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國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歷年考研真題、考博真題、答案,部分學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費下載。 下載流程: 考研真題 點擊“考研試卷””下載; 考博真題 點擊“考博試卷庫” 下載
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744] 考試科目名稱:預防醫學綜合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一)流行病學 約 30% (二)衛生統計學 約 30% (三)毒理學基礎 約 10% (四)環境衛生學 約 10% (五)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約 10% (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約 10% 4)題型結構 a: 名詞解釋題,14 小題,每小題 5 分,共 70 分 b: 選擇題,14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2 分 c: 簡答題,8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80 分 d: 計算題與論述題,6 小題,每小題 18 分,共 108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流行病學 (一)緒論 考試內容 流行病學的定義,流行病學定義的詮釋;流行病學的實際應用;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學的特征:群體的特征;對比的特征;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學的特征;社會心理的特征; 預防為主的特征;發展的特征。 考試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學定義,幾個重要的基本內涵;流行病學研究的重要觀點。 2、熟悉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分類,流行病學用途。 3、了解流行病學簡史,流行病學與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的關系。 (二)疾病的分布 考試內容 1. 疾病頻率測量: (1)發病頻率測量指標:發病率;罹患率;續發率。 (2)患病頻率測量指標:患病率;感染率;殘疾率。 (3)死亡頻率測量指標: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積率。 (4)預期壽命及相關指標:預期壽命;潛在減壽年數;傷殘調整壽命年。 2. 疾病流行的強度:散發;暴發;流行 3.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時間分布;地區分布;疾病的人群、地區、時間分布的綜合 描述。 考試要求 1、掌握常用的疾病頻率測量指標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項;描述疾病流行;強度的術語。 2、熟悉疾病三間分布的描述內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 移民流行病學的定義及分析的原則。 3、了解率和比的概念,潛在減壽年數、傷殘調整壽命年的定義和用途。 (三)描述性研究 考試內容 1、個例調查、病例報告和病例分析概念、方法、用途。 2、現況研究的概念、目的 3、現況研究的特點、種類 4、現況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1)根據研究目的確定研究對象 (2)確定樣本含量和抽樣方法 (3)確定收集資料方法 (4)常見的偏倚與質量控制 (5)現況研究的優缺點 考試要求 1、掌握現況調查的定義、研究變量的確定和調查表的制定、質量控制,抽樣調查的定義、原 則、抽樣方法。 2、熟悉描述性研究的定義,現況調查的特點、目的、方法、實施步驟。熟悉生態學研究基本 原理和方法。 3、了解個案調查,病例報告和病例分析的目的、用途,了解普查,抽樣調查的優缺點、樣本 大小的確定,現況調查的偏倚及其控制。 (四) 隊列研究 考試內容 1. 概述: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特點;研究目的;研究類型。 2. 研究設計與實施:確定研究因素;確定研究結局;確定研究現場與研究人群(暴露人群與 非暴露人群選擇);確定樣本量;資料的收集與隨訪;質量控制。 3.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資料的基本整理模式;人時的計算;率的計算;效應估計(相對危險 度、歸因危險度、歸因危險度百分比 AR%、人群歸因危險度、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 PAR%);劑量反應關系。 4. 常見偏倚及其控制:選擇偏倚;失訪偏倚; 信息偏倚; 混雜偏倚 5. 優點與局限性。 考試要求 1、掌握隊列研究中研究人群的選擇,暴露與非暴露的設置,隨訪期的確定,資料分析。 2、熟悉隊列研究的定義、特點、類型、應用范圍。 3、了解影響樣本大小的有關因素,隊列研究的偏倚及其防止、隊列研究的優缺點。 (五)病例對照研究 考試內容 1. 基本原理 2. 研究類型 3. 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步驟;病例與對照的選擇;樣本含量估計;資料的來源與收集方法 4.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均衡性檢驗;成組比較法資料的分析; 1:1 配對資料的分析; 混雜 因素作用的估計與分層分析 5. 常見偏倚及其控制:常見偏倚的種類 6. 優點與局限性。 考試要求 1、掌握病例與對照的選擇;掌握非匹配或成組匹配設計資料的分析、個體匹配資料的分析; 掌握上述兩種資料 OR 值的計算及 OR 值的意義。 2、熟悉病例對照研究基本概念、基本特點;熟悉病例對照研究分層、分級資料分析;熟悉病 例對照研究的優缺點。 3、了解病例對照研究的目的、研究類型、實施步驟、樣本含量的估計、研究應注意的問題; 了解資料的多因素分析、病例對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六)實驗流行病學 考試內容 1. 概述:定義;特點;主要類型 2. 設計和實施:選擇實驗現場;選擇研究對象;隨機化分組;設立對照;盲法的應用 3.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評價實驗效應的主要指標 4. 臨床試驗:臨床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臨床試驗的基本設計類型;設計和實施中應注意的 問題 5. 現場試驗和社區試驗:設計和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6. 