成與代謝、血液中的濃度及運輸的形式, 掌握糖皮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分泌調節、鹽皮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分泌調 節、腎上腺髓質激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 (6)了解胰島內分泌激素的種類,掌握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學作用 及分泌的調節。 (7)了解前列腺素的合成與生物學作用、褪黑素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 瘦素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分泌調節。 (十二)生殖生理: 考查內容:雄激素的生理作用,睪丸的功能。卵巢的生理作用。月經周期。 考試要求: (1)掌握睪丸的生精功能與內分泌功能、睪丸功能的調節。 (2)掌握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卵巢周期、卵巢的內分泌功能、月經周期及其 與下丘腦-腺垂體-卵巢軸的關系。 (3)熟悉妊娠與分娩的概念、受精與著床的過程、妊娠的維持及其激素調 節,了解分娩的過程及其調節。 三、主要參考書 《生理學》第 8 版,五年制教學,朱大年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