優缺點和應注意的問題 。 考試要求 1、掌握隨機對照試驗的概念、選擇研究對象的選擇、對照的設立方法、隨機分組、盲法的應 用。掌握預后研究的設計方案。 2、熟悉臨床療效研究的特點、隨機對照研究試驗偏倚及控制;熟悉隨機對照試驗資料的收集 和分析。熟悉預后研究中的生存分析。 3、了解臨床療效研究的意義、隨機對照試驗樣本含量的估計;了解非隨機對照試驗;了解多 因素試驗設計;了解影響預后的因素、預后研究中常見的偏倚及控制。 (七)篩檢 考試內容 1. 概述:篩檢的概念;篩檢試驗應具備的特征;篩檢的目的;實施原則 2. 篩檢試驗的評價:金標準;選擇研究對象;評價的指標;影響篩檢試驗可靠性的因素;篩 檢試驗陽性結果截斷值的確定;ROC 3. 篩檢效果的評價:收益;聯合試驗;生物學效果評價;衛生經濟學效果評價 4. 常見偏倚。 考試要求 1、掌握篩檢的定義、實施的原則篩檢試驗的評價方法。 2、熟悉篩檢試驗的效果評價、篩檢中易發生的偏倚及其控制。 3、了解篩檢試驗的目的、分類理論學問題。 (八)系統綜述和 Meta 分析 考試內容 1. 概述:基本概念;系統綜述的主要特征;Meta 分析 2. 步驟和方法:擬定研究計劃;收集資料;根據入選標準選擇合格的研究;復習每個研究并 進行質量評估;提取信息,填寫過錄表,建立數據庫;計算各獨立研究的效應大?。划愘| 性檢驗;敏感性分析;總結報告 3. Meta 分析常用統計方法:一致性檢驗;加權合并 4. 偏倚及其檢查:偏倚的種類;偏倚的檢查。 考試要求 1、掌握循證醫學的概念;掌握系統綜述定義及分類、Meta 分析的定義。 2、熟悉循證醫學實踐的步驟;系統綜述的步驟。熟悉系統綜述與傳統綜述的區別。 3、了解系統綜述的偏倚及其識別;了解系統綜述的質量評價。 (九)偏倚及其控制 考試內容 1. 研究結果的變異性 2. 研究的真實性;系統誤差-偏倚 3. 研究的偏倚:選擇偏倚(入院偏倚、失訪偏倚、志愿者偏倚);信息偏倚(回憶偏倚、調查 者偏倚);;混雜偏倚、混雜偏倚的分層分析。 考試要求 1、掌握流行病學研究中偏倚的種類、來源及控制方法。 2、熟悉信息偏倚的種類、來源及控制方法。 3、掌握混雜偏倚的種類、來源及控制方法。 (十)病因與因果推斷 考試內容 1. 病因的概念;病因的定義;病因模型 2. 因果推斷的邏輯方法;Mill 準則(求同法;差異法;同異并用法;共變法;剩余法) 3. 統計關聯到因果關聯;因果關系判斷進程 4. 因果關聯的推斷標準;常用的因果推斷標準。 考試要求 1、掌握病因定義,疾病發生的基本條件,因果推斷的邏輯方法,因果關聯的推斷標準。 2、熟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定義,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病因模型、因果關聯,致病因子、宿主、環境與疾病發生的關系。 (十一)疾病預防策略與措施 考試內容 1. 疾病預防策略與措施:我國預防工作的總策略;宏觀流行病學的思想 2. 我國公共衛生領域面臨的形勢:人類健康面臨著多方面的威脅;全球化對公共衛生領域的 挑戰;把傷害納入疾病控制刻不容緩 ;食品安全不容忽視;生物恐怖及其應對;突發公 共衛生事件及其應對;新世紀青春期衛生面臨的挑戰;老齡化;艾滋病與結核病 3. 全球衛生策略和初級衛生保健:初級衛生保健的任務;新公共衛生運動 4. 疾病的三級預防 5. 疾病監測 :定義;種類;相關概念;用途;內容與方法;疾病檢測系統;行為學監測和二 代監測;現代信息技術在流行病學監測中的應用。 考試要求 1、掌握傳染病預防和控制的措施、疾病的三級預防與疾病監測的定義、種類、步驟; 2、熟悉“2000 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全球衛生戰略,疾病監測的組織與系統; 3、了解我國疾病監測工作開展概況。 (十二)傳染病流行病學 考試內容 1. 傳染病流行史;新發傳染病的流行趨勢 2. 傳染病流行過程:傳染源;潛伏期的流行病學意義及用途;傳播途徑及流行特征;人群易 感性;影響人群易感性的主要因素;影響流行過程的兩個因素 3. 傳染病流行過程的相關概念:疫源地及流行過程;傳染過程及感染譜 4. 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策略;措施;常規報告;哨點監測;傳染病報告;預防性消毒;疫 源地消毒(隨時消毒、終末消毒);殺蟲;免疫預防 5. 計劃免疫及其評價:預防接種;計劃免疫方案;評價指標 6. 新發傳染病研究的內容和方法:病因;傳播機制;傳染過程;特異性診斷方法;治療及預 后;流行規律;預防和控制措施。 考試要求 1、掌握傳染病流行病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疫源地的概念與流行過程; 2、熟悉病原體與宿主的相互關系。 (十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 考試內容 1. 概述:突發事件的定義;突發事件的分類;流行病學研究的意義和重要性 2. 調查方法:暴發調查;災害和事故調查方法 3. 應急反應機制:突發事件的應急準備;突發事件的處理措施 考試要求 1、掌握突發事件定義及其特征、突發事件的流行病學的調查方法、突發事件的應急反應機制; 2、了解突發事件分類。 衛生統計學 (一)緒論 考試內容 1、統計學基本概念,總體與樣本、同質與變異、變量的類型、概率和小概率事件、參數與統 計量。 2、統計工作的基本步驟。 考試要求 掌握統計學基本概念。了解醫學統計學的發展史;統計學與公共衛生的關系。熟悉統計 學習的目標與方法、統計工作的基本步驟。 (二)定量資料的統計描述 考試內容 1.編制頻數表的方法和步驟。 2.描述定量資料集中趨勢的算術均數、幾何均數、中位數的計算方法和適用條件。 3.描述定量資料離散趨勢的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方差、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的計算方法和適 用條件。 4.百分位數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5.定量資料的頻數分布表的用途。 考試要求 1、熟悉利用統計圖表描述定量資料的基本方法、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要求和規則及百分位數 的計算方法。 2、掌握描述定量資料集中趨勢的算術均數、幾何均數、中位數的計算方法和適用條件,描述 定量資料離散趨勢的極差、四分位數間距、方差、標準差和變異系數的計算方法和適用條 件,常用統計圖表的制作方法; 3、了解定量資料的頻數分布表的編制方法和分布規律,描述分布形態的偏度系數的計算和意 義。定量的資料的統計描述計劃。 (三)定性資料的統計描述 考試內容 1.相對數常用指標。 2.應用相對數的注意事項。 3.制作統計圖表的基本要求和規則。 4. 率標化的意義和基本思想。 考試要求 1、掌握相對數常用指標、應用相對數的注意事項、動態數列常用指標(絕對增長量、發展速 度、增長速度、定基比、環比、平均發展速度和平均增長速度);率標化的意義和基本思 想。 2、熟悉動態數列及其分析指標的應用。 3、了解定性資料的來源、各種人口學統計指標的應用。 (四)常用概率分布 考試內容 1.二項分布:(1)分布參數;(2)各項統計指標(均數、標準差等)的計算方 法;(3)二項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應用條件。 2.Poisson 分布:(1)分布參數;(2)各項統計指標(均數、標準差等)的計 算方法;(3)Poisson 分布的分布特征,近似分布及其應用條件。 3.正態分布的(1)概念和兩個參數;(2)正態曲線下面積分布規律。 4.標準正態分布的概念和標準化變換。 5.正態分布的應用:(1)估計頻數分布;(2)制定參考值范圍。 考試要求 1. 熟悉三個常用概率分布的特征; 2、掌握三個常用概率分布的概念,二項分布及 Poisson 分布的概率函數與累計概率; 3. 了解質量控制的意義、原理和方法。 (五)參數估計基礎 考試內容 1.抽樣誤差的概念和計算。 2.t 分布的概念;t 分布與 z 分布的區別和聯系。 3.總體均數及總體概率置信區間的計算。 4.總體均數置信區間與醫學參考值范圍的區別和聯系。 5.標準差與標準誤的區別。 考試要求 1. 理解抽樣誤差的概念,熟悉標準誤的意義及其應用; 2. 會計算均數及頻率的標準誤,掌握總體均數 95%和 99%置信區間的計算及適用條件。 3. 掌握正態近似計算總體概率的 95%和 99%置信區間及適用條件,闡述標準差與均數標準誤 的區別; 4.了解抽樣分布及 t 分布的特征,了解查表法估計總體概率的置信區間。 (六)假設檢驗 考試內容 1、假設檢驗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 2.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 3.單側檢驗與雙側檢驗的異同及選擇依據。 4.單樣本均數的 u 檢驗與 t 檢驗及應用條件。 5.配對樣本均數的 t 檢驗及應用條件。 6.兩獨立樣本均數的 u 檢驗與 t 檢驗及應用條件。 7.近似 t 檢驗的應用條件及方法。 8.一、二類錯誤的概念。 9.兩樣本方差齊性檢驗的方法。 10.假設檢驗應注意的問題。 11.?和?的關系、控制?和?的方法。 考試要求 (1)熟悉假設檢驗的概念與原理,假設檢驗的基本步驟,假設檢驗功效的意義及計算,假設 檢驗的兩類錯誤之間的區別與聯系。 (2)掌握常用的 t 檢驗、二項分布資料的 Z 檢驗以及 Poisson 分布資料的 Z 檢驗的分析與計 算過程,包括每種檢驗方法的適用條件和不同類型。 (3)會綜合考慮研究目的、設計類型、變量類型、樣本含量等要素選擇合適的假設檢驗方法 的技巧。 (4)了解區間估計與假設檢驗之間的關系。 (七)方差分析 考試內容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方差分析的應用條件。 3.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區組設計的方差分析。 4.多重比較的 SNK、Dunnett、Bonfferoni 等方法。 考試要求 1、了解方差齊性檢驗和變量變換。 2、熟悉方差分析的前提條件;多個樣本均數的兩兩比較。 3、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各種設計方案(完全隨機設計、隨機區組設計、析因設計、重 復測量設計等)變異和自由度的分解方法。 (八)χ 2 檢驗 考試內容 1.?2檢驗的基本思想。 2.四格表資料?2檢驗的應用條件及相應統計量的計算公式:基本公式(或專用 公式)、校正的基本公式(或校正的專用公式)。 3.對四格表資料?2檢驗的應用條件和方法。 4.行?列表(R ? C 表)資料的?2檢驗的用途、應用條件、條件不滿足時的處 理方法。 5.行?列表檢驗的注意事項。 6.四格表資料?2檢驗使用確切概率法的應用條件、原理和計算方法。 7.配對設計下多分類資料的 McNemar 檢驗的推廣方法。 考試要求 1、熟悉四格表的確切概率計算法和配對設計下多分類資料的 McNemar 檢驗。 2、掌握單個頻數分布的擬合優度檢驗,完全隨機設計下兩組頻數分布的χ 2 檢驗,多組頻數 分布的χ 2 檢驗,以及配對設計下兩組頻數分布的χ 2 檢驗。 3、了解χ 2 分布是一種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其分布的形狀依賴于自由度υ 的大小, 了解似然比χ 2 統計量。 (九)基于秩次的非參數檢驗 考試內容 1.非參數統計的概念、適用條件與優缺點。 2.配對設計資料的 Wilcoxon 符號秩和檢驗。 3.單組樣本資料的符號秩和檢驗。 4.兩獨立樣本的 Wilcoxon 秩和檢驗。 5.多組獨立樣本資料的 Kruskal-Wallis 秩和檢驗。 6.隨機區組設計的 Friedman 秩和檢驗。 考試要求 1、了解不同設計類型的秩和檢驗和相應 t 檢驗的功效有何不同。 2、理解非參數統計的概念;熟悉不同設計類型的秩和檢驗方法。 3、掌握不同設計類型的秩和檢驗的實施方法及其應用條件。 (十)兩變量關聯性分析 考試內容 1.線性相關和秩相關的適用條件。 2.直線相關的概念,相關系數的意義、計算及假設檢驗。 3.雙分類變量的關聯性分析。 4.秩相關系數的計算及假設檢驗。 5.線性相關的注意事項。 考試要求 1、熟悉對不同類型的變量,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去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 2、掌握線性相關分析的基本步驟;Pearson 積差相關、Spearman 等級相關和分類資料關聯性 分析的應用條件及計算方法;相關分析的注意事項。 3、理解利用散點圖確定兩個定量變量之間有否線性關系,能把握利用 Pearson 積差相關、 Spearman 等級相關的應用條件并能計算相應的相關系數,同時進行假設假設檢驗,對分類計 數頻數表資料的兩變量間的關聯性作定量分析。 4、了解利用散點圖分析樣本相關系數可能出現的各種假象,并做出合理的解釋。 (十一)簡單回歸分析 考試內容 1.直線回歸的概念。 2.回歸分析的前提假設。 3.回歸系數與截距的意義與計算,回歸系數的假設檢驗。 4.進行直線相關與回歸分析注意事項。 5.直線回歸方程的應用。 6.直線相關與回歸的區別與聯系。 考試要求 1、熟悉總體回歸系數β 的統計推斷,殘差與殘差分析。 2、掌握回歸分析的基本思想與方法,回歸的基本概念,回歸系數檢驗的意義與方法,相關與 回歸分析的區別與聯系。 3、了解總體回歸線的 95%置信帶與個體預測值 Y 的區間估計,可線性化的非線性回歸的基 本步驟。 (十二)多重線性回歸與相關 考試內容 1、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的基本步驟。 2、多重線性回歸模型假設及診斷。 3、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在醫學中的用途。 考試要求 1、了解多重共線性的概念及其對回歸分析結果的影響;通徑分析的基本過程及其應用。 2. 熟悉多重相關與回歸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 3、掌握多重相關與回歸分析結果的解釋;相關、回歸、簡單相關、偏相關與復相關,簡單回 歸、偏回歸與全回歸等概念。 (十三)實驗設計 考試內容 1.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素。 2. 常用的實驗設計方案:完全隨機設計、配對設計和配伍組設計。 3.交叉設計、析因設計的概念。 4.實驗設計中樣本量估計的影響因素。 考試要求 1、了解科研方法的分類;樣本含量估計的意義。 2. 熟悉實驗設計的三個基本要素; 3、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幾種常用設計方法及其應用;盲法的概念及意義。 (十四)logistic 回歸分析 考試內容 1、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用途。 2、logistic 回歸模型中偏回歸系數的意義及其與優勢比或相對危險度的關系。 3、啞變量的概念。 考試要求 1、掌握 logistic 回歸分析的用途;logistic 回歸系數的流行病學意義及其與優勢比或相對 危險度的關系。 2、了解 logistic 回歸模型的基本結構;參數估計的基本思想;如何用 logistic 回歸模型做 預測。 3、熟悉 logistic 回歸系數的假設檢驗和區間估計方法;條件 logistic 回歸與非條件 logistic 回歸的適用條件; 如何用 logistic 回歸校正混雜因素和篩選因素。 (十五)生存分析 考試內容 1.生存資料的特點。 2.基本概念:刪失、生存率、生存概率。 3.單因素生存曲線的 K-M 方法和中位生存期的計算;單因素生存曲線比較的 log-rank 檢驗及 適用條件。 4.Cox 回歸模型的適用條件及與多重線性回歸模型、logistic 回歸模型的主要區別。 考試要求 1、掌握單因素生存曲線的 K-M 方法和中位生存期的計算;單因素生存曲線比較的 log-rank 檢驗及適用條件;Cox 模型回歸系數與 RR 的關系及模型適用條件。 2、了解了解生存資料的特點和 Cox 模型的概念及應用。 3、熟悉理解中位生存期的概念、生存曲線的特點及解釋。 毒理學基礎 (一)緒 論 考試內容 1、毒理學的定義 2、毒理學的研究范圍和內容。 3、毒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考試要求 1、明確毒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與轉化研究對象。 2、理解生物轉運與轉化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3、掌握生物轉運與轉化學研究意義和方法。 (二)毒理學基本概念 考試內容 1.毒物、毒性、毒作用和劑量的概念; 2.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標;常用的安全限值。 3.劑量-量反應關系和劑量-質反應關系。 考試要求 重點掌握毒理學基本概念。 (三)外源化學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與轉化 考試內容 1.化學毒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過程; 2.化學毒物在體內的生物轉化過程。 3.外來化合物的生物轉化形式和毒物代謝酶的誘導和抑制; 4.外來化合物在體內通過生物膜的方式。 考試要求 1、明確毒物在體內的生物轉運與轉化研究對象。 2、理解生物轉運與轉化的產生與發展過程 3、掌握生物轉運與轉化學研究意義和方法。掌握化學毒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和排泄過程, 為評價化學毒物對機體的生物學作用和毒性作用奠定基礎。 (四)毒性機制 考試內容 1、外來化合物對機體的毒作用機制,對其有害或毒性作用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2、終毒物、自由基等概念 3、機體對氧化損傷的防御系統。 考試要求 明確毒物在體內的作用機制研究對象,理解毒性作用機制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掌握毒性作 用機制研究意義和方法。 (五)外源化學物毒性作用的影響因素 考試內容 1.化學物的結構對毒性作用的影響; 2 毒物的聯合作用。 3.環境與機體因素對毒性作用的影響。 考試要求 1、重點掌握化學毒物對機體毒性作用的主要影響因素。 2、掌握化學物的化學結構、理化性質對毒性作用的影響;化學物的聯合作用的非交互作用(相 加作用、獨立作用)和交互作用(協同作用、加強作用、拮抗作用);終毒物的概念、主要 類型。 3、熟悉機體因素和環境因素對毒作用的影響 4、了解典型毒作用機制:有機磷農藥中毒、化學致癌、氧化應激。 (六)化學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考試內容 1.急性、蓄積毒性、亞慢性和慢性毒性試驗的基本概念與染毒途徑和方法; 2.急性毒性實驗的原理與方法; 3.蓄積毒性試驗的原理。 4.蓄積毒性作用的研究方法,亞慢性、慢性毒性試驗的原理與方法。 5.急性毒性分級及評價。 考試要求 1.掌握急性毒性的概念、急性毒性試驗目的、急性毒性試驗方法的要點(實驗動物的選擇要 求;受試物及處理;染毒方法;劑量選擇;毒性作用觀察;觀察時間和周期);蓄積毒性作 用的基本概念。短期重復劑量毒性的概念;亞慢性毒性的概念、亞慢性毒性試驗的目的。慢 性毒性的概念;慢性毒性試驗的目的。 2、熟悉:LD50 的意義和局限性;急性毒性分級和評價;急性毒性替代試驗;亞慢性毒性和慢 性毒性試驗的試驗設計(實驗動物選擇、染毒期限、染毒途徑、劑量選擇和分組、毒作用觀 察)。 3、了解眼刺激試驗、皮膚原發性刺激試驗、皮膚致敏試驗;亞慢性、慢性毒性試驗的結果評價。 (七)外源化學物致突變作用 考試內容 1.化學毒物誘發突變的類型; 2.致突變的基本概念; 3.突變的后果; 4.化學毒物的致突變作用; 5.Ames 試驗與微核試驗等常用致突變試驗的原理與方法。 6.常用的致突變試驗和致突變實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7.化學毒物致突變作用的機制; 8.機體對致突變作用的影響。 考試要求 1、掌握變異、突變、致突變作用、以及遺傳毒性的概念;化學毒物致突變的類型、基因突變 類型(堿基置換、移碼突變)。染色體畸變的概念。突變的后果(生殖細胞突變的后果、體 細胞突變的后果)。觀察化學物致突變作用的基本方法(觀察項目的選擇,常用的致突變試 驗:Ames 試驗,微核試驗,顯性致死試驗,單細胞凝膠電泳試驗) 2、熟悉:染色體畸變的類型。堿基損傷類型、DNA 鏈受損類型;DNA 損傷的五種修復方式(光 復活、“適應性”反應、切除修復、誤配修復、雙鏈斷裂修復、交聯修復)及特點;常用的 致突變試驗(Ames 試驗、微核試驗)。 3、了解:引起突變細胞分裂過程的改變及其他改變;遺傳因素對致突變作用的影響;觀察化 學物致突變作用的基本方法(染色體畸變分析、姐妹染色單體交換試驗、果蠅伴性隱形致死 試驗、程序外 DNA 合成試驗、)。致突變試驗中的一些問題。 (八)外源化學物致癌作用 考試內容 1.化學致癌過程和化學毒物致癌性的判定。 2.化學致癌物的種類。 3.致癌的機制、致癌物的代謝活化與滅活。 4.化學物致癌篩查的基本方法。 考試要求 1、掌握化學致癌物和化學致癌作用的基本概念?;瘜W致癌物的分類(遺傳毒性致癌物、非遺 傳毒性致癌物)。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定義。 2、熟悉化學致癌機制(化學致癌三個階段:引發、促長、進展);觀察化學毒物致癌作用的 基本方法(哺乳動物短期致癌試驗試驗;哺乳動物長期致癌試驗;人群流行病學調查)。 3、了解化學致癌機制:與致癌作用相關的遺傳學機制、與致癌作用相關的表遺傳機制;;觀 察化學毒物致癌作用的方法(定量構效關系分析、遺傳毒性試驗、細胞轉化試驗、促癌劑的 檢測、轉基因和基因敲除動物應用在致癌作用的研究)。 (九)發育毒性與致畸作用 考試內容 1.發育毒性和致畸作用的基本概念。 2.發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試驗與評價。 考試要求 1、掌握生殖與發育毒理學的定義;發育毒性與致畸性的基本概念和發育毒性的終點;化學毒 物對生殖與發育過程的損害機制;母體毒性與發育毒性的關系。 2、熟悉生殖與發育毒性的特點;生殖毒性及其評價;發育毒性及其評價:發育各階段發育毒 性作用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發育毒性的劑量反應模式;發育毒性試驗與評價方法(包括致 畸試驗、發育毒性替代試驗、人群研究)。 3、了解生殖與發育毒性的歷史與發展;母體毒性與發育毒性;父源性發育毒性;發育毒性的 確定和危險性評價。 (十)管理毒理學 考試內容 1.危險度評價和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的基本概念。 2.危險度評價的基本過程; 3.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程序的基本內容。 4. 安全性評價需注意的問題。 考試要求 1、掌握管理毒理學的概念和范圍;安全性以及安全性評價的概念。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的基本 內容(第一階段內容,第二階段內容,第三階段內容,第四階段內容)。安全性毒理學評價 需要注意的問題。 2、熟悉毒理學工作者在化學品刮泥中的作用。管理對毒理學的影響。危險度、危險性分析、 危險度評定、危害鑒定、危害表征、暴露、暴露評定、危險度特征分析、危險性管理、危險 性交流的概念;危險性分析的步驟和內容。 3、了解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暴露評定的內容和方法;化學品的管理。 環境衛生學 (一)緒論 考試內容 1、環境衛生學的定義、研究對象、基本任務、范圍、主要內容, 2、今后環境衛生工作及環境衛生學的任務。 考試要求 1. 掌握環境衛生學定義。 2、重點掌握環境衛生學研究對象:環境衛生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生活居住環 境;原生環境和次生環境的定義,環境因素按其屬性的分類,環境因素對機體呈現“有利” 和“有害”作用的兩重性。 3、熟悉環境衛生學內容; 我國環境衛生學發展史。我國環境衛生工作主要成就。 4、了解環境衛生工作和環境衛生學任務。 (二)環境與健康 考試內容 1、環境與健康研究的核心問題 2、人類環境的基本構成,生態系統及生態平衡、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 3、人與環境的統一關系,機體與環境間的相互作用,環境有害因素對機體作用的特征、健康 效應譜。 4、環境介質中微量元素與健康的關系、分布、生物學效應與疾病。 5、環境污染與健康的關系、急慢性危害、致癌與致癌的危害。 6、環境與健康關系的研究方法,環境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基本內容、方法,環境毒理 學研究方法。 7、健康危險度評價概念、作用、評價的步驟(即基本組成)。 考試要求 1. 掌握環境與健康的概念。 2. 理解人和環境的辯證關系:人類環境與生態平衡;人群對健康的反應模式;劑量反應關系 作用時間和反應關系;環境因素聯合作用;人群健康效應譜與高危險人群。 3、理解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的定義、特點和防治原則。 4. 掌握環境污染對人群健康影響:環境污染與環境污染物:物理、化學和生物性污染,環境 污染物的來源及轉歸,食物鏈,環境污染物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5、熟悉環境與健康關系的研究方法。 6、了解健康危險度評價。 (三)大氣衛生 考試內容 1、大氣的特點及衛生學意義。 2、大氣污染來源、污染物的種類、存在形式、轉歸,影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的因素。 3、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侵入途徑、直接的急慢性危害、間接危害。 4、大氣中主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可吸入顆粒物(IP)、二氧化硫(SO2)、光化學 煙霧、一氧化碳(CO)、Pb、多環芳烴(PAH)與 BaP、二噁英。 5、大氣衛生標準的概念、基準和標準,我國制定大氣衛生標準的原則及依據,制定大氣衛生 標準的方法。 6、大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調查、目的、內容與方法。 7、大氣衛生防護措施、大氣污染的衛生監督和管理??荚囈螅?br/>考試要求 1、掌握大氣污染的概念,大氣污染的來源及污染物的轉歸、主要的大氣污染物; 2、重點掌握影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的因素,大氣污染、主要污染物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3、了解大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調查和監測方法,大氣衛生防護措施; 4、掌握名詞:總懸浮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有效排出高度、大氣溫度垂直遞減率、自凈、 光化學型煙霧、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溫室效應、酸雨、基準、標準。 (四)水體衛生 考試內容 1、水對人類的重要性,水資源種類、性狀及評價指標。 2、水體的污染及污染物、水體污染特點,我國水體污染現狀、自凈能力及機制、轉歸。 3、水體及污染的種類及危害、地面水水質標準和污水排放標準。 4、水體衛生防護及水體污染的衛生調查、監督與管理。 考試要求 1、了解水資源的種類及其衛生意義、水質性狀及評價指標; 2、掌握紹水體的污染、自凈及水體污染的危害。 3、了解污水處理的方法、原理及原則。 4、掌握水體污染的衛生調查、監測,水體的衛生監督。 5、掌握名詞:水的渾濁度、總固體、硬度、溶解氧、化學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總有機碳、 總需氧量、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水體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水體自凈、生物 富集作用、生物放大作用、公害病 6、理解制訂、應用地面水水質標準和污水排放標準重要性,理解制訂地面水水質標準的依 據及方法,了解我國現行污水排放標準重要規定。 7、了解水體衛生防護的措施,掌握水體污染的衛生學調查(污染源、水體及對人體健康影響) 內容。 8、掌握水體污染緊急事故處理的緊急措施。 (五)飲水衛生 考試內容 1、飲用水的衛生學意義。 2、飲用水污染與疾病關系,如水性傳染病。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地氟病、碘缺乏病 及 地方性砷中毒),飲用水化學性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含飲水氯化副產物)。 3、高層建筑的二次供水與健康關系。 4、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的制定原則,我國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及其制定依據。 5、集中式給水的水源選擇原則,地下、地面水取水點位置要求,水質處理、衛生防護。 6、分散式給水的類型及衛生要求。 7、飲用水衛生的調查、監督和管理。 考試要求 1、重點掌握飲用水與疾病的發生原因及其防治要求,飲用水氯化消毒的方法與影響因素; 2、熟悉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分散式給水、集中式給水的衛生要求。 3、熟悉涉水產品的衛生毒理學評價程序。 4、了解生活用水質標準,水質處理的有關問題,涉水產品的有關問題 5、掌握名詞:介水傳染病、氯化消毒副產物、有機前體物、水的硬度、混凝沉淀、過濾氯化 消毒、余氯。 (六)土壤衛生 考試內容 1、土壤的衛生學意義,土壤的化學特性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2、土壤污染來源及自凈作用。 3、土壤重金屬、農藥及生物性污染的危害。 4、土壤衛生標準的制訂原則及制訂土壤衛生標準研究方法。 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廢物排放標準。 6、土壤衛生防護與衛生監督、監測。 考試要求 1、理解土壤的衛生學重要意義,掌握土壤化學特征及背景值對人體健康的意義。 2、了解污染的來源及方式,理解土壤自凈作用的意義。 3、理解土壤的重金屬、農藥及生物性污染對水體健康的危害。 4、掌握制訂土壤衛生標準原則及研究方法。 5、了解我國現行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廢物排放標準,了解土壤衛生防護、監測、監督的意 義和要求。 (七)住宅與公共場所衛生 考試內容 1、住宅的衛生學意義及要求。 2、住宅的平面配置和居室衛生要求。 3、室內小氣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其衛生學要求。 4、室內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 5、住宅噪聲、電磁輻射和電離輻射的健康影響。 6、住宅衛生的防護與監督。 7、公共場所的概念、衛生學要求及其管理與監督。 考試要求 1、掌握住宅設計的衛生要求、住宅小氣候的綜合評價指標、室內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 2、熟悉室內小氣候及其生理評價指標;室內小氣候的衛生要求; 3、了解住宅的基本衛生要求及住宅設計的衛生學措施; 4、了解辦公場所污染來源及對健康的危害; 5、重點掌握室內空氣污染與健康的關系、居室空氣清潔度的評價方法及相應的衛生措施。 6、掌握名詞:住宅、不良建筑物綜合征、居室容積、居室凈高、居室進深、采光系數、室內 小氣候、有效溫度、建筑物相關疾病 (八)城鄉規化衛生 考試內容 1、城市規劃的基本原則 2、自然環境的衛生學意義 3、城市人口規模及功能分區。 4、居住區規劃的分級及環境質量評價指標 5、村鎮規劃衛生、原則與總體規劃 6、城鄉規劃衛生的有關法規與監督 考試要求 1、了解人居環境的內容、意義。熟悉城市規劃的基礎資料。掌握我國城鄉規劃的基本原則 及衛生學要求。掌握居住區環境質量的評價指標及城市環境噪聲的評價指標。 2、重點掌握我國城鄉規劃的基本原則及衛生學要求。 3、熟悉居住區環境質量及城市環境噪聲的評價指標。 4、掌握名詞:城鄉規劃、城市功能分區、容積率、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區人口密度、生態基 礎設施。 (九)環境質量評價 考試內容 1、概念、目的和種類。 2、環境質量評價的內容與方法。 3、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的污染源調查評價、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環境質量與人群健康關系的評 價。 4、環境影響評價的概念、目的與作用、內容和程序、評價方法。 5、環境健康影響評價含義、程序、方法。 考試要求 1、掌握環境質量評價的內容及環境質量指數法。 2、熟悉環境影響評價的方法。 3、了解環境質量評價的目的、種類。 4、掌握名詞: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質量指數法、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健康影響評價、環境風 險評價。 (十)家用化學品衛生 考試內容 1、家用化學品的概念、分類 2、家用化學品對健康影響、室內空氣污染、化妝品對健康影響的幾個方面、洗滌劑對健康影 響。 3、家用化學品安全性評價與衛生標準,化妝品安全性評價程序和方法,化妝品的衛生標準, 其它家用化學品安全性評價方法。 4、家用化學品衛生監督。 考試要求 1、掌握家用化學品的安全性評價和衛生標準。 2、熟悉家用化學品和化妝品對健康的不良影響。 3、了解家用化學品和化妝品的種類、衛生監督和管理。 4、 掌握名詞:化妝品、刺激性接觸性皮炎、變應性接觸性皮炎、化妝品光感性皮炎、光毒 性皮炎、化妝品痤瘡 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一)概論 考試要求 1.掌握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的基本概念、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與職業病的特點。 2.掌握三級預防原則。 3.熟悉職業性有害因素與職業性病損。職業病的診斷。 考試內容 1.基本概念:職業性有害因素;職業性病損;職業?。唤】倒と诵?; 2.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與職業病的特點,三級預防原則。職業病診斷原則、職業 衛生與職業醫學的基本準則。 (二)生產性毒物與職業中毒 考試要求 1.掌握生產性毒物與職業中毒概念、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體內過程、影響毒物對機體 毒作用的因素、生產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則。 2.掌握職業中毒臨床類型及主要臨床表現;掌握常見毒物的毒作用機制、毒作用表現、 處理原則及預防措施。 3.熟悉職業中毒的診斷、急救和治療原則。 4.了解毒物的存在狀態、接觸機會。 考試內容 1.概述:生產性毒物、氣溶膠、職業中毒概念,生產性毒物來源、存在形態、接觸機會、 進入人體的途徑。毒物在體內的過程,影響毒物對機體毒作用的因素,生產性毒物危害的控 制原則等。職業中毒臨床類型及主要臨床表現、診斷、急救和治療原則。 2.金屬與類金屬中毒:鉛、汞。 3.刺激性氣體中毒:氯氣、氨、氮氧化物。 4.窒息性氣體中毒:一氧化碳、氰化氫、硫化氫。 5.有機溶劑中毒:苯中毒。 6.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毒作用共同點、苯胺、三硝基甲苯。 7.農藥中毒:有機磷酸酯類農藥。 (三)生產性粉塵與塵肺 考試要求 1.掌握生產性粉塵與塵肺的基本概念、粉塵的理化特性及衛生學意義、塵肺的病因和基本 病理改變、主要臨床表現和診斷原則。 2.熟悉粉塵對健康的影響和預防措施;熟悉矽肺概念、并發癥,矽肺和石棉肺的 X 線表現。 3.了解粉塵的來源與分類,了解煤工塵肺、棉塵病、其他塵肺等。 考試內容 1.生產性粉塵、塵肺概念,粉塵的來源和分類,粉塵的理化特性及衛生學意義,粉塵對 健康的影響,粉塵危害控制。 2.塵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變、主要臨床表現和診斷原則:矽肺、石棉肺、煤工塵肺、 棉塵病。 (四)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 考試要求 1.掌握高溫作業、生產性噪聲、聲壓級、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的基本概念。 2.掌握防暑降溫、防止噪聲危害的措施。掌握噪聲對機體的危害。 3.熟悉中暑、減壓病、手臂振動病的主要臨床表現。 考試內容 1.生產環境中的氣象條件及特點;高溫作業概念、類型與職業接觸機會;高溫中暑概念、 表現,防暑降溫措施。 2.生產性噪聲、聲壓級概念;噪聲物理特性及其評價參數;噪聲對人體影響,防噪聲措施。 3.振動及對人體的影響,手臂振動病,振動評價參數;減壓病,電離輻射與非電離輻射概 念及接觸機會等。 (五)職業性致癌因素與職業腫瘤 考試要求 1.掌握職業性致癌因素與職業性腫瘤概念、職業性致癌因素的識別與判定。 2.熟悉常見職業性腫瘤、職業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 3.了解常見職業性腫瘤的發病情況、預防原則。 考試內容 1.職業性致癌因素與職業性腫瘤概念。 2.職業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識別與判定,常見職業性腫瘤及預防原則。 (六)職業性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預測與控制 考試要求 1.掌握職業性有害因素接觸評定、危險度評定方法。 2.熟悉生物接觸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則。 3.熟悉健康監護的內容和方法。 4.了解作業場所安全衛生評價。 考試內容 1.職業性有害因素接觸評定及危險度評定。 2.職業環境監測:監測對象的確定、檢測方法、環境監測數據評價等。 3.生物監測概念、特點、類別等。 4.健康監護內容和方法。 5.作業場所安全衛生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有害作業分級評價。 (七)職業衛生法規與監督管理 考試要求 1.掌握工作場所有害物質接觸限值的種類及概念。 2.掌握工作場所有害物質接觸限值的制定依據及制定原則。 3.掌握職業衛生標準的應用。 4.熟悉職業病防治法的主要內容。 5.熟悉生物接觸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則。 6.熟悉預防性職業衛生監督及經常性職業衛生監督的內容及意義。 7.熟悉職業病防治法相關配套法規。 考試內容 1.職業病防治法相關配套法規。 2.職業衛生標準:工作場所有害物質接觸限值、生物接觸限值、 3.化學致癌物接觸限值、職業衛生標準的應用。 4.職業衛生監督管理:預防性職業衛生監督、經常性職業衛生監督。 5.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的監督與管理。 6.事故處理與衛生監督。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一)營養學基礎 考試內容 1、整個生命周期中人體構成的變化、人體構成在營養學中的應用 2、蛋白質:氨基酸、蛋白質的功能、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食物蛋白質營養學評價、 蛋白質營養不良及營養狀況評價、蛋白質的參考攝入量及食物來源 3、脂類:甘油三酯及其功能、脂肪酸的分類及其功能、類脂及其功能、脂類的消化、吸收及 轉運、膳食脂肪的營養學評價、脂類的參考攝入量及食物來源 4、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分類、食物來源、碳水化合物的功能、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參考攝入量。 5、能量:人體的能量消耗、人體一日能量需要量的確定、能量攝入的調節、能量供給。 6、礦物質:鈣、磷、鎂、鐵、鋅、硒、鉻、碘 7、維生素:維生素 A、維生素 D、維生素 E、硫胺素、核黃素、葉酸、抗壞血酸、維生素 B6、 維生素 B12、煙酸、泛酸、生物素。 考試要求 1、了解蛋白質的營養學意義,氮平衡及必需氨基酸概念,掌握食品蛋白質質量評價方法,供 給量與食物來源。 2、了解脂類的分類與營養學意義,掌握必需脂肪酸概念及其生理功能,了解膳食脂肪營養價 值評價,供給量與食物來源。 3、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類,營養學意義,供給量與食物來源。 4、掌握三大營養素的能量系數及人體的能量消耗。 5、理解無機鹽與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種類以及鈣、鐵、鋅的 生理功能,代謝特點,缺乏癥及其食物來源。 6、理解維生素的分類及特點,掌握維生素 A、維生素 D、硫胺素、核黃素、煙酸、抗壞血酸 的生理功能、缺乏癥。營養水平鑒定及其食物來源。 (二)植物化學物 考試內容 1、植物化學物概述 2、多酚類、皂甙類化合物 3、 硫化物及其他 考試要求 掌握植物化學物的分類及黃酮類化合物、大蒜、大豆皂甙的生物學作用。 (三)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考試內容 1、食品營養價值的評定及意義 2、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3、 食品營養價值的影響因素 考試要求 1.理解谷類的結構和營養分布、加工和烹調對谷類營養價值的影響,掌握谷類的化學組 成及營養價值。 2.了解豆類中的抗營養因素及其它物質,掌握豆類的化學組成與營養價值。 3.掌握蔬菜和水果的營養價值及加工烹調對營養價值的影響。 4.掌握肉類及魚類的主要化學組成及營養價值。 5. 了解奶類的組織結構和性質,掌握奶類和乳制品的營養價值。 6. 了解蛋類的組成成分及營養價值。 7.掌握食品營養價值的影響因素。 (四)特殊人群的營養 考試內容 1.孕婦營養 2.乳母營養 3.學齡前、學齡兒童與青少年營養 4.老年營養 5. 運動員的營養與膳食 考試要求 1.了解孕期營養生理特點,孕期營養不良對胎兒的影響,掌握孕期的營養需要。 2.了解泌乳生理,掌握乳母的營養需要。 3.了解嬰兒生長發育的特點,掌握喂養及嬰兒配方奶粉的使用。 4.掌握兒童、青少年的合理營養的母乳膳食。 5.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代謝特點,掌握老年人的營養需要。 6. 了解高、低穩環境及職業接觸有害物質人群的營養。 (五)營養與營養相關疾病 考試內容 1.營養與動脈粥樣硬化 2.膳食、營養與糖尿病 3.膳食、營養與肥胖 4.膳食、營養與腫瘤 5.營養相關疾病的分子營養學基礎 6、營養與免疫性疾病 考試要求 1.了解營養與動脈硬化的關系,掌握其膳食調整和控制原則。 2.了解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特點,掌握其飲食控制原則。 3.了解肥胖發生的機制,影響因素及對健康的危害,掌握肥胖的預防和治療。 4.了解營養與骨質疏松癥的關系及其預防措施。 5.了解營養、食物與腫瘤的關系及防癌的膳食建議。 6. 了解營養與免疫的關系。 (六)社區營養 考試內容 1.關于“推薦的每日膳食中營養素供給量”及其制定依據 2.居民營養狀況調查與監測。 3.保證居民營養的政策與措施 4.營養教育 考試要求 1、了解膳食營養素供給量的制定及其依據。 2、掌握居民營養狀況調查、社會營養監測方法。 3. 了解中國營養改善行動計劃、食品強化與食物新資源的開發,掌握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及平 衡膳食寶塔。 (七)食品污染及其預防 考試內容 1、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預防 2、 食品的化學性污染及其預防 3、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預防 考試要求 1.了解食品衛生學概念及食品污染的分類。 2.了解常見的食品細菌,掌握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最近似數的食品衛生學意義。 3.了解食品腐敗變質的原因及其化學過程,掌握其鑒定指標。 4.掌握黃曲霉毒素對食品的污染以及防止食品腐敗變質的措施。 5.掌握常見農藥、有毒金屬、N-亞硝基化合物及多環芳族化合物對食品的污染及其預防。 6.了解食品容器、包裝材料及設備的衛生問題。 7.了解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預防。 (八)食品添加劑及其管理 考試內容 1.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 2.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與衛生管理 3. 常見的食品添加劑 考試要求 1.了解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分類。 2.掌握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與衛生管理。 3.了解防腐劑、抗氧化劑、著色劑、酶制劑 、增味劑、甜味劑等常用食品添加劑的衛生 標準和管理 (九)各類食品衛生及其管理 考試內容 1.糧豆、蔬菜、水果的衛生及管理 2.畜、禽肉、魚類及其制品的衛生及管理 3.奶、及奶其制品的衛生及管理 4.冷飲食品的衛生及管理 5.酒類的衛生及管理 6.食用油脂的衛生及管理 7.罐頭食品的衛生及管理 8.轉基因食品及保健食品的衛生及管理 考試要求 1.了解糧豆、蔬菜、水果、調味品的衛生及管理。 2.掌握人畜共患傳染病及寄生蟲病的種類及病畜肉處理。 3.了解發酵酒的衛生問題,掌握蒸餾酒的衛生問題。 4.了解冷飲食品的衛生及管理,掌握奶類及食用油脂的衛生及管理。 5.掌握罐頭食品的衛生學鑒定及處理。 (十)食品中毒及其預防 考試內容 1.食源性疾病與食物中毒 2.細菌性食物中毒與霉變食物中毒 3.動植物性與化學性食物中毒 4.食物中毒的調查處理 考試要求 1.了解食物中毒的分類,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與特點。 2.掌握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病原菌、中毒食品與預防措施。 3.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一般生長條件、掌握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來源、中毒食品及特 有臨床表現。 4.掌握葡萄球菌腸毒素形成的條件,常見的中毒食品、主要臨床表現及預防措施。 5.了解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常見毒素,掌握毒素形成條件、中毒食品、臨床表現和 治療方法。 6.了解亞硝酸鹽中毒的原因及來源,掌握特效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7.了解河豚魚的毒性,掌握急救措施。 8.掌握毒覃中毒的臨床分類及特效治療方法。 9.掌握食物中毒的調查方法與處理原則。 (十一)食品衛生監督管理 考試內容 1.食品衛生法律與法規 2.食品衛生標準 3.食品良好生產規范 4.HACCP 管理方法 考試要求 1.了解食品衛生監督管理的原則及內容、食品衛生法律與法規。 2.了解食品衛生標準的分類,掌握食品衛生標準的主要技術指標及其意義。 3.掌握食物中有毒物質限量標準的制定步驟。 4.了解重點行業及特殊食品的監督管理。 5.了解食品良好生產規范與“危害分析關鍵控制點”管理方法。 三、參考書目 1、《醫藥統計學》第 1 版,梁維君主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流行病學》第 7 版,詹思延 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3、《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第 7 版,孫貴范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4、《毒理學基礎》第 6 版,王心如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5、《環境衛生學》第 7 版,楊克敵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6、《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 7 版,孫長顥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
|
上一篇文章: 2016年湖南師范大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復試比試《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考研大綱
下一篇文章: 2016年湖南師范大學流統學同等學歷加試《社會醫學》考研大綱
|
|
|
|
|
|